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头转向的忙碌让忙碌失去价值
安妮是广告公司企划部的一名员工,在公司里,大家都叫她“蜗牛”。她在公司里是最为忙碌的一个,但却只能领着勉强维持温饱的工资。
一次,公司接受了一个价值千万的大项目,顾客的要求也高。公司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这个项目主要由企划部负责,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文案和整体创意。
企划部分解了一下任务,把相对简单的文案起草工作交给了安妮。当企划部其他员工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只等安妮的企划稿出来的时候,安妮的企划稿却迟迟没有开头。按她的解释,她在构思一个绝好的创意,但公司没有时间再给安妮了,客户已经催了好几次,如果三天内还拿不出方案,将终止双方的合作。
情况紧急,公司老板让企划经理亲自起草企划稿,紧赶慢赶,终于在客户要求的期限内完成了一切前期准备工作。
7天后,项目顺利完成,其他员工都高高兴兴地领到了奖金,只有安妮一人被扣发了当月工资。她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了公司下个季度的裁员名单。
安妮行动缓慢,效率低下,当其他同事都准备就绪时,她还迟迟没有开头。蜗牛总是慢人家一拍,很难见到工作的结果,这不仅影响自己的业绩和职场前途,严重的时候,还可能给公司带来不良后果。
老是在行动,却很难看到任何业绩。在职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整天都在忙碌,没有任何一个时间空下来,但他们的忙碌却没有任何结果。
有的人工作一小会儿就抵上别人干半天,有的人工作一整天,也没有看见他的任何成绩,当你问他整天都在忙什么的时候,他也只能语焉不详,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
有一个人要在客厅里钉一幅油画,请邻居来帮忙。油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迟疑了一会儿,他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在上面。”邻居觉得有道理,就帮他去找木块。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时,这个人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一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才锯了两下,他们很快发现这锯子太钝了,该磨一磨。这个人家里正好有一把锉刀,就把锉刀拿来了,却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装把柄,这个人去附近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时,他又发现他那把锈迹斑斑的斧头实在不能用了。又找来磨刀石磨斧头,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去寻找一位木匠。然而,这一走,就没见他回来。下午邻居再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帮助木匠从五金用品商店里往外抬一台笨重的电锯。
这个人折腾了一天,却没有折腾出一个成果。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人整天被折腾得晕头转向,结果却因为做了没有任何结果而使得他们的忙碌失去了价值。
在许多公司里,无论领导还是员工,成天忙得晕头转向,却没有任何工作效益。这样低效率的企业,在市场没有任何竞争力。
在工作中减少忙碌,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超越公司既定目标,轻轻松松上班,快快乐乐下班,干得比别人少,成绩比别人好,不但能让老板满意,而且还能给自己多留些休闲的空间,给爱情和家庭多营造一些和谐的氛围,这也是每个人都十分向往的工作和生活。
有时面对困难不妨绕道而行,会有柳暗花明的惊喜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
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当它爬到大半时,就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之后,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
第一只蚂蚁仍在不停地跌落中重新开始。
简单的故事却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很多时候,方法比勤奋更重要。第一只蚂蚁毫不气馁的勇气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在不断努力、不断失败之后,我们是否该停下来想想,寻找一个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或许远比我们拥有勤奋的态度要来得有效。失败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要我们继续努力,更多的是经验教训,需要我们从中获得些什么,改善些什么。没有对失败的反思,只是一次次重复失败,只能是白费力气。
事物发展的速度除了取决于勤奋、坚持、勇敢以外,更需要正确的方法。也许有了一个正确的方法,发展的速度会来得比想象的更快。
在一家国内知名的证券公司工作的小李,毕业于国外的一所金融学院,有着令别人羡慕的教育经历,人生的天平似乎早早地倾斜在他这一边,他也是公司公认的勤奋员工,但是三年过去了,他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员,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在其工作方法上。
每一次领导布置一项任务时,小李都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他会找到所有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大量的统计工作。每天他都在不停地做着统计与分析,每当遇到一项复杂的数据时,他非要弄个明白不可。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可是效果如何呢?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分析陷阱”,不能自拔。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并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工作不同于学术研究,勤奋笃实的作风固然没错,但探究“为什么”远不如“什么对目前的工作有益”更重要。以错误的方法工作,直接导致了小李工作效率的低下,虽然消耗了大量精力,也花去了大把的时间,却没有形成应该的正比关系产出。
爱因斯坦说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W=X+Y+Z。这里,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废话,Y代表方法。从这个大家公认的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只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在职场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的人工作很勤奋,每天都忙不停,但是由于工作方法不正确,效率很低,还常常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工作绩效平平;有的人平时很少加班,工作方法正确,能用较少的时间来完成工作,绩效相当好。对于前者,或许最初上司会因为你的刻苦努力而欣赏你,但是长期下来,由于工作获得的结果始终不佳,你的努力几乎都是白费。这是一个重视过程结果的年代,我们不仅要勤奋,更要用合理的方法做事。
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也不单纯与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同样需要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才能保证成功!
