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每天一个好寓言大全集
12984200000057

第57章 事业寓言(4)

无奈之下,怒气冲冲的约翰只能打电话给这家经销商特意为他指派的跟踪服务人员。对方听清原委以后,向约翰说了“对不起”,表示一定会处理好此事,并说可以代约翰付完取车未成的路费。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以后,这家经销商再也没有和约翰做过一单生意,还断言:“约翰在他的公司算是待到头了。”

果然,没过多久,约翰就由于监守自盗而被炒了鱿鱼。众人纷纷佩服经销商的先知先觉,经销商却淡淡一笑道:“这很明显嘛,那是由于他早已变成了不守规矩的人。”

寓言者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不光是一条社会公认的规则,更是一条人生铁律。当一个人不再看重生活或工作的规矩时,他也就游荡在危险的边缘了。

富农的遗产

——只有努力,才有收获

一位富农,弥留之际把孩子们都召集到自己面前说:“你们万万不能卖掉家产和土地,那是祖业产,地里埋着财宝,虽然我不知道具体在哪里,但你们只要挖掘,就一定能成功,秋收后你们就去翻地,每个地方都别落下。”

父亲说完便去世了,孩子们根据爸爸的临终嘱托把地里翻了个遍。一年过去了,虽然财宝没有找到,不过地里的收成比往年要好得多。多年后,财宝依然没找到,但他们终于悟出了父亲临死前暗示的道理,那便是劳动创造财富。

寓言者说

不努力便没有饭吃。那些不是用自己血汗收获的人,就无法感受到那份成就感。只有真正了解劳动的意义,才能体会到收获的价值。

富翁家的厨师

——做事要各司其职

有一个身价千万的富翁,以享受美食为人间特大的乐事,时常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宴请宾客,所以他家的厨房又大又宽,且人手极多。由于管家能干,所以这么多人也不显乱,而是各负其责,有秩有序,该挑水的挑水,该洗菜的洗菜,煮饭的、烧柴的、切肉的等等,都是各司其职。

由于厨房的工人们每日都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子一久大家便都慢慢烦了。于是,他们瞒着管家,悄悄地商量互相换一换活儿干,因为谁都觉得别人的工作新鲜又轻松。所以,原来挑水的变成了洗菜的,洗菜的换成了切菜的,切菜的变成了煮饭的……

互相交换工作后,大家都兴奋地展开了新一天的忙碌。恰逢这天富翁邀请了几位老朋友到家里小聚,于是工人们谁都想大显身手,显示自己样样能行。可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富翁安排的酒席却始终不见上来。管家急了,赶紧跑到厨房去催,但是他刚一进厨房,便发现大事不妙。只见厨房里人们全部手忙脚乱,每个职位好像都换了新人。切菜的正捂着被刀切破的手指哭喊“哎哟”;烧火的正努力把火吹大,却引来满屋子的烟雾;煮饭的也在大声呼叫“米饭糊了”。

最终,他们没有听见半句赞扬之话,还都被臭骂了一顿,以后再不敢这样胡闹了。

寓言者说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互相合作,事情才可能做得圆满。异想天开,去做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最终只会让事情一团糟,误人误己。

爱德华的资助

——寻找事半功倍的方法

爱德华·查列弗先生为资助一名童军参加世界童军比赛,急需一笔经费,于是就前往当时美国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拜见其董事长,希望他能倾囊相助。

在拜见他之前,爱德华·查列弗听说那位董事长曾经开过一张面额120万美金的支票,后来那张支票因故作废,他还特地将之裱起来,钉在墙上以作纪念。

所以当爱德华·查列弗一踏进他办公室后,立即提起此事,希望参观一下他这张装裱起来的支票。爱德华·查利弗告诉董事长,自己从未见过任何人如此慈善地开具过120万美金的支票,很想见识一下,好回去向小童军们宣扬。董事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将当时开支票的情形一五一十说给查列弗听。

查利弗先生并没一进门就提起童军的事,更未提到筹措经费的事,他提到的只是他认为对方一定很感兴趣的事,结果呢?

说完支票的故事,未等查列弗提及,董事长就主动问他今天为何事而来,于是他才详细地说明来意。出乎意料,董事长不仅答应了爱德华的要求,而且还答应额外赞助5个童军去参加比赛,并且要亲自带队,负责他们的全部日常开销。另外还亲笔写了封推荐函,要求欧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服务。最后爱德华·查列弗先生满载而归。

当时,若非事前知道对方的兴趣所在,话不投机的话,事情恐怕就没那么顺利了。

寓言者说

要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就需要活用沟通技巧。对于陌生人,若是直接提出个人要求,必然会显得唐突。如果可以按照对方兴趣点及利益点进行沟通,就会很容易增进双方情感交流,达成个人愿望也将容易得多。

老人与青年

——成功需要奋斗

有一个心态甚高的年轻人,毕业十年来,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也感到失望透顶。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短暂而没有建树的一生。

这时,正好有一位老者从这里走过。老人问他为什么要寻短见,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砾,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砾捡起来。”

“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无言,接着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闪耀光芒的宝石,也是随便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宝石捡起来呢?”

