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乡,一个水乡的小镇,从火车站出发,乘两个小时的火车,再乘半个小时的汽车,一片连绵的屋宇被一脉流水环绕的,便是了。
我曾经在江南的很多地方行走,想从那一扇木窗、一处阁楼、一块青石板中找到它千年的遗韵,然而毕竟是远了,新砌的小楼一幢幢地立起来,流水也不再是清洌的了,混沌一片,上面还漂着垃圾,沃野千里的土地也被征占用来建造为工厂。
黎乡也不例外,当我站到它的边缘望去,我找不到母亲所说的痕迹,母亲的记忆中是流水绕孤村,沿河红杏招的景致,二十年的光阴,像蝉蜕一样,一层层地蜕了皮,我终于明白母亲在十多年的岁月中一直不肯重回江南,因为她害怕回忆的触痛和物非人非的难堪。
但越往里走,古镇的风貌便一滴滴地展现出来,仿佛岁月在此凝滞,一色的黑的瓦青的檐,屋檐下还有燕子筑的巢,临街是敞开的门,临河也是敞开的,是以前供主妇们到河里淘米洗濯的。路人很少,迈着悠然的步子,有小孩子窜来窜去地闹着玩。
我手里拿着抄写的地址,黎乡红石巷120号,这是母亲少女时代住过的祖屋,但它是否还在呢,我又该怎样介绍我自己呢,我会得到承认吗,对这些,我都无法自己作出回答。唯一可以证明我身份的是母亲的照片,这是她以前带走的一张,梳着两根麻花辫,有着纯真的眼睛和白里通红的脸。母亲喝着水乡的水长大,她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着江南女孩的古典和温柔,即使年岁逐增,她仍然保留着心思的细腻和敏感。
我甚至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仅仅是一偿母亲的夙愿吗,还是我自己想要追寻母亲年少时的踪迹,还是我有解不开的江南情结,想把它的精华收纳其中,还是我认为这个平静的小镇可以让我养伤?很多的因素纠缠在一起,我却发现我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走进这户江南的人家,当初母亲的出走对亲友来说是个谜,而二十年过后我带给了他们对往事的回忆,又有什么意义呢。
越是走近,我的心里便愈加忐忑,但还是到了,却是门扉紧闭,荒草丛生。
我到附近的人家询问,他们告诉我这里的人家早就搬迁,有个叫张平的一家就住在前面的新街。张平的名字我从母亲的口里听说过,是她的堂哥,从小一起长大,两人的感情是亲兄妹一般,在母亲很小的时候由于一场意外事故,父母和弟弟都遭遇不幸,便寄居在他家。
这是一户看起来家境也不错的人家,三层的玲珑的小楼,当街一道门檐,锁住里面的院子。我刚走到门口,一条狗蹿了出来,把我吓了一跳,这狗却是不咬人的,只隔着一段距离汪汪地叫,因了狗的叫声,里面走出一个男人,中年,有些发福。
请问张平在吗?我问。
我就是。他狐疑地看着我。
我是张月的女儿,我叫佟禾。
张月,他喃喃自语。我突然后悔了,二十年的时光可以改变多少事,他还记得母亲吗?我站在那里一时颇为尴尬。
但他马上想了起来,随即是不能置信的表情,直到看见我母亲的照片,才确信这个当初不告而别的小妹妹有了这么大的女儿。
那你妈妈呢。他急急地问,并朝我的身后望,好像是母亲跟他开玩笑,故意要藏起来似的。
我说我母亲四年前因病去世了,他一下子怔住,随即红了眼睛。这是我第一次在人前提及母亲的离世,这也是不能碰的,隐在心里太久了,一碰就是痛。今天在这个被我叫做舅舅的人前,我的悲伤才一下子释放了出来,这就是亲人了,血浓于水,隔也隔不断的,你走累了,受伤了,就可以到他们的怀抱里歇一歇的。人其实都是很脆弱的,脆弱得经不起一点伤害,或者一点温情。
就这样我走进了江南的人家,在这个冬日的下午,我和舅舅聊着二十年里的人和事,和母亲有关的都被抬了出来,长久的想像一下子变得真实,反而让我觉得迷离恍惚了。这时光就像水上的桥和壁上的青苔,再怎样不着痕迹,年复一年地生,也是经不起岁月侵蚀的,是不变里的变,是天远地长里的沧海桑田。
他说,你母亲的命也真够苦,不过幸好有了你这样一个有出息的女儿,小月一定也是欣慰的。
那个男人呢,他过得怎样?我颤颤地问。
他蛮好的,有一个跟你差不多大的儿子,就在附近的一个小镇上。舅舅说。
那他找过我妈吗?我问。
找过,后来没找到另娶了。我的舅舅,他并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他永远不会明白母亲突然出走的原因,他以为从小性格有些孤僻的母亲突然对未婚夫不满意了,或是吵架了,一气之下做出的叛逆行为,可是真相又有什么重要呢?时间的沙漏已滴完一层又一层,不是有“一笑抿恩仇”之说么?
