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情绪决定健康
1296800000038

第38章 24小时情绪恢复热线 (2)

在求职者中,恐惧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情感,因为恐惧通常源自情感的失控。一种能够体会事实、重新掌控自己情感的方式便是每天许诺并履行自己的诺言。此类诺言包括求职活动,如询问自己最近一次面试的情况,回顾并排练以往成功的经历,或者安排介绍性的面谈。设定此类目标使自己感到被赋予了某种力量,同时促使自己开始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坚持对自己的许诺及其结果做书面记录。每天结束时,回顾一下你完成了哪些事情。要想对付你的诺言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波特兰的一名职业顾问及压力管理专家莉萨·菲什曼建议,应该找出妨碍你履行诺言的障碍所在并作出分析,无论这种障碍是情感上的还是生理上的。这些诺言现实吗?做法是可以衡量的吗?与你的价值观一致吗?以往的阻力或是逃避因素仍在起作用吗?

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有所认识,而不是责备或打击自己。应该树立起一种观察而非评判的心态,将你对此类仍未成功兑现的诺言所做的审核当做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求职过程中,应该善待自己。除了最终的结果之外,对你所付出的努力也应予以庆祝。在求职过程中必须要提醒自己:你今天被录用了,获得这份全职工作意味着你可能因此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

记住,是你拥有情感,而不是情感拥有你。你和自己的情感不能等同。就在此时,你可以选择任何自己希望的情感。

轻装上阵才能奋起高飞:高考生减压全攻略

在我国固有的教育体制下,高考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决定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口。每年的七月,随着高考时间的逐渐临近,学生们的心弦绷得一天比一天紧,处于应激状态。适度的应激,可使人们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提高,但长期过度的应激却适得其反,轻者表现为精力不集中、易疲劳、食欲下降、失眠等,重者还可出现心烦气躁、胸闷、头昏头疼、注意力涣散、精神委靡不振,也有身体某器官或组织发生疾病者,如严重的痤疮、脱发、女性的月经紊乱等。

可见,过度紧张、焦虑,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那么,如何缓解考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使考生轻松面对考试压力呢?

1对症处理

1)肌肉放松训练:以坐或躺,保持身体舒适的姿势。闭眼或注视某一固定物,每组肌肉紧张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注意体验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感觉,从以下9组肌群按序完成:握拳屈腕、屈肘耸肩、屈项皱眉、闭眼咬牙、下巴贴胸、拱背挺胸、吸气缩胸、收腹提臀、伸腿跷趾。简言之,从手到头再至脚,依次紧张、放松。此方法简单、方便,每天坚持,大有益处。

2)想象疗法:每天以舒适的体位(坐或躺)闭目遐想15~20分钟。如想象自己双脚踏在松软、温暖的沙滩上,带着海腥味的微风轻拂着你的脸庞,椰子树在轻轻地摇曳……

3)其他:如倾诉、运动、高歌、大吼、击沙袋、撕纸、哭泣等。

2对因处理

1)抛弃完美主义

“对于每一次考试甚至每一次课堂回答问题,我都特别紧张。我总担心自己做不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怕别人超过自己,所以答题总是思前想后,反复掂量,犹豫不决,结果是越想做好却越做不好,我真是太追求完美了。”

明明是缺乏自信,没有勇气,惧怕失败,却偏偏要追求完美,这实际上是人的一种自我掩饰、自我平衡的心理倾向。如果说没有自信、没有勇气、惧怕失败,人往往很难自我接受,更不愿意他人认同。而完美主义呢,说起来就好听多了,追求完美常被认为是成功者的素质,实质上这是不能悦纳自己、自卑的表现。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如何把别人比下去上,对自我评价完全依赖于外在的评价,总想得到别人的赞美。这如何谈得上自信?只能和自我谴责、不快乐相伴行。如果理解了这些,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自己、悦纳自己,才能摆脱不必要的紧张和不安,减少心理冲突。

2)认识心理活动的主观与客观

“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是上课总开小差,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课,我更加着急,越着急就越不能集中精力。复习时看到后面忘了前面,看了好几遍也记不住。每天坚持学到深夜,可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我怎么这么笨?”

考生的痛苦源于不清楚自我心理现象中的主、客观性,误认为自我心理的东西都是应该主观负责的。实际上心理的东西并非都是主观的,许多心理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强行去控制它,而是去主动适应它。只有调整好自我内心的天平,尊重客观现实,不怨天尤人,才能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3)正确的归因。有的学生常把第一次没考好,说成是因为老师出题太偏,超出了复习范围;第二次没考好,认为是讨厌的同桌干扰自己,考试发挥失常;第三次没考好,原因找到了自己身上,但只承认是由于粗心、没看清,而不是能力不行,等等。

心理学把自身出现的某种事实和后果进行原因解释称为归因。有人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于内因,把消极结果归于外因,这源于人们对自我心理或自尊进行保护的下意识。但是,长久下去,会让自己背上一个装满虚荣的包袱,造成内心的紧张不安。我们认为对某一事实的归因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坦然面对你必须面对的,若是内因就不要往外因上推,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进步和问题的解决。

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必修课

在人的一生中,职业选择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职业选择期,良好健康的心理关系着一个人今后人生历程的发展,它决定着一个人在职业生活中能否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取得事业成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了避免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压力,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调适大学生在择业中存在的不良心理。

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一般有以下四个途径:

1充分认识自我

知人为智,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强化自信心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怯于出头、羞于表现,常常给人以唯唯诺诺、缺乏能力的感觉,不能给自己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应该抛弃自卑心理,树立自信意识。平时就应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改变那些不适应发展的不良的人格品质,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等品质,树立自信心。在求职遇到挫折困境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正视现实,放眼未来,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对自己抱有合理而坚定的信心,相信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同时,要适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理,对求职的期望适度,保持实事求是、知足常乐的心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怀着一腔热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装油的坛子里,由于油太腻,坛子太滑,多次努力都没有爬出来。其中一只想:反正没有希望,还游什么呢?这样想着,它越来越游不动了。而另一只虽然疲劳,还是坚持游着:只要有力气,我就要游下去!游着,游着,它突然碰到了一块坚硬的固体——是黄油在它的不停搅动下凝固起来,它踩在凝固的黄油上一用劲,便跳了出来——原来成功就这么简单。

2正视社会现实

人是社会之人,是现实之人。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消极的心态是脱离社会、逃避社会。目前总的趋势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深化,随着国家劳动认识制度的改革配套,社会将尽可能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较好的环境,职业选择的机会将大大增加,这必定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广阔的天地,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才。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供需形势不平衡,教育结构不合理,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使人人满意。另外,用人单位自主权扩大以后,对大学生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更新择业观念,面对人才市场,必须勇于竞争,以便被社会承认和接受。正视社会现实,还需要大学生认清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应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与发展,每个人自我愿望的实现都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择业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必然也会受到种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大学生如果脱离社会需求,则很难被社会接纳,甚至难以生存下去。那种一味追求个人名利,满足自己愿望的择业观是不可取的。

3培养独立意识

社会并不把大学生当做学生或未成熟的青年看待,社会要求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纷繁琐碎的日常小事开始,训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各种基本生活技能,摆脱家庭的关怀呵护,学会自立。其次,要注重培养独立学习、生活、应付工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不是等待老师的安排和指导,要学会顺应环境、改变环境。再次,要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走向独立。在思想上意识到大学生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寻求自己的奋斗目标,独立处理面对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心理上的独立,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有自信心,无论成功与否,身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诚地对待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保持乐观进取、积极健康的心态。

4正确对待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