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12984100000020

第20章 说话需以理服人(2)

从毛遂对楚王所作的陈述来看,毛遂每句话都说到了楚王的心坎里,他把“合纵”的利弊,分析得非常透彻,楚王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清楚地定位了自身,认清了局势,才答应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毛遂的案例说明,精妙的口才有时能省去千军万马的耗费。

当我们试图说服他人时,咄咄逼人的语言气势、清晰透彻的利弊分析,往往能将局势化被动为主动。但说服他人只具备能把死人说活的本事并不会让人心服口服。现代,人们大多都比较理性,在对自身利益不利的情况下,是不会被说服的。所以,这就要求说服者在规劝别人时,一定要用事实说话,站在对方立场上分析利弊使他信服。

若想说服别人,应该学习毛遂这种善于分析利弊,把理讲清的说服方式,促使对方醒悟过来。讲事实、摆道理,冷静地分析、全面而深刻地进行判断,如此,定能使对方信服。

在劝说他人时,替对方分清利弊,把道理摆在对方面前,是说服的一个手段。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面对“道理”,权衡一番利与弊之后,会接受你诚心诚意提出的意见。

理据结合,脉络清晰

《战国策》记载了姚贾与韩非的对辩,姚贾面对韩非的诽谤,言辞应变,用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的方式,驳斥韩非的谤言,打消了秦王的疑虑。

燕赵吴楚即将合力攻秦。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们商讨对策。

秦王说:“目前四国已经结成联盟,意欲攻秦,我国目前正处于财力衰竭的时期,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携眷逃匿,我们该怎么办呢?”大臣、宾客们都默不作声。姚贾说:“我愿意出使四国,破坏他们的阴谋,使战争消灭在萌芽之中。”

秦王应允了姚贾的请求,为姚贾准备了百辆车和千两黄金,并让他穿着自己的衣服,佩戴自己的剑。于是,姚贾辞别秦王,拜访四国。姚贾此次出行,不但瓦解了战争危机,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因此,秦王十分欣赏他,并赐封他为上卿。

韩非听说这件事,非常担忧地告诫秦王说:“姚贾用金银珠宝等贵重的礼品,出使荆、吴、燕、代等地,长达三年之久,这些国家可能只是一时妥协,实际并非真心与秦交好。姚贾是想用大王的钱财,私自结交诸侯、权贵,请大王明察。再说,姚贾身份低微,只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那时甚至偷盗他人财物,虽然在赵国当过官,但是后来因种种原因被驱逐出境,这样一个人,怎么能相信他的人品呢?”

秦王听信了韩非的话,就召见姚贾质问道:“我听说你私下里用秦国的财产,去结交各国诸侯、权贵,果真如此吗?”

姚贾说:“的确如此。”

秦王闻言大怒:“那你还胆敢回来接受封官?”

姚贾慢慢解释说:“昔日曾参孝敬父母,天下父母都盼望子女如此;伍子胥尽忠报主,每位诸侯都希望得到这样的臣子;贞女擅长女工,每一位男子都希望娶这样的女子为妻。我的忠心日月可鉴,可大王却不知道。假如不馈献珠宝给各国诸侯权贵,怎么能让他们归顺秦国呢?大王再想想,如果我对大王不忠,其他诸侯怎么能相信我呢?夏桀因听信谗言,而杀害了忠臣良将关龙逢;纣王因听信谗言,而杀了比干,结果国破身死。现在,大王因谗言而怀疑我的忠心,以后还会有忠臣效忠于您吗?”

秦王说:“我听说你是魏都大梁一个看门人的儿子,有人告诉我你虽在赵国做过官,但最后遭到驱逐。”

姚贾不卑不亢地回答:“姜太公曾遭妻子驱逐出门,连猪肉都卖不出去,在荆津时,甚至无人愿意雇他做苦力,可他最终却建立了丰功伟业;管仲只不过是齐国边界的一个小商贩,在南阳的时候非常贫穷,曾以囚徒的身份居于鲁国,最后却帮助齐桓公建立了霸业;百里奚只不过是虞国的一个乞丐,其身价只值五张羊皮,被穆公慧眼识中,重用为宰相,而使西戎各少数民族臣服;文公任用中山国的盗贼,而打了胜仗。这四位贤人,都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生活也曾潦倒困顿,甚至是曾被命运抛弃,可最终却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明君的器重。倘若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那样,谁还愿替君主分忧呢?因此,英明的君主是不会计较臣子以往的过失、不会听信他人的谗言,他们只会考验臣子们的能力,然后加以重用。历史上能成就大业的帝王,既不会听信谣言,又不赏无功之人。这样,臣子们就不敢用虚名欺骗国君了。”