舅舅留我过年,说你就把这里当自己家吧,以前我没照顾好小月,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待在学校里。
我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拒绝显得矫情,何况我实在不想忍受一个人锁在一间屋子里的孤寂,那让我窒息,压迫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见过了舅母和他们的女儿张雨薇,舅母是一个普通的慈爱的妇人,她并不知晓我母亲的事,在她嫁入张家之前,母亲已经离开,她在家里操持家务,忙来忙去,看我在看她,便温和地冲我一笑。雨薇比我小几岁,刚上高中,还在一个纯真但很容易感伤的年龄。
吃饭的时候,他们老往我碗里夹菜,说这个你尝尝好不好吃,那个怎么样,雨薇的话却是很多的,讲着今天她到哪里看见了什么好笑的新鲜事,边说边笑,咯咯咯地把饭也吃得断断续续。她爸妈微笑地看着她,饶有兴趣地听她讲,并不责怪。这幕合家欢的场景是普通一景,却是要叫我掉泪的。这样的场景于我是陌生的,在饭桌上我总是沉默寡言。舅妈注意到了我的异样,说,怎么了,吃不惯吗。我忙抬起头说,不是的,只是吃得有点急,被哽住了。她忙递给我一杯水,看着我喝水,问好点了吗。我说嗯。
晚上,我和雨薇睡在一起,天下起了雨,我拥被靠在床沿上,听着嘀嗒的雨声,想这就是幸福吧,有温暖舒适的床,有明亮的灯光,在冬日的边缘可以自由地想些人和事,有多少疲惫的旅人会眷恋这样的地方,只有家,它可以让你放心地睡去。
雨薇的头靠在枕上忽闪着一双眼睛看我,说,禾姐,你的头发好长啊。
我低头一看,也吓了一跳,在这之前,我一直沉溺于自己的悲伤和学业之中,为了省事,每天扎个马尾辫高高地束起,懒得管它,原来它已长及腰际。
我对她笑笑,说,那我明天就去剪。
她说,禾姐,大学是不是很好玩,我现在已经不想读高中了,想一步跨到大学里去。
我说,是呀,大学是很好玩,有很多新鲜的东西,不过也有繁重的功课,大学还是个改变人的地方,可以把你重新塑造过。
第二天,我让雨薇陪我到理发店剪掉了长发,看着镜子里的人,我一时愕然,这是我自己吗,如此陌生,好像隔了几世似的,走出门的时候,一阵风吹来,发丝都扬了起来,像只刺猬一样,却是说不出来的清爽。
天晴的时候,舅妈对雨薇说,你带你禾姐出去走走吧,呆在家里多闷。我说我想去看看母亲以前住的地方。
门一打开,一股陈腐的气息迎面而来,很久没住人,还有点阴森的味道。木制的地板上沾着灰尘,一摸就絮絮地掉。老屋空荡荡的,几乎没留下什么东西,只在土制的灶台上还余着一个祭祀用的烛台,我想找寻母亲生活的痕迹,但竟然不可寻,只能去想像一个梳着辫子的少女轻盈地在屋子和院落间走动的情景,但这也是模糊的,不能完全清晰,我不禁一阵怅然。
雨薇走在我的身边的时候一路不停地说着黎乡如何如何,看得出来她很喜欢自己生长的地方,她指着远处的一大片桔林说,你看那些桔树矮矮的不怎么样,一到秋天,景象才壮观呢。我想起母亲说她们以前是种稻田的,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或黄,真是赏心悦目啊,那麦与稻的香是要让人醉倒的,丰收时的气势才叫热烈。人在前面割,打谷机在后咕咕地响,人们穿梭不停,来不及擦脸上的汗水。可惜刚刚包产到户母亲就走了,刚享受过把自家的稻谷堆成山,送进仓的喜悦,所以她给我取名为禾,以此纪念记忆中象征农人生命的青翠。舅舅他们现在是不种田的了,土地承包给了别人,自己开了一个机器作坊,雇了一些女工生产和印染布料。有时当我走在外面看到荒废着的土地时我都会想如果这让母亲看到了,会是如何地心疼。
雨薇又告诉我说,你看那些乌蓬船,以前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通工具,现在只是用来游玩的了,可贵着咧。又指了指每隔几百米就会出现的桥说,那座桥,叫康乐桥,那座桥,叫永安桥。
老街是被流水分成两半的,这一弯弯的流水是江南这位蹙颦的美人含情脉脉的眼睛它是只属于处子的眼睛,清冽列的,有着娇羞,还带着憧憬。临河的窗下挂了一排衣裳,我不由得想像那窗开了,探出少妇美丽而丰满的脸庞,从窗下驶过的淌淌船上买下一个小西瓜。
