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1290800000027

第27章

在社会主义社会新时期,作为领导干部、公务员,必须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的心系百姓,尽职尽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胆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真抓实干,真正做到干一地、兴一地,干一行、兴一行。1989年11月12日,组织上一纸调令,将在莘县城关医院工作的吕章义调到了莘县公安局。报到那天,政工部门征求他的意见,一个岗位是法医,工作在机关,责任小、工作轻松;另一个岗位是下看守所当狱医,工作任务重、风险大、环境差。

面对选择,吕章义没有多想,当时就说:“我是学医的,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犯人也是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身体和心灵的治疗,我情愿去那里,赶快给我办手续吧!”当天下午,他就背着跟随他多年的药箱来到了看守所。

当狱医本来不用看守值班,更不用值夜班,即使晚上有了病号也是接到通知后赶到就行。然而,吕章义一上班就找到所长要求值班,不料所长却对这个新民警笑着说:“小吕,这里值班可不是闹着玩的,别的单位值班,有人看电话接电话就行……这里就不行,值班要来回不停地巡视,发现情况要妥善处置。另外,办案单位送到的在押人员,值班看守得负责办理收押,危险性高,手续严密、烦琐,很累的。你把狱医给我当好就行了。”“没事,所长,我不怕累,我绝对按你的要求做,我是看守所的一员,你就给我排班吧!”在吕章义的强烈要求下,当晚便值了第一次夜班。

从此以后,吕章义就在看守的工作中,默默地奉献着,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铁打的监狱,流水的犯人,无期的看守。”这一走就是19年。在这19年里,他认真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公安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监管工作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三次荣获市、县级“十佳青年民警”、“新长征突击手”,被莘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全县劳动模范”,两次被聊城市公安局评为“优秀监管大队长”。2007年3月,山东省公安厅为他荣记二等功……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作为公务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就要负责到底。只有保持这种“负责到底”的信念,我们才能干出勇气、干出力量、干出智慧、干出水平,最终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心、用其力,成为老百姓信得过的好公务员。

尽职尽责,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当一种生活的动作重复了无数次后就成了自然习惯。习惯的东西不需要别人来提醒,因为这是一种生活的必须。那么,责任能不能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把责任也当作是生活的必须,也就会形成一种自然习惯。1984年,年仅19岁的苗族小伙子王顺友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马缰绳,成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一名普通的马班邮路乡邮员。当时,老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说:“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王顺友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走上了马班邮路的漫漫征途。

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这里高山绵延起伏,全县平均海拔3100米,其中还有2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山,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异常艰苦。刚开始,王顺友负责的邮路从木里县城经白碉乡、三桷桠乡和倮波乡至卡拉乡,往返里程584公里。1999年,王顺友开始负责县城至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三个乡邮件的投递工作,这条邮路往返360公里。每月两个邮班,一个邮班来回14天,也就是说,他每个月差不多有28天要徒步跋涉在这苍茫的大山中。

面对这绝无仅有的困苦,这个外表矮小、干瘦、驼背的“男子汉”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孤独寂寞和艰难险阻,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为大山深处各族群众架起了一座“绿色桥梁”。正如他自己所说:“搞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给党丢脸。”

正是抱着这种“搞好本职工作”、“不给党丢脸”的责任心,王顺友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20多年。20多年来,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20多年来,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外面世界的变迁不断地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20多年来,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2001年,王顺友被四川省邮政局评为四川省邮政劳动模范;同年5月1日,他又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5年4月,四川省委授予王顺友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时,还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全国邮政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王顺友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当选为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2005年,王顺友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这位可爱的邮递员就这样用他的责任心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其实责任不是虚幻的,责任就在我们身边。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了不同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角色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对责任的完成。正视责任,让我们在困难时能够坚持;让我们在成功时保持冷静;让我们在绝望时绝不放弃。坚守责任,就是坚守我们自己最根本的人生义务。让责任成为工作习惯,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义务当成生活的习惯。“资策会”全称为“台湾资讯产业策进会”,是中国台湾一家公有性质的、以促进台湾资讯产业发展为目标的研究开发机构,这里的从业人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有人曾对这一机构进行过访问。

访问被安排在下午6点半,采访者进去的时候,发现整个大楼灯火通明。透过每一间办公室的玻璃隔墙,他们发现,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似乎没有人准备“提前”下班。

访问者感到惊诧,问道:“你们这里的上下班时间是不是同其他单位不一样?”

