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看懂中国史
12982700000018

第18章 西汉、东汉(3)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西汉末年外戚,新朝的建立者。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公元前22年汉成帝时,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公元前8年,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三十八岁。翌年,汉成帝崩。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掌握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公元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

公元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此时王莽的野心已经极度膨胀,与汉平帝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公元5年,汉平帝被王莽毒杀,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以次年为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作皇帝的先河。

王莽的登基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因素。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代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王莽篡位后,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他的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社会混乱。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

公元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公元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王莽为商人杜虞所杀,新朝灭亡。

光武帝: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新莽末年与兄长刘演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室为号召,于昆阳一战立下大功。刘秀在更始政权中,利用在河北作战的机会,经营自己的基地。公元25年,刘秀在高(今河北柏乡北)称帝,是为光武帝,年号建武。9月,更始军洛阳守将投降刘秀。10月,刘秀定都洛阳。刘秀仍称汉朝,史称“东汉”。

公元27年,刘秀灭赤眉军,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刘秀称帝后,采取集中力量,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方略,消灭了关东(函谷关以东)割据势力,继而集中力量对付赤眉起义军,派邓禹在关中与赤眉军周旋,又派冯异到华阴、湖县(今河南灵宝县西)一线阻击。在渑池以东,他派重兵把守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和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从南北两面截断赤眉归路。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月,赤眉军被迫撤出长安东归,落入刘秀预先设置的包围圈中,第二年闰正月,刘秀亲自在宜阳迫降了赤眉军。此后他又挥师西进,消灭了公孙述(参见东汉灭蜀之战)、隗嚣(参见东汉平陇西之战)等割据势力,至公元36年,完成了统一大业。

刘秀建立东汉后,在政治上改革官制,加强对官吏的监察,强化对军队的控制。在经济上,实行度田,把公田借给农民耕种,提倡垦荒,发展屯田,安置流民,赈济贫民。在思想上提倡经学,表彰名节。由于这一切措施,使当时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东汉王朝得以兴盛,史称“光武中兴”。

统一天下,善政立业

刘秀在位期间,加强皇权统治,发展经济文化,和抚边裔部族。

在政治方面,刘秀鉴于西汉王朝权臣当政、外戚篡权的教训,竭力加强皇权。他采取“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方针,对功臣、宗室和外戚严加防备,不许功臣过问政事,并严禁王子、诸王交通宾客,结党营私。他不设丞相,以削弱三公权力,一切政令通过尚书台发布施行,把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对地方政府,他把自汉武帝以来设置的监察郡县的刺史,固定为地方长官,刺史处理地方政务,可直接上奏皇帝,从而加强了皇帝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在经济方面,刘秀着力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从公元26~38年,前后六次颁布释放奴婢,三次颁布禁止虐待奴婢的诏令,缓和阶级矛盾。在田赋方面,一度实行三十税一,减轻农民赋税负担。他还针对人口减少而县级行政机构繁多的现状,实行精兵简政,合并了四百余县,削减了许多官吏。为增加政府的收入,刘秀还下令“度田”,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并严厉处置了一批掠夺农民土地的贪官污吏。

集权于尚书台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

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刘秀从小接受儒学教育,在征战时就重视儒学。每到一处就征集古代典籍,并且拜访当地著名的儒学人物,请他们当官或者封赏他们。光武帝以儒学方略治理天下,每天处理完政务后,还和他们彻夜畅谈儒学经典,秉烛诵读,夜深不寐。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

汉明帝:佛教的兴盛与人丁的兴旺

汉明帝刘庄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明帝热心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边少数族侵扰的威胁,使汉族和少数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刘庄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以文兴邦的杰出皇帝。遵循光武帝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一面弘扬儒家文化,另一方面引入佛教。他身体力行,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和佛教的传播,把秦汉时期的文化事业推上了高峰。

明帝允北匈奴互市之请,但并未消弥北匈奴的寇掠,反而动摇了早已归附的南匈奴。只得改变光武时期息兵养民的策略,重新对匈奴开战。十六年,汉明帝命窦固、耿忠征伐北匈奴。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

其后,窦固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自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至此,西域与中原断绝关系六十五年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

次年,又复置西域都护。班超以三十六人征服鄯善、于寘诸国、耿恭守疏勒城力拒匈奴等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为加强精神统治,汉明帝有意引入佛教文化。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于是派使者赴西域求法,在天竺遇到了高僧摄摩腾、竺法兰,随即邀请二僧到中国传经。二僧欣然答应,用白马驮载佛经和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像,与汉使来到中国。并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两位高僧在寺内合译出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东汉以后,在中国文化三大主流中,佛教仅次于儒学而高于道教。佛教能在中国生根、开花,首先归功于汉明帝这位积极引进外来文化的封建皇帝。

明帝之世,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因此,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二千一百多万,至明帝末年,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明帝以及随后的章帝在位期间,史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班超平定西域

汉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如王充等。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与汉明帝共称“明章盛世”。

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而且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种下了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远因。

提倡儒学

公元60年,汉章帝被立为皇太子。在位期间,汉章帝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五十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提倡儒术。