“当然可以!”

寓言者说

这位老者真的富有智慧。有的时候,人必须知道自己当下是一颗普通的沙砾,而不是价格斐然的宝石。若要使自己卓然出众,那要拼尽全力使自己成为一颗宝石。

牧民的发现

——不要忽略细节

草原的一个黑夜,一群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一束耀眼的光芒拂照过来,他们知道神就要降临了。于是,他们诚恳地期盼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多捡一些碎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悔恨。”说完,神就消失了。

牧民们感到很是沮丧,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是来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毕竟是神的旨意,虽然有些不满,但是牧民们还是照做,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碎石子,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当夜幕降临,他们又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昨天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碎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兴奋极了,同时也悔恨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碎石。

寓言者说

在工作中,许多曾经我们视为碎石的事物被我们随意丢弃了。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急需它时,它已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只能因丢弃它而懊悔不已。因此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尽量地多收集些碎石,那么有朝一日就会拥有一个钻石般的未来。

唯一的助手

——让自己不断提升

教授聘用了一位年轻女孩做助手,替他打理日常的授课资料,拆阅、回复信件,处理外地讲座的所有事宜。

偶然有一天,在某人发给教授的信件中,这女孩看见这么一句话:“老师,我一直深深地记着你说过的一句话: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子里所建设的那个限制。这句话为我聚集了无限的勇气和机会……”看到这里,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也感觉到了这句话的力量,并让一种东西在她自己的心中慢慢地蔓延开来了。

从此之后,几乎每天晚上,她都拼命地加着班,不求回报地做着不属于她的工作,并且从来不在意教授能否注意到了自己的努力。后来,教授办公室的一位副手辞职了,在挑选适当的人选时,教授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个女孩——虽然她学的并不是这个专业,可是几年的实践经验早已使她足够胜任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她一直都是一个尽职尽责、不考虑回报的好助手。

就这样,女孩水到渠成地获得了提升,薪水也因此涨了一番。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这位年轻女孩的能力特别突出,而且如此敬业,很多与教授有过联系的大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都非常看好她,所以一次又一次力邀她加入自己的公司,不但给她提供了非常好的职位,还承诺了她令人艳羡的高薪。可女孩最终并没有去,这倒不是因为她清高或“不事二主”,而是由于教授给她开出的工资比那些公司更高——没办法,谁让她如此不可替代呢。为了留住她,教授早已把她的工资提了四次了,换句话说就是原来的五倍之多!

寓言者说

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让自身变得无法取代,就离快速升值的发展空间不远了。这不光是职场上的一大生存战略,也是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必须懂的道理。

猎狗捕猎

——端正工作态度

夏日午后,一只猎狗在猎捕一只羚羊,经过漫长地奔跑角逐,猎狗还是没有追上羚羊。最后,猎狗趴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地问羚羊:“老弟,凭实力,你没我跑得快,可为什么到关键时刻我总是比你差一点?”

羚羊对猎狗说:“你是比我跑得快,可是你总是抓不到我,那是因为我们奔跑的目的不一样吧!”

“奔跑的目的?”猎狗很是疑惑地问道。

“是的,你奔跑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讨好你的主人,而我奔跑的目的却是为了活命!”

寓言者说

面对工作,只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清晰的工作目标,以及积极的个人主观意愿,才会收获最大的工作成果。

刽子手与罪犯

——切勿自我毁灭

利用人性中薄弱的一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而自己又被自己打败,最后把自己杀死,这是一件残酷的事。

有一个人生性残忍,是国王手下出了名的刽子手,他以折磨死刑犯为乐趣。

有天,一位犯人被告知明天将被处以极刑,行刑的方式是在他手臂上割一个口子,让血一滴一滴地流尽。犯人哀求刽子手给自己一个痛快的结果,刽子手却觉得这种方式非常有趣。

第二天,犯人被带到一个房间中,锁在一面墙上,墙上有个小孔,大小正好能让一条胳膊通过。刽子手把他的一只手从孔中穿过去,固定在墙的另一面,然后在他的手上划了一个口子,在手下边放着一个瓦罐用来盛血。

犯人只感到自己手臂上一痛,于是眼睛一闭,只有等死之心了。“嘀嗒,嘀嗒……”血开始一滴滴地滴在瓦罐中,四周静极了。犯人能感觉到自己的血液一点点地从手臂上的那个伤口涌出,越来越快地流进瓦罐。不一会儿,他的意志便被瓦解了,无力地倒了下去,死了。

