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雄关在前头”,比你强的同学很多很多。
2.要尊重别人
俗话说,若要受人尊重,先要尊重别人。要敢于正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对于某些方面超过自己的同学要心悦诚服。
3.介绍自己的优势时,强调外在因素以冲淡优势
如一件事办妥了,不要强调“我”,而将功劳归于“我”以外的外在因素“群众”中去,从而使人产生“我要有群众的大力帮助也能办妥”这样藉以自慰的想法,心理上得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在无形中便被淡化了优势。
4.言及自己的优势时,不宜喜形于色,应谦和有礼以淡化优势
人处于优势自是可喜可贺之事,加上别人一提起一奉承,更是容易陶醉而喜形于色,这会无形中加强别人的嫉妒。所以,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这样,不仅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而且能博得他人对你的敬佩。
5.不宜在优势者的同事、朋友面前特意夸奖优势者
当同事、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作为不会对此妒忌的旁人,一定不要在优势者的同事、朋友等多人面前特意夸奖优势者。否则,不仅会引发和加强他们对优势者的嫉妒,还可能同时嫉妒你与优势者的密切关系。
6.突出自身的劣势,故意示弱以淡化优势
当你处于优势时,注意突出自身的劣势,就会减轻嫉妒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淡化乃至免却对你的嫉妒。
7.不宜当众给人以“厚此薄彼”之感
在众人面前谈到某群体中的某人时,你若说“我们很要好”、“我们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对方很容易产生“你厚他薄我”的冷落感。因为这种复数关系称谓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方会觉得被你称为“我们”中的人员是优势的而滋生嫉妒。
8.强调获得优势的“艰苦历程”以淡化嫉妒
如果我们处于优势确实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取得的,那么不妨将此“艰苦历程”诉诸他人,以引人同情,减少嫉妒。
9.要唤醒你的积极嫉妒心理,勇敢地向对手挑战竞争
积极嫉妒心理,必然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竞争的行动和意识。当你发现你正隐隐地嫉妒一个在各方面都比自己能干的同学时,你不妨反问几个为什么和结果如何。在你得出明确的结论之后,你会大受启示。要赶超他人,就必须横下一条心,在学习上努力,以求得学业成功。你不妨就借嫉妒心理的强烈超越意识去奋发努力,升华这种嫉妒之情,以此建立强大的自我意识以增强竞争的信心。
换个角度传达坏消息
在1915年1月,时值“一战”爆发后的第二年,美国政府没有批准由国务卿布莱恩到欧洲出任美国和平密使一事。总统决定由豪斯去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将这个消息告诉布莱恩。
但要知道布莱恩对此有着由来已久的迫切而强烈的希望的,由此可见向他传达这样一个让他失望的消息绝对不会太轻松。
豪斯决定先让布莱恩放下他高翘的骄傲尾巴,还得让他心甘情愿。豪斯在自己的日记中描述了这次与布莱恩棘手的会面:“他听说是派我去欧洲充任和平密使而不是他时,脸上很明显地显得十分失望。他说他已经为这次使命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我说:‘总统的意思是,无论是谁,都不适合接受正式的任命,因为这样一来,人们就会广泛注意他,会对此感到奇怪,他为何要到那儿去?’”
“听了我的话,布莱恩慷慨地说:‘如果政府不能正式委派他出使欧洲,如果一定要采取非正式,那么,我一定会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豪斯用非常巧妙的语言很灵巧、很自然地治好了这位国务卿的心理创伤。
豪斯的这句“会广泛注意……”无疑安慰了布莱恩的虚荣心。那个“非正式”任命的密使只是个巧妙的借口罢了。这就使布莱恩的自尊心得到了充分的维护,他自然是应该留在国内的。
当时,豪斯把最着力的一点放在使布莱恩意识到自己地位的重要上,让他感觉自己的任何举动都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
豪斯巧妙地运用这个策略解决了问题:通过表示对布莱恩的尊敬,使布莱恩的自尊心得到维护。于是,他只是对布莱恩轻轻一拍和一推,就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豪斯能清楚地认识到给人带去坏消息是一件很难办好的事,消息本身并不是最困难的,更困难的是传递消息的方法。
