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12984100000008

第8章 知道说话的礼节(3)

在人们长期运用中形成了某一种声和气表达的特殊意思。这种意思具有其特定的稳定性,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说话声和气的语义特色。我们只能根据这一特点,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去随意地违背它或者改变它。例如:不能用大声吼叫来表达自己的深情蜜意,不能用粗声粗气来赞许别人,更不能用恶声恶气来表达我们激动的心情。不然,我们将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本意,还会带来麻烦。由此可见,只有遵循声和气的语义特点和选用恰当的声和气,才能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避免歧义

同一词语辅之以不同的声和气,所表达意思也不同。仅以“你这死鬼”举例。用粗声粗气说,它表示反感、抱怨、责备;用恶声恶气说,它表示怒斥、憎恶、警告;用阴阳怪气说,它表示咒骂;用柔声细气说,它表示亲密;用嗲声嗲气说,它表示打情骂俏或撒娇亲昵;用高声大气说,它表示向听者示意去采取某种动作;用唉声叹气说,它则表示被迫接受对方的提议或作为。因此,使用好声和气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尽量避免由于声和气的不同导致的歧义。

3.区别对待

在生活交际中,不同的声和气的使用,不能忽视说话对象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等因素,并且要区分使用的时间及地点。要根据说话对象的上述情况和不同的时间及地点而选用不同的声和气。例如:对长辈、女性、有社会地位或有文化修养的人应使用和声和气、柔声细气和平声静气,切忌使用大声吼气、高声大气或粗声粗气。比如妻子在丈夫面前嗲声嗲气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若妻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对丈夫嗲气嗲气,不但不会受丈夫喜爱,反倒会引人反感。

4.积极向上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有磕磕绊绊,我们不时会有不满、不快、伤心、忧愁或悔恨。慎重和善于生活的人不会因此而消沉,会从中振作起来,成为人生的强者。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使用的声和气要争取积极向上、催人进取和充满活力。这样,我们才能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才能够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恰到好处地使用声音和语气,不仅能充分地表达说话的意图和情感,而且还能使说话生机勃勃,使语言具有吸引力。

称呼他人要得体

称呼是指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彼此所采用的称谓语。它是言语交际的“先锋官”,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准确、合乎常理。正确恰当的称呼,不仅能表现对对方的尊重和自身的文化素质,还能够让交际更加有效。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称呼得体就像行个见面礼,使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使交流顺畅,交际成功。相反,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不满,使双方陷入尴尬境地,造成交往梗阻乃至中断。因此,无论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一般人,还是身有一定职务的领导人或管理者,要想生活顺心、事业发展,都需要注意研究人际称呼的技巧,恰当地称呼他人。

恰当的称呼多种多样,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语言习惯,称呼的习惯可能差别很大;不同职业、职务、性别、年龄的人,对称呼的需求和期望也不尽一样。这就造成了称呼语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增加了称呼得体的难度。但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这样,对方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同时对方也愿意与你交往,主动和你沟通,这就使交往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仅有此还不够,人际交往中的称呼还要注意下列事项:

1.记住对方姓名

每个人的姓名不仅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代号,而且不少人的名字还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希望。由于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会重视和珍爱自己的姓名,同时,也希望别人能记住和重视它。因此,当自己的名字被别人叫到时,就认为自己受到重视,心中感到愉悦,对称呼自己的人会有亲切感。自古以来,众多领导人、政治家和企业家对人们的这种心理很了解,与人寒暄时不只说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面或后面加上对方名字,这样做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效果。我们对久别重逢之后仍能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的人,总是感动万分、钦佩不已的原因,就在于此。

2.符合年龄身份

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不同,称呼也该不同。对年长者称呼要热情、谦恭、尊重;对同辈则要态度诚恳,表情自然,亲切友善,体现出你的诚意;对年轻人要注意慈爱谦和,表现出你的爱心和关心;对有较高职务或职称者,要称呼其职务或职称。总之,要有礼貌,既表达出你对对方的真诚和尊重,又不卑不亢。切勿使用“喂”“哎”等来称呼人,同时,也要尽量避免过于热情,点头哈腰。

3.有礼有节有序

与许多人打招呼时,如果群体中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或异性在场,就要注意称呼的顺序。一般来讲,应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生疏后熟识为佳。称呼最能表现说话人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时也体现着他的交际水平。称呼兼顾长幼的差别,会使年长者觉得受到尊重,年轻人也会心中坦然;如顺序颠倒,不但会使年长者不满,而且被称呼者也会感到尴尬。再者应注意尊重女士,在与一个相同年龄、身份的群体打招呼时,先称呼女士,会使对方感到你有较高的素养,对方也会愿意与你交往。

