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他的老师便明智地请他停止,并问他何以相信自己所言。老师问他是否有什么证明或亲身经历可以支持他刚才所说的内容。于是他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他曾是一名法国的地下斗士,他讲述了他与家人在纳粹统治下所遭受的屈辱。他以鲜明、生动的词语描述了自己和家人是如何逃过秘密警察并最后来到美国的。他是这样结束自己的讲话的:“今天,我走过密歇根街来到这家饭店,我能随意地自由来去。在我经过一位警察的身边时,他也并不注意我;当我走进饭店时,也无须出示身份证。等会议结束后,我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前往芝加哥任何一个地方。因此请相信,自由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奋斗。”
即刻,全场观众起立为他热烈地鼓掌。
2.讲述生命对自己的启示
诉说生命启示的演说者,绝不会吸引不到听众。卡耐基从经验中得知,很不容易让演说者接受这个观点——他们避免使用个人经验,以为这样太琐碎、太有局限性。他们宁愿上天下地去扯些一般性的概念及哲学原理。可悲的是,那里空气稀薄,凡夫俗子无法呼吸。人们都会关注生命,关注自我,因此当你诉说生命对你的启示时,他人自然会成为你的忠实听众。
3.真切显露你的诚意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你以为合适的题目,是否适合当众讨论。假设有人站起来直言反对你的观点,你是否会信心十足、热烈激昂地为自己辩护?如果你会,你的题目就对了。
恪守诚信能赢得对方长久的信赖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诚实守信、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更是为人处世之本。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世实在。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争功推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时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忠诚老实的人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同虚伪的人犯错误的性质不同。诚实的人犯错误是由于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方面问题造成的,而虚伪的人犯错误则是由于不诚实,属于道德品质问题。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郑周永承包下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7倍。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土建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虽然这回吃了大亏,以致濒临破产,但也因此树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不久,他投标承包了当时南韩的四大建设项目:韩兴土建、大业、兴和工作所和中央产业,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一期工程。接着,又继续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二、第三期工程。仅是汉江大桥这三项重大工程就前后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商人要想使自己的行业有大发展,必须讲商业道德,以德为本。郑周永宁输老本,也不输信誉的做法,使生意越做越兴隆。缺乏诚信的人,即使花言巧语,也会被人识破。运用别人的钱致富是一条捷径,但一定要有诚信。诚信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基础。
中国古代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
烽火戏诸侯。西周建都镐京(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唯独看到烽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爱妃高兴,数次无故燃起烽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当烽火再燃起时,已无人来救。最终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无信者不足以立于天下”,也许一个背信弃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取得暂时的利益,能暂时得意,也不会有羞辱之感,但是时间会碾碎他,时间会抛弃他,时间会让他曾经“购买”的“股票”全部贬值,而且贬得一文不值。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具有永久的“储藏”价值的,诚信便是,“储存”诚信能让你赢得别人的信赖和信任,更能征服别人,让你的腰板“更直”,是助你的学业或者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砝码。
别当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欧洲小说中有四大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和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这四个吝啬鬼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而言之,葛朗台的狡黠、夏洛克的凶狠、泼留希金的迂腐、阿巴贡的多疑,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的气质与性格。但是无论他们的性格多么鲜明夺目,他们都有着完全相同又难以抹去的“印记”,那就是“吝啬鬼”的称号以及令人厌恶的名声。
来而不往,非礼也。人敬你一分,你回敬三分,这当然好,即使回敬十分,也不为过。如果尽想让人敬你,而你不回敬,就会遭到“吝啬”的评价。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听到“精明与吝啬”之说。精明一般是夸奖某人能干,而“吝啬”往往使人从中听出贬义。人人都喜欢豪爽大方的朋友,吝啬之人也是如此。大方是建立人际信任的根源,吝啬的价值观则是对金钱、财富的一毛不拔。
不管是财物方面还是情感方面,吝啬向来为人所不齿,也没有人愿意与吝啬的人来往。
有两个吝啬鬼互为邻居。一天,这边的主人叫仆人到那边去借锤子。
“对不起,借您家的锤子用一下好吗?”这家的仆人问道。
“可以,”那边的主人答道,“不过,你钉的是铁钉还是木钉?”
“铁钉。”仆人如实回答。
“呦,”一听这话,那人连忙改口,“真不凑巧,我家的锤子让人家借走了。”
仆人只得回来。这边的主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后,大为气愤:“什么铁钉、木钉,明明是心疼锤子不想借。世界上竟还有这样小气的人!”
“那怎么办呢?”仆人问。
“算啦算啦,还是把咱家的拿出来用吧!”
