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可心可意
12847000000010

第10章 宴会

张五可一回到临江侯府,快乐的假期就结束了,又回到了之前那种让人绝望的死板生活。

唯一能让她高兴一点的就是她零零碎碎也搛下了几百两的银子。

这就是她将来安身立命的资本了。

张五可悄悄托人拿去换成了银票,又趁玉珠等丫环不注意拿出一半来,用油纸包了,分别缝进了衣服,纳进鞋底,总之捡各种隐秘的地方藏好了。

只等着机会到来就好跑路。

结果过了大半个月,她机会没等到,又收到了一张纸条。

还是没写字,只画了个月亮,画了个池塘,上面还有个九曲桥。

画工当然算不上好,简笔画而已。

但意思却表达得十分清楚。

显然就是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呢。地点就在后花园那荷塘的九曲桥上。

张五可吓了一跳。

虽然字条上没写名字,但肯定猜都不用猜是那位二爷送来的。

问题是,她这次又不知道这字条到底是怎么送进来的。

张五可知道自己身边没什么真正只对她忠心的人,一个大丫环玉珠,前面说了,是张双福的人。另一个大丫环玉珍,是老夫人给的。自己带来两个陪嫁,春桃春杏,那是她嫡母张夫人,也就是张双福的亲妈派来的。

但她真没想到,这小小的梨香院里,竟然还有王敏卿的人。

看起来张双福总是骂王敏卿狼子野心,还真不是被害妄想症。

张五可拿着那张莫名其妙出现的字条又看了一遍,一面想,这位二爷是以为她不识字呢,还是怕写字留了凭证?两次都是用画的。一面就凑到烛火边烧了。

然后就当没这回事。

开什么玩笑呢,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莫名其妙地收到个字条就去赴约?被人打死都说不定。

何况临江侯府的后院管得严,到了晚间就各院下钥落锁,她想跑去荷塘里边,得大费周张不说,万一惊动夫人老夫人呢?

王敏卿么,她也不过就是看了那么一两眼,又不是什么帅得惊天动地爱得死去活来,哪里值得去冒这个险?

何况她现在只想离开临江侯府,而不是把这滩水淌得更浑。

×××

过了中秋,天气就渐渐凉爽起来。

老夫人平常闲来无事,喜欢伺弄些花草,今年有几株菊花,开得格外漂亮。老夫人一高兴,就要办个赏菊宴,请些相熟的夫人小姐们来游玩。

这种热闹的事,本来也跟张五可没什么多大关系。

她是个妾么,最好还是“呆在自己院子里,不要冲撞了贵人”。

但是呢,临江侯府人丁不旺,这一代只得张双福孙曼如两位少夫人。孙曼如又挺着大肚子眼看要生,也不可能让她帮什么忙。所以这事情就全落在了张双福身上。

平常只是吩咐下人们做事还好,但这要办宴会,来的又都是有头有脸的客人,要招待应酬,总不能也只让下人们出面吧?明白事理的知道是临江侯府主子少,分身乏术,这要是不明白或者有意挑事的,还不得说临江侯府枉自尊大目中无人?又不能要求客人们按时间排好队来,张双福自己一个人哪里跑得过来?于是只好抓了张五可的丁,让她去接待自己娘家那边的亲戚和次一等的客人。

不管怎么说,张五可好歹也是出身伯府,是张双福的妹妹,眼下又得世子爷的宠,她接待这些人,多少也说得过去。

其它的通房们把这个当成了出头露脸的好机会,张五可自己其实有点不情愿。

这种事吧,摆明了费力不讨好啊。

做好了,功劳是张双福的,要做差了……呵呵。

而且她现在在种身份,有什么头好出,有什么脸好露?

妾通买卖,就是说她现在就是一个物件儿,见人矮三分。

哪怕张双福说的‘次一等’的人家,也随便来个什么阿猫阿狗就能骑在她头上。她还得赔着笑。

妾嘛。呵呵。

你说她是图什么要去露这个脸?她又不是十五六岁的待嫁少女要靠这些社交活动来打开名气,相看和被相看,何必去费这个劲讨这个没趣?

在自家院子里躲个清静听个八卦有多舒服?

但张双福发了话呀,张五可也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好在张双福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出什么岔子,怕这个没见识的庶妹闹笑话,把她身边一个得力的徐嬷嬷派来提点张五可。

徐嬷嬷五十出头年纪,一张和气的圆脸,堆着讨喜的笑容,的确很适合做接待。

她记性也好,哪家的夫人哪家的小姐跟王家有什么往来跟张家有什么关系……简直如数家珍。

张五可听得头晕眼花,好在穿越之后这个身体年轻记性好,一顿恶补下来也记了个七七八八。

自己再用心一理,就不由得咋舌。

这些家族之间的关系真是盘根错节,左拐一个弯右拐一个弯,竟几乎家家都能攀得上亲戚。又家家都有这样那样的忌讳。请客的主人家就得注意这些,关系好的安排到一块儿,有过节的远远儿分开,中间还要插几个会来事的和事佬……

她不由有些佩服起张双福来。

当家主母也是真心不容易。

当然,要做主母的女子,肯定是从小就被长辈带在身边教导的,耳濡目染,循序渐进。不像张五可这样是一古脑儿填鸭式强记硬背。

好在是张五可两世为人,见识倒是不缺,临时培训了一番,又有徐嬷嬷跟在旁边小心提点,真上了岗,倒也似模似样可圈可点。

还真得了几分赞誉。

还有位夫人特意去夸了她的嫡母张夫人几句。

“原来只听说张大小姐张二小姐是有名的出色能干,没想到张五小姐到待人接物也如此大方得体,可见张夫人教女有方。对庶出的姑娘也一视同仁悉心指点。真是一等一的贤良人儿。”

“哪里。当不得杨夫人夸赞。都是张家女儿,自然是同样的教导,只求她们去了夫家不要出丑就是。”张夫人少不得也谦逊几句,又夸那位夫人的女儿甜美可爱。

冷不丁却听有人嗤笑道:“张夫人可不正是一等一的大方,要换成我啊,真和自己女儿一样悉心教养大的姑娘,可舍不得嫁人作妾呢。”

这话可就有点刺耳了。

张夫人扭头看过去,却并不认识。

这边已经和她交好的夫人笑道:“姐妹陪媵古来有之,娥皇女英也共侍一夫,如今张家两位小姐效仿古人,也是一段佳话嘛。”

几个人搭讪着,把话题拉开了。

张夫人心里却还有点不舒服,打听了那嗤笑的是云州刺史的夫人,夫家姓陆。不由有些意外,“这人几乎没听说过啊,又是外官,怎么临江侯家的宴会,还请了她?”

张夫人便抽了空使人去问张双福。

张双福忙得脚不沾地,顺手又推给了张五可。

张五可拿了请客的名单,又找了徐嬷嬷参详。发现还真请了不少平常没什么多少来往的客人。

这些人还没什么共同点,要论丈夫官位吧,文武都有,也有京官也有外官。要论娘家权势吧,那就更杂乱了,甚至还有根本就是商家出身的。

徐嬷嬷也纳闷了,但这名单是老夫人那边给的,她也不好去问。

张五可看着那个名单,心里就不由咯噔一下。

该不会……这都是四皇子党?

这是要从夫人们开始拉党结派搞串联?

她就说她不该来露这个面的,老老实实躲在自己院子里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