秦王说:“你说得不错。”于是,保留了姚贾的卿位。

诽谤是有违道德的行为,而诽谤他人的人,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很多人都用沉默来面对谣言,认为时间是验证真理的良药,谣言在时间面前会显得暗淡无力。要知道,谣言往往只是捕风捉影,查无实据,所以许多人可以信口开河、极尽诬陷之事,遇到这种情况,要有理有据地驳斥谣言,才能令人信服,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

面对诬陷,姚贾并没有沉默屈从,他知道要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必须为自己辩白,否则,只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因此,他采取了理、据结合的说服方式为自己洗脱罪名,在姚贾有理有据的辩白下,秦王当然相信他。

说话条理清晰的人往往受人喜欢,这样的人在说话过程中,擅用理、据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话不但让人无法反驳,而且容易使他人同意他的看法,从而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这种说话方式尤其适用于谈判场合。

掌握说服别人的技巧并不容易,但是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并掌握一定的说服技巧,也能化难为易。

以理服人的关键,就是理论与事实相结合,这样容易让人信服并接受你的意见。

通情达理,灵活变通

曾有一个患者的家属去医院护士长办公室,想请求护士长特许妹妹使用自备的微波炉,于是说道:“护士长,我妹妹病得好可怜,她想吃点热饭热菜,我心疼她,就带了微波炉,请您允许我使用!”

护士长很为难地说:“我也很同情你妹妹,但病房是不允许使用电器的!这也是考虑到患者安全。你看,就是我的办公室也需要有用电许可证才能使用微波炉,这样吧,把你妹妹的饭菜拿到我办公室来热?”

患者家属说:“我已经把微波炉带来了,请您准许我用吧!”

护士长说:“不好意思,规定是不允许打破的!”

患者的姐姐说:“那只能麻烦您,借用您的微波炉了!”

护士长说:“没关系!应该的!”

在与家属交流的过程中,护士长既说服对方遵守规章制度,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满足了患者的实际需要。

大厦的某个住户来找管理处负责人,要求在自己家里装防盗网,作为管理处负责人,首先,接待该住户时要有礼貌;其次,要认真、耐心地听完他的话;最后,虽然不能答应他的要求,但在回绝住户时,不要直截了当地说:“不行,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避免谈话僵化。尽量以平静、温和的态度告诉他说:“先生,实在很抱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已认真地讨论过。有关部门已明确规定住户不能将防盗网装在外墙上。”

除此之外,管理处负责人应引导他考虑到大厦外观,如果每家每户都安装防盗网,整个大厦的外观肯定不好看,另外要让他相信,大厦治安是可以保障的。

这样不但使他明白了管理处决定的道理,同时也给他做了一个保证,这样大多数人都不会执著于原来的做法。

跟人摆事实讲道理时,要善于用商量的语气来引发听者的思考,使别人感到你不是强迫他接受你的意见,而是在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无休止的唠叨会妨碍说服的效果。它会使别人感到厌烦,甚至听不进去,这样说服的效果也无法达到,所以应适可而止。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段经验之谈,说:“我暗自立下一条规矩,我在说服他人时,绝不直接反驳别人,也不准太武断,我甚至不允许自己在文字和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将‘当然’‘一定’‘无疑’改用‘我想’‘假设说’‘可以这样’或者‘目前我认为如果……’当别人陈述我不赞同的观点时,我不会打断他,也不会立即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在回答的时候,先表达他的意见在某些条件下没有错,然后说出现的情况有些不一样,等等。这样,谈话的气氛就会很融洽。谨慎谦逊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会减少一些冲突,这样即使我有错也不会有难堪的场面,也容易让人接受我提出的正确看法。”

富兰克林有一副好口才,他在说服技能方面非常有经验。

以他的方法为主体的富兰克林说服法,被推销人员广泛地运用到推销中去。那么,富兰克林说服法是如何应用的呢?

一位新婚女子回家向父母诉说丈夫的缺点。父亲边听边微笑,等姑娘说完后,他拿出纸笔说:“你在纸上画点来代表他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