公元83年,汉章帝选拔高才生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因经学家多分歧,集中诸卿、博士等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议》、《白虎通》),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汉章帝还改革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历》。

爱好书法

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

班超平定西域

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焉耆国借中国国丧的机会,便攻陷了西域都护陈睦的驻地。出使西域的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两国又屡屡发兵攻打疏勒国。班超固守盘橐城,与疏勒王忠互为首尾,但兵少势单,一直坚守了一年多。

汉章帝当时刚刚登基,考虑到陈睦全军覆没,恐怕班超势孤力单,难以立足下去,就下诏召回班超。班超出发回国时,疏勒全国上下都感到担心害怕,一个名叫黎弇的都尉说道:“汉使若离开我们,我们必定会再次被龟兹灭亡。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去。”说罢就拔刀自杀了。

班超回国途中来到于阗国,国王以下的人全都悲号痛哭说:“我们依靠汉使,就好比小孩依靠父母一样,你们千万不能回去。”而且还紧紧抱住班超的脚,使他无法前行。班超看到于阗国民坚决不让他东行归汉,又想实现自己最初的壮志,于是改变主意返回疏勒。疏勒国中有二座城池自从班超离去,又重新投降了龟兹国,而与尉头国联兵叛汉。班超捕杀了叛降者,又击破尉头国,攻杀六百余人,疏勒国重新安定下来。

公元78年,班超率领疏勒、康居、于阗和拘弥等四国军队一万多人,攻占了姑墨的石城,杀敌七百余人。班超想要就此平定西域诸国,于是上奏朝廷,请求派兵。

奏章上达以后,汉章帝觉得这事情可以成功,就商议要派兵支援班超。平陵人徐干一向与班超志同道合,他上书给皇上,自告奋勇前去帮助班超。公元80年,章帝就封徐干为假司马,让他率领减刑的罪犯和自愿出塞的兵士一千人赶赴班超驻地。

起先,莎车国以为汉兵不会到来,便投降了龟兹国,而疏勒国的都尉番辰亦因此反叛,正好这时徐干率军赶到,班超就与他一起先打击番辰,大获全胜,杀敌一千余人,活捉了很多俘虏。班超攻破番辰之后,想乘胜进攻龟兹国,但考虑到乌孙兵力强大,理应借助他的力量,于是又上书朝廷,章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公元83年,晋升班超为将兵长使,并破格使用鼓吹幢麾,又晋升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回国,携带去赠送给大小乌孙王及其部属的许多礼物。李邑刚行至于阗国,正碰上龟兹在攻打疏勒国,他吓得不敢继续前进,就上书说开通西域的事业难以成功,又竭力诽谤班超,说他拥爱妻、抱爱子,在西域享乐,根本无意为国效忠。

班超知道这事之后,慨叹地说:“我本非德行高尚的曾参,如今又有接二连三的谤言,恐怕难免被朝廷上下怀疑了。”于是,便舍弃了爱妻。章帝知道班超一向忠诚,所以严厉地责备李邑道:“纵然班超拥爱妻、抱爱子是真的,但一千多思乡念土的部下,为什么都能与他同心同德呢?”并命令李邑到班超属下,听从班超的指挥调遣。还另有文书通知班超:若李邑能在西域任职,便留他共事,不行便遣送回国。班超得令就派李邑带领乌孙国的侍子还归京城。徐干见了对班超说:“李邑在于阗时曾亲口说你的坏话,想要败坏沟通西域的大业。如今你何不依照皇上命令把他留在这里,而另外派人护送乌孙国侍子回洛阳去呢?”班超回答说:“你怎么讲这样浅陋的话呢?正因为李邑毁谤过我班超,所以今天才让他回去。只要我问心无愧,为什么害怕人家的坏话呢?如果为了泄愤而留住他,就不是忠臣了。”

第二年,朝廷又派遣假司马和恭等四人率领八百兵士前去协助班超,班超便发动疏勒、于阗兵攻打莎车王。莎车王暗底里派使者串通疏勒王忠,以重利诱惑他,疏勒王忠便决定反叛,勾结莎车王西逃,固守乌即城。班超于是另立疏勒王室的府丞成大为疏勒王,将不愿谋反的人全部调动起来攻打叛王忠,双方相持了半年,因为康居王派精兵援救,班超难以攻取乌即城。这时,月氏王与康居王联姻不久,关系很亲密,班超就派人赠送很多金银锦帛给月氏王,让他劝止康居王。康居王便撤了兵,还生俘了叛王忠,把他押回疏勒国,乌即城便只好向班超投降。又过了三年,王忠去游说康居王,向他借兵回国,占领了损中,并暗中与龟兹勾结,派人向班超假投降,班超心里知道他们的阴谋,但表面上假装答应接受投降。王忠一听大喜,马上带领轻骑来见班超。班超暗中埋伏下军队等候着,设下营帐,奏乐接待,酒过一巡之后,就高声喝令部下将忠捆起来斩首,并就势击溃忠的随从,歼敌七百余人。西域南道就此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