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1258000000014

第14章 宠辱不惊 水过无痕—平常心 (2)

完善自己的性格

在人生的漫漫旅程里,要想拥有一颗平常心,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追求成功的人生,就需要把自己的性格塑造得更加完美。

人们之间似乎经常会格格不入,很多困扰及难题的产生均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能和谐相处。“性格”的问题是人生的大问题之一。由于彼此个性的冲突,造成了多少家庭的破碎、友谊的决裂。所以,性格上的缺点,也是影响塑造平常心的重要障碍。

我们所具备的最大威力——做选择的能力,在这个问题上再度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你可以与人虚心合作,也可以固执己见;你可以让自己做一个友善的人,也可以去做一个难处的人;你可以信任别人,也可以对谁都不信任;你可以热心助人,也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你可以使自己激动,也可以要自己冷静;你可以让自己发脾气,也可以让自己对那些原本会使你生气的事淡然处之;你可以去做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也可以做一个尖酸刻薄的人;你可以自以为人人都与你为敌,也可以自信大家都喜欢你;你可以蹉跎、怠惰,也可以雄心勃勃……你完全有权自己做选择。以下就是性格塑造方面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下面是富兰克林的一个例子,拿来以飨读者。

一天,富兰克林突然警觉到他经常失去朋友,他此时才开始注意到原因在于他太爱争强好胜了,所以很难与别人相处。时隔不久,大概是过年前几天,当年度计划大致确定后,他坐下来列了一张清单,把自己个性上所表现的一些缺点全部列在了上面,并且,从最致命的缺点开始,到不足挂齿的小毛病为止,重新依次排列了一次。他发誓改掉所有的这些毛病。每当他彻底改掉一个毛病时,就在单子上把那一条划去,直到全部删完为止。结果,他变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当殖民地13个州需要法国的援助时,他们派富兰克林去,法国人对他的印象奇佳,他果然不负使命。富兰克林的这种做法被广为传诵,是公认的个性塑造中的经典案例。

与之相反,假如富兰克林的选择是我行我素,不对自己的个性加以检讨,假如他仍然不改争强好胜的毛病,假如他也像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一样放任自己的天生个性,……那么,他绝不可能成功地争取到法国的援助,而整个美国历史也将被改写了。一个人的性格居然也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可是,却还有很多人在到处说:“我能怎么办?”其实,你怎么知道你办不到?你怎么知道即使经过数年的努力你仍不会有所收获?至少,我们可以使我们周围的人都觉得人生还算合理、愉快;至少,我们不会为身边的人带来无谓的烦恼。林肯讲过:“我要准备好自己以待时机来临。”他深信耕耘一定会有所收获,他果然等到了那一天。

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表面的、直接的、感性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于很不利的位置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人常常以情害事,为情役使,情令智昏),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结果一般不会很理想。

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足轻重的谈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诗人莱蒙托夫、普希金与人决斗死亡,便是此类情绪所为);还有很多因情绪的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小则误人误己误事情,大则失家失国失天下。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感到其实这些是可以避免的。这都是因为情绪的躁动和亢奋,蒙蔽了人的心智所为。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习惯所为和潜意识所为,各种斗争之中,人们有时也会故意使用一些“激将法”,来诱使对方中计。所谓“激将”,就是刺激你的情绪,让你在情绪的躁动中,失去理智,从而犯错。因为人在心智冷静的时候,大都深思熟虑,很少出错。

以上种种情绪化的行为都是与平常心相悖而行的,情绪化是平常心的大敌。只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才能树立良好的平常心态。

1让愤怒情绪化为乌有

愤怒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既是你做出的选择,又是一种习惯。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事实上,极端的愤怒是精神错乱——每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你便有些精神错乱了。因此,每当你气得失去理智时,这时的行为往往会导致不良结果。

愤怒是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它就告诉你: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的信心受到挫伤;然后,你便会做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你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就不会下决心去改正这种有害的毛病。

但只要你放纵它的蔓延,你的愤怒情绪将会阻止你做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会让愤怒情绪所左右的。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他们中能压下怒火的就能成功,而凭着一时之怒行事的最终得到了惨痛的教训。

