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1258100000041

第41章 信息时代 创新为本—创新的能力 (8)

2发散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发现,某些人在思维过程中跨度很大,能够海阔天空地联想;而有些人则缺少应有的思维广度,只能在一个问题的圈子中绕来绕去,思路总是打不开。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思维的广度是必不可少的。在许多场合下,把思维广度扩展一下,便会引出一连串的创意。这就需要发散思维。

说出某种物品的多种用途,是一种开发个人发散思维能力最常用的方法。比如,绞尽脑汁地去想像曲别针到底有多少种用途,至少要想像出50种以上,你不妨试试看能不能办到。

在一次有许多中外学者参加的旨在开发创新能力的研讨会上,日本一位创新能力研究专家应邀出席这次研讨活动。面对这些创新思维能力很强的学者同仁,风度潇洒的村上幸雄先生捧来一把曲别针(回形针),说道:“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说出这些曲别针的多种用途,看谁创新思维开发得好、多而奇特!”片刻之间,各地代表踊跃回答:“曲别针可以别相片,可以用来夹稿件、讲义。”“纽扣掉了,可以用曲别针临时钩起……”七嘴八舌,大约说了十几分钟,其中较奇特的是把曲别针磨成鱼钩去钓鱼,引来一阵笑声与赞美声。

村上对大家在短时间内讲出20多种曲别针的用途,表现出很满意的样子。这时有人问道:“村上先生,您能讲多少种呢?”村上一笑,伸出3个指头。“30种?”村上摇了摇头。“300种?”村上点头称是。人们惊异,不由地佩服他聪慧敏捷的思维。当然也有人怀疑。

村上紧了紧领带,扫视了一眼台下那些透着不信任的眼睛,用幻灯片映出了曲别针的用途……这时只见中国的一位以“思维魔王”著称的怪才许国泰先生向台上递了一张纸条“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能说出3 000种,30 000万种!”

邻座对他侧目:“吹牛不罚款,真狂!”第二天上午11点,他“揭榜应战”,走上了讲台,拿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村上幸雄曲别针用途求解。原先不以为然的听众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昨天,大家和村上讲的用途可用四个字概括,这就是钩、挂、别、联。要启发思路,使思维突破这种格局,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简单的形式思维工具——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

他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10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根标线连接起来,形成一根信息标。然后,再把与曲别针有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要素相分析,连成信息标,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就这样,现代的思维方式使这枚平常的曲别针马上变成了孙悟空手中神奇变幻的金箍棒。他从容地将信息反应场的坐标,不停地组切交合。

首先他通过两轴推出了一系列曲别针在数学中的用途,如把曲别针分别做成1、2、3、4、5、6、7、8、9、0,再做成+-×/的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在音乐上可创作曲谱。曲别针可做成英、俄、希腊等外文字母,用来进行拼读。曲别针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用曲别针做指南针,曲别针串起来可以导电。曲别针是由铁元素构成,铁与铜化合是青铜,铁与不同比例的几十种金属元素分别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则是成千上万种……实际上,曲别针的用途几乎近于无穷!他在台上讲着,台下一片寂静。与会的人们被思维“魔球”深深地吸引着。

发散思维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格局,为创造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采取某种不合常规的方法,强制自己的头脑转换思考方向,朝思维盲点发散,这叫做强制式发散思维。比如,把我们打算创新的事物与某些它所不具有的属性联结起来,然后再思索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新的方向。

如果想设计一种新式的鞋子,就可以先这样胡思乱想:鞋可以吃;鞋会说话;鞋可以扫地;鞋可以指示方向;鞋只穿一次……对于上述想法,有人斥之为荒唐、发神经,但是这种强制式的发散思维,却能使人们受到启示,设计开发出新颖实用的新式系列鞋。请看——

①鞋可以吃。但不是用嘴吃,而是用脚“吃”,在鞋内加些药物,通过脚吸收,可治脚汗、脚臭、脚鸡眼,甚至可治高血压、关节炎、胃溃疡等疾病,沿着这个思路,开发出多种防病鞋、治病鞋。

②鞋会说话。“会说话的鞋”,对于儿童来说,既好玩,又实用。设计一种穿鞋时能放音乐或唱出有生活常识内容的儿歌,使儿童不靠父母,自己穿鞋,有序摆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③鞋可以扫地。设计一种带静电的鞋,走到哪就把哪里的灰尘吸走。在朋友聚会时或在办公室里,穿上这种鞋,不但不扬尘,反而越走越干净。

④鞋可以指示方向。在鞋上装指南针,调到所选择的方向,当方向偏离时,鞋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这对野外考察探险的人来说,很有用处。

