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12984100000083

第83章 下属(1)

展示说话的亲和力

有一家知名的化妆品公司,为了扩大自己公司产品的影响,总经理王兰自己用的化妆品都是公司生产的。当然,她也不鼓励公司职员使用其他公司的化妆品。那么,她是怎样同职员交流这一想法的呢?

有一次,她发现一位经理正在使用另外一家公司生产的唇膏。她轻轻走到那位经理桌旁,微笑地说道:“老天爷,你在干吗?你不会是在使用别的公司的产品吧?”她的口气十分轻松,脸上依然挂着微笑。那位经理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几天后,王兰送给那位经理一套公司自己生产的口红,并对她说:“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什么问题,欢迎你及时地告诉我。先谢谢你了。”再后来,公司所有员工都得到了一整套本公司生产的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和护肤品。王兰女士亲自做了详细的使用示范。她还告诉员工,以后本公司职员在购买公司的化妆品时可以打折,享受优惠服务。

王兰亲和的态度,得体的语言表达,使她自然地推销了自己的产品,并成功地灌输了她正确的经营理念。

这就是亲和力,它是人们说话时的一种态度。它可以轻松地消减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进而使传达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传递给被传达者,同时,被传达者也易于接受。

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总经理。最后,一位女干部脱颖而出。且看她是如何施展亲和力的:

问:“你是个外行,如果你当经理,怎样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答:“论管理企业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外行,何况我们公司还有那么多懂管理的干部和技术高明的老工人,有许多朝气蓬勃、勇于上进的年轻人。我上任后,把老师傅请回来,把年轻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安排好,让大家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

问:“咱们公司不景气,去年一年没发奖金,如果我想跳槽,你上任后能放我走吗?”

答:“你要求调走,是因为公司办得不好,如果把公司办好了,我相信你会选择留下来。如果你选我当经理,我先请你留下看半年后有无起色再说,如果半年后无起色,我和你一起走。”

话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出了掌声。

问:“现在公司要精减人员,你来了以后要减多少人?”

答:“调整干部结构是大势所趋,现在科室的干部显得人多,原因是事少,所以显得人多,但如果事情多了,人手就不够了。我来以后,要做的不是减人,而是扩大业务、发展事业……”

问:“我现在怀孕7个多月了,可我还要站着干活,你说这合理吗?”

答:“我也是女人,也怀孕生过孩子,知道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合理的要坚持,不合理的一定改正。”

女工们立即活跃了起来。

这个故事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亲和力的作用,也告诉我们亲和力不是巴结和奉承,而是一种心与心的平等和互惠。

亲和力是人们说话时的一种态度。它可以轻松地消减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进而使传达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传递给被传达者,同时,被传达者也易于接受。

掌握与下属说话的分寸

上级与下属之间的沟通大多是口头交流,要想把每一条命令或建议都写下来是不可能的。要想让下属领会、接受并切实地执行自己的命令或建议,上级必须得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具体做法如下:

1.仔细考虑说话内容

上级必须有这样的认识,他所说的每一件事对基层员工而言,都有权威性。管理层级或职衔越高,所说的话就越重要。因此任何大公司的总裁都不会随便发表评论。

2.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

说话方式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内容低。用不愉快的语气传递信息,听者反应几乎也总是情绪性的或是对立性的。因此上司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态度。

在发出指令时,下属应该得到一个全面的解释。因此,要允许提问,要聆听不同意见,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而自以为是。认真思考来自下属那里的有意义的修改意见,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在下达口头指示的时候,上级还必须事先预料下属可能会出现的反应。他们会提出什么样的反对意见?如何回答这些反对意见?如何区分无聊的抱怨与合理的关心?是否某个人的抱怨更多?如何让这个人在会议中保持中立?

3.选择好谈话地点

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传递信息?这是上司们应该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通常上级办公室是最安全的场所。因为这里是上级权威的最强象征。对于下面这些情况,上级选择办公室作为交谈地点无疑是十分恰当的,如新的指示、程序的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下属进行的批评。

还有一些情况,上级到下属的办公室里交谈更为方便。比如,下属可能拥有进行讨论的数据和文件,如果你希望表扬下属或对他表现出特殊的赞赏,到下属的办公室驻足交谈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如果上级希望相互之间交流显得更随意,那么,可以在大厅或饭厅里碰到下属时,向他发出你的指令,就好像一切均是偶然发生的。

