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1290800000036

第36章

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去趟省城要坐14个小时的火车。多年来,省委一直把湘西的脱贫致富放在突出位置。郑培民一上任就问:“哪个村子最穷啊?”随后就去了叭仁村。“叭仁”是苗语,意思为山顶上,要到达这个三面悬崖一面山的村寨,首先要从湘西的首府坐车到乡里,然后徒步走上4个小时的陡峭山路。十多年后,叭仁村的苗族群众之所以还记得郑培民,就是因为他是住过这里的最大的领导。在郑培民之前,只有乡干部爬上过这个走起来累死人也吓死人的山头。

湘西贫困,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粮,政府不得不从外地调入大量返销粮。郑培民到任后,开始在全州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这是一项弯着腰,在田中豆腐块大小方格周围摆两株苗的累活。郑培民没有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而是带着机关干部下地,自己弯着腰在田里干活,给农民演示。1992年春,在田里示范劳作了几天的郑培民一脚踩空,仰面摔下了3米多高的田坎,摔成了脑震荡。不过,书记的行动也是推行农业新技术的“科教示范”,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

形象是干出来的。在湘西州委的选举中,郑培民全票当选州委委员,全票当选州委常委,全票当选州委书记。有的干部誉称他是“三个百分之百”,郑培民当即纠正说:“只有一个百分之百,那就是全州人民对共产党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发自郑培民的内心。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他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他总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农民吃的是什么饭;撩开蚊帐,摸摸床上的被褥是否厚实。有时,他还会在农家过夜。

郑培民常说:只有到了最基层的地方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湖南常德市安乡县,身受长江、澧水和沅水三大水系夹击,临洪大堤长达400公里,是历史悠久的“洪水走廊”。1998年7月24日,安乡县安造垸发生了溃堤,就在人心惶惶的时刻,已经是湖南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来了。他不是象征性地看看就走,而是安营扎寨,住进了黑洞洞的县委招待所。消息不胫而走,人们悬着的心,终于也落了地。

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常德市之外……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

水灾过后,郑培民提出,让老百姓从水窝子里搬出来,住到山上去。中央提出移民建镇后,郑培民从方案到资金的落实都一一过问。他一遍又一遍地叮嘱:那是中央给农民的钱,不许坑农民的钱!地方同志向郑培民表示,在抗洪中,当地政府连书记的生活也无法照顾,心里十分歉意,最后想送点礼物表示一下。一句很重的话从素来温和的郑培民嘴里扔出来:“老百姓遭了那么大的灾,你们还要表示什么!”

几十年中,郑培民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一直以来,为了维护郑培民的形象,杨力求甚至和自家兄妹交往时都会十分谨慎。她苦笑着说:“要把好‘后门’可没那么容易。”

2002年,郑培民被抽调到中央工作,突然旧病复发,于是被赶快送往医院。途中,遇到红灯。司机准备闯关。郑培民见状,说:“不要闯红灯。”说过这句话后不久,他的头无力地靠在秘书身上,再也没有醒来。一句普通的话语,竟成了临别的遗言……

郑培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们的伟大事业,最终累倒在为党工作的岗位上。在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多次变动工作岗位,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特别是走上省级领导岗位后,他以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不知疲倦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他工作作风严谨、处事稳重、光明磊落,是每个公务员学习的榜样。

任长霞:心中有“公”,人民才能“安”

40岁正是人生最壮美的季节,然而,她却猝然倒在了为之奋斗的公安事业上。她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2004年4月14日20时40分,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在侦破“1·30”案件中,途经郑少高速公路发生车祸,因伤势过重,不幸因公殉职。消息传来,嵩岳为之扼腕,登封为之呜咽。4月17日,14万群众自发地为任长霞送行,其哀其痛,其悲其壮,撼天动地。

一个眉清目秀的柔弱女子,一个到任仅3年的公安局长,何以能赢得登封60多万百姓的如此爱戴、如此尊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她生平所做的事迹来寻找答案了。

2001年4月,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支队长任长霞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公安局长。当时的登封市公安局,民警队伍涣散,积案堆积如山,群众怨声不断,行风评议年年倒数第一。任长霞临危受命,深入基层调查摸底,跑遍了全市17个乡镇区派出所,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随即从“从严治警”入手,严惩了一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民警,使民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任长霞还集中精力破大案、破积案,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4·15”东金店强奸焚尸案、“4·18”大冶镇火石岭村绑架案、“5·18”特大盗枪案、“5·28”石道杀人案、“7·2”唐庄杀妻杀子案等一系列大要案纷纷告捷。面对辉煌的战绩,干警和群众都服了,大家都说:“咱登封来了个女神警,案发一起就破一起”。

