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再次起飞的极品妖孽
1275800000037

第37章

省信访局。局长办公室的门"吱呀"一声地被推开了,门口探进一颗花白的脑袋。

靳局长正在批阅文件,见有个老者来访,忙热情地打招呼:"老人家,进来坐。您有什么事要说呀?"靳局长起身为老人沏了一杯茶。

老人咕嘟喝了一口水,说:"我叫陆东明,是从江南市来的。我要反映的是我们市长厉坚、市委书记屠学明不顾我们老百姓的死活,硬要引进芬兰一家造纸企业的一个项目,要在我市建造一个造纸厂。我们江南市从上到下都反对厉坚他们引进这个项目,厉坚他们偏要跟我们老百姓对着干!"

信访局每天遇到五花八门的事可多了。可老百姓为地方经济建设项目上访的事,靳局长还是第一回碰到。虽然快近中午了,他仍说:"老陆同志,您不要急,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陆东明拿出了一沓材料。这材料有厉坚、屠学明到芬兰的活动情况,有哈巴森来江南市考察的内容,还有几千名群众的联名信。

靳局长拿到材料一看,心里一沉。这个农民打扮的老人可不是一般的人,不然他手上不可能有这种材料。

靳局长猜得不错。陆东明怎么会有厉坚、屠学明到芬兰活动等的情况?光这联名信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陆东明是八十年代初,市委书记刘扬树的典型。当时他是江南市牛头乡泾渭村的村支书,他在村里办服装厂,江南市乡镇工业的突飞猛进,陆东明功不可没。他着实红过一阵子。尽管他的历史功绩已成过眼烟云,但他跟刘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陆东明时常从田里采摘些时鲜的蔬菜瓜果送到刘扬的家里,刘扬对陆东明另眼看待。他很乐意交陆东明这个农民朋友。农民朋友耿直、朴实,你只要对他们好,他们可以把心掏出来给你!不像官场上的人,就是退了休也仍勾心斗角,我看你不顺眼,你看我不对劲。表面上嘻嘻哈哈,背后给你一记冷拳。刘扬当市委书记时,他觉得跟陆东明交个朋友不错。陆东明儿子结婚时,刘扬还送了人情,去吃了一天的喜酒。这让陆东明很有面子,当然,他儿子的婚礼也因为市委书记的到来而更加风光了!

那天,刘扬把材料交给陆东明,陆东明觉得好像又年轻了二十岁。尽管刘扬早已不是市委书记了,但陆东明仍感到这是党交给他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虽然是个农民,也有点科学知识,知道环境的重要。早先,农村的一条条河水清澈见底,到了夏天,连稻田田埂上都会有螃蟹爬上来,水渠里也会有鱼。可如今,除了被保护的鱼塘,河里到处是水花生,水葫芦,河水污黑,鱼虾螃蟹几乎绝迹。偶尔打上来的鱼也不能吃,有一股浓浓的洋油味。而且,如今农村的癌症病人也越来越多,这都是环境污染了的结果。

陆东明听刘扬说,如果引进芬兰新思纸业集团公司的项目,建造一个造纸厂的话,那工业污水就更不得了了,会对江南市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子孙后代影响更大。刘扬在跟陆东明说这话时,语气沉重,忧心忡忡。刘扬退休了,他完全可以不管事,颐养天年了。可他仍在管事,仍在为江南市的事操心。在陆东明看来,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忧国忧民的意识,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他保持了一个老革命的本色,以前的党的干部一切都为人民群众着想,哪里有为自己着想的?哪像现今的干部跑官要官,做事情都只想为自己的脸上贴金,搞什么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好为自己升官铺好路,哪里管老百姓的死活?陆东明当即对刘扬说:"老书记,你要我做什么尽管说,我保证不会打折扣!"

刘扬问:"你的身体怎么样,低血糖还是那个样子吗?"

陆东明说:"没问题,只要备点牛奶饼干就行。"

刘扬说:"那好,你去跟你过去一块当过支书的同志商量一下,去对乡亲们说,我们这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要建造纸厂了,你们把建造纸厂的危害给乡亲们说清楚。我想乡亲们也不会愿意再有什么大型的造纸厂来污染环境,你们就让大家签上自己的名字,附在举报信的后面。我再提供一些材料给你,你就拿着这些材料去省信访局上访。如果这件事做好,你就为江南市的老百姓做了一件功德!"

陆东明说:"老书记,您才是在为江南市的百姓做功德呢!"

