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思路,新出路
1293600000018

第18章 开放思路,封闭没有出路(1)

在人生的字典中,“开放”是一个最有魅力的字眼。开放人生让我们拥有更多比较、更多自省、更多忧患、更多挑战、更多机会……没有开放,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视野。没有视野,就无法判断。没有判断,人类必然倒退。开放自己的思路,因为封闭是没有出路的。

开放,从起点就和别人不一样

世界上最难攻破的不是那些坚固的堡垒和城池,而是自己的“心墙”,它阻挡了阳光的射入,妨碍了空气的流动,禁锢了生命的盛放,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世界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

大胆钻出自己的“小盒子”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这样的开放时代,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掌握自己的命运,或者与时代俱进、与世界同步、与他人和谐,都必须努力打造一个开放式的人生,从自己的“小盒子”中走出来。

现在的世界是信息时代,开放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潮流,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封闭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故步自封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敌人。据说,美国的白宫以前是对公众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规定的日子里进入自己想要参观的场所。英国和日本的议院也同样对外开放,而且并没有专门的旁听席供公众列席旁听。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大企业集团,对信息的开放交流及反馈就更坦诚真实了。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除非需要加以保密和封存的信息,都应该公之于众,大家共同受益。对于个人,有什么好的信息一起与大家分享,别人才会觉出你的真诚,对你也会以诚相待。如果你对所知的信息遮遮掩掩,那么别人自然对你也不会示以真面目了。

将信息公布是开放的一种表现。在当今中国,包括普通百姓在内,正在潜移默化地生长着一种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时代意识和世界理念,我们越来越习惯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改革和完善自己。我们的视野不仅覆盖国内,甚至早已投向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和人才乘改革开放之船勇敢地跨出国门,飞越海洋,走向世界。职场上,白领不断提高自我,展示才能,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一种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深刻地展示了当代中国正在沿着和平发展之路走向繁荣富强。

“在我人生的字典中,‘开放’是一个最有魅力的字眼,因为有了这两个字,四分之一的地球公民有了尊严。我是中国十三亿人口中的一员,对这个字眼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开放是时代的趋势,体现着互联网的精神,任何一个个体在时代趋势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常常是时代的浪涛冲刷着那些不开放的障碍,最后开放变得不可阻挡。所以,主动的开放就是弄潮儿,而被动的开放抵抗则是残缺的石岸。”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总制片人和主持人王利芬这样表达了她对“开放”的了解。

CCTV 2每周二晚上播出的《赢在中国》是我国目前最受关注的财经节目之一。这个节目吸引了无数个怀揣创业梦想的选手前来参选,著名的企业家马云、牛根生、熊晓鸽等担任嘉宾。而这个节目的制作的成功,和总制片人、主持人王利芬在海外学习的见识和思考是分不开的。

几年前,王利芬在美国布鲁金斯协会的中国中心进行电视研究。偶然一次机会,她看了NBC黄金档节目《学徒》,大受启发,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借鉴美国模式办一档中国商业人才选拔的电视节目。

因为眼界开阔,王利芬想到了借鉴国外成功电视节目的好点子,但《赢在中国》最终能成功,还得益于她思路的开放:完全照搬必死无疑,因为美国《学徒》中的价值观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并不吻合。经过深思熟虑,王利芬终于找到了一个中国化的主题——“励志、创业”,因此才有“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的《赢在中国》的诞生。

从她的话中可以知道,我们要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开放自己。大学教授要想接触到更现代化、更系统的知识,就必须走出国门与国外学者交流;商家想拓展业务,就不能盲目地垄断市场;学生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克服胆怯与老师同学交流,进行社会实践;农民想获得更多的收成,不能只是埋头耕耘那一亩三分地,需要多读书、多看报、多看电视,获取最新的农经信息……所有的现象表明开放已经变得如此紧迫和必不可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置身于“开放”的大潮之外。

开放的人生来源于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思想来源于开放的眼界,开放的眼界来源于开放的行动,开放的行动来源于开放的知识。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开放的国度里,就不能封闭在自己的小盒子里,而要以开放的胸襟、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勇气、开放的行动,建设一个不断开放、不断进步的人生。

