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情绪决定健康
1296800000011

第11章 情绪与消化系统 (2)

慢性胃炎竟然是心理原因

胃炎并不仅仅是胃的问题,而是人的整体出现的问题在胃上的一个局部表现。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分泌过多的胃酸,从而对胃壁造成伤害,人也就因此患上了胃炎,患者表现出“严重症状”其实是心理原因。中医认为,肝主气,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情绪抑郁,就会“气不顺”。一旦气不顺了,肝气郁积,就会影响到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

一个名叫小龙的10岁小男孩患了胃炎,常常疼得走路都一瘸一拐。小龙的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胃炎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主要是“心病”。医生告诉小龙的妈妈,儿童的心理情绪对发育和成长有较大影响,应注意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注意其心理健康。

原来,10岁的小龙一直住在四川的外公外婆家,今年才到上海与妈妈一起生活,结果两个月后就病了。小龙到上海生活后,妈妈不再溺爱他,没收了他的手机,减少了零花钱,并且要求他做一些叠被子之类的家务事,小龙因此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反差。因为情绪能影响生理,所以他患了胃炎。

孩子是这样,大人也如此,而且有时候大人的表现会比孩子强烈一些,因为和大人相比,孩子的烦恼是比较少的,而现代人生活忙碌,成年人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更容易患各种情绪疾病。

要避免患慢性胃炎,就要调理好心态,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另外,嗜食刺激性食物或药物、酗酒、吸烟、着凉等都可能导致慢性胃炎,因此平时要注意避免。

打嗝,说明你没管理好情绪

人为什么会打嗝呢?原来,在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厚厚的肌肉膜,称为膈肌,它像一顶帽子,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像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人就打嗝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大脑会发出打嗝的信号呢?当一个人精神压力大,处于焦虑之中时,身体就会增加对氧气的需求,这时大脑就会发出打嗝的指令,结果就会像鱼那样机械地用嘴吸进很多空气,引起打嗝。

在某医院的急救中心里,我们见到了一个特殊的患者,她叫娟子,是某高校大四的学生,当她站起身时,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异样表现。但当她坐在凳子上就诊时,就开始大声“打嗝”,间断两三秒钟一次。娟子的母亲张女士说,娟子正在读大四,一学期基本都在忙着找工作,尤其是这几天,她经常早上就出门,但晚上总是失望而归,一坐下就不停地打嗝。娟子告诉记者,她去应聘工作时,由于紧张,老是觉着体内有东西在膨胀,只要一坐下就打嗝,因此用人单位都拒绝了她。

专家说,娟子的打嗝并不是因为胃部的嗳气,而是焦虑、极大压力困扰引起的,称为情绪诱发病。要治疗这种病,不用吃药,只要乐观自信,就会“不治而愈”。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有不良情绪,也会打嗝。那么,如何尽快消除打嗝呢?以下介绍几个治疗打嗝的小窍门: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深吸一口气,尽量憋得时间长一些,然后呼出,如此反复进行几次。

3喝稍热的开水,一次性喝一大口,然后分次咽下。

4嚼服生姜片。

当心!减肥也能减出厌食症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年代,减肥这两个字一次又一次拨动我们的心弦,但与此同时,因减肥而患上厌食症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球的乡村女歌手卡朋特因为过度减肥而患上厌食症,最后过早离世。2006年11月,年仅18岁的巴西名模安娜在巴西的一家医院里去世,她的死因也是厌食症,她身高174米,临死时体重不到40千克!因为模特界的特殊压力,她竟长期只吃苹果和西红柿。

为什么这些人都会患有厌食症呢?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厌食症患者都存在心理问题。此病的患者大多为女性,在以瘦为美、对女性外表的要求比较高的社会文化中,女性追去身材苗条的心理很容易过度。有些没有主见、自信心差的女性,尤其容易受外界影响,被商业宣传鼓动。她们缺乏对自己的接纳、肯定和自豪感,希望通过改变身材来弥补。有些青少年,为模仿崇拜者而减肥,其实他们根本不用减肥,却也积极加入减肥大军。

