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情绪决定健康
1296800000009

第9章 心正才能换的身正 (2)

好心情是健康最忠诚的卫士

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是保持人体内分泌平衡的最佳方法。健康的情绪,比如平和镇定、乐天知命、勇敢、坚定以及愉悦,都会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激素以达到最佳激素平衡。这种平衡所产生的效力可能比世界上的任何药物都更加理想。

在1934年抗菌剂发明以前,曾经有位男人出现了肾脏感染。当时这还是一种很严重的病症。他平时易怒易躁,时常有不满情绪。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而那些不良情绪刺激了他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不久,这位患者遇到了一位巫医。这位巫医让他的情绪变得愉悦起来,让他充满了热情、希望和信心。后来,内分泌平衡在这个男人体内形成了最佳保护,体内的自我免疫系统是那个时代唯一的治疗手段。于是,他逐渐痊愈了。

这种奇迹是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密切关系决定的。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机能调节系统。人体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松果体等内分泌腺,还包括一些分散在其他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团块,如消化道黏膜中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在这方面下丘脑和脑垂体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虽无神经通路,却有着特殊的门脉系统,下丘脑分泌神经激素,把大脑等处传来的神经信息转化为激素信息,通过门脉系统传给垂体,控制垂体合成和释放各种促激素的过程,进而控制整个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因为几乎所有内分泌腺功能都与垂体相关;反过来,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种激素的浓度也对垂体功能产生反馈抑制,并通过对垂体功能的这种影响和制约,进一步作用于下丘脑。

不论通过何种形式,只要情绪得以改善,就会有同样的效果,比如,一次浪漫的恋爱。怎样获得良好的心态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心态,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这种事情就一直存在,只是我们刚刚才开始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人生有四大悲:久旱逢甘霖,外地;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情敌;金榜题名时,重名。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开心一下,让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心理免疫力是生命的守护神

当代心理免疫学的研究表明,人在罹患疾病时需要“心量抗争”。只有对战胜疾病有信心的人,才能有效地调动机体内部的免疫力量,进而促进早日康复,即谓之“心理免疫”。 心理免疫对于疾病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病人自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要相信科学,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建立起战胜疾病的“心理防线”。同时要遵循医嘱,辨证施治,方可取得成功。

心理暗示作用非常大。医学上,暗示和自我暗示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约有1/3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效应,他们容易无条件地、非理性地接受一些观念和说法,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比如让某人手拿一支铅笔,在暗示环境中告诉他,你手中拿的是一个烧红的铁棒,他的手指皮肤就会充血、发红,直至起水泡。比如医生发给高血压病人一粒半黄半绿、非常漂亮的胶囊。告诉他这个降压药是从美国进口的,效果非常好,吃了下个礼拜来检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但下个礼拜一检查,很多病人的血压真的恢复了正常。胃大部分切除的病人疼得受不了,医生说:“给你打止痛针吧,打吗啡最好,一打就好了。”其实打的是生理盐水,但病人打完后真的就不疼了。手术后的创口剧痛,打上生理盐水,40%的人可以止疼;就是真的打吗啡,也只有95%的人不疼,还有5%的人不管用。这就是暗示的神奇作用。

美国人治疗癌症病人,一个一个地治时,效果并不理想。怎么治好呢?专家们发明了小组治疗。癌症病人每礼拜来一次聚会,七八个人一组,大家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心里有什么难受的,尽管说出来,敞开心扉,互相鼓励、帮助。经过这样一个小组疗法,大家心里很高兴,心态也很好。有了信心,结果化疗副作用很少,死亡率很低,存活率提高了。有人为抗癌明星做过总结,本来只能活半年一年,结果活十几年都好好的,医生奇怪,怎么这么重的癌症病人还活得那么好呢?原因是他们每天都在公园里活动,高高兴兴地聊天、跳舞,成立“抗癌俱乐部”,充满信心和希望。没有一个人是用好药延长寿命的。个个都说自己心情很愉快,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一点儿也不害怕,大家过得很快活。这些抗癌明星能对抗疾病、延年益寿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他们全都心态良好,心理平衡;第二,他们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人对他们很关心,单位对他们很关心,有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柱。这些是主要的,药物是次要的。

