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不说谎
一位哲人说得好:“一旦撒了一次谎,就需要有很好的记忆全力把它记住。”不守诚信,说谎或说假话,其实,是一桩很累人的事。撒了谎,就要设法“圆谎”,而谎话总是漏洞百出的。为了圆一个小谎,就要说一个更大的谎。谎言就是这样把撒谎者一步步逼上了不归之路。著名的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一针见血地说:“谎言就像雪团,它会越滚越大。”这无法控制的雪团只会毁掉说谎者。其实很多骗子就是这样从小骗变为大骗、巨骗的,最终落得个触犯法律、身败名裂的下场。有人说,我也知道做人要诚实,但现实生活中,诚实的人常常吃亏,你不说假话,很多事情就办不成。
这里有一点必须认识清楚,就是如何看待“吃亏”,如何看待“办成事”。我们看到身边和社会上的一些人靠说假造假“办成”了“事”,那是什么“事”呢?是赚到了不义之财,骗到了一官半职,用买来的假文凭在某公司谋了好差事,用让人代笔写的论文拿到了毕业证书,有些地方的考生通过作弊上了大学……这样的“事”即便办成了,又有什么可让人羡慕的呢?这是“得便宜”还是“吃亏”?除了那些利令智昏、视法律为儿戏、不惜以身试法的坏人外,对多数仅仅是私心作祟而一时犯糊涂的人来说,他们靠这种手段侥幸“成功”于一时,但从此以后,恐怕就要生活在良心的谴责和惟恐被揭穿的恐惧之中了。
有些人认为,说谎是不对的,但说“善意的谎言”无伤大雅。有人甚至说“善意的谎意”是生活的调味品。比如为了不致给患绝症的亲人增加精神压力而谎说他的病情;或者为了安慰失去亲人的人而瞒着噩耗。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说谎。但这都是不得已的事,是权宜之计,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一种倾向,却是在“善意的谎言”的名义下,心安理得地欺骗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当然,这种“善意的谎言”你仍可以撒,但你想没想过一旦败露以后会不会伤害你们之间的感情?再就是谎话说多了你累不累?你有没有更深入地反省一下,为什么很正当的事却要用谎言——哪怕是善意的谎言来遮掩呢?一个作家说:“无害的谎言说多了也会有害。”所以,我们还是尽量避免去说“善意的谎言”,再“善意的”谎言终究还是谎言。
诚信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原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满腔热情地赞扬过一个叫平老静的老者,称他“平凡而伟大”。平老静当年在河北保定开了一家肉包子铺。他拿了包金的镯子去当,赎回来的却是真金镯,他发现后,就去当铺还掉了。这正如《围炉夜话》里所说的:“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大家都知道平老静是诚实人,就都去他的铺子买包子了,于是生意兴隆。这就是社会对诚实的认同。
要做到诚信,就要有正确的名利观。如果对这些东西过度地追求,就会泯灭良心。而诚信不但使你求得良心的平静,还能帮助你获得他人的信任,帮助你取得事业的成功。
19世纪的美国剧作家沛恩说过的一段话,值得我们铭记:“当你要说话时,你一定要说真话;模棱两可的话是谎言的半途,说谎则是到地狱之全程。”
维护自己的诚信心
如果环视周围我们会发现一些人虽然去世很久了,但是由于他生前诚实、讲信用,他的声誉依然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世界上没有比诚信更可靠的东西了。有不少人因为离开了诚信,而导致最终失败。
成功的关键在于诚信。离开了诚信,就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每个人都应有所觉悟,在自己的生命中,练就宝贵的诚信心。这一心态,不是富贵所能淫,贫贱所能移,威武所能屈的。这种心态,是用任何代价也不能购买的。
一个人若能尊重自己的诚信心,不肯为了金钱、地位而出卖自己的诚信心,那他一定会为他人所尊重。林肯做律师时,有人请他为一件诉讼案中理屈的一方辩护。他回答说:“我不能做这种事。因为到了当庭陈词时,我的心中,一定会不停地这样想:‘林肯!你是说谎者,你是说谎者!’我相信,那时我会忘形的! ”
一个人抛弃了诚信的心态,去从事不正当的职业,那他一定会遭受自己良心的嘲笑,并且也会常常鄙视自己。良心的谴责,或内心的羞惭,是很痛苦的。它能减损人的力量,淹没人的品格,它足以葬送一个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利益,千万不可留恋于需要出卖诚信的职业。做违背诚信的事,是足以损害人格,破坏各种精神机能的。
不管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或事业,你都应该尊重你的人格,保持你的诚信心。
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要拥有诚信的声誉,就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大事要讲诚信,小事也要讲诚信;对亲友要讲诚信,对萍水相逢的人也要讲诚信,对成人要讲诚信,对孩子也要讲诚信。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就随口说道:“别哭了,等回来就杀猪给你吃。”过了几个时辰,妻子回来了,孩子高兴地要吃猪肉。妻子却不杀猪了,孩子就大哭起来。这时曾子回来了,问明了情况,马上就动手杀猪。曾子的妻子说:“哄哄小孩子的,为什么要当真呢?”曾子说:“大人言而无信,小孩子也会这样,长大了就不会守信了。”
诚信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诚信则总是试图隐瞒。
从前,一个人打算悄悄跑到邻居家的麦田中偷一些麦子。“如果我从每块田中偷一点儿,谁也不会察觉到,”他心想,“但是加起来数字就非常可观了。”于是他等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黑云遮盖了明月,他偷偷带着女儿离开家。
