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12945100000024

第24章 人之幸福:爱情心理学法则(2)

惠29岁那年,逼着自己去相了一次亲。他叫鹏,样子不错,家境好,有自己的车。惠本来只是打算应付一下父母,没想到鹏会有那么好的条件,惠想自己快要三十了,于是动了心跟他试试。起初惠和鹏约会感觉不错,可是两人相处久了,就觉得有点不自在。惠做什么事,鹏总有意见。过马路时,惠拉起鹏的手说:“快跑!快亮红灯了!”跑过马路后,鹏很纳闷地说:“奇怪,为什么是你拉着我跑,不是男生拉着女生的手跑才对吗?”

有时候,惠和鹏去看电影,看到爆笑的画面,惠会纵情大笑。鹏却对她说:“你小声一点好不好?这样笑很不淑女,很没气质!”

有时候,惠和鹏去饭店吃饭,惠吃饭的速度比较快,鹏常常说:“哇,你这样狼吞虎咽的,一点都不像女孩子。”

惠坐他的车,关门大声些,他也会说:“你是不是想拆我的车门啊?”虽然他是在开玩笑,但惠想她自己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上了车后,惠都不敢大声讲话。

后来,惠觉得要长久改变自己的个性和习惯,去讨好、适应一个男人会很痛苦。她不想在高兴时,还要强忍住笑;也不想在讲话时,还要特地压低声音,故意装成很淑女的样子;更不想为了取悦对方而失去自我。所以,惠与鹏分手了。

时光不会倒流,人生只是单行线。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这样一块不能走回头路的麦田,最大的麦穗不是一种虚无的概念,而是的的确确存在于麦田的某一个位置,过早地为某一较大的麦穗诱惑或是总期冀后面有更大的麦穗,都将铸成一生的憾事。摘取最大的麦穗需要一种智慧,这智慧源于对自己的自知之明和对麦田的了然于心。

明于选择,智于放弃,这样才能摘取最大的麦穗。

苏东坡效应:最爱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人们对于“自我”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为“苏东坡效应”(源于苏轼著名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效应”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保持警觉,切勿盲目,力求对“自我”认识得全面些、清晰些……

某人因相貌丑陋而自卑自怜、悲观厌世;某人因曾经的一次错误而悔恨不已,进而自轻自贱;某人因身有残缺而一度轻生……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告诉他们,你自己都不爱惜自己,别人又怎会爱你?

一个男孩爱上了班里的“班花”,初恋给他带来的是甜蜜、思念、憧憬、等待、徘徊、犹豫、拿不起放不下的感觉。后来,他还忍着剧痛,用锋利的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刻上了女孩的名字……

先不评价这场爱情的是是非非,单说刀割身体表爱情,就是一种不爱自己的表现。试想,万一伤口感染了,可能会危及生命,生命都无法保障,又如何保障爱情?爱自己,不光爱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还要爱自己的前程,爱自己的理想,爱自己要为之艰苦奋斗的事业,这都是爱自己的表现。想爱别人、给别人幸福,那就要先保护并完善好自己,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强大自己,让自己变得顶天立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必须先好好地从爱自己开始。

一棵小树苗,爱上了天空飞过的一只美丽的会唱歌的小鸟。它想给小鸟一个美丽温馨的家,那样它就可以天天看到小鸟绚丽的羽毛,天天听小鸟动人的歌声了。这时,小树苗首先要做的就是汲取大地的营养,接受阳光的雨露滋润,让自己成长为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否则,不要说那只小鸟偶尔在它枝头休憩了,就是在它的枝头安家了,它能给小鸟遮风避雨吗?它能给小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吗?一阵暴风骤雨过后,小树苗和小鸟的浪漫爱情还会继续吗?

所以爱别人之前,先要学会珍爱自己。

当爱情走掉的时候,不要任凭自己陷入悲伤之中,从此看破红尘,整天沉湎于自己编排的悲剧中,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仿佛走到了绝望的尽头,也不顾亲人的焦急和担忧,任由自己委靡下去,觉得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对感情从一而终、真正为感情负责的人。

其实,折磨自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为那个离开你的人伤害自己,真的不值!

有一句话说得好,在你寻找大树之前,请先把自己培养成一棵树,双木才成“林”,一人一木只会成“休”。不是被自己“休”,就是被对方“休”。只有“林”才会根须相连,春夏秋冬都郁郁葱葱,彼此扶持,尽展无限风采。

善待自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都生活在重重的责任之中。当你已经认识到你的责任,那么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你也就没有理由不爱惜自己了。

如果想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就要给自己一些必要的疼惜与关怀。学会爱自己、善待自己,别人才能从你身上感受到快乐,而自己也能给身边的朋友送去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有个人向大师求教:“我该如何爱我的爱人?”

大师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爱人!”

这个人回去反复思索大师的话,而后回来禀告大师:“我发现我一旦过分爱护自己,就会变得很自私,我该如何去除这些缺点?”