有一位美国妇女,颈部长了一个肿块,经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当时她感到极度恐惧、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整天委靡不振,甚至拒绝进食,肿瘤一天比一天大,身体渐渐消瘦,不久上身便不能活动,头颈歪向一侧,最后右侧上肢瘫痪,肌肉萎缩,医生说她最多只能活3个月。

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心理医生遇见了她,详细了解病情后,对她进行耐心解释,告诉她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可以努力去战胜它。心理医生向她介绍了心理免疫的作用,要求她在进行治疗时,保持乐观情绪,尽量恢复正常起居,同时把颈部肿瘤看成敌人,想象自己的白细胞如同骑士的利剑,向瘤体砍去,并认为瘤体在渐渐缩小。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这位患者信心不断增强,心情也渐渐好起来。一年后,颈部的肿瘤消失,果然恢复了健康。

此例告诉我们,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情绪的调节。在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医治疗时,应结合心理治疗。患者消极情绪的调控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其他治疗措施的落实及治疗效果的好坏。大量事实证明,在病魔面前,心理防线一旦崩溃,人就会成为疾病的牺牲品。

不单单是病人,就是健康人也同样需要心理免疫,方可行之有效地增强免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侵袭。反之,如果对疾病缺乏“抗争精神”,甚至“谈病色变”,则可能使体内免疫活性物质的水平降低,诸多损害健康的因素也会乘虚而入。

长寿的最大秘诀就是好心态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积极的心态在抵御疾病、促进健康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百岁老人数量俱增,尤以美国为最。百岁老人最多的国家中,美国位居第一。那么美国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我相信,如果早晨醒来,环视四周,知道自己是谁、身处何方,这就是美好的一天。”芝加哥102岁的罗伯特·希克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长寿箴言”。希克曼学过经济,在家具店打过工,后来当起了厨师,会做很多美食,现在,他虽然吃不了多少,但还是喜欢做一点。

65岁退休后,希克曼迷上了雕刻。多年来,他雕刻了成百上千件鸟类作品,小到蜂鸟,大到苍鹭,其中还有50件被特拉华大学永久收藏。“我做这些纯属自娱自乐。”而今,他仍然坚持“玩”雕刻。

“从来不想伤心事”也是希克曼的人生哲学之一。1957年,一次飞机失事夺走了其独子小罗伯特的生命;第一任妻子与希克曼共度30年后,撒手人寰;第二任妻子也在结婚34年后先他而去。“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很少记起。我现在能想到的只是小学时老师的表扬,还有5岁时和小伙伴玩的情景。”他指着自己精心打理的花园说,“我这一辈子都很开心。看看这里的景色,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如今,希克曼每天的工作就是自己开车去教堂做礼拜,接着看报纸、做饭。

人们通常认为,教育和经济状况对人的寿命有直接影响,但实际上它们并没那么重要。德国《今日科学》杂志曾发表一篇文章说,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情绪不但可以减少患病的可能,甚至可以延长寿命。德国医学研究人员曾对一万名男子进行调查,提出的问题是:你是否觉得妻子爱你?调查结果发现,认为妻子爱自己的男子心绞痛的患病率明显低于那些感觉不被爱的人。科研人员还做了另一项试验,他们给400多人注射了一种感冒病毒,结果显示,在与三个或者更少的人有密切交往的受试者中,62%的人患上了感冒,而在与六个或者更多的人交往密切的受试者中,只有35%的人染病。科研人员的结论是:与朋友、邻居、同事的关系是否长久融洽,是一个很重要的免疫因素。

通常,人们都认为在看待某个事物或作出某个决策时要避免盲目的乐观主义,但要想保证身体健康确实需要乐观主义,有时脱离实际的乐观主义,甚至凭空想象也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拥有像希克曼那样的良好心态,是最重要的长寿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