需要注意,以上三点并不孤立,而是彼此制约、密切相关的,它们从不同侧面共同决定着称呼的得体与否以及称呼得体的程度。在交际活动中,我们只有根据称呼对象和交往场所等的具体情况,从多方面分析称呼对象的称呼需要,选择得体的称呼语,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人们十分重视称呼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得体的称呼能使人身心愉快,增强自信,有利于形成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又是使人精神振奋、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

寒暄也要得当

1984年9月,中国和英国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第22轮会谈。

中方代表周南和英方代表伊文思遇见并寒暄起来。

周南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我记得大使先生是春天来的,如此说来就过了三个季节了: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啊!”

这次谈判在中英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时间是1984年秋季——达成协议的关键时刻。这次谈判是为了收复我国对香港的主权。

可以看出这次巧妙的寒暄中周南运用暗示、双关的手法,巧妙利用交际的时令特征,即秋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成熟与收获,将我方诚恳的态度和希望以及坚定的决心,委婉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像周南运用的这种寒暄很有意味,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灵活的策略性,言外之意更是无穷无尽。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寒暄有以下几种形式: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上或一些公共场所里遇到熟人,顺便打个招呼。一种是在路上遇到熟人,握握手,问候“你好”“上班去呀”,在路上骑车相遇,相互点点头,笑一笑,招招手,不用下车,然后说再见。另一种是在路上遇到较长时间没有见面的熟人,这时不可以点头就走,要停下来,多说几句。如有急事要办,则要与对方说清楚再离开,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会晤前的寒暄。如约见了面,或客人来了后,在交谈正题之前的问候。一种是最普遍最常用的寒暄问候,如“您好”“请进”“请坐”等。另一种是特别的寒暄问候,如对病人、老人、师长、好友,或是遇到大病初愈、长途旅行、身遭不幸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要更加体现出关心体贴。

一般来说,寒暄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容:

1.关怀式寒暄

这是常见的寒暄方式,真挚深切的问候,对于加深人际间的感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激励式寒暄

就是在寒暄的几句话中,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几句寒暄,就能够激励人奋进。

3.幽默式寒暄

寒暄中加点幽默诙谐的成分,对协调交际气氛是很有效果的。在幽默式寒暄中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夸赞式寒暄

无论谁清早起来,接连听到几个诸如“您起得好早啊”“您身子骨真硬朗”的赞美式寒暄,一定会感觉到这一天心情格外开朗愉快。然而夸赞式寒暄也要讲究技巧,其中之一就是夸赞的内容最好要具体一些,从而能够具有更大的作用。

在寒暄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对象

寒暄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寒暄方式。

2.要注意环境

在不同的环境,要根据场合进行寒暄。

3.要注意适度

寒暄要适可而止,过分的寒暄和恭维会让感到虚情假意。

总而言之,得体的寒暄能给不快的人以愉快,给久别重逢的人以关怀,给邻里亲友以欢乐,并由此沟通感情,联络友谊,促进人际交往更加顺利愉快地进行。

寒暄也被称作打招呼,是建立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是交谈的润滑剂,它能使朋友在某种场合相互理解,让不认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把沉闷的气氛活跃起来,方便双方进一步认识了解。

如何做自我介绍

一般说来,自我介绍就是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给陌生的对话人。如姓名、身份、职业、特长等,旨在使对方了解自己,尽可能为自己提供便利,并与对方建立关系。人们初次见面,都会产生一种了解对方并希望得到对方尊重的心理,及时简明的自我介绍,可以实现对方的这种希望,对方也会随之作自我介绍。

在人际交往中想认识某个人,而又无人引见,可以向对方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可根据实际的要求、所处的场合而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在某些公共场所和一般性社交场所,自己并无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作自我介绍只是向对方说明自己身份。这样的情况只需说出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王海”或“我是王海”。有时,也可以解释一下自己的姓名,如“我叫陈华,耳东陈,中华的华”。如果因公事、工作需要与人结交,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没有职务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王海,是华为公司的总经理”。

在社交中若是希望对方记住自己,以作进一步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时除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以谈论些共同的熟人、兴趣和爱好等。

