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思路,新出路
1293600000035

第35章 充实实力存折,别让影响力呼啸而过(1)

政治家运用影响力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奉上。一个人能否成功,在于他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成功地影响他人。

扛着实力,从遗忘的角落里站出来

千万不要让自己淹没在人群中,或者躲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站出来吧!实力固然重要,影响力也不可小视,有实力,更要有影响力!

打造自己的影响力,登上头把交椅

影响力发挥作用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它以一种潜意识改变他人的行为、态度和信念。没有人能够抗拒它,因为它来得悄无声息,等你察觉时,早已经被它俘虏。

陈阿土是一个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有一天他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说道:“我叫陈阿土!”

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次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又记不住,很烦。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想。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句话,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说的是:“我叫陈阿土!”

上面的故事虽然是个笑话,但也启示我们: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沟通与交流,有时候也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一种对抗,你不是影响别人,就是被别人影响。

拿破仑·希尔说过:“在别人的影响下生活着,就等于不属于自己,就等于被别人的意志给俘虏了,这样的人即使再优秀,也不会成为一把手。”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八百里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坐头把交椅的是又黑又瘦的宋江。论武艺,他比不上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就连“缺心眼儿”的李逵,沂岭上连杀四虎,勇猛过人,也比他强多了。论文采,他比不上会写苏、黄、米、蔡四家字体的“圣手书生”萧让。论计谋,他比不上“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就算是依照前首领晁天王晁盖的遗言,也应该是由活捉史文恭的卢俊义接任。不管怎么说,都轮不到又黑又矮、出身卑微、武艺差劲的宋江,可是众英雄只服他一个人。就算后来对他的招安路线心怀不满,也没有人弃之而去,还跟着他南征北讨。到最后马革裹尸、断臂出家、毒酒穿肠,也没有一个人对他心怀怨恨。为什么?这就是影响力的威力。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影响力,因为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周围的人,并且给予对方一种神奇的力量。影响力还是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控制力,它与权力不同,影响力不是强制性的,它发挥作用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以一种潜意识改变他人的行为、信念和态度。没有人能够抗拒它,因为它来得悄无声息,等你察觉时,早已经被它俘虏了。影响力也是一种出色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在群体中价值的集中体现。例如,如果你是个推销员,想卖出更多的产品,你要能够影响你的顾客;如果你是个经理,你的成功取决于你对下属的影响力;如果你是教练,你只有靠影响力才能建立一支常胜队伍;如果你想要建立美满的家庭,你就必须能够正面影响你的孩子。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你都是在采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别人的思想和行动能力。

宋江能坐头把交椅,靠的是他的影响力。想当年,早在山东郓城做衙司的时候,他就声名在外。提起“及时雨”宋公明哥哥,走江湖的英雄好汉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等到他在江州问斩,许多英雄前去劫法场相救,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财富》杂志将影响力定义为影响别人行动的能力,涉及范围从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全球的经济。由此可见,提升影响力便是提升自己的实力,而提升实力便可成为强者。

追求多元化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没有模式可循,用心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很多人认为成功是一元化的,然而李开复博士告诉我们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那么,他是如何追寻多元化成功的呢?

多元化成功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刻意走别人的成功之路,或者用别人的标准评价和衡量自己,它要求我们重视诚信的价值观,拥有完整、均衡的人生态度,善于用智慧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能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妥善地处理人际沟通问题……如果从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提高,那么,无论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结果,都是值得嘉许的成功。所以他说“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径,只有一元化的成功才会强迫人们复制他人的成功模式。

其实仔细深入思考下去不难发现,财富、名利等外在指标往往是社会整体意识强加给个人的镜子、标尺和参照物。在李开复的看来,大多数追求外在名利的人都在竭尽全力模仿他人的成功,从而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能和兴趣,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东施效颦”的闹剧。

如果一个人迫于家长或社会的压力,将考试成绩、财富、名利当做自己终生奋斗的方向,那么,这个人做的多半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把这件事做好并因此而获得成绩、财富、名利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相反,那些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李开复就是这样,他所做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所以他更加有动力和激情将事情做到近乎完美的地步,所以他能从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也得到了快乐和幸福。

国内大学教师曾告诉李开复说:“优秀是有标准的,我们有一个给学生打分的指标体系。”这种给人才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是很普遍的。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老师们就将学生们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就好像他们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

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与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的校长:“你们学校里有多少好学生、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成才没有公式可以套用。试图用成功个案总结教育规律,或寻找某些成才“捷径”,都有失偏颇。

曾有这样一个事件: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在校成绩排在100名左右。在国内的许多老师看来,汤玫捷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但是,汤玫捷因为自身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2004年唯一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汤玫捷的成功顿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来自上海的“哈佛女孩”炙手可热。那段时间汤玫捷每天都会接到不少电话,希望她出书介绍成功经验。但汤玫捷告诉记者,她不愿出书,不愿把自己的经历简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有的学生某个科目非常优秀,适合做科研、开发等工作;有的学生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适合做组织或管理工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统一标准设计自己的人生。相反,如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引导和帮助,整个社会的人才类型就能得到极大丰富,人才质量也将得到大幅提高。

复旦大学附中的校长认为优秀学生并非是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营养均衡的土壤中脱颖而出的,因此,学校应该营造宽松的氛围,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选择。例如,多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等,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成功的支点。

正因为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每个人都有条件在超越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成功,李开复就是这样做的。他因为这样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管理者。平凡的你我也是如此,如果“做最好的自己”,就会影响自己所处的世界,影响自己的未来。

没有与世隔绝,就时刻准备验证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可能产生惊人的影响。所以,只要自己没有与世隔绝,一举一动就处在世界的生产链条上,时刻准备验证蝴蝶效应。

生活中,往往含有一些酵质。假如酵质膨胀了,就会使生活产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影响命运。

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

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你就会发现,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比普通人多注重一些细节而已。东汉的薛勤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