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年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12980400000007

第7章 治病不如防病——预防疾病于未然(3)

这种猝死主要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冠心病最为多见,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起病后1小时以内,有的甚至仅数分钟。此外,高血压病累及心脏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易发生猝死。

2.中风性猝死

多见于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枢部位的出血性中风。也可见于范围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风。另外,有冠心病心房颤动,伴有左心房血栓形成者,如果血栓脱落进入脑循环,会造成多发性脑梗塞,易发生猝死。原有中风病史、脑软化者,再度中风也易发生猝死。一般情况下,中风引起的猝死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可达数小时至一天。

3.肺源性猝死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因为夜间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猝死。常发生于病情相对稳定时,特别是长期使用激素者,突然停用激素时更易发生猝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如过量使用止喘气雾剂,可出现窒息缺氧,导致猝死。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因体弱无法用力咳嗽排痰,可致痰阻塞气道,在继发肺部感染时更为加重,从而导致肺源性猝死。

4.噎食性猝死

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进食时常会发生“噎食”。大块食物团块可阻塞大气管,引起窒息死亡。

对于老年猝死应注意消除恐惧心理,严重的精神恐惧可成为猝死的重要原因;此外,避免过度劳累、激动、暴饮暴食、过度受寒等猝死诱发因素。

老年人口腔保健

口腔是消化道的门户,不仅具有呼吸和消化的功能,而且还有发声和说话的能力。如果口腔不健康,经常生病,怎么能好好生活呢?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的功能也发生了退行性变化,表现为口腔黏膜萎缩变薄,牙齿松动无力,唾液分泌减少,细菌容易在口腔中生长繁殖,所以老年人容易患口腔炎、舌炎、龋齿、牙周病等,影响人体的健康。

1.漱口

每顿饭后都要用温水漱口,尤其是喝了小米粥及玉米面粥以后。吃了水果如苹果、橘子、大枣以后,也要漱口,以防食物残渣留在口腔中腐蚀牙齿。

2.刷牙

不仅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而且对牙龈有按摩作用,能预防龋齿和牙齿脱落。刷牙要用柔软的牙刷,最好是温水,每天早晚各刷一次。如果有假牙,也要在每晚摘下来用温水刷干净。

3.舐腭

经常用舌头舐上腭,便可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因为唾液能杀菌和帮助消化,将唾液咽下去对身体有保健作用。

4.叩齿

叩齿就是将上牙和下牙轻轻叩打,每天早晚两次,每次50~100下。这样能使牙齿得到锻炼,腮部的咀嚼肌发达有力,咀嚼食物更充分。同时,也能使牙根长得牢固,不容易发生龋齿和脱落。

5.搓唇

将口唇轻轻闭合,用右手四指在口唇上反复揉搓,先轻后重,直到局部发热为止。这样能改善口腔和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加口腔和牙龈的抵抗力,也是固齿的方法之一。

6.吞咽

经常做吞咽动作,使舌头、牙齿、两腮、咽喉得到活动,耳咽管保持畅通,中耳的压力与外界保持平衡。这不仅能增强老年人的吞咽功能,而且能防止老年性耳聋。

7.鼓腮

闭住嘴向外吹气,腮部便鼓起来。这不仅能扩大口腔的容积,而且能使腮部的肌肉逐渐发达,体积增大,防止老年人容易形成的上宽下窄的“猴尖脸”,有利于面容的健美。

8.弹舌

让舌头在口腔中弹动,发出“哒哒”的响声,防止舌肌萎缩,有利于咀嚼、吞咽和发音。

9.摇下颌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摇摆下颌,使下颌关节的活动更加灵活,防止下颌关节强直。

10.吹口哨

吹口哨能锻炼口唇及舌头的肌肉,使其发达有力,防止萎缩退化,有利于咀嚼和发音。同时,也能调节老年人的精神,保持乐观。

老年人特殊的营养要求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弱,减少的幅度大概是60岁人的基础代谢比20岁人的减少16%,70岁则减少25%。所以老年人对营养物质有以下一些特殊的要求:

1.蛋白质

老年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少,所以老年人要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至少应当和成年期吃得一样多,每天每公斤体重为1~1.5g;到70岁以后可适当减少。蛋白质代谢后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已经减弱,清除这些毒物的能力较差,如果蛋白质吃得太多,其代谢后的有毒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量一定要适量,既不能少,也不宜过多。

2.脂肪

老年人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所以应当少吃一些脂肪,适量吃一点植物油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3.糖类

