书城成功励志奥运精神
1254900000030

第30章 创意无限:智慧让你无往不胜 (4)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束手无策的时候,石田三成跑过来,他打开米仓,命令将士们将米袋搬出来,去堵塞堤防的决口。这项随机应变的措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的发生。不久,雨势渐缓,水位也下降了。

这时,石田三成发布声明:如果附近的居民能够制造出可以堵住河堤缺口的土包,就用米做奖赏。周围的人纷纷响应,制造了许多坚固的土包,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堤防就修好了,而且比以前更加牢固。看到这种情形,丰臣秀吉赞叹不已。

石田三成的随机应变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面对变化层出、意外不断的事物,冷静处理、善于变通,将使问题迎刃而解。

变通能够让我们的思维灵活起来,从而可以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向,不受消极思维定式的桎梏,从多方面选择和考虑问题,越过思维定式的障碍。同时,变通力又是创造力中求异思维的较高级层次,它使我们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使人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思想、新观点。

一位成功学大师说:“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再以比别人变得还快的速度追上去,并超越人家。”

想做一名杰出的职场人,就必须不停地做着调整,不停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打破常规迈出成功的一步。有许多满怀雄心斗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积极地适应多变的环境因而无法成功。根据现在的情况为实现目标而改变策略吧!如果你的确感到行不通的话,就请尝试另一种方式。

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我们很难改变环境与问题,但可以改变自己。擦亮发现的眼睛,变换思维的角度,千变万化将由你驾驭。

奥运精神启示录:

世间万物都在变。没有变化,就会落后,就无法生存。事变我变,人变我变,适者方可生存。成功离不开变通。

“摩西步伐”的威力:自主创新,引领企业航向

冠军档案:

埃德温·摩西

美国黑人短跑运动员,1976年和1984年获两枚奥运会男子400米栏金牌,1988年获奥运会该项银牌,4次获得世界冠军,保持一百多次出战连续不败的纪录,3次打破世界纪录,是公认的“400米栏王”。在他的运动生涯中,8次被美国《田径新闻》杂志评为“世界最佳运动员”,10次被评为“世界最佳田径运动员”,1983年获“沙利文”奖,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代表运动员宣誓。

奥运纪实展播:

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美国代表团遭遇了自己在奥运会田径赛中的最大一次失败,男队在径赛里仅获两项接力和1项跨栏冠军。

这其中的跨栏金牌得主就是摩西。在7月25日的400米栏决赛中,摩西跑得很顺利,尤其在后五个栏中,他如同一匹烈马奔驰而过,最终以47秒64夺得了金牌,刷新了保持了4年之久的400米栏世界纪录,令世人惊叹。

这便是“摩西步伐”的威力——起跑到第一栏20步、栏间13步、平跑冲刺16步,这是摩西通过艰苦系统的训练,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专项跨栏节奏。

摩西从1975年刚选择400米栏时53秒的成绩,仅经过一年就跃居世界首位,表现了他在跨栏项目上的特殊才能。从此,世界400米跨栏进入了摩西时代,在比赛场上他几乎没有对手,常常比对手快出15米之多。有人就此评论,摩西在比赛中只要用75%的能力就足以取胜。

1977年8月26日,摩西败给联邦德国的欧洲头号跨栏选手施密德,此后直到1987年6月4日在马德里败在比他小10岁的哈里斯手下。在整整十年里,摩西以他独特的“13步跨栏法”创造了47秒02和连续122场不败的纪录,成为超级常胜将军。400米栏成了他的“专利”,只要有他参加比赛,其他选手只好甘拜下风,努力“争第二”。

在许多人看来,没有优秀的教练和训练伙伴而成为田径好手,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然而摩西将上述一切变成了可能。从13岁开始,他就独自进行训练,很多技术动作都是他自己创新的。他还通过现代技术对自己的训练进行监测和分析,甚至专门为自己设计了更加符合运动原理的跑鞋。有人曾经测量过摩西在400米栏比赛中的一些数据——两栏间永远是13步,每一步永远是9英尺9英寸,一圈下来,他身上汗水的温度甚至都一样,不多不少,正好56摄氏度。如此的精确度,绝非后天刻苦的训练便能企及。

虽然体育给了摩西很多机会和荣誉,他也因此走遍了世界,但坚信田径并不是人生全部的他,常不断激励自己去尝试新的东西。至今,摩西还有些后悔,如果当初不是被田径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自己也许已经是一位名医了。

职场链接:

奥运会上的冠军举不胜举,但能够被人称为“天才”的不多。运动员摩西就好像上帝派到人间的使者,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智慧与魅力。他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的不断创新。同样,企业要想不断地得到持续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创新,这样公司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得到发展。不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海尔”这个品牌,在中国妇孺皆知,并且国际知名度也日益提高。它的生存与发展就得益于产品的不断求新,打破陈旧的市场规则,在众多品牌中独树一帜,企业得以长足发展,产品走出国门,进军国际,从而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海尔的一款1.5公斤容量的特小型洗衣机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这款洗衣机的诞生过程背后蕴藏的道理不容小觑。每当炎热的七八月份来临,人们稍稍行动一下,就浑身流汗,衣物常常黏糊糊的,衣物也开始洗得很勤,是洗衣的“旺季”,同时却又是洗衣机使用最少、市场销售不畅的滞销“淡季”。年年如此,国内许多洗衣机厂家也只好“听天由命”,只是消极等待。

可是海尔人却不这么干,他们“牢牢”地瞄上了这个“冷点”,细细琢磨了一番,下了一番心思。原来,人们并不是夏天不想使用洗衣机,而是市场上常用的洗衣机不太适合夏天使用。人们平日洗衣比较勤,每次只洗几件衬衣、短裤、袜子之类的小数量零碎衣物,用大容量的洗衣机,既费水又费电,实在有些“大材小用”,人们细算这笔账后,觉得还真不划算,干脆就直接用手洗了。海尔的员工仔细作了市场调查,积极听取反馈意见,针对消费者的这个心理,开发了一种专供夏天使用的1.5公斤容量的特小型洗衣机,还设有三个调节水位,最低的一挡,洗两双袜子也可以。新产品问世后,很快便成了以往销售淡季里的一个闪亮的新“贵族”,顺利“反滞为畅”。同时,在西方缺水国家的市场上更是备受欢迎。因此,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海尔在同行业中又一次抢占先机,综合竞争力在不断求新中得到了巩固。

可见,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这就要求企业的员工都是能够主动创新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的一流员工,才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引领企业成功。

罗东元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强烈自主创新意识的人。

罗东元是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电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他发明的“铁路道岔全自动转换装置”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冶金企业铁路运输电气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我国从日本引进“JD型车上转换装置”专利技术,当时由冶金部负责将这项技术在钢铁行业中推广使用。在杭州钢铁厂的作业现场,细心的罗东元发现,日本的专利技术也不完善:在主要运行方面,只能靠司机或调车陈源在运行中扳动设在路边铁架上的手把来控制道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车辆是推送作业,前方的联络员就要早早攀爬到车厢边的铁梯上等待扳动手把,由于前方无人瞭望,这种方式对于操作人员和车辆运行来说也是极不安全的。

罗东元构思着比这项半自动技术更为完善的控制方案。回到韶钢,他带领一批技术骨干对这套装置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除了保留其机械部分外,对其电路部分全部进行了重新设计。1993年11月3日,这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冶金企业铁路道岔全自动控制新技术在韶钢诞生了。

1994,全国冶金重点企业运输科技工作会议原定于10月在武钢举行,专家们听说韶钢罗东元的发明十分了得,都想看个究竟,便临时将会议地点改在了韶钢。

在韶钢道岔自动控制现场,专家们看呆了——没有扳道工,机车却能灵活自如地运行,对前方道岔的控制完全是自动化的。这个神奇的发明就是罗东元研究的“铁路道岔全自动转换装置”。多年的使用证明,罗东元的发明安全高效、性能稳定。

“铁路道岔全自动转换装置”于1995年12月获得国家专利,1997年6月获得广东省重化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专利实施优秀奖,1999年9月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1996年以后,在铁路安全技术方面,罗东元又研制出公路铁路连锁式新型无人看守全自动报警系统。这也是国内首创的一项全新的技术。经过近10年的应用和不断改进,该系统已成为韶钢铁路道口的主要安全防护系统,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十多年来,罗东元共完成大小革新项目120多项,其中有两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6项重大核心技术已达到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的等级,有5个技术进步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特别是近年来开发并获得大范围成功应用的5项发明,都是国内外没有的新技术,解决了我国工矿企业铁路自动控制领域普遍存在的重大难题。

2007年8月,罗东元的发明创新技术已成功地运用于韶钢铁路运输的技术改造中,大大节省了投资,为韶钢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根据不完全统计,罗东元的创新为韶钢创造效益、节省投资已超过3000万元,有关部门认为,罗东元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在于,大幅度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确保了运输安全,为韶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运输保证。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创新尖兵、全国劳模,这期间的经历是曲折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只要时刻想着创新,想着走在最前面,那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能够自主创新的员工会成为企业里的一流员工。

在职场中,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只是小职员,没有什么创新能力,最好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越听话领导越喜欢,甚至越没有脑筋,越让领导放心。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你对领导的意图执行起来没有任何创造精神,你在工作上没有任何主动精神,那么,久而久之,再开明的企业领导也不会喜欢你。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不要把创新认为是与自己无关的高深莫测的困难的事情,而应将创新视为自己的责任。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只要我们把所学的知识不断用于工作中,就一定能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从而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

奥运精神启示录:

只有不断地创新,公司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得到发展。不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是自主创新的优秀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