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每天一个好寓言大全集
12984200000075

第75章 管理寓言(9)

华山脚下有一座名为“玉华寺”的寺庙,寺中的僧人多懂习武之道,住持方丈更是声名远播,所以,每天都会有大批的善男信女来寺院上香拜佛。

有一天,山上出现了一伙无恶不作的强盗,经常抢劫到庙中上香的香客,以致人心惶惶,此后再也没有人敢踏上华山半步。

方丈见寺庙如此冷清,十分着急,于是把他的所有弟子召集起来,共同商量对策。

了尘首先表示:“对付这帮人,就得以暴制暴,用武力来解决。我在师兄弟中武功最高,一定能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让他们再也不敢胡作非为。”

了凡紧接着说:“他们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流,稍微用点技巧,就会使他们束手就擒。我是众人中的‘点子王’,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我,让我来想办法对付他们吧。”

余音仍存,了空说话了:“你们这些方法都不妥,应该通过官方来解决,我认识许多官府之人,县太爷还是我俗家的亲戚呢,他一定会因为我们的特殊关系而派兵的。”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吹嘘起来,从话语中可看出他们根本就没给这些土匪们以足够重视。只有站在一旁的了缘沉默不语。

土匪们最近也十分苦恼,原因在于没有人到寺庙上香,他们没有东西可抢,于是决定将玉华寺洗劫一空,再觅别处。

作出决定后,他们手里拿着刀枪棍棒一股脑地扑向玉华寺。这时了尘正在寺门口闲逛,远远地看到尘埃满天,仔细看后意识到是土匪们来了,急忙关上大门躲进了寺庙。

了尘迎面碰上了了凡,提醒他土匪来了,了凡急忙四处告知,结果僧人们听闻此消息都找地方躲了起来。

土匪们冲进寺庙只见,冷冷清清的,只有方丈独自站在大殿门口。

土匪们冲着方丈大喊:“快把所有值钱的东西交出来,否则我们就要血洗玉华寺!”

正值危难之时,了缘从方丈身后现出身来,手握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径直走到了土匪头子面前,抬手一挥,手里的石头变成粉末从手中落下。

这一招果然把土匪们吓了一跳,土匪头子想:没想到寺里真有高手啊,可要留神了。

了缘开口说话了:“我是这个寺庙里武功最弱的弟子,我不想和你们耍刀弄枪。这样吧,我们打个赌,如何?”

一提“赌”字,土匪头子立马来了精神,急忙说:“你说,怎么个赌法儿。”

了缘指着身下的山涧,说:“如果你有胆子跳下去,我们立刻离开,寺庙留给你们,东西也都归你们。我若是有胆子从这里跳下去,你们就立刻滚出华山,改邪归正。”

土匪头子心想:我是不敢跳,估计你也不敢。这么深,跳下去岂不是白白送死吗?冷笑着说:“好吧,不过你得先跳。”

了缘说:“行,但你若食言的话,你的下场会和刚才那块石头一样!”说完话,纵身跳入了山涧。土匪们顿时惊呆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土匪头子心想:这个和尚武功出众,又能舍生取义,玉华寺武功最差的弟子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弟子是何等强大?别自找死路,另寻山头为上策。于是,他下令离开了玉华寺。

玉华寺的一场浩劫就这样被平息了。

寓言者说

能说的不一定能做,能做的不一定能说。玉华寺的僧人众多,但是真正高明的却是不露声色的了缘。

晋朝的傅玄说:“听其言不如观其事,观其事不如观其行。”管理者用人也应遵循这句话。有的员工常常夸夸其谈,却不具真才实学,领导者不要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所以,识人乃是领导者必须重视的大事。