因此,如果你一定要带给他人一些坏消息,或粉碎他人的希望时,你更要尊重他人,一定要注意小心地维护他人的虚荣心。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却都不能清楚地明白这一点,一见到他人没有成功,就会犯自我膨胀的毛病,总是不由自主地这样做。而对方一旦发现这种行为,就会认为他们是在幸灾乐祸,哪怕是一闪念的怀疑也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那些处世圆熟的人在必须传达给他人一个坏消息或必须粉碎他人的希望时,总会想方设法不让他人有耻辱的感觉,将坏消息所带给人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亨利·福特总统在面对必须拒绝他人的请求时,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应付办法。为了减轻对他人的打击,维护他人的尊严,他一定会让自己的助手接见这个人,并“暗示应该怎样应付他和他的请求”。有时,福特居然还用一种私人代码,他让求他之人去见他的助手时顺便带一张便条给助手。如果便条上的“see”字拼写正确,他的助手就知道福特应允了此人的请求,如果“see”被拼成“sea”,他就知道应该拒绝这个人。
麦金利总统和菲尔特会用一种更简单、更直接的办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们要拒绝某人,就会格外恭敬地招待他,如请他吃点心或午餐等。奥尔科特曾这样描述麦金利:“他有好几次必须要拒绝别人,于是他说得是那样地诚恳,以至于那些被拒绝的人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毕竟,拒绝别人会给人带来一种非常不好的情绪。大人物尚且会花费时间与精力特殊对待,因此我们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更应该慎重对待。
你一定听过一个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故事。以前,霍普金斯就用它来形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一家鞋店的推销员对一位正在试一双舞鞋的女士说:‘女士,您的这只脚比那只脚大。’”
“第二家鞋店的推销员却说:‘女士,您的这只脚要小于那只脚。’”
结果,那位女士在第二家鞋店买了双舞鞋。通过对以上两个推销员话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二家鞋店的推销员是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与之相比,第一家鞋店的推销员就逊色多了。
和善的态度能获得友善的效果
在1915年,洛克菲勒在科罗雷多州声名狼藉,受到人们极度的轻视。那次是美国工业史上流血最多的罢工潮,有两年之久,震惊了这一州。
那些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雷多州煤铁公司提高工资;而那家煤铁公司就是洛克菲勒所负责的。那时房产遭矿工所毁,最后不得已调动军队前来镇压。流血事件接连发生,矿工死伤在枪口下的很多。
就在那个时候,仇恨的气氛缭绕在每一角落,可是洛克菲勒要获得那些矿工的谅解,而他是真的做到了。他是如何完成这件事的?所有经过的情形是这样的:洛克菲勒费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去结交朋友,然后他对工人代表们演说。这一篇演讲稿,是他成功的杰作,它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把工人们的愤怒完全平息下来。他完成这篇演说,获得很多人的赞赏。在这篇演讲中,他表现了极友善的态度,使那些罢工的矿工一个个都回去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加薪的问题,可是这些工人们就没有在这件事上提到一个字。
这里就是这篇著名的演讲稿,注意它在语句间流露出来的友善精神。
别忘记,洛克菲勒这篇演讲,是说给几天前还想要把颈子吊在酸苹果树上的人听的。可是他所说的话,比医生、传道者,更和蔼而谦逊。
在他这篇演讲中,运用了这样的语句:……能来这里,我感到很荣幸……我去拜访过你们的家庭……见到你们的太太和孩子们……我们在这见面,就像朋友一样,并不生疏……我们彼此有友好互助的精神……为着我们大家的利益……蒙你们的厚爱,我才能到这里来。洛克菲勒开始就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天,这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荣幸,和公司方面劳工代表、职员及督察们聚在一起,像这样的聚会,使我毕生难忘,使我感到荣幸。如果在两个星期前举行这个聚会,我站在这里简直就是个陌生人,我即使有认识的,在你们中间也不多。前些日子,我有机会去南煤区的住所,跟各位代表作一次个别的谈话,拜访你们的家庭,见到你们的太太和孩子们,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见面,都是朋友,而不是陌生人了。在我们这种友好、互助的精神下,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你们讨论有关我们共同利益的事。这次的聚会,包括了公司的职员和劳工代表,我能来这里,都是承你们的厚爱,因为我不是公司的职员,也不是劳工代表。可是我觉得,我和你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为我是代表股东和董事方面的。
像这样的一篇演讲,不就是使仇敌成为朋友的一个最具体的例子吗?