在自我介绍时要简明扼要,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需要时,自我介绍应选择恰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没有心情,或正在休息、用餐、公务在身时,切忌去打扰,避免尴尬。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式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员介绍自己时,就要简明扼要。例如:

“我叫柴××,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专业,1981年又在省电大学习工业管理,本科学历。

“1970年我开始在××汽车制造厂油泵车间当技术员,1980年晋升为工程师。从1983年起至今,承包厂服务公司的汽车修理厂。三十多年来,我一直研究国内外机械加工方面的先进技术,对汽车油泵的品种、规格、型号、质量、工艺流程、市场销售也比较了解,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我今年45岁,正处事业发展的上升期,很想干一番事业。我个人做事果断,敢于拍板,敢于负责。只要给我一定的时间,比如10天就能把全部情况弄清楚,拿出办厂的具体方案,提出上缴利润的指标。”

上面是投标时某汽煤油泵厂的柴××同志所作的自我介绍,较为具体详尽,既全面介绍了自己的学历、经历、兴趣、专长、能力和性格,又表示了自己的希望和信心,因而博得了招标单位的广泛信任,为以后中标奠定了基础。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自我介绍就能够实现与他人的认识、了解、沟通、建立联系。

介绍他人有技巧

在介绍他人时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介绍时要注意介绍的顺序和礼节

通常是向年纪大、身份高的介绍年纪小、身份低的,以示对前者的尊重。如果介绍多人,一般遵循以下顺序:

(1)当两个人性别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应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如:“李小姐,这是赵先生,刚从河北来。”如果男士尊于女士,则应把女士介绍给男士:“赵先生,这位是刚从北京来的李小姐……”

(2)当两个人辈分职务不同时,应将年轻、职务低、知名度低的介绍给年长、职务高、知名度高的。如“汪老,这是×××报社的小陈,陈××先生。”

(3)介绍一对夫妇时,在一般情况下应先说丈夫,后说妻子。

(4)年龄相仿的人聚会应将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把自己熟悉的介绍给不太熟悉的。

(5)有人到家中做客,应先把客人向家庭成员介绍,然后把家庭成员向客人作简单逐一的介绍。介绍时,应把被介绍人的关系、姓名说明白,同时要能简明地说出他们的爱好和个性更好,这样不仅会给客人以愉快亲切的感觉,还可以表现出家庭的和睦。

2.保持自然、协调的体态

介绍时一般应起立,面带微笑,注意礼节,手掌朝上示意,切忌用食指指指点点。

3.介绍时说话内容适中,不要过于冗长,主要是引出双方谈话的主题

4.介绍时要文明、热情,切不可伤害被介绍者的自尊心

介绍是为了联络感情,融洽气氛,建立交流关系,因此,介绍的话语应热情洋溢,切忌冷冰冰的,不能损害介绍人的利益。

约翰·梅森·布朗是一位作家兼演讲家,一次他应邀在某地演讲,会议主持人为他作了以下介绍:

“女士们、先生们请注意。今天晚上我给你们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我们本想邀请伊塞卡·F·马科森来给我们演讲,但他来不了,病了。(下面听众发生嘘声)后来,我们邀请参议员布莱德·里奇演讲,可他太忙了。(嘘声)最后,我们试图请堪萨斯城的罗伊·格里根博士来,也没有请到。(嘘声)所以,结果我们请到了——约翰·梅森·布朗。(肃静)”

上段介绍语并未有意贬低布朗先生,却一次又一次地刺伤了其自尊心。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和后果,原因有二:一是介绍者将组织这次演讲的过程报了一遍流水账(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客观上产生了这样的效果;二是主观上考虑不全面,或者完全没有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尊重演讲者?如何促使来之不易的演讲活动取得成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介绍语体现了介绍者的组织和介绍才能。

一次,某校邀请曾在《光绪政变记》中扮演慈禧太后的郑毓芝来演讲。主持人是这样介绍她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好不容易把‘慈禧太后老佛爷’请来了。(掌声,笑声,观众的情绪高涨起来)‘老佛爷’郑毓芝同志在舞台上盛气凌人,皇帝、太监、大臣见了她都恭恭敬敬,磕头下跪,在台下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刚刚和我说起,还曾扮演过《秦王李世民》中的贵妃娘娘,话剧《孙中山》中的宋庆龄。她是怎样把这些完全不同的人物演得活灵活现的呢?下面就请听她的讲述。”(听众凝视主席台,掌声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