花卉商人的疑问

——避免曲高和寡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遥远的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在自己的花圃里精心培育,准备到时候卖上个好价钱。对这种名贵的花卉,商人视为珍宝,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却连一粒种子也不给。他计划培植三年,等成规模之后就开始出售。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开了,花圃里万紫千红,那种名贵的花开得尤其漂亮,好似灿烂的阳光。第二年的春天,他的这种名贵的花已经有五六千株,但他和朋友们发现,今年的花比不上去年的,花朵变小不说,还有一点点的杂色。到了第三年的春天,这种名贵的花已经如他所愿——有了上万株,但令这位商人沮丧的是,那些名贵的花的花朵变得更小了,花色也大不如以前的好,完全没有了它在非洲时的那种雍容和高贵。当然,他赚钱的梦想也破灭了。

难道这些花退化了吗?可非洲人年年种养这种花,种植面积也比他的大很多,并没有见过这种花会退化呀。商人百思不得其解,去请教一位当地资深的植物学家。植物学家拄着拐杖来到他的花圃看了看,问他:“你这花圃隔壁是什么?”

他说:“紧挨着隔壁的花圃。”

植物学家又问他:“他们种的花和你一样吗?”

他摇摇头说:“这种花在全荷兰,可以说全欧洲也只有我才有,他们的花圃里都是些郁金香、玫瑰、金盏菊之类的普通花卉。”

植物学家沉吟了半天说:“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尽管你的花圃里种满了这种名贵之花,但这种名贵的花周围都是普通花卉,你的这种名贵之花被风传授了花粉后,又染上了毗邻花圃里的其他品种的花粉,所以你的名贵之花一年不如一年,失去了原来的高贵与美丽。”

商人又请教解决之道,植物学家说:“谁能阻挡住风传授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贵之花不失本色,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让你邻居的花圃里也都种上你的这种花。”无奈商人只得把自己的花种主动分给邻居。结果第二年春天开花的时候,商人和邻居的花圃几乎成了这种名贵之花的海洋——花朵又肥又大,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华贵。这些花一上市,就被抢购以致脱销,商人和他的邻居都发了大财。

寓言者说

要想保持高贵就要有无私的心灵。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贵也不例外,没有一种高贵可以遗世独立。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贵,就必须拥有高贵的“邻居”;要想拥有一片高贵的花的海洋,就必须与人分享美丽,和大家一起培植这份美丽。只有这样,才不会失去自身的美丽与高贵。

小熊开公司

——领导者分配任务要以下属的特点为据

小熊整日都待在家里,游手好闲,无聊的时候就出去走走。

有一天,它看到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玩石子,小鸡们非常开心,小熊心里想:石子有什么好玩的,小鸡竟如此津津有味?回到家里,小熊开始盘算起来,如果我来开一家玩具公司,让鸡妈妈来买我的玩具,小鸡们玩得会更开心了,我还能挣些钱,总比每天待在家里划算。

作出决定后,小熊便去找它的妈妈商量,熊妈妈一听,非常高兴,感到自己的孩子的确是长大了,能够独立思考,表示全力支持。于是,它们到“森林银行”,将自己的房屋做抵押,贷了一笔款,又进行了公司注册。最终,“小熊玩具公司”挂牌成立了。

公司成立后,小熊着手准备招聘工作,刚把招聘启事张贴出去,就有成批的动物前来报名。

经过层层选拔,小熊留下了小猴、狐狸、驴子、老虎、大象和孔雀。经过对它们各自特点的分析,小熊认为,小猴机敏聪慧,让它去做财务;狐狸能说会道,让它去做公关;驴子任劳任怨,让它到生产部的一线工作;老虎霸气十足,让它做自己的助理,任命为副总经理;大象向来稳重,让它做主管;孔雀美丽大方,让它做自己的销售代表。小熊安排好员工的职位,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选择真是“天衣无缝”,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不曾想,“小熊玩具公司”运作至今还未满一个月,就身陷困境。