打开自己,成功才会走进你的心

心,可以超越困难,可以突破阻挠;心,可以粉碎障碍,终会达成你的期望。

举重项目之一的挺举,有一种“500磅(约227公斤)瓶颈”的说法,也就是说,以人的体力极限而言,500磅是很难超越的瓶颈。499磅的纪录保持者巴雷里,比赛时所用的杠铃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实际上超过了500磅。这个消息发布之后,有六位举重高手短时间内相续举起了一直未能突破的500磅杠铃。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

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横杆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跃过。

我们是不是就像那位运动员呢?惊恐于眼前的高度,心也变得“矮小”了,不敢有所突破。即使有一天,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已变得狭小的心反倒无所适从了。

其实,心就像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你的翅膀就舒展不开,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打开自己,需要开放自己的胸怀。

开放,是一种心态、一种个性、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打开自己,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周围的一切;能对自己的专业和周围的世界都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进行钻研和探索;能对工作热爱创新,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不固执僵化;能乐于和别人分享快乐,并能抚慰别人的痛苦与哀伤;能谦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能乐观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且非常喜欢和别人交流;能勇于承担责任和接受挑战;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乐意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经验,并迅速适应新的环境;能用坚强的心胸,面对挫折,不惧失败。

不打开自己,一个人就学不到新东西,更不会进步和成长。开放的胸怀,是学习的前提,是沟通的基础,是提升自我的起点。在一个组织里,拥有开放胸怀的人,进步最快,人缘最好,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拥有开放胸怀的人,会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比尔·盖茨经常对微软的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比尔·盖茨本人就是一个心胸非常开放的人,他鼓励公司里每个人畅所欲言,当别人和他有不同意见时,他会很虚心地听。每次公开讲演之后,他都会问同事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下次应该怎样改进。

开放的心无所约束,可以飞得又高又远;而封闭的心像一池死水,永远没有机会进步。如果你的心过于封闭,不能接纳别人的建议,这样会禁锢你的心灵。要知道褊狭就像一把利刃,会切断机会及沟通的渠道。

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其他敌人都容易战胜,唯独自己是最难战胜的。因此,战胜自己,就要从心开始。只有开放你的心,你才能充分利用成功的第一原则: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打开你的心,让想象力自由翱翔,让你成功的希望越飞越高。

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过不去的心坎

人的心理牢笼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所谓的“心理牢笼”都是人们自己营造的。时间一长,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囚禁在“心狱”之中,至死都解脱不了无尽的怨恨,如此这般,哪里还有时间去追求丰富多彩的人生呢?

在一次讨论会上,著名演说家凯特先生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举起的手比刚才少了几只。

他又说:“那么,谁许我再做一件事。”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还是有人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无论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与否,都不能改变你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也就是说,完全在于你的内心所想!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是的,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让你贬值。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因为遭受来自社会、家庭的议论、否定、批评和打击,奋发向上的热情便慢慢冷却,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勇气,对失败惶恐不安,变得懦弱、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事实上,他们不是输给了外界压力,而是输给了自己。很多时候,阻挡我们前进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因为怕跌倒,所以走得胆战心惊、亦步亦趋;因为怕受伤害,所以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世界上最难攻破的不是那些坚固的堡垒和城池,而是自己为自己编织的“心理牢笼”。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正在给自己编织“心理牢笼”:别人做得不对,就一味地诅咒、仇恨;自己做错了一丁点儿事情,就念念不忘,责备自己;有些人总是唠叨自己的坎坷往事、身体疾病,或抱怨自己的不平待遇和生活苦难;有些人还喜欢用自己不懂的事情塞满自己的脑袋,把一些不相干的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殊不知,那些过去的往事、不平的经历,甚或想不明白的事情,一味地责怪和抱怨是于事无补的。如果总是对想不通、想不开的事情患得患失,就很容易使自己失去判断能力,最后被囚禁的就是自己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