当然,如果需要向很多下属传达指示或指令,就应该使用会议室了。

4.灵活运用说话技巧

演员出身的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把握说话分寸和善于运用说话技巧方面堪称典范。

里根在到达俄勒冈州波特兰时说:“我的几位助手们劝我不要离开国会而风尘仆仆地到这里来。为了让他们高兴,我说:‘好吧!让我们来掷硬币,决定是去访问你们美丽的俄勒冈州,还是留在华盛顿。’你们知道吗?我不得不连续掷十几次才得到使我满意的结果。”

里根迎合少数民族的手法,也极富吸引力。在向一群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讲话时,他说:“每当我想到意大利人的家庭时,我总是想起温暖的厨房,以及更为温暖的爱。有一家人原本住在一套狭小的公寓房间里,他们决定迁到乡下一座大房子里去。一位朋友问这家一个12岁的儿子:‘喜欢你的新居吗?’孩子回答说:‘我们喜欢,我有了自己的房间。我的兄弟姐妹们也有了自己的房间。只是可怜的妈妈,她还是和爸爸住一个房间。’”

中国有句谚语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很明显里根是深谙此道的,而且运用自如,所以,他在政坛才能够游刃有余。一个职场中的领导者,虽然不一定具备里根那么高的讲话技巧,但是,掌握在适当的场合、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的技巧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把握好与下属说话的分寸,对上级塑造自己的威信是非常重要的。

与下属交谈需把握的重点

下面就是上级在与下属交谈时应该掌握的几个重点。

1.要善于激发部下讲话的愿望

上司固然是讲话的主导,但也要留给对方讲话机会,以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

2.要善于启发部下讲真情实话

上级一定要克服专横的作风,不要以自己的喜好表现面部的高兴与不高兴。并且尽可能让下属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是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巴结的话,消除对方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这样才能得到全面、有用的信息。

3.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上司讲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要阻止对方离开讨论的话题,漫无目的乱谈一气。

4.要善于表达对谈话的兴趣和热情

谈话中上司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态、感叹词等,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对下属讲话内容的兴趣和热情。在交谈中,上级微微地一笑,赞同地点一下头,充满热情的一个“好”字,都会被下属视作鼓励,更激发他们献言献策的热情。

5.要善于掌握评论的分寸

在听取部下讲述时,上级一般不宜发表评论性意见,以免对下属起引导作用。若要作评论,一定要注意评论语言的分寸。

6.要善于克制自己,避免冲动

通常部下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其实是在指责上级。这时上级要头脑冷静、清醒,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7.要善于利用谈话中的停顿

部下在讲述中常常出现停顿。停顿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的。它是部下为检查一下上级对他谈话的反应、希望引起上级作出评论而做的,这时,上级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以鼓励部下,使谈论继续下去;第二种停顿是思维停顿引起的,这时上级应采取反问、提示等方法帮部下理清思路,使谈话继续下去。

8.要善于利用一切谈话机会

谈话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多在工作时间进行,后者多在业余时间进行。作为上级,除了正式谈话,也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机会。业余时间无主题的谈话,是在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哪怕有时只是只言片语,也会得到意外的信息。

上级与下属交谈是经常的事,因此上司必须掌握交谈的技巧。

倾听下属说话的技巧

西方曾有人这样说:“上帝赐给我们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这种说法固然幽默得近乎牵强,但结论却是千真万确的。国外曾有人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发现,主管人员有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在沟通时间中,45%用于听,30%用于说,11%用于读,14%用于写。这说明听在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交谈中的听包括下面几个意思:视觉上,你看到对方说话时的表情和神态;听觉上,你听到对方所说的话;外表上,你必须调整自己的姿态以表现出对谈话的关注和对对方的尊重;思想上,你要对听取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判断。

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和引导下属说下去

在交谈中,如果上司对下属的谈话不作任何表示,对方则可能认为你心不在焉,而没有兴趣再继续说下去。因此,在听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及时作出表示,如点头、重述或总结部分谈话内容等。

2.要善于听出下属的言外之意

语言富有表现的张力,除了言内之意经常会有言外之意,尤其是有的人说话经常话中有话,话中的“话”才是其真实用意,如果只听表面,很可能并不清楚对方的意思。因此,在交谈中,上司应当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神态、动作来分析了解他的真正想法。

下面是工厂实行弹性工资制后,人事部主管和车间主任小张的一段谈话:

“小张,大家对工资制度改革有什么意见吗?”

“大家能有什么意见呢?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报酬反而增加,这说明员工待遇比以前好了啊!”