“孩子,”他压低声音说道,“你得给我站岗,如果有人来就大声喊我。”
然后这人溜进第一块麦地,开始收割,不一会儿,女儿就喊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这人向四周看了看,但是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于是他把割下的麦子收拾起来,走进第二块麦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女儿又大声喊道。
这人停下来,向四周张望,但还是什么人也没看到。他又收了些麦子,然后来到第三块麦地。
过了一会儿,女儿大声叫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这人又一次停下手中的活,向四周望了一下,但还是什么人也没有看到,于是他把割下的麦子捆好,然后溜进最后一块麦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女儿又叫了起来。
这人停止收割,向四下看去,还是没有看到人。“你为什么总是说有人看到我了?”他生气地问女儿,“我四处看了看,什么人也没看到。”
“爸爸,”那孩子低声说道,“有人从天上看到你了。”
这个民间传说提醒我们,任何不诚实的行为都无法长久隐藏。
培养诚信的心态
一个人不仅要对他人讲诚信,对自己也要讲诚信。承诺别人的,要信守,承诺自己的,也要信守。真实地面对自己,真实地面对别人,真实地面对社会,不屈从于自己的内心欲望,不屈从于自己内心的恐惧,不掩饰自己的错误,这是不容易的。
在某著名学府流传着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位教公共英语的老外,上课特别认真,为了教好中国学生,还特地和几个同事合编了一本配合教材的参考书。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中国老师都要按照习惯划划重点,但这位老外却没有划重点,而是打开他们编的参考书的最后一课,学了一篇《关于诚实》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令人终身难忘的话:听说作弊在中国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学生都作弊。可我不相信!因为,一个作弊的民族怎么可能进步和强大!而中国正一天天地进步,一天天地强大。
课文的最后还说:即使你真的作弊了,我们也不会戳穿你,我们还会装作没有看见,眼睛故意向别处看,因为,生活本身对作弊者的惩罚要严厉得多!孩子,你的信誉价值连城,你怎么舍得为一点点考分就把它出卖了呢?
诚实、守信是无价的!没有了诚信,人们就再也不会相信你,没有了诚信,社会将会抛弃你!信守诚信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个人要想赢得他人的信任,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注意小节
许多人不注意在小事上守信用,比如借东西不还,与人约会却迟到甚至失约,答应替人办某事却迟迟不见动静……这样的小事多了,别人怎么看你且不说,你自己就会养成不守信用的习惯,以后遇到大事也会失信于人,给自己事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②不要轻易许诺
真做不到,就真诚地说“不”,这才是诚信的态度。什么事都拍胸脯,或碍于情面而答应别人,不但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而且办不到的结果还会使自己失信于人。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要帮助别人,而是说在做出承诺之前要量力而行。
③注意自我修养
与人交易时必须诚实无欺——这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重要条件。要善于自我克制,做事必须诚恳认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应该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行动要踏实可靠,做到言出必行。
一个“信”字,从人从言,表示人言可靠,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守信用的人,体现了一种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也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公共准则。当我们在合同上、借据上、发票上……签下我们的名字时,我们就是在以自己的人格做出保证。若非不可抗拒之因,我们一定要践约;若有违反,甘受法律制裁。当然,还有一种制裁,那就是有愧于良心。
在台湾黄淑贞的文章《债箱》里有一个有关信用的动人故事:一位母亲保存着一只箱子,箱子里满是借据。这箱子已保存30年了。借据的主人有男有女,当初签下姓名,如今大都杳无踪迹。母亲说:“留下这些,并不是期待这些人会来还钱,而是重在信义。每一张纸都代表当事人当初的一个难关,既然有能力帮他,表示我们当时比他好过;他至今不还,可能生活还很差;若真是恶意欺骗,我们也不会因此少块肉。这些人不是来偷、来抢,而是拿信用来换。人一生的情债还不清,只有钱债,虽易忘,却也易还。”
后来,一位老人拿了两千元来还。母亲便拿出泛黄的借据,给了那位老人。母亲说:
“这位老人20年前来借钱,当场写下借条,说隔两天就还,这一隔,就是20年,他也分文不差还清了。”作者感叹:老人在他发苍之年仍记得这事,那位母亲也将他亲手写下的信用原封不动的交还了。
这就是诚信的力量,我们是否能像那位老人那样,把诚信永放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