⑤鞋只穿一次。设计一次性鞋,价格便宜,可经常更换鞋的式样和颜色。这对宾馆和家庭来说,需要量很大,而且卫生,大受欢迎。

如此等等。

发散思维就意味着标新立异,其中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但是如果我们总是粗暴否定,就会使人们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尝试,以致思维逐渐封闭。

3联想思维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三类创新思维——联想思维。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用在开发创新能力上,同样也是一句至理名言。

所谓联想,指的是人们头脑中储存的一些记忆表象,由于某种契机而使一些表象与之发生联结的一种心理活动。通俗地说,就是从一概念想到他概念,从一事物想到他事物的心理活动。想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联想,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活跃的联想。所谓想像,是指人们头脑中通过形象化的概念作用而改造和重组旧有的记忆表象,并产生出新形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人们每天都要看报纸、电视,听广播,与人交往,每天都在接收信息,有的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使机遇失之交臂;有的人却能处处留心,大胆联想,或者茅塞顿开,疑虑立消,或者从中发现了一条新的道路,由此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带来飞跃。

通过联想,还可以产生创造性的想像,使思维能够改造旧有的记忆表象,产生出新的从未有过的新形象。

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思维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注意到并研究了这种心理的活动,提出了如下的“联想律”:

第一,接近律。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但它们经常或在时间上或在空间上相接近,因而由其中的一个概念就可以引发出与之相接近的其他概念,如想到“生病”,就会联想到“打针吃药”,这样引起的联想称为接近联想。

第二,相似律。对于彼此间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或共性的各种事物,通过对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便能引起对与之相似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如想到“收音机”就会联想到“电视机”、“收录机”等,这种联想称之为相似联想,它反映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性。

第三,对比律。凡彼此相反的各种概念也会彼此发生联系,因而可由其中的一个概念引发出与之相对的概念,如由“黑”联想到“白”等,这就是对比联想。

除上述三种“联想律”外,后人还提出了一些联想规律如“因果律”等。

联想思维需要对事物进行广泛了解,而不是凭空瞎想。当你对外部事物了解得很多了,遇到某一难题时,就会从你大脑储存的信息中闪现出联想的事物。

博学多识、开阔视野是联想思维的基础。联想至少是两件事物的思考比较,假如大脑中没有比较的参照系,就像恋爱缺少一方,红娘无能为力一样,联想极易成为空想;反之,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联想到最为恰当和贴切的事物进行移植。

联想思维是一种创新捷径,只是将适用于某种事物的方法移植到另一件事物上,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山。

联想思维有两种:

一种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联想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或概念,将这种事物或概念进行选择加工,化做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主动联想或反向联想。

另一种是人们偶遇的一个事物或概念,刺激了人的大脑,从而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相互比较与移植,我们称之为被动联想或正向联想,即不是人们主动去联想,而是事物激发人们去联想,是偶发性的联想思维。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产品发明和科学发现。

有效地利用联想思维,还需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只有观察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才能产生独特的联想,形成与众不同的创意。最精彩的创意常常来自于人们都熟悉而又人人都不注意的场景之中。这就是联想思维的绝妙之处。

4互动思维

互动思维是相对于团队创新而言的,在一个创新团队中,互动思维是相当重要的,当其中一个人的头脑活跃起来提出新想法的时候,就会对别人的头脑产生激发作用,使得大家的头脑都活跃起来。头脑风暴法就是这样一种集体创造性思考方法,由美国企业家、发明家奥斯本首创。前面介绍的思维方法大都是从个体思维来考虑的,而头脑风暴法则是从群体思维来考虑的。它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集体思维方式。

头脑风暴法,英语词组为“Brain Storming”,原意为用脑力去冲击某一问题。作为一种创新方法,它在韦氏国际大字典中被定义为:一组人员通过开会方式就某一特定问题出谋献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克服心理障碍,思维自由奔放,打破常规,激发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获得新观念,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奥斯本创建此法最初是用在广告的创造性设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后经他本人不断改进和泰勒、帕内斯、戈登等人的完善和发展,终于成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集体创新方法,在技术革新、管理革新、社会问题的处理、预测、规划等许多领域都显示了它的威力。

头脑风暴法何以能激发创新思维?根据奥斯本及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联想反应。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观念,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提出一连串的新观念,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新观念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第二,热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互相影响、互相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第三,竞争意识。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人争先恐后,竞相发言,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力求有独到见解,新奇观念。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第四,个人欲望。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人的欲望自由,即某言论不受任何干预和控制,这一点对于创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就是不得批评他人的发言,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