人事部主管听出了小张对制度的不满,并且小张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有些情绪,可能是指责各车间的工作量和工时定额不一样,而工资又和定额挂钩,造成各车间之间工作量和工资不成正比。于是,他的问题更加直接:“小张,你们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

“收入的确增加了,但是……”小张说话有些吞吞吐吐。

“没事,直说吧!”

“主管,实行弹性工资是好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是目前各车间的定额缺乏科学依据——你们计算定额是用总工作量除以总人数,但每个车间人不一样的。我们车间人少,所以显得工作量特别大,大家拼死拼活有时还不能按时完成,因此,大家都有意见。”

例中正因为人事部主管听出了小张的言外之意,所以才能及时调整问题,最终了解到他的真实想法。如果人事部主管听到小张说“大家能有什么意见……”后就停住不问,就不会获知真实情况。

3.不要随便打断下属的谈话,过早得出结论

有些上司喜欢在下属谈话时插嘴,对谈话进行总结、补充或反驳。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使下属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可能因主管未听完下属的话就断章取义而得出片面的或不正确的结论。

4.应随时就没听懂的地方进行询问,不要耻于下问

一些上级在与下属交流时,有时碍于面子而不去请教和提问,结果反而闹出误会和笑话。身为上级,应该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这也是领导者具备沟通艺术的表现。

一些上级在与下属交流时,有时碍于面子而不去请教和提问,结果反而闹出误会和笑话。身为上级,应该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这也是领导者具备沟通艺术的表现。

向下属提问的语言技巧

如何提问才算适当呢?

1.简明易懂

提问必须简单明了,措辞应当通俗易懂,不要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语言。

2.避免过多的解释

有的上司因为怕下属不太明白而详加解释,这样做会使对方有被轻视的感觉;从而因受到轻视而感到不满,产生抵触情绪。

3.尽量避免暗示性的提问

即不要在提问中暗示答案。如:“你不认为这个方案很好吗?”就是一个典型的暗示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下属可能慑于威严、碍于情面而迎合上司,回答往往并不反映实际情况。同时,管理人员也不要用说话的语气、表情、动作对所希望的答复进行暗示。

下面是经理就新的人事制度与下属约翰的一段对话:

经理:约翰,你不认为新人事制度比以往改进了很多吗?

约翰:是的,我觉得是这样。

经理:职工对这一制度都还满意吧?

约翰:满意,都很满意。

经理:在激励大家积极性方面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

约翰:效果很好,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干劲十足。

上面这番交谈可以说经理毫无收获,因为他对结果都作了暗示。如果他问:“你觉得新的人事制度怎样?”“员工是如何评价的?”“对员工劳动的积极性有无影响?”所获得的信息肯定会多一些。

4.一次提问突出主要问题

一次提问如果包含的问题过多,下属就会有心理上的压力,并使他在回答时避重就轻,拣自己熟悉的说。

5.掌握交谈的进度

可以通过转换提问或引进话题的方法,有效地掌控交谈的进度,并且根据时间和对方情绪的变化,使交谈更加自然和顺畅。

6.试探性提问

如提问后下属反应很不自然,你就应采用试探性问题。不自然的反应是下属对上司的提问作出不合上司期望的、无助于交谈的反应,比如,谈话与主题无关、过分冗长、含义模糊不清或过于偏激。

下面是经理和下属李明的一段谈话:

经理:总的说来,你感觉现在的工作如何?还是愿意调到其他部门工作?

李明:嗯,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该怎样说,现在的工作待遇不错,而且,嗯……我也喜欢这儿的同事,可有时,这些工作很单调也很无聊,而且,我想,我觉得……你知道,我在这儿老是原地不动。

经理:你是觉得调也好,不调也好。那你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李明:是啊!我还在犹豫,这是一个难题,我想,要是综合考虑的话,我倒真想换换工作,尤其是那个工作晋升机会不错。

经理第一次提问,李明说了一大段模棱两可的话,始终也没有明确回答经理的问题。于是经理在第二次提问中用了两种技巧:一是他对李明的话进行总结,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二是他用一个试探性问题“那你还没做出最终决定”,给一个重新答复的机会,终于使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好的试探性问题应当了解下属的真实想法,不带有倾向性,给下属一个较大的、开放的回答空间。

适当向下属提问,既可以使下属提供信息,又可以使下属知道上级需要什么信息。

让下属接受自己观点的技巧

如果不讲方法策略,而是倚仗权力,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那样下属可能会口服而心不服。从职场语言艺术的角度而言,需注意以下两点。

1.妙说,让下属接受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