小猴做财务工作,每天有大量的钱经手而过却得不到,心里面奇痒难耐,天天向其他的公司发简历,找兼职,还时常向其他公司透露“小熊公司”的财务秘密。

狐狸做公关,每天以小熊为中心,“熊总”“熊总”地叫着,陪伴他今日去唱歌明日去旅游,寸步不离。

驴子做生产,十分不情愿,自认能力很强,不值得在一线上做最脏最苦的活,生产出的玩具大多质量不过关,还总盼着升迁做主管。

老虎做副总,在小熊不在的时候,总是独揽大权,对手下指手画脚,目的是要将小熊的权力抢夺过来。

大象做主管,每天一门心思搞生产,对驴子的工作进度漠不关心,对老虎的指令也是绝对服从,没有表示过任何疑义。

孔雀做销售,不是向其他动物去推销产品,而是总在显摆自己的美貌,产品销量却少得可怜。

不出两个月,“小熊玩具公司”宣告破产。

寓言者说

“小熊玩具公司”的破产,来源于小熊没有看清每一个下属的特点便分配重任,失败是情理之中的。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识人准确,影响深远。《孙子兵法》云:“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可见,一个领导要能够透彻认识下属,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

成功的小贩

——要不断接触新鲜事物

有一小贩,在自己家门口做生意,不知为什么,他每天都辛苦地劳作,但一直无法发财。这不,都七八年了,他住的还是那三间破泥房。在妻子的抱怨、邻居的蔑视下,小贩一气之下收了摊子,跑去了千里之外的青海打工。

可能是做生意做惯了,刚来到青海,小贩就发现这里商机遍地。例如说,自己原来卖的海带,这里就几乎没有。明确这一点后,他马上联系到原来的批发商,用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一批品质不等的海带。

过了几年,靠着卖海带,他成了那儿著名的海产品大王,还一家接一家地扩展着连锁店。最后,他的生意还发展到了新疆和西藏。

又过了几年,他携妻带子回到家乡,去拜访父老乡亲。忽然,他发现那条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街道变了样儿,四周里全是外地人的店面,并且全都生意兴隆、顾客盈门。

“为什么呢?”他非常疑惑地自言自语道,“我原来就是在这儿经营的啊,怎么就不能发财呢?”

“因为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啊!”妻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哦,我懂了。”受妻子那句话的开导,他恍然大悟道,“原来本地的和尚不是不会做生意,而是太熟悉本地的情况,因此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寓言者说

过于熟知了解之后,常常会产生迟钝和倦怠,影响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而陌生环境的新奇和刺激,多会给人以无限的灵感。所以,敢于靠近陌生的人与事,是不断找到新出路、新机遇的捷径。

吃菜的小猫

——要“因事识人”

两只老猫带着它们的三个孩子准备找一个好地方去落户。

有一天,它们来到了一片野菜地,决定在此稍作休息。这里气候舒适,景色优美,猫妈妈对猫爸爸说:“你看这里多好啊,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

猫爸爸面露难色地说:“可是这里没有什么可吃的,我们会被饿死的。”

猫妈妈指着从它们前面蹿过的一只田鼠说:“这个东西我们可以吃,还有,这里的野菜生长得如此好,一定有水源,我们在这片空地上挖个鱼塘,就不愁没有食物。”

猫爸爸一听,觉得确实可行,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说干就干,经过一个星期的辛苦,房子建成了,鱼塘也挖出来并渗满了水。

猫爸爸高兴地对猫妈妈说:“亲爱的,还是你有思想,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可是,现在它们已将所带的食物全吃尽了,鱼塘里连鱼苗的影还没见到呢。于是,猫爸爸和猫妈妈让三只小猫看家,它们去田地里捉田鼠。