大师说:“对自己友善一点,多爱自己一点,当自己感情舒畅时,你就能自由自在地爱你的爱人。”

作为生活中的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真正爱自己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爱。爱自己,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欣赏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你都要相信,你是唯一的,你是一个有价值、值得爱的人,要以自己特有的状态去赢得世人注视的目光。

想想看,人生苦短,如一江春水,匆匆流逝,所以,要学会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是一种美好的心态,用微笑的力量去击碎月的苍凉……

做人要善待自己,不要让自己活在过去的阴影中,不要沉湎于曾经快乐或悲伤的往事中。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而我们需要的是今天,真实的今天。让生活充实一些,把日程安排得满一些,不要留下太多空闲的时间来胡思乱想。

做人要善待自己,不要太过压抑自己的情绪,要学会发泄,当然这种发泄要建立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伤心时,你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哭泣时,让眼泪带走所有的伤感和委屈。

学会善待自己,是智者的表现,也是快乐的表现。

学会善待自己,将生活中的每一天用快乐、幸福包装起来,送给每一个见到你的人。

即使全世界的人抛弃了你,你也要爱自己,即使你爱的人抛弃了你,你也要爱自己。只有爱自己,你的世界才会色彩斑斓,才不会那么忧郁。

一个不懂得善待自己的人,会有谁重视你?所以,为了更好地生活,请好好善待你自己吧!

先动优势理论:爱情不能等待

“先动优势理论”多用来解释在市场竞争中,先进入市场者相比后进入者存在着哪些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科技竞争中,先动优势理论主要解释企业优先研发和运用新技术为企业带来哪些竞争优势。

“先动优势理论”告诉我们,遇上对的人,莫等待,莫蹉跎,也许他没有房子,没有车子,但只要他在努力,肯上进,他就是有潜力的绩优股,应早点进场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年少的岁月不应有“后悔”这样的字眼,大方一点,别让对方等待得太久。错过了爱的季节,连上帝也没有办法挽留爱情的脚步。

邵帅在礼品店外徘徊良久,王萍的生日即将来临,他想为自己心仪已久的她买份礼物,表达他的爱意。他终于鼓足勇气,迈进了那家小店,然而店中琳琅满目的礼品都价格昂贵,囊中羞涩的他只能尴尬地离开。“买个‘青草娃娃’吧,只要2元。”一位中年妇女迎面走过来,他看到她的篮子里满是“青草娃娃”,眼睛黑黑的,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很可爱,布里面包着泥土,顶上撒着花草种子。“你每天给它浇水,半个月以后,种子就会发芽,长出青青的草。女孩子们都很喜欢的。”妇女继续说道。

于是,邵帅高兴地买了一个“青草娃娃”。邵帅把“青草娃娃”放在宿舍的窗户上,每天都给它浇水。看着它时,邵帅会祈祷:“快点发芽吧,快点长出一片青草吧,我要把它送给最美的她。”在王萍的生日晚会上,她的追求者送来许多礼物,有生日蛋糕,有名贵的皮包,有漂亮的鲜花,甚至有人送了昂贵的手饰。邵帅却两手空空地来了,因为他的“青草娃娃”没有发芽。

王萍满怀期待地望着他,她欣赏邵帅的才学和人品,他的言谈举止无不打动着她。王萍早已注意到邵帅一直以来的灼热眼光,她等待着今天晚上他当众向她表白,她就可以幸福地挽住他的手臂,谢绝其他人的追求。

邵帅不敢迎接她的目光,在那一大堆礼物面前,他有些自惭形秽,晚会还未结束就离开了。王萍用幽怨的眼神看着她离开,她的心凉了。从生日宴会逃离的邵帅心灰意冷,再也没给“青草娃娃”浇过水。他暗暗发誓,等他将来有钱了,一定要给她买最昂贵的礼物。

放寒假时,大家都在收拾行囊,准备回家。邵帅突然发现窗台上有一片绿,仔细一看,“青草娃娃”竟然真的长出了一片嫩绿的青草!压抑很久的思念突然像这些青草一样,蓬勃生长。他想起了久未见面的王萍,于是把“青草娃娃”揣在怀里,飞也似地跑去找她。但当他大汗淋漓地跑进她的宿舍时,别人告诉他,王萍接受了另一个男孩的追求,她搬出去和男友一起住了。

邵帅只觉得心里一下子空荡荡的,好不容易等待“青草娃娃”发芽了,心爱的人却已去了远方。

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因为等待而错过对方。爱是一份缘,缘分始于漫不经心的追寻,却经不起等待,它需要缘分两端的人共同把握。时间把爱情带到你的身边,你只需要伸手抓住,这比原地等待容易得多。爱是美好的人生享受,而不是无精打采的埋头等待。

你喜欢她,情愿为她守候,可她是否看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你的大胆表白换来的也许会是她的拥抱,也许会是她的拒绝或鄙夷,但是不管怎样,多少年后你再回忆时,你可以告诉自己:“我争取过了,我很坦然,这已足够。”

对于爱,等待不是最好的选择。爱情需要勇敢,只有大胆地表白与激情地迸发才能找到爱的出口;爱情需要创造,死守阵地会让你在胡思乱想中得不到真爱;爱情需要洗礼,些许的瑕疵与尘埃都会迷住爱的双眼,让你找不到方向;爱情需要行动,不要相信丘比特会射向等待的人们。发现了爱情,请不要等待!