第二天,陆东明起了个早身。大清早坐上去省城的班车,来到了省信访局。他在路上坐了四个多小时的汽车,大清早又吃不下东西,只喝了一碗南瓜粥。这时他肚子里早唱空城计了,他的牛奶饼干包是挂在腰上的,没想到小偷以为是鼓鼓囊囊的钱包,给偷了去。陆东明想着大事要紧,没顾上买点东西填填饥。这时他的低血糖病又犯了,只觉天旋地转起来。

靳局长正在看材料,突听"咕咚"一声响,抬起头来一看,见是老陆倒在了地上,吓了一大跳。

陆东明被火速送往省第一人民医院。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江南市有个群众代表到省信访局上访,他是来反映江南市市长厉坚为了自己的政绩工程,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要引进一个污染环境的造纸项目,结果病倒在靳局长的办公室里。此事在两个大院里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省委张书记与梁省长同时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上访的群众,查明事情真相,迅速汇报省里。

厉坚带着几个人正在老城区巡视。老城区改造早在朱达刚上任时,就保证要在三年之内完成改造。市民们想从破旧漏雨的房子中搬到环境优美的新居,盼得脖子都酸了。可三年过去了,这个承诺到现在还没有兑现。市民们不会说某某市长说话不算数,他们会说是江南市市政府说话不算数。厉坚决定今年先解决城东老城区改造的问题,城西、城南、城北安排到后面。饭得一口一口吃,再说,全市大搞基础建设,银根紧那,厉坚恨不得一百块钱能当作一万块使用。

厉坚指着一座钟楼说:"这座钟楼,我小时候就有了。我们改造老城区,不全是推倒重来。要造大片的现代化建筑,也要把明清时代的建筑修缮、恢复原貌。特别是对沿街的有特色的房屋,一定要保护好。保持几条有特色的街道,让人看了这座城市,觉得这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市建设局局长罗洪刚、市规划局局长顾骏不住地点着头,并往小本子上记着。

他们绕过一片民房,在一条石子路上走着,前面是一口井。厉坚看看井壁上青苔满布,这口井深不见底,一汪清泉,寒气逼人。井围上的字已模糊不清,显见这是一口年代久远的古井。他对罗洪刚说:"这样的古井也应该保护好。"刚说了一句,他的手机响了。他听了几句,立即变了脸色,问:"那人现在情况怎么样?你迅速带人去,我让柳理跟你们一块去省城。如果他身体可以的话,就接他回来,让他住第一人民医院。好,就这样!"

电话是市信访办霍主任打来的,他告诉厉坚:省信访局的人打电话来,有个叫陆东明的人去省里反映厉坚引进污染环境的一个造纸项目的问题,结果病倒在省信访局,现在正在省第一人民医院抢救。

厉坚关上手机,气咻咻地说:"不了解情况就瞎嚷嚷,你怎么知道我这个项目就不环保了?"他没听说过陆东明这个人,他想不管是谁,到省里去上访就很不简单,这里的情况很复杂呀,又弄得影响这么大!

厉坚刚围着井台转了个圈子,手机又响了。他大声地说:"喂,我是厉坚。哪位?请讲!"

一个略带苍老的声音从话筒那边传来:"哟,嗓门这么大,挺牛气的嘛!"

厉坚一听这个熟悉的声音,双脚脚跟不由自主地一碰,恭敬地说:"老首长,是您?"

电话那边的孙毅说:"厉坚,你小子在搞什么名堂?你在江南市是不是在搞什么专制,弄得人家跑到省里来告你的状?你那个造纸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

厉坚问:"老首长,这件事连您也知道了?"

孙毅说:"废话,一个大活人都倒在了省信访局,我怎么会不知道?"

厉坚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他引进的造纸项目八字还没有一撇,却已这么快地惊动了省里的领导。你说这叫什么事?

厉坚说:"老首长,我想要引进的这个项目,环保是没问题的。这家企业是芬兰新思纸业集团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我与屠学明书记去芬兰考察过,环保绝对是一流的!"

孙毅沉吟片刻,说:"投资环境不但要注重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也至关重要啊!你那里一片吵吵闹闹,你让外商怎么能安心来投资?嗯?"

厉坚说:"老首长说得对,我们市委市政府马上着手抓这个软件建设!"

孙毅说:"如果这个投资项目确实没问题,你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只有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我们才会打胜仗,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厉坚立正站着,大声回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