没有目标会让人陷入没有成果的怪圈
一队毛虫在树上排成长长的队伍前进,有一条带头,其余的依次跟着,食物就在枝头,一旦带头的找到目标,停了下来,它们就开始享受美味。有人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做了一个试验,将这一组毛虫放在一个大花盆的边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带头的那条毛虫也排在队伍中。那些毛虫开始移动,它们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观察者在毛虫队伍旁边摆放了一些它们喜爱吃的食物。但是,毛虫们想吃到食物就得看它们的目标,也就是那只带头的毛虫是否停了下来,一旦停了下来它们才会解散队伍不再前进。观察者预料,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用处的爬行而转向食物。可是毛虫没有这样做。出乎预料之外,那只带头的毛虫一直跟着前面的毛虫的尾部,它失去了目标。整队毛虫沿着花盆以同样的速度爬了七天七夜,一直到饿死为止。
可怜的毛虫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没有目标、无主题的盲目行动只能失败甚至是死亡。目标和主题对于我们和我们的行动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有可能忘了最初的目标,忙于应付一只又一只跑出来的“兔子”,结果忙来忙去什么都没有得到。事实上,我们忙碌的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什么问题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解决的,或者在不知不觉中“跑了题”。例如,想做饭了却发现家里没盐了,去买盐时发现旁边那个沙锅不错,买沙锅之前到另外一家商场比较价钱,结果在那家商场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品牌衣服专柜正在打折……到了最后盐没买成,却穿着新衣服在饭店里吃饭。这就是无主题变奏。这是造成我们无序忙碌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我们忙而无果的重要原因。
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行动盲目、毫无计划的人,整天忙忙碌碌、晕头转向,结果却因为做了大量无意义的事情而使得忙碌失去了价值。
李洁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大学毕业后,在求职上并没有费多少周折,就顺利地进入了这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因为她精明能干,善解人意,很受老板的赏识。进这家公司没多久,她很快就由普通员工被提拔为经理助理。为此,她工作更加敬业,帮老板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和同事关系也很好。
李洁在这里的工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得心应手。在这家公司里,与她同一届毕业的同学当中,她做得最好。所以,难免会有同学打电话来询问她一些关于工作上的事情。
善解人意的李洁,每当接到电话,就很积极地帮助他人出谋划策,帮他们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
这样一来,她就无法专注于有效的工作。经理也批评过她,说你做这些虽然帮了同事、同学,甚至对提高公司其他人员的工作能力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可这些事对你来说毕竟都是无效的,这些无效的事迟早会误了公司和你自己的大事。
但李洁依然故我,每天还是忙忙碌碌的,热心地做着很多分外事。
一次,总部的老板打电话过来,结果电话一直占线,而这一次老板的电话是通知李洁的经理:有个重要的合同要与他协商。结果,老板一直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把电话打进来。了解了电话占线的原因不是因为李洁的经理在洽谈别的生意,而是李洁接了一个电话,正在热心地帮助别人,做那些无效的工作后,老板一句话没说就把电话挂了。
直到有一天,正当李洁在修改一份公司报告时,总部的老板发过来一份传真:你的工作很出色,你也很努力,但是你没有很清楚地认识到哪些事才是对你和公司最有效的。我希望下次见到的不是李洁,而是一个能专注于有效工作的员工。
结果可想而知,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的李洁被辞退了。原因也很简单:她整天没有任何主题的忙忙碌碌一直是在做无用功。
一位著名科学家说:“无头绪地、盲目地工作,往往效率很低。正确地组织安排自己的活动,首先就意味着准确地计算和支配时间。虽然客观条件使我难以这样做到,但我仍然尽力坚持按计划利用自己的时间,每分钟计算着自己的时间,并经常分析工作计划未按时完成的原因,就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通常我在晚上订出翌日的计划,订出一周或更长时间的计划,即使在不从事科学工作的时候,我也非常珍视一点一滴的时间。”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昏昏然的机械忙碌就如同在悬崖边上的舞蹈,而企业的“群盲”更危险,一失足很有可能让企业元气大伤,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众所周知的三株口服液在轰然倒塌之前,其实在其内部就已经存在诸如管理僵化、上传下达淤阻、浮夸成风、缺乏危机应急机制等问题,而正当大家忙着赚钱而对这些危机浑然不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官司就在一瞬间将曾经辉煌无比的三株集团击垮了。这个“群忙、群盲”的教训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把责任和权力明确化是有效执行的基础保证
在某制冷设备公司里,销售部的小张正和财务部的小赵因为产品销售的款项催讨吵得不可开交。传统习惯一直是由销售部来催讨,销售部的小张在多次催讨无果的情况下,来求财务部的小赵帮忙;而小赵也正因为上级经理对于款项未能及时到位的训斥,而急着找小张。两人一见面自然就是相互的抱怨和争吵。销售部的小张面对财务部小赵的厉问毫不示弱:“催讨款项本来是你们财务部的事!”小赵一听此话,也是火上心头:“催讨款项从来都是你们销售部的事,什么时候变成财务部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