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12984100000072

第72章 交谈(3)

身边的同事上班时为你倒杯茶随口就说:“谢谢!你看茶梗还浮在上面,新泡的吧!嗯!由你倒来的茶特别香。”对方必是无比欢欣,心想以后就是一日泡三四次也是心甘情愿的。

曾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件小事:

几个刚从大学校园毕业的年轻女孩有一天到百货公司购物,在上厕所的时候,正碰到清洁工们在打扫卫生,其中一人随口对那位瘦弱的清洁工说:“辛苦你啦!”这位清洁工竟激动得看着对方的脸说:“谢谢!您真是个好人。”

朋友感慨道:“也许从她上班那天起还未曾有人对她说句‘辛苦啦!’的话,大部分人只想到她是个扫厕所的工人,甚至嫌她脏。

而一句简单的‘谢谢’,足以让她欣慰,让她感到温馨,受到肯定与鼓舞。”

有人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访问送报者,询问他们送报工作何时最快乐,其中二十人称领薪水时;而七十人答道:当顾客说“辛苦你了”时最感欣慰。该调查体现了感谢的巨大力量。

我们请求别人一件事时,最好说:“辛苦你了!因为你的帮忙,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如果不知恩图报,反而说:“什么?有这种办事效率?既然答应帮忙又为何拖泥带水?”这么一来,即使对方有意突破困难,助我们一臂之力,见此情景亦会心灰意冷,心想:“谁会第二次帮这种人的忙?”

其实,不管我们是否心情愉快,多说“辛苦了”“谢谢你”之类,总不会惹人厌烦,说不定看到别人脸上的微笑,我们的心情就因此而快乐了。

当我们把麻烦和不便带给别人时,一句“对不起,实在是我自己不小心啊!”或“对不起!我并非故意的,请见谅!”,大概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会节外生枝,惹些意外的纠纷。

别人道谢时说“别客气”,往往代表着对对方的尊重,若因此而引起人家对你礼貌周到的好感,不也是意外收获吗!

人们都爱听爽快的言论。能尊重别人的人,亦受尊重,虽然事理不尽相同,但只要我们心怀谦逊,随时注意说声“请”“对不起”“谢谢”,就能减少很多摩擦和不必要的误会。

学会避开谈话的禁忌

以下是一些谈话的禁忌:

1.个人的隐私

私人话题,不要主动谈起,不然,会给人留下有阴暗心理的印象。在公开场合,为了尊重自己和对方,不谈个人隐私。

2.个人的健康状况

自己的亲朋好友除外,没有人会对他人的健康检查或过敏症感兴趣。而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如各种癌症、艾滋病,或各种性病等,通常不希望自己成为谈话的焦点。另外,不要在遇到病中友人的时候愁眉不展,应像平常人一样待他,他所经历的病痛不要再提起。

3.争议性的话题

一些社会上颇有争议的话题,除非你很清楚对方的立场,否则应避免谈论这些敏感性的话题。比如,宗教、政治、党派等,防止双方抬杠或者僵持对立。

4.金钱的话题

一个人的话题若老是围绕着“这值多少钱?”“那值多少钱?”会让人觉得他是个俗不可耐的人。其实,生活的含义极其丰富,金钱并不是它的全部。

5.个人的不幸

个人的不幸不要主动地去告诉别人。若是对方遭遇了不幸,例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绝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触及这个话题或者追问不休。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需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同刚遭遇不幸的人说话,你最好是让他尽自抒发。如果不幸主角是你自己,则在谈论公事时,应尽量不要插入自己不幸事件的话题,因为这会让别人为难:是该对你表示同情,还是继续讨论公事?

6.老生常谈或过时的主题

一张口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会让人觉得庸俗、落后,跟不上时代。

7.黄色笑话

在房间内讲黄色笑话可能会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常说黄色笑话的人会被认为是缺乏自信与能力的人,认为他只会用这种方式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8.害人的谣言

在工作中有很多机会可以散布对他人不利的谣言,当你要开始谈论这些闲话之前请先思考一下:无论是“添油加醋”,还是这些内容都是真的,一旦说出口都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如果要阻止别人继续讨论这些,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话题分散转移大家的注意力。生活中,对于一些隐私性的、具有争议的、不幸事件的话题,黄色的幽默,或者害人的谣言,有见识的人都会离它远远的。当然,对于这些话题,其他的场合并不是说绝不可谈,但在公众场合应该避免谈起。这样,在交际中才会避免尴尬又不触及别人的痛楚,也对双方交谈十分有利。

并不是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公开谈论所有的话题。要成为受人欢迎的谈话高手,就须懂得掌握说话的分寸!