一点点“亏”都不愿意吃的人其实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甚至是侵害,无论从物质上还是言行上,都是别人不想看到的。没有人愿意和吝啬的人来往,因为他们带给别人的总是伤害,慢慢就变成了孤家寡人,吝啬的人才是最终真正吃亏的人。这种人的心理满足是暂时的,在以后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他得到的将是别人的不屑一顾、不理不睬,甚至是鄙视,他们永远得不到别人善意的笑脸和热情的问候。
人际交往切忌吝啬,吝啬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其实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私的一面,不为自己打算的人很少,但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公私兼顾并不困难。做人的可贵之处就是要有点乐于亏己的精神。事实正是如此,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有一个米店老板,雇人给他干一个月的活,说好的付给工资300元,可是,到了月底,老板却对雇工说:“你必须到集市上给我取两样东西来,否则,你一个工钱也得不到。”
米店老板要的那两样东西,别说集市上,就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他就是这样骗了很多人白白给他干活。
有一次,他雇了一个小男孩,也答应一个月付给他300元。到了该付工钱的时候,米店老板对这个小男孩说:“你必须到集市上给我找来两件东西,一件是‘啊’,另一件是‘哇’。”
小男孩听了,心里一怔。他边走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假装到市场上去转了一圈,回来时给老板带回一个小口袋,里面装了一些蝎子和蜈蚣。
“我把‘啊’和‘哇’都给你拿来了,你自己把手伸进口袋里去拿吧!”
老板非常惊讶,但还是把手伸进了口袋里。
蝎子和蜈蚣一起咬住老板的手,他疼得惨叫了一声:“啊!”
孩子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说:“里面还有‘哇’呢!你快拿吧!”
老板再也不敢伸手了,只好老老实实地把300元钱给了这个小男孩。
“吃亏是福”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倚,付出与得到成正比的生活辩证法,是深刻的人生哲学。让“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做人准则、“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观念,种在你的心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交往关系中的互惠行为能够促进双方的信任。如果你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吝啬鬼,你不妨尝试着表现得大方些;如果不能表现得大方些,也可以装着大方些,这能促进你进入大方、良好的人际互动循环中。
有实验证明,蚂蚁群体在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繁衍。动物尚且如此,人何以堪?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和缺斤少两之事,也少不了互帮互助,如果交友带三分侠气,做人存一点“吃亏”之心,以宽容、礼让、理解、自责之心交往,则会减少许多矛盾、埋怨、争吵和冲突。
有的吝啬之人很会算计,遇事自己尽可能少付出,多获得;有些吝啬之人明白这样有损于人际关系,因此采取“不付出,也不接受别人的恩赐,只让别人求我,我不求人”的策略。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孤立自己,是不利于社会生存的习性。有人明白这样不好,但一遇到付出时就情不自禁地吝啬起来,显得处处小气不大方。而有人不明白,甚至以为这是应该的为人之道。既不以此为羞,也从不理会他人的议论。无论是明白不明白,都不过是认识上的差距,但这种行为的影响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明白人”自责自疚的心理多些,“不明白的人”落得个安逸,我行我素。
吝啬是社交成功的大敌,与社交的根本原则相违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交往关系是“有来有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想索取,不愿付出,社交活动就无法继续下去。吝啬的人同时必然贪婪。这种人的思想是一个单向系统,对内的大门常开,对外的门户紧闭。对于他们来说,财富是越多越好,不是他的,他竭力追求,一旦到了手,就绝不放手,该给别人的,也不愿给,这就是吝啬。说到底,吝啬的人因为把财富看得太重,觉得财富比其他一切都重要。豪爽大方的人吃亏是一时,喜欢占便宜的人并不会永远占便宜,互惠行为才能够促进双方的信任。有时吃亏也意味着舍弃,但这需要的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气度、一种品质。
因此,人际交往中,既不要当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不要在满足他人心理需求方面当小气鬼。要认准表现“大方”的时机。在交往之初,相互之间不熟悉,也就很难谈得上信任,对对方的大方行为预期也就比较低。如果你在对方存在某种急需的时候满足了他,就会让他感到很意外,其脑部“慷慨大方”感应区就会高度兴奋,有助于建立对你的信任。
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说:“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两句名人名言是换位说话的准确注解。说话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技巧。世界上没有说不好的话,关键看你会不会转变一下思想,站在对方的立场,先想想别人。
某保险公司的一位小姐在电话联系的约定时间对李先生进行访问。
她一进门便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李先生,我这次是特地来请您和太太及孩子投人寿保险的。”
不料李先生一句顶回来:“保险是骗人的勾当!”小姐并未生气,仍微笑着问道:“噢,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您能给我说说吗?”李先生说:“假如我和太太投保3000元,3000元现在可买一部兼容电脑,20年后再领回的3000元,恐怕连部彩色电视机都买不到了。”小姐又好奇地问:“那又是为什么呢?”
李先生很快地回答:“一旦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即会造成货币贬值,钱就不经花了。”小姐又问:“依您之见,10年、20年后一定是通货膨胀吗?”李先生又迟疑了一会儿说:“我不敢断定,依最近两年的情形来看,会有这种可能的。”小姐再问:“还有其他因素吗?”李先生支吾了一下说:“比如受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说不定……”接着小姐又问:“还有没有别的因素?”
李先生终于无言以对。通过这样的问话,小姐对李先生内心的忧虑已基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