§§§第二章在爱情里,对自己和对方有个清醒的认识

美即好效应:有时候表象会迷住你的双眼

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在现实社会中,如何能够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伴侣,能够长相厮守,快乐地过完一生,有时候确实很困难。在感情的路上,我们往往容易受到“美即好效应”的影响,没有看清楚对方,而走上不幸的道路。“美即好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爱情,我们必须要仔细地考察,时刻警惕,找一个靠得住的伴侣,才会让自己拥有幸福的爱情。

爱情的道路是一条十分狭窄的单线道,很容易发生撞车。如果你不想和其他人同争一道,那就必须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对方,看清对方的性格,是否容易在感情的路上引起“交通事故”。人总是感性的,一旦陷入感情,往往失去理智,把什么都付出了,最后发现那个人其实靠不住,结果只能自己品尝苦果。爱情是不可以分享的,情路之上不能撞车,一发生“事故”,必然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因此,要当好一个好司机,就要有非凡的眼力和头脑,要看清楚对方,使自己心里有谱儿,这样才能保证“交通安全”。

晓晓是在北京上学的研究生,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位男生,男生长得很帅,很有气质,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月薪也很高,正好符合晓晓的所有标准。于是两个人很快熟识起来,并开始交往。晓晓很天真,她从来不问男生的过去,觉得既然两个人相爱,对方的过去就没有必要知道那么多,只要两个人把今后的日子过好就可以了。

两个月后,晓晓和男友同居了,在男友租的一套居民楼里。晓晓像一个家庭主妇一样照顾着男友的起居,两个人过了一段浪漫而温馨的生活。但是,后来男友因为工作调动去了南京,结果两个人只能两地相望,不能在一起。晓晓还在读研,学校很多事情,也没有时间经常外出,只是偶尔去南京和男友待两天就回来。

情人节时,晓晓想给男友一个惊喜,便没有通知男友,自己悄悄买了火车票来到了南京。好不容易找到了男友的住处,晓晓习惯性地拿出男友留给自己的备用钥匙打开房门。谁知道,推开门的一刹那,晓晓却看到男友正和一个陌生女子在房间里亲热。

晓晓非常愤怒,她伤心地买了车票返回北京。后来,晓晓才知道男友本来是一个很花心的人,之前谈了很多女朋友,至今还和其中几个有瓜葛。晓晓不恨男友对自己的欺骗,而是责怪自己当初没有看清他的本质就轻易和他交往,叹息自己对感情的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不懂得仔细观察和选择,才遇到了“撞车”的故事。

谈感情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太随意,即使有诱惑,也要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采取行动。有时候,人不能太忠于自己一时的感受,觉得对方表面上很好就陷入情网,这样受伤的只有自己。

太忠于自我当下的感受,太难拒绝眼前的诱惑,走上这样的情路,你总会发现道路很颠簸,时时都有“撞车”的危险。与其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在选择之前多听多看,停下来认真考察,在确定发生“撞车”的危险性很小的时候,再投入才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错觉心理:情人眼里出西施

所谓错觉就是指对事物的不正确的反应。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错误的反应。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是爱情心理的一种错觉。

不过,它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错觉不同,它是一种审美错觉。一般说来,错觉和审美错觉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是单纯地感知形态的变化,往往受生活经验、情绪状态的影响;后者则是主体对审美对象深入体验后所产生的意象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审美观念、审美心理的影响。

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也指出:“如果幻想为某个人的形象所盘踞,而她的品质也有力量促成这种变革,那么一切价值都集中在这一形象上了,这个对象就显得十全十美,而我们就是所谓坠入情网。”这句话对“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爱情错觉的心理状态作了生动、具体的描述。

同是某一姑娘,在甲的眼里是“西施”,在乙的眼里就成了“东施”;同是某一小伙子,在甲的眼里是“潘安”,在乙的眼里就可能成了“猪八戒”。这里不存在爱情审美谁对谁错的问题。再说,由于两人真诚相爱,倾心相许,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在对方面前充分地显露出来。而发现对方的美,热恋中的人不仅用眼睛,而且还靠心灵。由于双方接触较多,彼此理解,自然了解得较深,比起一般人来,有时还会对美的独特发现。凡不是“情人”的局外人,就终隔一层,能了解的和发现的就很有限了,当然眼里也就出不了“西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