如果洛克菲勒运用了另外一种方法:他和那些矿工们展开一次辩论,就在他们面前,用可怕的事实痛责、威胁他们,同时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这个结果又将是如何呢?那一定会激起更多的愤怒,更多的仇恨,那些矿工们会有更多的反抗。
生活中,如果你在盛怒下对人发了一阵脾气,在你来讲,固然发泄了心头的气愤,可是那个人又会如何呢?他能分享你的轻松和快乐吗?你那挑战的口气、仇视的态度,他受得了吗?威尔逊总统这样说过:“如果你握紧了两个拳头来找我,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拳头会握得更紧。你来我这儿,若是这样说:‘让我们坐下一起商量,如果我们之间意见不同,我们不妨想想看原因到底何在,主要的症结是什么?’我们不久就可看出,彼此的意见相距并不很远,不同的地方很少,而相同的地方却很多。也就是说只要忍耐,加上彼此的诚意,我们就可以更接近了。”约翰·洛克菲勒对威尔逊总统这句话所含有的真理,极为赞佩、欣赏。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对你已有成见、恶感,你就是找出所有的逻辑、理由来,也不能使他接受你的意见。如果用强迫的手段,更不能使他接受你的意见、向你屈服,但是我们如果用和善的友谊、温和的言语,我们可引导他同意。
林肯大概在100年前就说过类似的话,他说:这是一句古老而真实的格言——一滴蜂蜜,比一加仑的胆汁,可以捉到更多的苍蝇。我们对人也是如此,如果要人们同意你的见解,先让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那就会有一滴蜂蜜黏住了他的心,你也就走向宽畅、理智的大路了。
对商人来说,如果知道如何运用和善的态度来对待罢工者,那是值得的。现在举个例子:怀特汽车公司2500个工人,为了增加工资组织工会罢工的时候,那家公司的经理白雷克并没有震怒、斥责、恫吓,甚至于指责他们的罢工是一项暴行,反而对工人们夸奖、称赞。他在克里弗雷各报上登了一则广告,称颂他们那是“放下工具的和平方法”。他看到罢工的纠察人员闲着没有事做,就去买了几套棒球,请他们在空地上打球。为了有些爱玩保龄球的,他还替他们租了一间屋子。
白雷克和善的态度,使他获得了友善的效果。那些罢工的工人找来很多的扫把、铁铲、垃圾车,自动打扫工厂四周的纸屑、火柴、烟蒂。试想,那些罢工的工人,正在要求加薪和承认工会之时,还整理工厂四周的环境。这种情形,在美国劳资纠纷中,实在是很少见到的。那次的罢工,在一个星期之内和解结束……没有一丝恶感和怨恨就结束了。
让自己表现得笨拙一些
在人们的嘲弄面前,他沉默不语。在众人面前遭到讥讽,无疑是一种令人没齿难忘的屈辱。
他第一次上台演讲时,人们不想听他讲话,就这样,他的第一次演说彻底失败了,但后来,他成了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当年轻的迪斯雷里穿着白色马甲,系着黄金链在人们眼前出现时,他立即成了英国下议院的笑柄。
在落座之前,他这样说:“总有一天,他们会认真听我讲的。”
果然,过了不久,他就开始行动,他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迪斯雷里的计划简单而超乎寻常。在他刚开始讲演时,他笨得很,推理的思路也很模糊,举例时过于琐碎,事无巨细,把所有数目、日期、评估统计等像倒豆子一样全部说出来。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故意将自己的才能潜藏起来。
然后,他忽然揭开了自己的伪装,发表了一场漂亮的演说,让英国议员听得瞠目结舌。
这次,他们十分安静地听他演讲,自此以后,他们开始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迪斯雷里。后来,迪斯雷里做了英国首相,还成了欧洲少数著名的大政治家之一。尽管他的演说并不算好,可他却凭借自己的策略在英国下议院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毫无疑问,这种策略的神奇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那些顽固的英国人自看见迪斯雷里第一眼就很讨厌他。在很早的时候,他背上了浮华的名声。他穿着那样鲜艳夺目的衣服,人们自然看不起这种徒有其表的公子!在人们眼里,他只是一个不尊崇优良传统和习俗的浪荡子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家伙。
在他面前,人们觉得遭到了他无理的冒犯。于是,人们看他的目光是带有敌意的,可他却在这种对他不利的处境中看到了光明。他所做的几次愚蠢的演说让那些讨厌他的人放下了武器。原来,他的演讲几乎是相同的内容。议院每周都能听到无数的演说,他的演说是在告诉人们:我没有高人一等的感觉,我不比你们聪明多少。迪斯雷里虽然牺牲了一些“自我”,却更多地慰藉了他人。
因此,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和人和谐相处,其真正的原因就是:过于自负,老认为自己是伟大的。过于抬高“自我”,而没有满足他人的“自我”。
许多老板在对待下属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很多前程光明的青年在自己老板面前也会如此,结果总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原来,有一种感觉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意识深处,那就是,我们总以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更聪明、充实。可一个真正的大人物所追求的是一个更伟大、更永恒的拥有权力的感觉。他会让其他人大步向前,自己却躲在后面拉绳子,他甚至会尽量维持那些最卑微的人的虚荣心。
泰勒是一个伟大的管理大师。他就懂得如何巧妙地抑制住他的“自我”,即使是与下级讲话,他也不一口一个“我”字。
因此,我们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那些有领导才能的人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他们不让别人在自己面前有自卑感,这是他们人际交往艺术的第一步。
桑德博格在谈到林肯和道格拉斯之间那场著名的辩论时这样写道:“林肯说自己一无所知,当时,他讲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妙语,可他自己绝对没想过要让他人颂扬他的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