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12984100000098

第98章 拒绝(3)

你到商店去买东西,由于购物的人多,售货员一时疏忽少找了钱。你向售货员提出后,售货员因记不清而引起了纠纷。这时你要以一种平静的声音诉说她是如何少找给你钱的,直到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下面这段店员和买主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买主:小姐,你少找给我十元钱。

店员:不会吧,钱款可是当面点清了的。

买主:我相信你们总是这样做的,可是这次你真的少找钱了。

店员:你有发货票吗?

买主:有(拿出发货票),你看,就是差了十元钱。

店员:(看发货票)两双儿童靴是吧。

买主:不错,你再算算,就是差十元钱。

店员:是不是在你的衣袋里面?你是不是掉在哪儿了?

买主:不会的,我没动地方。口袋真的已经掏干净了。

店员:现在没法结算,等后面打烊时我们结算,你来一趟好吗?

买主:好,到时你一定能发现的。

3.模糊应对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或不便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对方,便只能模糊地应对对方。例如:

在医院里,一位重症病人咨询医生说:“我的病是不是很重,还有康复的希望吗?”

医生回答:“你的病确实不轻,但是经过治疗,安心养病,慢慢会好的。”

这里的“慢慢会好”就是模糊语言。这“慢慢”是多久,是说不清的,但这恰好给病人以希望,而希望便是给病人的最大的安慰。

4.热情应对

热情地表示希望能帮助到别人,并表示同情,可实际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请对方谅解,而不直接拒绝。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例如:

客户要求电信局安装市内住宅电话,由于供不应求,无法一一满足,却又不能完全回绝客户。回答时,应表示同情,并热情地说:

“满足客户的要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可是由于客户需求量太大,还不能全部解决,我们正创造条件,请你耐心等待。”

5.旁逸斜出

对对方提出的问题给予回避性的回答,就避免了直接去否定对方。例如:

星期天你的妻子说:“我想让你陪我去看话剧好吗?”而你不愿去,可以说:“去看电影怎么样?”这种方式易使对方接受,对方也可能会同意你的意见。

当别人侵犯了你的权利时,你要维护自己的权利,需要冷静地坚持自己,并且保持理智。

大胆地说“不”

记得钱钟书先生曾把时下流行的祝寿、纪念会和某些所谓学术讨论会一概拒之门外,并一连说出七个“不”以表心迹,其中一个“不”是:“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钱老夫子以不从媚俗的口气,该拒则拒,绝不留情。

曾有位女士对林肯说:“总统先生,你必须给我一张授衔令,将上校授予我儿子。”

林肯看了她一下,女士继续说:“我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是在求你开恩,而是权利让我能这么做。因为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打过仗,我叔父是布拉斯堡战役中唯一没有逃跑的士兵,我父亲在新奥尔良枪林弹雨里生存过,我丈夫牺牲在蒙特雷。”

林肯沉思以后说:“夫人,我想你一家为报效国家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是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时候了。”

这女士本想让林肯因其家人在战场上的功绩,为其儿子授衔。林肯清楚对方的来意,却故意装糊涂。因而恰到好处的拒绝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在管理中,作为领导者,你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情况下都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有些人在时机对的情况下没能说“不”,到头来却把双方都伤害了,人际关系一团糟。

有人说,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请注意他拒绝别人时的样子,这是一个人的全部。“不”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性情,也表现出这个人做人的标准,在该说“不”的时候大胆把“不”说出口,是一种境界。

社交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人的无理请求,既想断然拒绝,又能不得罪人,确实是一件难事,甚至是一种奢求。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特别是面对时弊陋习时,务必旗帜鲜明,断然予以拒绝,大胆把“不”说出口。

说“不”的策略

有一个乐师,在一个夜总会工作。乐师嫌薪水低,打算立即拒绝这份工作。但念及往时受对方照顾,不便断然拒绝,便心生一计,先说些笑话,然后一本正经地说:

“要是能够帮助夜总会生意兴隆,即使奉献生命,在下也在所不辞。”

此时夜总会老板自然还是一副笑脸,乐师就立刻严肃起来:

“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笑?我知道你笑我。你看扁我,不尊重我,咱们的协议就算了吧,再见!”这样,乐师假装生气,转身便走,老板不知该怎么办,虽生悔意,但为时已晚。

在生活中,面对不喜欢的对象,要乘其不备敲击他一下,以便打退对方。若缺乏机会,不妨参照上例,制造机会,先使对方兴高采烈,然后趁对方缺乏心理准备,便突然说出借口后离开,以此达到拒绝的目的。