交谈不是唱“独角戏”

生活中,与人谈天说地可以让我们尽情享受对话之乐,谋求彼此心灵的交流,同时达成交谈的目的。交谈并非唱“独角戏”,它是双方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故而,无论是交谈的哪一方,都应该明白交谈的真正意义。有的人凡事都想要插嘴,而且一插上嘴就没完没了,还觉得自己是个说话高手,如此大错特错。

总之,交谈主要在于要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而不应该像一个杂学博士那样逢人就侃侃而谈。在交谈的时候,有时气氛不够活跃,大家显得不耐烦。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话题没有回应的话所造成的。此外,自己如果对这次的交谈不感兴趣,自然也会出现这种状况。

倘若有足够丰富的话题引起我们足够的兴趣,交谈就能很好地进行。一般来说,人们皆有自我表现的本能,所以,一旦有说话的机会,就很容易进入畅谈状态。如果能有来有往、一呼一应,交谈气氛就更活跃,参与者的心情也更加愉快和欢欣。所以,我们要选择活泼有趣、内容丰富的话题作为谈话的材料。有的人总喜欢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泼冷水,或是故意找茬儿,这样做完全违反了会话的原则。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我们应该常常问问自己:“这样说可以吗?”你以为压下对方自己就能独占会话的上风,但是别人不买账,不把你的话放心上岂不是枉然?再说,如果你老是在说话时逞能,人们肯定对你“敬而远之”,那样你又有什么意思呢?即便你想与人聊天,别人也不愿奉陪,最后独自落单,这便是自作自受了。

试想,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唠叨一些自己津津有味、并以为对别人也是趣味无穷的话,于是,自说自话,唱独角戏,那么有谁愿意听呢?

活跃交谈气氛的绝招

1.来一个小幽默

善意的恶作剧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赢得众人的欢笑。人们在捧腹大笑之时,超脱了习惯、规则的束缚,享受不受限制的“自由”和解除规则的“轻松”,接下来的交谈便会轻松愉快。

2.亮出小道具

朋友相聚,也许在初次见面时因无话可说而陷入僵局,也许在中间出现冷场。

这时,可以动用随身携带的小道具。一个精致的钥匙链可能引发一大堆的话题;一把扇子,既可用来遮阳光,又可在上面题诗作画,还可引起众人特殊的兴致;一把小刀,可以让人联想起战争的故事。小道具的妙用不可小觑。

3.上演拿手戏

成功的交谈应是每个人都能大显身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做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众人当听众。

为实现众人畅所欲言,开怀畅谈,应寻找最能引起大家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见解,气氛才会活跃。因此,你若是社交活动的主持人,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喜好、最关心的话题、拿手的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防冷场。

4.制造亲密接触

有时候,那些看似相敬如宾的两口子或许也有矛盾,而平日吵吵闹闹的恋人可能会更亲热。社交也是这样,如果彼此谈得开心,开句玩笑,互相攻击几句,打一拳、拍两下,反而显得亲密无间、无拘无束。

5.不妨调侃自己

自我解嘲其实就是自己嘲讽自己,调侃自己,这亦是正话反说的形式之一。它是一个人心境平和的表现。它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交谈环境,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继而改变对你的看法。在交谈中,适时适度地“自嘲”往往会收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效果。

6.相互吹捧一下

昔日好友久别再相逢,亲切感油然而生,你完全可以借此发表一番高论,把每个人的才能、成就做一番夸张式渲染,这会让朋友们感激你。这种把人抬得很高,但没有虚伪、奉承之感的介绍和相互夸奖会马上使整个气氛变得格外活跃,也会使友情弥坚。

7.故意答非所问

交谈中,有些出人意料、表面荒诞实则有意义的问题的插入,是很好的一种活跃气氛的形式。

人言谈举止太一本正经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也会把交谈变得索然无味。也许会有人时常问你一些荒谬的问题,倘若你直斥对方荒谬,或不屑一顾,不但可能破坏交谈气氛和人际关系,而且还会被人认为缺乏幽默感。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故意答非所问不失为一个妙招。

8.制造悬念

相声演员特别善于制造悬念。交谈中有意制造悬念,会使人更加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当大家精力集中、全心全意时抖开“包袱”,让人们发现这是一场虚惊,于是,大家都会付之一笑,报以掌声。