其实,在墙的另一边,他手上的那个口子早就不流血了,滴下来的是一个大水瓶里的水,水瓶中的水正通过一个特制的漏斗软管滴入下边的瓦罐中,犯人听到的根本不是滴血的声音。

寓言者说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肉体上的痛苦,而是精神上的折磨。这种痛苦是最残酷的,它是由人给自己制造一种莫须有的危机并通过心理上的不断强化来加重危机的力量,直到最后失去求生的意志,使自己完全崩溃。这种利用人性中薄弱的一环制造紧张气氛,从而自我毁灭的做法是最残酷的。

水手的话

——干一行爱一行

一个从未见过海的人不远千里来到海边,他本以为海是非常美丽的,但事实是那儿正笼罩着雾且天气又冷。“啊!”他叹息,“我不喜欢海,幸好我不是水手,当一个水手太危险了。”

在岸边,他遇见一个水手,他们攀谈起来。

“你怎么会爱海呢?那儿又冷并且四周笼罩着湿湿的雾。”

“海不是只有雾的。更多的时候,海是明亮而美丽的。但不论天气如何,我都爱海。”水手目视大海,深沉地说。

“当一个水手热爱他的工作时,危险不算什么,我们家庭的每个人都爱海。”水手说。

“你父亲现身在何处呢?”看海的人问。

“他死在海里。”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太平洋里。”

“你的哥哥——”

“他在印度一条河里工作时,被食人鱼吃了。”

“既然这样的话,”看海的人说,“若我是你的话,我就再也不到海里去。”

“你愿意告诉我你父亲在哪里去世的吗?”

“啊,他是在床上合的眼。”看海的人说。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既然如此,如果我是你,”水手说,“我就永远也不到床上去。”

寓言者说

当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时,危险就不算什么,生活的幸福和充实也会纷至沓来。在懦夫的眼里,什么事情都是危险的,他对任何事都畏惧。而热爱生活的人,却总是不惧险阻,勇往直前——这就是看海与出海的区别。

懊悔的刘丽

——尽心尽力地对待工作

今天是周六,艳阳天大酒店的经理刘丽正在加班。上午9点钟,她来到了办公室,吃掉放在手袋里的一个香蕉后,她还是感觉有些饿。

“要不,我下去吃饭吧。”刘丽看着窗外想,“反正现在没到午餐的时间,而且周末也没什么人来谈生意,我用十几分钟时间吃点早餐也不会有什么吧。”想到这里,她提起手袋下了楼。

15分钟之后,她回来了,办公室里一片寂静,一切都看起来是那么的平常。可是她不知道,一桩百万美元的生意就在她离开的这十几分钟里,转入他人之手了,因为对方打过两次电话,她这边始终无人接听。

数月之后,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在同市另一家大酒店里召开了为期15天的销售年会。那家酒店无论是规模、口碑,还是创建历史都不及艳阳天大酒店,这让艳阳天的老总无法理解:这么大一个公司,是没理由出不起这份钱的,可是它为何就不选择我艳阳天呢?此后,经过多方打听,老总终于发现了其中缘由,非常生气的他二话没说,就把已经跟了他8年的能力非凡的刘丽做了辞退处理。

接下来的几年中,那个跨国公司始终在跟那一家大酒店保持着愉快地合作关系,数百万美元原本应属于艳阳天的利润也很自然地落进了那一家老总的腰包。最重要的是,由于世界各方贵宾的光临,那家本来毫不起眼的酒店迅速声名鹊起,并最终成为艳阳天最大的竞争对手。

这,就是一份早餐的代价。

寓言者说

谁都无法预知机会会在何时降临,事情会在何时发生。应对的唯一策略,即为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百分之百地守卫好工作岗位,尽到职责。

雕刻师的作品

——态度是成功的根本

三百年前,在一座信仰佛教的城市里,众信徒恳请一位著名的雕刻师,为他们塑一尊佛像以供膜拜。

因为教徒非常诚心,所以雕刻师傅必须选择一块上好石头,以便雕刻出的佛像栩栩如生。在一番精挑细选后,雕刻师看中了其中一块上乘的石头,就拿出了雕刻工具准备开始工作。

没有想到的是,当雕刻师刚拿起锉刀才刚开始敲琢几下,这块石头就如临死期,不断地哀嚎:“痛死了!求你不要再刻了,饶了我吧。”雕刻师对它说:“只要你忍受住了这点儿痛苦,日后当你被雕刻成一尊佛像的时候,会有许多人来膜拜你的。”石头说:“我只想做一块石头,对于是否能够成为佛像从来没有奢求,你放了我吧,我真的特别痛!”雕刻师只好停工,又将其重新放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