日本成功学大师多湖辉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在20世纪60年代的学运之中,某大学的教室里正在上课,一群学运积极分子闯了进来,让教授不知所措。当着班上学生的面,教授想显示一点宽容和善解人意的风度,于是,打算先让他们讲出观点后再来说服他们。结果与他的善良想法完全相反,学生们乘势向他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彻底将课堂捣乱,再也上不成课了。并且这之后只要他上课就有激进派的学生出现在课堂上,这种情形一直延续了一年。

从这一教训中,教授明白,若无意接受对方,最好别想去说服他。对方一开口就应该阻止他们:“你们这是妨碍教学,离开我的教室,与课堂无关的事,让我们课后再说!”假如再发生一次同样的事,教授能否应付呢?就算他显示出了拒绝的态度,学生们也会与他争辩。如果一点也不去听学生的质问,一开始就掌握主动权,至少不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也不至于弄得一年时间都上不好课!

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出售自己的一块地。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金六郎的讲话,并一直沉默着。本田宗一郎听完金六郎的陈述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他拿起桌上的一些纤维样的东西给金六郎看,并说:

“你认识这件东西吗?”

“不认识。”金六朗回答。

“这是一种新型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宗一郎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详细细地向金六郎讲述了一遍,不知不觉都过了十五分钟。他谈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诚诚恳恳地讲了明年他的汽车计划进行何种新的设计。金六郎根本就不清楚这些东西,但感到十分愉快。

在本田宗一郎送走金六郎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他对他的地不感兴趣。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金六郎,金六郎一定会问到底,并想方设法劝说本田宗一郎,让他买下这块地。本田宗一郎不直接言明的理由正是如此,他不想与金六郎为此争辩什么。因此,拒绝了别人的想法,就应尽量用不触及话题的内容去回避。

说话讲究策略,说“不”更要有策略,有好的策略便能让你的生活回避麻烦。

说“不”的禁忌

1.忌说话绵软无力

拒绝别人时若说话绵软无力,甚至哼哼叽叽半天讲不清楚,易使别人产生厌恶情绪,认为你不是帮不了他,而是不愿去麻烦自己。一般而言只有心虚的人才会如此吞吞吐吐。

2.忌热情过头

拒绝别人就要真诚地说明原因,之后不管表示惋惜也好,无奈也好,即使别人不乐意,也不能对你的拒绝妄加指责。如果你想让对方得到安慰,一个劲“可惜可惜”“下次下次”“一定一定”,则未免有些虚伪。

3.忌触动感情

据心理学家研究,“触动”是很容易产生共同感受的,所以,拒绝时要注意避开“触动”。给人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比较容易把“不”说出来并说得较好。或者说,若别人想与你亲近,你要保持头脑清醒,以免因感情用事给对方可乘之机。一般说来,见一次面就能记住别人名字的人,常容易与人接近,不断称呼别人,并冠之以“兄”“先生”等,常能产生亲近感。那么,反过来你想说“不”时就要拒绝别人的这种表示,即对方的名字一概不提,这样加大和对方的心理距离,容易说“不”。还有谈话时保持距离,使其不容易作出拍、拉等触动性的亲密动作。另外,最好也不要触摸对方递出来的东西。东西也和人一样,一经“触摸”就会产生“亲密感”,所以,就难以去拒绝了。

4.忌借口不当

有些人不想直接去拒绝别人,便随便找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暂时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的解脱。这个方法并不好,别人也能找理由继续地麻烦你,直到你答应为止。比如,你不想答应帮某人做事,推说:“今天没有时间。”他就会说:“没关系,明天也可以的,事情就拜托你了。”又如,你要拒绝对方想转让给你的一件衣服,你推说:“钱不够。”那么对方会说:“钱够了再说好了。”自己就不得不去接受了。如果你不想和某人跳舞,推说:“我跳不好。”那么他一定会说:“没关系,我慢慢带着你跳好了。”因为这些都是小小的谎言,一经反驳,你定会有所慌乱,“拒绝”便会很快被瓦解掉。所以,面对此种状况,你倒不如直截了当地用较单纯的理由明确地告诉对方:“你托办的这件事我办不到,请原谅。”“这件衣服的款式不适合我,很抱歉。”“我已经另约了舞伴,不能跟你跳,对不起。”等等。这样虽说显得生硬,但理由单纯、明快,不仅不会给别人更多的机会,而且可以为自己免除后患。

拒绝别人时若说话绵软无力,甚至哼哼叽叽半天讲不清楚,易使别人产生厌恶情绪,认为你不是帮不了他,而是不愿去麻烦自己。一般而言只有心虚的人才会如此吞吞吐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