许多人减肥是成功了,可是把食欲也吓跑了,长期的厌食和营养不良将造成人体功能低下,严重贫血,甚至心跳减速,在这种情况下,人体更容易受到外界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的正常体重低于标准体重65%时,他的死亡率就会增加。

因此,心理是防治厌食症的最佳突破口,在处理厌食症时要找到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很多时候,厌食、贪食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是家庭关系造成的厌食症,就要改善家庭关系;如果是压力太大,家长要求太高,自己过度追求完美,就要考虑减压;如果是自信心不足,就需要增强自信心;如果没有找到心理原因,那以后还会反复发作。

如果厌食症比较严重,那么应该去医院找专业医生治疗。

结肠是映照心情的明镜

每年高考前夕,医院的急诊室都会有这么一群特殊的病人,他们是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饱受心理压力和情绪紧张之苦。可是越是紧急时刻,身体越不争气,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每天3~5次,甚至7~9次,影响复习和睡眠,于是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情绪性腹泻”。情绪性腹泻是“情绪结肠症”的一种。“情绪结肠症”为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等症状。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情绪性腹泻等,现渐倾向于统称为肠激惹综合征。实际上,本症肠道功能紊乱,并没有器质病变,而且功能紊乱也不仅限于结肠。

有一天,一位知名内科医生应邀给一位病人看病,这位病人有着胆结石急腹痛的所有症状表现。恐怕当时所有医生都会作出相同的诊断。这位医生只得给她注射了三针止痛剂,直到疼痛有所减轻。可是他忽略了事实,即就在两天前她唯一的儿子收到了征兵入伍的通知。

两天后,他的儿子出发前往军营,这位女士经历了同样的剧痛,症状和结石病完全相同。医生又给她注射了三针止痛剂。

三个月后,这位女士接到通知说儿子已经离开纽约去往国外,但是目的地不详。得知这个消息后,她有了第三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绞痛。那次,情况太严重了,医生不得不把她送往医院。让医生非常吃惊的是,X光显示胆囊没有任何异常。但这位医生坚信患者的胆囊中有着X光不可见的结石,于是建议切除胆囊。经过她的同意后其胆囊就被切除了。

这之后的好几个月,这位女士的情况一直很好。医生正要因为自己的诊断正确而自鸣得意时,她第四次疼痛发作,位置在体内右边的胆囊附近,但是她的胆囊已经被切除。这次剧痛发生的前两天,她收到消息说她的儿子去了南非,在那里加入了和德国人的战争。第五次疼痛发生在她得知儿子在战场受伤后。此后儿子返乡,她的疼痛再没有发作过。

与其他器官相比,结肠是最能反映情绪变化的器官。它就像心情的镜子,一旦心情紧张,结肠就跟着打结。

情绪与身体变化的关系在结肠上有着令人惊讶的表现。在任何人身上,相同的情绪每次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特定的情绪紧张与特定的肌肉紧张有明确的对应。

对于有些人,某种情绪可能会让结肠的某一部分紧张,那么该部分结肠总会反映那种特定的情绪。

如果这种痉挛恰巧发生在腹部上方右边部分的结肠中,就会导致一种类似于胆结石的绞痛。比如上面病例中的女士,她有着典型的“胆结石”症状,但胆囊一切正常,原因是这种绞痛来自于结肠或者其他相邻部位的情绪性痉挛。芝加哥一位生理学博士认为,胆管出口处括约肌情绪性痉挛引起的疼痛会和胆结石绞痛一样严重。

如果结肠情绪性痉挛发生在腹部右侧下方1/4处,所有人都会认为是阑尾炎。再聪明的医生也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尤其是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小孩身上。为了安全起见,通常会做手术,但是剖开腹部后医生看到的不过是一截正常的阑尾而已。

在另一些人身上,痛性痉挛可能发生在整段结肠上。毫无疑问,这些人的情绪一定很糟糕。

结肠会因为情绪造成多种紊乱,因此各种术语就出现了,比如,结肠痉挛、结肠应激反应等,所有这些不过是指“情绪性结肠反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