接待访问者的副总说:“不!完全一样,其实早该下班了。也不是因为你们要来就故意做样子,他们已经习惯于把一天的目标彻底完成再离开办公室,而各自制定的目标都是超负荷的。因此,你很难看到他们在晚上9点钟以前离开办公室。”

“那么,是不是早上要来得迟一些呢?”

“不会的,来晚了会没有停车位,反而更麻烦。”

通过这几句简短的对话,我们便可以理解中国台湾的计算机产业为什么能发展迅速,并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同那里的职员精益求精的追求态度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以及将这种责任感培养成习惯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工作时刻抱着负责的态度,才能更坦然和无愧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有很多方法可以培养我们内心的责任感。例如,注意工作中的细节就有助于责任感的养成。文员保证自己的文件干净整治、条理清楚,下班时看到打印机没关掉电源主动关掉;干部按照规章制度上班、下班,有事请假,不搞特殊;警察让自己的制服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等等。

当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担负起责任,而不是刻意地去做。当一个人自然而然地做一件事情时,当然不会觉得麻烦,更不会觉得劳累。当你意识到责任在召唤你的时候,你就会随时为责任而放弃其他一切,而且你不会觉得这种放弃有多么艰难。

养成负责的习惯之后,或许不能立即为你带来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养成了一种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你的成就会很有限。你的那种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已深入你的意识,那么你做任何事都会“随便做一做”,结果可想而知。

负责任、尽义务是一个公务员成熟的标志。任何一个公务员,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负有的责任,这是社会法则,更是职业要求。让责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对于每个公务员来说,都是一种必备的素质。

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

那些不敬业、没有责任心的公务员,面对问题往往不是去想尽办法解决它,而是找出各种借口,不停地报怨,结果事没办成,怨言倒出来一箩筐。要知道,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你去想,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

“方法总比问题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总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

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这种理念:

第一,方法与“问题”的关系

优秀公务员找方法,消极公务员找借口。负责任的公务员不会被问题吓倒,他们会积极开动脑筋,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寻找方法。

曾经有这样一段话非常流行:“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贡献汗水;如果你两样都不贡献,请你离开。”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公务员分成三类:

1.具有敬业精神并能找到方法的公务员。这些人拥有智慧并乐于奉献智慧,这份智慧必然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毫无疑问,这类人是最好的公务员,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优秀代表。

2.敬业但是缺乏方法的公务员。他们能够也只能奉献汗水,这种人单位需要,但他们自身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3.既不去找方法又不敬业的公务员。他们什么也奉献不了,所以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离开。

第二,克服无法面对问题的心理障碍

这是一种心理的“能力恐慌”,我们总是觉得问题太大,我们没有能力解决它。实际上,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模糊的、轻率的、毫无道理的恐惧本身。我们所感觉到的“危险”、“恐惧”,往往是预先设置的、被歪曲的。问题的严重性往往是我们自己放大的,事情的“困难”也是如此。因此,只要努力面对恐惧,恐惧就会烟消云散。

人的智力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只要你能够战胜对艰难的畏惧,并下决心去努力,你就能越来越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越来越智力超群!

第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为使问题迎刃而解,必须寻找适应的方法。这一点需要你发散思维,动用各种能力来解决问题,不要一根筋,这种方法失败了就永远不能成功了。每一种方法都是一种思维的转换,只要找对了方法,问题必能迎刃而解。我们都听说过《致加西亚的信》这个故事,它就体现了一种对于解决问题的执著。我们每一个公务员都应该像故事里的罗文那样,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推理:找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如何把问题变成机会

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杰出的公务员,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把危机变为机会。面对困难,你首先要有以下四种意识:

1.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

2.危机或许是你脱颖而出的最好机会。

3.普遍危机可以变成独特机会。

4.局部的“否定”,可以变为根本的“肯定”。

不找借口找方法,因为方法总比问题多。假如你拥有这四个方面的认知和智慧,你就不仅会带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去努力工作,而且你还会因为掌握了方法而创造非凡的成绩,并因此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信。不仅如此,你将从此不怕问题,而且还会将所遭遇的问题,变为你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