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忙碌怪圈,方向比距离更重要
根据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研究生院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80%的蚂蚁整日忙碌劳作,很少停下来休息。但在大家都在为搬运食物、修缮蚁窝而忙碌的时候,有一部分工蚁却整日无所事事,到处闲逛。人们把它们叫做“懒蚂蚁”。
生物学家在“懒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且断绝了蚂蚁的食物来源。这时,那些平时忙碌工作的勤劳蚂蚁一筹莫展,而“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其实,这些“懒蚂蚁”并不是真的懒,它们四处闲逛也是在寻找食源,最重要的是它们更懂得怎样有效工作。
没有这种偷闲的“懒”,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越忙越乱,越忙越危险。工作中,要学会找方法,学会“偷懒”,跳出忙碌的怪圈,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多的成果。其余的时间用来享受生活,休养生息,精力充沛地投入第二天的工作,这才是最聪明的效率之道。
高尔夫球教练总是教导说,方向比距离更重要。因为打高尔夫球需要头脑和全身器官的整体协调。每次击球之前,选手都需要观察和思考,需要靠手、臂、腰、腿、脚、眼睛等各部位的有效配合进行击球。而击球的关键则在于两个“D”,即方向(Direction)和距离(Distance)。初学者中有不少人只想着把球打远,而忽视了方向的重要性,其实,把球打直要比打远更重要!工作就像打高尔夫球,如果方向对了,即使走得慢也能一步一步靠近成功;可是如果方向错了,不仅白忙一场,也可能离成功越来越远。
在工作中,不少忙碌的人就像走入了雾气弥漫的森林,拼命地想缩短与林外目的地的距离,却因失去了方向感而越走越远,越来越往森林的最深处摸进。
因此,在“百忙”之中抬头看看方向很重要,只有方向正确了,你的忙碌才会有成效,你的忙碌才能到达救赎的彼岸。方向感是茫茫森林里的指南针,指引着人们按时到达目的地,方向感是漫漫黑夜里的光亮,指引着你走出忙碌的八阵图。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缩短与成功的距离,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少些无用的忙碌。
“康师傅”的老板并不姓康,而是姓魏,来自中国台湾的魏氏四兄弟。他们1988年到大陆创业时,开发过食用油生意,也推出过“康莱蛋酥卷”,但都未成功。他们的广告打得很好,如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的女主角吴敬娴那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的广告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后马上深入人心。但是,因当时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根本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所以也就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们先后推出的“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产品都因为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看错了市场而使产品滞销。
到1991年,魏氏兄弟带来的1.5亿元新台币血本无归。直到有一次魏应行出差时,由于不习惯火车上的饮食自带了两箱方便面,没想到这些在岛内非常普通的方便面引起了同车旅客的极大兴趣,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魏应行马上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把握了主流方向。
当时内地生产的方便面很便宜,几毛钱一袋,但是质量很差。国外进口的方便面质量好,但是五六块钱一碗,相对于当时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来说太贵了。魏氏兄弟决定生产一种物美价廉的方便面,根据内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把售价定在1.98元人民币。之后为这种方便面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为了让方便面真正方便,根据消费者反映“向店员开口要筷子很不方便”的情况,他们通过研究改进,在面碗里独创性地放了一根叉子,更加方便周到。此举迅速成为一种潮流。
魏氏兄弟吸取了以前方向错误的教训,很注重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他们发现,内地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吃牛肉,于是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1991年,适逢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便在区内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与此同时,其广告宣传也全面铺开。广告画面漂亮的“康师傅”一经推出,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公司门口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地订货的壮观场面。
方向正确了,才能避免弯路,才能做正确的事,避免瞎忙。从20世纪80年代起,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为期一周的“闭关修炼”。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会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的一处临水别墅中,闭门谢客,拒绝和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任何人见面。他通过“闭关”使自己处于完全的封闭状态,完全脱离日常事务的烦扰,静心思考公司的发展方向,好让整个微软公司和他自己都能忙在点子上。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不能像老黄牛一样埋头拼命拉车,想当然地认为出力越大,车就跑得越快。殊不知,偏离发展的正确道路的时候车拉得越快,距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最聪明、高效的工作就是像比尔·盖茨那样跳出忙碌的快车,随时反省和思索最根本的方向性问题。
要解决问题先找准问题
著名的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吴甘霖博士曾说过:“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正确界定。弄清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就等于找准了应该瞄准的‘靶心’。否则,要么劳而无功,要么南辕北辙。”
面对问题,人们常有的第一感觉,就是巴不得立即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连自己真正面对的问题是什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将获得什么都无法确定或是没有想清楚,那无疑是操之过急了。
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往往是事事着手,事事落空,即使事情能做成,也要付出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与此相反,有的人不管遇到多棘手的问题,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抓住问题的要点,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这样,再棘手的问题也能很快解决。
有一家核电厂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技术问题,导致整个核电厂生产效率的降低。核电厂的工程师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没能找到问题所在。于是,他们请来了一位全国顶尖的核电厂建设与工程技术顾问,看看他是否能够确定问题的所在。顾问穿上白大褂,带上写字板,就去工作了。在两天的时间里,他四处走动,在控制室察看数百个仪表、仪器,记录笔记,并且进行计算。临离开前顾问从衣兜里掏出笔,爬上梯子,在其中一个仪表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这就是问题所在。”他解释说,“把连接这个仪表的设备修理、更换好,问题就解决了。”顾问走后,工程师们把那个装置拆开,发现里面确实存在问题。故障排除后,电厂完全恢复了原来的发电能力。大约一周之后,电厂经理收到了顾问寄来的一张1万美元的“服务报酬”账单。
电厂经理对账单上的数目感到十分吃惊。尽管这个设备价值数十亿美元,并且由于机器的故障损失数额巨大,但是以电厂经理之见,顾问来到这里,只是到各处转了两天,然后在一个仪表上画了一个“×”就回去了。对于这么一项简单的工作收费1万美元似乎太高了。于是,电厂经理给顾问回信说:“我们已经收到了您的账单。能否请您将收费明细详细地逐项分列出来?好像您所做的全部工作只是在一个仪表上画了一个‘×’,1万美元相对于这个工作量似乎是比较高的价格。”
过了几天,电厂经理收到顾问寄来的一份新的清单,上面写道:“在仪表上画‘×’:1美元;查找在哪一个仪表上画‘×’:9999美元。”
这个简单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想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成就和幸福,一条最重要的定律就是必须知道其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的关键点何在,这是我们成就每一件事情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症结,结果是“治标不治本”。解决复杂的问题,正如一句广告词“认准病根治胃痛”,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工作中,没有人不希望能最快、最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却做不到。这其中原因有很多,而是否懂得抓要点、抓根本是关键。
治病要讲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找对关键点,抓住问题的“症结”。当你在工作中遭遇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问题,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多年前,美国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前的石头被腐蚀得厉害,使得维护人员大伤脑筋,而且也引起了游客们的纷纷抱怨。按一般人的思路,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更换石头,但这样做需要花费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