王松是任长霞搬掉的一块大石头。提起王松,登封市无人不知,这是一个头上有优秀企业家、劳模等大量光环的黑恶势力头目。他赚了钱后纠集家族成员和打手,在白沙湖一带横行乡里,使上百人受到伤害,7人丧命。任长霞当局长后不到1个月,就收到了一封由100多名村民联合签名的控诉王松的群众来信。然而,等任长霞调查取证的时候,群众又不敢说话了。他们觉得王松有钱有势,任长霞初来乍到,谁知道她坐在哪边?任长霞一连找了一个受害人的父亲三次,他都不敢说实话。第三次,任长霞说:“王松,我抓。”这样,任长霞才得到了王松犯罪的证据。很快她便开始动手了。她先抓了王松的爪牙。王松以为可以试着打通关节,他带着一叠钱来到任长霞办公室,结果当即被早已埋伏好的公安干警给逮捕了。而后,王松黑社会团伙65名帮凶全部落网,此案被列为2001年中国十大涉黑案件之一。

作为一名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集刑警的威严和女性的温柔于一身,尤其对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儿童,她更是事必躬亲、关怀备至。一次,在公捕大会现场,囚车缓缓开动,一个小姑娘抱着一个小孩死命地追赶着囚车,小孩一声声哭喊着“爸爸”、“爸爸”,撕人心肺。小姑娘是犯罪嫌疑人王小伟的侄女,孩子就是他刚满3岁的儿子。听到孩子的叫声,王小伟眼睛紧闭,牙关紧咬,痛苦地将头埋在怀里。见到这个情景,任长霞走过去让民警把王小伟从囚车上押下来,说:“打开手铐,让他们父子再见上一面。”王小伟抱着还不懂事的儿子,号啕大哭。这时,任长霞蹲了下来,用双手轻抚着孩子的脸,从衣兜里摸出100元钱,递给一位邻居说:“给孩子买点吃的,以后孩子有啥困难就去公安局找我,我叫任长霞。”说完扭头就走了。当时在现场采访的记者回忆说:“当我过一会儿再见到任局长时,发现她在悄悄抹泪。”“任姐,你哭了?”她对我说:“唉,孩子真可怜!女人泪窝浅啊!”

任长霞也有美满家庭、儿女亲情。她爱丈夫、爱儿子,但不能享受天伦;孝敬父母,但不能床前尽孝。每当想到患病瘫痪在床的父亲那痛苦的呻吟,看到儿子那殷殷期待的目光,想起丈夫对她工作无言的支持,她常常深感内疚。

任长霞曾经说过:公安、公安,心中有“公”,人民才能“安”。其实,这也正是她对公安工作担负的使命与责任感的一种诠释,这种诠释就是一个警察对“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一种自觉实践。任长霞自1983年加入公安队伍,作预审工作13年,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名。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来的控申积案,共查结控申案件230多起。她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87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00余人,有力地维护了登封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治大局……

为谁辛苦为谁忙,这是每个人都要做出思考和选择的问题。有的人孜孜以求的是为己辛苦为己忙,而有的人是为他人幸福、为社会安康而辛苦而奔波。任长霞就是一位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老百姓辛苦操劳的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任长霞当为实践此誓言的楷模。这不是那些徒有虚名的“考核”考出来的,而是万人空巷的送葬队伍,是那“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感人场景告诉我们的。任长霞是我们每一个公安干警、每一个公务员学习的榜样。

牛玉儒:我不是家长,我是为大家服务的

有一年除夕,呼和浩特市电视台记者采访市委书记牛玉儒:“作为呼市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您对新一年的工作有什么新打算?”牛玉儒立即温和而又坚决地纠正说:“我不是大家的家长,我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像一团炽热的火,他总是激情地燃烧;像一面迎风的旗,他总是呼啦啦地飘动;像一匹驰骋的骏马,他总是向绿色的前方飞奔……”这诗一样的语言,是一位朋友对已故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的描述。他的一生无愧于这样的赞美。

1977年,“文革”刚刚结束,百废待兴。25岁的牛玉儒就任通辽县莫力庙公社党委书记。牛玉儒走的是群众路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说:“生产上不去,老百姓没好日子过,说啥都白瞎。”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带领大家修了1200多亩水浇田、打了40多眼井、机电配套、黄牛改良、造林5000亩,产粮450多万斤,创历史之最。劳动日分值翻番,从6分到12元。

20多年后,已经是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牛玉儒,走的依然是群众路线。他最常对老百姓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困难找我!”他的手机号走到哪给到哪,包括企业、基层单位,以及孤残老人家庭。他说:“事关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