对于江南,我曾经有过无数的想象,它像一个温婉的梦,盛着朦胧的虚幻的情节。它是一个专门生产这样的梦的地方,那些如莲花般的容颜在流水的潮起潮降中等待和开落。午夜里有风灯和粥担,案头雕花的瓷瓶里有新插的杏花,民居的屋顶上老猫徐徐地行走,深院里寂寞的守门人看夕光从雕花的窗格间洒落。船从水间荡过,船头挂了咸鱼和糖人,戴毡帽的男人在里面坐了,就着一碟毛豆喝陈年的老酒。江南还是一个沉淀历史的地方,它的流水木窗酿的都是历史,“江南布衣”的历史是蓝印花布,隔水的琴音是昨天的琵琶声。
走累了就到一个茶馆里坐坐,茶馆在水边,推窗便可看到临河的风景。茶馆的一切都是粗陋的,老的屋檐,老的木桌和条凳,碗也是泛黄的粗瓷,这是仅余的几家茶馆中的一处,那曾经盛满市井人生的热闹和辉煌如今单留了几个年老的人就着清茶消闲时光。
雨薇一边喝茶一边嗑瓜子,抱怨这茶太苦了,也不怎么香。这茶是普通的绿茶,有一股苦涩的味道,颜色是深绿。透过窗,可以看到人家屋檐上的几根茅草,和从院墙探出头的几枝耀眼的金黄。
我想我实在是错怪了江南的冬天的。它的冬,不是荒芜和寂寥,只是对一年的收底,是几季劳作之后的慵懒,因有了春华秋实的收获,到了冬便是整顿停歇的时候,裸露的土地也是为了等明年的,家常话里除了冬,还有来年的春天。它是温煦的,除了阳光,气氛也是,人家屋檐下的狗在老人的垫了褥子的椅下趴着,听他们絮絮地唠叨。它也有薄冰,却是太阳一出便融化的,水上漫着一片汽。
这冬天,还是平民的乐土,人们守着悠长的岁月,把时光大把大把地攥在手里,不怕它会飞的,你听洗麻将的哗哗声从街头断断续续地一直响到街尾,吆五喝六,几个织毛衣的女人在太阳下一边织一边拉着东家长里家短的闲话。
这冬天,还是有气味的,那就是香。腊梅是作背景的香,散在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茶叶蛋豆腐干的香却是浓郁地香了一气,诱惑你不得不买似的。还有一些是可以想像出来的香,那就是人家里出来的香,你闻着香,便可猜测得出这家人家里正在做的是什么美食。冬天的香,是凡俗人生里的乐趣,还是丰裕的象征,也是关乎时间的,酒酿、芝麻、核桃仁,哪一样不是细工慢活,是供你消磨时间的,反正冬天的长夜用也用不完。
我想起了母亲,鱼米之乡长大,白米饭和着霉干菜的香,也是不常得的。那黑与白的组合曾经是一道多诱人的风景,其它的是只有过年过节才引颈以待的,也因为此,它在记忆中变得醇香无比,是每每引得我无限向往的。
母亲的江南,是一幅水粉画的“水乡”里的风景,一色的黑与白,其它都是用来作点缀的,这点缀可以是不经意的一笔,却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比如说六月的桅子花,那也是白,却是星星点点的漫天飘洒,六月倘没有它,就只剩了潮湿和阴郁,冬季里是腊梅,虽然那香是若有若无的淡,可聚起来却是和太阳一样的暖意。
我想母亲当初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江南的啊。这一去就是白云千载空悠悠,千唤不一回的。心早已是一颗死了的心,带着决绝的。母亲走的那日,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江南风光的绮丽是可以让人醉倒的,但这一切对母亲来说只是刺心,那阳光是刺眼的亮,花也是刺眼的艳,杨柳织就的轻烟也是笼着愁的。昨天,还在准备大红的嫁衣,一针一线缝的是未来的幸福,一想起来便是要满含甜蜜的笑的,天空是澄澈的一片蓝,抬起头来便可看见衔泥的春燕飞过,空气里是杏花微醺的香,像酿蜜似的。河里的水涨起来了,清亮亮的,映出来的影可都是喜庆。一夜之隔,喜庆是人家的喜庆,幸福是人家的幸福,嫁衣的红是血一般的颜色,看一眼都要颤抖的,只有慌乱地锁进陈年的箱底里才不揪心。去哪里呢?哪里都好,只要能甩开这个旧梦,到一个没有痕迹的地方。站在火车站拥挤的人群里显得孤苦伶仃的母亲随意地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火车一站一站地过去,江南也就远了,那些星罗棋布的桥也渐看不见,谁知道何年何月会再回来,谁知道什么是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