哪知道,田鼠有别于家鼠,跑得也快,洞穴既深又隐蔽,结果,猫爸爸和猫妈妈一连三天都一无所获,使它们一家五口饥饿难耐。

大猫还能勉强支撑,可是小猫们已经熬不住了,这三只小猫无所顾忌地冲进野菜地里抓起野菜就往嘴里塞,不管是否可口,先填饱肚子要紧。

后来,猫爸爸和猫妈妈一直靠捡路边的死鼠维持生命,偶尔也能幸运地捉住一两只小田鼠,而三只小猫每天吃着野菜,就这样它们也侥幸活了下来。

猫爸爸和猫妈妈每天倚在鱼塘边上向里探,盼着鱼苗的出现。

很久以后,情况终于有所改观,鱼塘开始生出了鱼苗。

又过了一段时间,鱼苗长成了小鱼。

猫爸爸连忙捞了几条小鱼递给三个孩子,含泪说:“孩子们,这段时间委屈你们了,不用再吃野菜了,现在我们有鱼吃了。”

三只小猫茫然地看着小鱼,最后不约而同地摇摇头,不屑一顾地说:“这种怪东西我们才不吃呢!”说完话继续津津有味地吃着手里的野菜。

寓言者说

老猫因为错误的思想来到了错误的地方,建立了一个错误的家,在这个充满错误的环境中,小猫们不吃鱼,竟以野菜为食,不知老猫们的作何感想?

“因人设事”和“因事设人”虽然只将文字上的顺序稍加颠倒,可是表现在企业用人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因事设人”是指在某个岗位上招聘对应的人才,而“因人设事”是指根据单位已有的人来创立新的岗位。很显然,“因人设事”容易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而且有些新的岗位没有设立的必要,并且还要持续地补充人员用来维持,这样又造成了人员的浪费。毋庸置疑,这种造成机构臃肿和人才浪费的用人方法没有一个企业会去推崇,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却不知不觉地陷进这个误区当中。

公平地分粥

——采用合适的分配制度

滕州有几年连续大旱,有座寺庙马上就没粮食吃了——整年颗粒无收,乡民都逃荒去了,谁还会来参神拜佛!

拍拍仅有的一袋米,老和尚决定日后数着米粒下锅,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难题:怎样分粥。是啊,大家都想不饿,可是僧多粥少,如何分才最公平呢?

为了不让大家埋怨自己掌权偏心,老和尚就想用抓阄的形式选出分粥之人,每天选一个。但是一周下来,所有人都发现他们仅有一天会吃饱,那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一看这个办法行不通,大家就都建议由老和尚来分,毕竟他德高望重,修行高深。但是被温饱所逼,强权很自然地就滋生了腐败。一时间,大家皆挖空心思去奉承、接近老和尚,甚至还有人暗地里贿赂,搞得整个寺院里乌烟瘴气的。

不得已,大家只能开会再讨论解决方案,最后一致通过组成分粥委员会和评选委员会。可是到开饭时,两组委员会经常大肆扯皮,相互指责不公,搞得每次吃饭时粥都是凉的。

经过多次实验,大家终于找出一个方法:首先把粥盛到碗里,然后分给大家,但分粥的人要等所有人挑完后拿剩下的一碗。这样,为了不让自己拿到最少的,每人都会尽量分得平均一些。

这个方法实施之后,寺庙里一下子和谐起来了,和尚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即使打点小嘴仗,也总会在拿粥吃的一瞬间化解开来了。

寓言者说

不同的分配制度,肯定会生出不同的风气,既然腐败因特权而来,那就想办法把这特权分配给所有人。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分公平、公正的事,但尽量保持公平还是可能的。

蜥蜴的仆人们

——分配任务要合理

蜥蜴,是动物王国声名远播的大富豪,拥有自己的庄园和几十名仆人。

近些天,蜥蜴十分苦恼,原因就是家里的苍蝇和蚊子吵得它无法安睡,导致白天精神不好,头脑混乱,股票也总是一赔再赔,生意更是连连亏本。

这一天,蜥蜴把自己所有的仆人都召集在一起,说:“你们之中会捉苍蝇和蚊子的站出来,老爷我重重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