9.庄谐相间

庄重固然不可或缺,但也不可过于庄重而使氛围紧张。寓庄于谐的交谈方式比较自由,也比较放松,在许多场合都适用。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同样能够表达较重要的内容。

10.亦正亦反

运用反话正说的方式,关键在于处理好一反一正的关系。在交谈中,预备对对方进行否定时,却先给出一个肯定,也就是在肯定的形式中巧妙地蕴藏着否定的内容。正说时要义正词严、一本正经,使对方产生听下去的兴趣。然后,再以肯定的形式抖出反话的内容,从而产生鲜明的讽刺意味,让人信以为真,更好地达到谈话的效果。

反话正说的效果能引人入胜,正话反说的效果亦不可小觑。正话反说,就是对某一话题不作直接的回答或阐述,却故意南辕北辙,从反面加以阐述,使它和正话正说殊途同归。这样便可以避免正面冲突,含蓄委婉,合情合理,收到一种出奇制胜的劝诫和讽喻效果。有时正话反说的曲折手法,可使人们在轻松的情境中实现心灵的沟通,缓解紧张局面。

幽默是紧张气氛的缓冲剂,开场前有分寸地、善意地取笑别人并不是坏事。

交谈的忌讳

1.套话太多

一些人习惯任何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一类词句;另一些人则喜欢使用太多的“坦白地说”“老实说”一类的套语;还有的人总喜欢老问别人“你了解了吗”或“你听清楚了吗”;也有的人喜欢老说“你说是不是”或“你觉得怎么样”,诸如此类。你自己也许丝毫意识不到这些词的问题,要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请你的朋友经常提醒你。

2.口齿不清

有些人谈话本来很好,但是他们说出来的言语听起来含混不清,夹杂着杂音。他们的鼻子总是一哼一哼地响着,或是喉咙里似乎总是不畅通似的轻轻地咳着,要不就是在每句话开头用一个拖长的“唉”,似乎是在提醒人们注意。这些毛病,只要自己有决心,是可以改掉的。

3.把谚语挂在嘴边

简单而诙谐的谚语可以为谈话增色,但也不宜过多使用。因为用谚语太多,往往会给别人造成油腔滑调、哗众取宠的感觉,非但无助于增强说服力,反倒使听者产生反感。谚语只有在恰当的地方才能使谈话生动有力。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使谚语的运用合理合情、恰到好处。

4.滥用流行的字句

近来,网络媒体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流行语,许多人为了表现自己的时尚,将流行语乱用一气。例如,“××王”这个词就被滥用了,什么东西都被加上“王”,如“短信王”“原声王”……这“王”那“王”,使人听来不但感觉莫名其妙,还不知所云。

5.老用一个词

有些人不知是为了偷懒省事,还是有别的原因,特别喜欢用一个字或词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可那个词本身真的有那么多含义吗?

比如,不少人喜欢用“伟大”这个词。在他的言谈中,一切东西都伟大起来了。“你真太伟大了”“这盆花太伟大了”“今天看了一场伟大的电影”“这批货物卖了一个伟大的价钱”,等等,这会给别人一种矫揉造作的印象。故而,我们要尽可能地多使用一些词汇,使自己的表达尽可能准确而又多样化。

6.说话琐碎

琐碎的谈话内容易招人反感。例如,讲述自己的经历本来是最容易讲得生动、精彩的,不少人也喜欢听别人讲自己的亲身经历。然而,许多人讲自己经历的时候,一味地不分主次地平铺直叙,觉得自己所经历的样样都有味道,结果反倒使听者茫然、无头绪,杂乱无章,索然寡味。当你讲经历或故事时,要善于抓重点,善于迎合听者的兴趣,少用对话。在重要的关节上讲得尽量详细一些。其余的,三言两语交代过去就够了。

7.夸大事实

夸张的手法有助于吸引人的注意。不过,我们不能把夸张的手法用得太过分,否则,别人就不会相信你的话。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回回说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最可笑的”笑话,因此,尽量少用“非常”“最”“超级”“巨”等字眼,否则,当你在无数的“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时,又如何表示呢?难道你要说“这件事对我是最最重要的”吗?倘若你真这样说,也未必会引起别人的格外重视,因为他们会认为你是喜欢夸大的人。

除了上述七点之外,交流中的声调以及手势、面部表情等体态语也尤为重要,努力使各个方面协调,我们才能大大增强自己说话的吸引力。

有些人在交谈中过多地使用一些毫无必要的套话,这些套话一是无实际内容,二是空洞乏味,给人一种别扭不舒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