楚汉相争时,刘邦正在战场上与项羽进行激烈的战争,韩信却在攻占齐地后派人给刘邦送来了信,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见信后勃然大怒说:“我被困在这里天天盼他来帮助,他却想自立为王。”正在这一时刻,张良赶紧提醒刘邦,悄声对他说:“现在战场形势于我不利,怎么能阻止韩信称王呢?不如答应他的要求,立他为王以稳住其心,否则他会倒戈叛乱的。”刘邦这才恍然大悟,忙改口对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当他个真王,哪能当假王呢?”这一步棋稳住了韩信,使韩信尽心竭力地为刘邦效命,为汉朝的统一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一次,项羽将刘邦的父亲五花大绑陈于阵前,并扬言要将刘公剁成肉泥,煮成肉羹而食。项羽意在以亲情刺激刘邦,让刘邦在父情、天伦的压力下,自缚投降。然而刘邦没有为情所蒙蔽,他的理智战胜了他的一时心绪,他反以项羽曾和自己结为兄弟之由,认定己父就是项父,如果项羽愿杀其父,剁成肉羹,他愿分享一杯。刘邦的超然心境和不凡举动,令项羽所想不到,以至无策回应,只能草草收回此招。

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决雌雄。司马懿则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之士气,然后出奇制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羞辱他。古人很以男人自尊,尤其是军旅之中。司马懿却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装,情绪并无影响,而且心态仍然甚好,还是坚壁不出。连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也对他几乎无计可施了。这都是用理智战胜情绪而带来成功的案例。

一般心性敏感的人、头脑简单的人、年纪较轻的人,易受情绪支配,头脑容易发热。所以,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是否有情绪冲动的坏毛病。愤怒没有任何好处,它严重妨碍人们追求成功的目标,是塑造平常心的不可忽视的障碍。同其他所有误区一样,愤怒使你以别人的言行确定自己的情绪。现在,你可以不去理会别人的言行,大胆选择平常心——而不是愤怒。

那我们如何克制怒气呢?生理研究表明,愤怒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古代素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说法。人在发怒时,会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胆汁增多、呼吸紧迫、脸色改变,甚至全身发抖。这种情况对人的健康不利是不言而喻的。消除愤怒,树立平常心,可以参考下面的做法:

生活中遇到能引起人发怒的刺激时,应当力求避开,眼不见,心不烦。这是以回避克制愤怒的方法。

怒气勃发时,大脑会产生强烈的兴奋灶,这时如果主动在大脑皮层里建立另外一个兴奋灶,用它去找到或消除引起发怒的兴奋灶,就会使怒气平息。比如盛怒下的女人,看到自己可爱的孩子天真的表演会怒气全消,就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怒从何来?常常是虚荣心强、心胸狭窄、感情脆弱、盛气凌人所致,对此,可以用疏导的方法将烦恼与怒气导引到高层次,升华到积极的追求上,以此激励起发奋的行动,转化你的愤怒。

有人在要发泄怒气时,心中默念“不要发火,息怒、息怒”,会收到一定效果。这是一种主动的意识控制,主要是用自己的道德修养、意志修养缓解和降低愤怒的情绪。

总之,你应当提高自己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时时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的波动,改掉这个坏毛病,努力树立平常心,以平常心待人接物。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

2一切顺其自然

人类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顺其自然是人们变老的时候经常会失去的一种特质。他说:“几乎所有的孩童都能临时作一首歌或一首诗,跳一个舞,画一张图,编一出戏,或者玩一个游戏,不用事先计划或构想。大部分成年人都失去了这种能力。”同时,马斯洛也发现有一些成年人,失去这种特质只是暂时的,就算他们曾经失去,不久他们还会恢复。这些人就是能够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是心理健康的一种极高境界,马斯洛称这种境界为完全人。他发现,实现自我的人在迈向成熟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创造力,能够顺其自然,无处不自得。

有创造力的人随时都可以即兴演讲,他们说话的时候像孩童,而不像是大人。顺其自然是活得有创造力的同义词。活得有创造力的人将不受压抑,他们能够表达真正的感觉,就像小孩一样,可以玩乐,可以扮傻瓜,也可以随心所欲,决定做一些原本没有计划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