实验表明老年人对糖类(淀粉类食物)的需要量是很严格的,因为老年人对糖分过多、过少的适应能力减弱。因此,不少老年人都有患轻度糖尿病的趋势。但是,水果和蜂蜜中所含的果糖,既容易消化吸收,又不容易在体内转化成脂肪,是老年人理想的糖源。

4.维生素

老年人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吸收不良或排泄增加等原因,老年人往往有维生素缺乏的现象。老年人应该注意摄取的维生素有A、B<sub>1</sub>、B<sub>2</sub>、C、E,这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绿色或黄色蔬菜、各种水果、粗粮及植物油中。

5.无机盐

因为老年人多有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使钙质的吸收减少,所以老年人往往有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女性较多见。因此,老年人要多吃些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骨头汤、牛奶等。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每天可补充钙质1.5g。为了促进钙质的吸收,还应多晒太阳,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

老年人养生宜嘴勤

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老年人养生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做到“勤于动嘴”,于强心健体、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1.勤餐少食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心脏功能均有减退,如一次进餐的量过多,会加重消化系统和心脏的负担,不利于保健,也易发胖。因此,老年人宜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饱,胃、肠、胰、胆和心脏有病的人及肥胖者更应注意。

2.勤于咀嚼

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或部分脱落,不易将食物咀嚼得很细,影响了食物中营养的吸收。所以老年人进食应细嚼慢咽,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勤咀嚼对牙齿保健和延缓面部咀嚼肌萎缩也有帮助。

3.勤于叩齿

叩齿是传统的养生之道,简便易行效果佳。据文献记载,1400多年前梁武帝时的名医陶弘景,年过八旬,齿紧完好,身体健壮。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

4.勤咽唾液

唾液内含有淀粉酶、黏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生长激素等成分。中医认为,常咽唾液有“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皮毛”、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故有“咽津益寿”之说。老年人可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咽津功”,即宁心静气,舌抵上腭,将生出的唾液缓缓咽下,重复数次。

5.勤于交谈

许多调查结果也表明,没有亲密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的人患病率更高,寿命也更短,而勤于动口交谈的老人身体更健康。因此,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孤独寡言,常和他人交谈可开阔心胸,舒畅气血,有利身心健康。

6.勤张笑口

笑是心理健康的最好体操,是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的一帖良药。古今中外不少医生用笑作为治病手段,对某些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开怀大笑1分钟的健康功效等于45分钟的锻炼,笑可以称为“超级维生素”,有了笑你才会发现这世界更加美妙,也会发现生活更加美好。因此,老年人要常开笑口,笑口常开,果若如此,定大有助于延年益寿。

老年人最易生病的时刻

医学专家早就注意到,不少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现在,专家们已大致弄清了这些“魔鬼时刻”的变化情况。

1.一天之中

第一个时间段是清晨6~9时,诸如心脏病、中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疾患都在此时高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早晨6~9时最频繁。一天中的另一个时间段是在傍晚以后,此时心脏病发作几率再度升高。

2.一周之中

星期一为不祥的日子,已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更危险,发病及死亡危险比其他几天高出40%。由此,一般情况下清晨起床后服一片阿司匹林,不要出远门,老年人要有家人陪伴,以防不测发生。

3.一月之中

一个月里对生命最有威胁的是农历月中,这与天文气象有关。众所周知,月亮具有吸引力,它能像引起海水潮汐一样,作用于人体的体液。每当月中明月高挂之时,人体内血液压力可变低,血管内外的压力差、压强差特别大,这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4.一年之中

一年四季中最热与最冷的几个月疾病高发。一般说来,当夏日气温升至35℃以上时,即对人体构成危险。夏季高血压、心脏病的死亡率是非高温期的1.5倍。至于冬春季节,寒潮是继酷暑之后的又一“杀手”。

5.一生之中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意思是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很容易辞世。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高潮和低潮。高潮称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

警惕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以及来自胰腺、胆道等部位病变的出血。可分为隐性出血和显性出血。临床上常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为老年人常见的急症之一。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衰退、动脉硬化的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常常比较严重,而且再出血率高。又因老年人常合并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故病死率很高。据资料表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可高达19%,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应引起老年人的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比较复杂,因为不只是消化系统疾病可能出血,全身性疾病和邻近器官的病变也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溃疡病占首位;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肿瘤等。

在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肿瘤,尤以胃癌最多见。其次为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等。除上述常见的原因外,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还有胃肠道黏膜应激性病变、药物性胃炎等。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用药多,品种杂,尤其是抗凝药物、抗炎药、激素类药的长期应用,饮酒过量、吸烟、严重感染、休克、缺氧等所造成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坏死和出血。此外,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也是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