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保持一定数量的股票。股票类资产必不可少,投资股票既有利于避免因低通胀导致的储蓄收益下降,又可抵御高通胀所导致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威胁,同时也能够在市道不利时及时撤出股市,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三)反潮流的投资。别人卖出的时候你买进,等到别人都在买的时候你卖出。大多成功的股民正是在股市低迷无人入市时建仓,在股市里热热闹闹中卖出获利。
像收集书画作品,热门的各家书画,如徐悲鸿、张大千的,投资大,有时花钱也很难买到,而且赝品多,不识别真假的人往往花了冤枉钱,而得不到回报。同时,也有一些现在年轻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可能将来得到一笔不菲的回报。又比如说收集邮票,邮票本无价,但它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在票证上独树一帜。目前虽然关注的人不少,但潜在的增值性是不可低估的。
四)努力降低成本。我们常常会在手头紧的时候透支信用卡,其实这一种最为愚蠢的做法,往往这些债务又不能及时还清,结果是月复一月地付利,导致最后的债台高筑。
五)建立家庭财富档案。也许你对自己的财产状况是一清二楚,但你的配偶及孩子们未必都清楚。你应当尽可能的使你的财富档案完备清楚。这样,即使你去世或丧失行为能力的时候,家人也知道如何处置你的资产。
收入水平和分配结构
选择财富的分配方式,也是制订财富计划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取决于你的财富的总量,在一般情况下,收入可视为总财富的当期支出,因为财富相对于收入而言是要稳定。在个人收入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要依赖于工资薪金的消费者,其对货币的消费性交易需求极大,几乎无更多剩余的资金用来投资创造财富,其财富的分配重点则应该放在节俭上。
在这里,投资资金源于个人的储蓄,对于收益效用最大化的创富者而言,延期消费而进行储蓄进而投资创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大的收益回报而更多的消费。因此,个人财富再分配可以表述为,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对消费、储蓄、投资创富进行选择性、切割性分配,以便使得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实现的效用为最大。如果为这段时期的消费所提取的准备金多,用于长期投资创富的部分就少;提取的消费准备金少,可用于长期投资的部分则就多,进而你所得到的创富机会就会更多,实现财富梦想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全面把握财富增长的轨迹
在这个变化快速、财富充沛的时代,同时也是个创造财富的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人都渴望发财致富,借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或达到人生的目标。在这攸关未来财富地位的时代里,你必须要把握财富增长的轨迹,沿着财富增长的路走下去,才能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赢得胜利。
现实中就有一则关于财富增长的经典故事:
对于李嘉诚这个名字,人们都不会陌生,但关于他经营财富的过程,可能不是很清楚。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在他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逃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但不幸的是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同时又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他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随着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倍数增长。到1964年的时候,前后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元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此时“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随着他的财富增长,70年代初,他就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1990年后,李嘉诚又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在这期间李嘉诚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著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的看到,财富的增长,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敢于冒险,不断的进行投资,不断增长财富,同时也要把握住不同的机遇
不少人将富人致富的原因,直接归因于他们生来富有。他们创业成功,他们比别人聪明、他们比别人努力或是他们比别人幸运。但是,家世、创业、聪明、努力与运气并不能解释所有致富的原因。我们都熟悉自己生活中的不少有钱人,他们并非出生在有钱人家,也不是什么大意人,却不显得很聪明,并且也不是都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例如温州人做生意,但他们就是很快的致富了,成为了中国的“犹太人”。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们能把握财富增大的轨迹,不断的寻求商机。
如何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如何及时地把握每一次投资的机会?如何改善一个人或家庭的财务状况,与我们的致富目标还相差多远呢?其实你不需要是个有钱人,不需要是个高收入者、不需要是高学历者、不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与高超技术、不需要靠运气,你所需要的只是正确把握财富的习惯。因此,一个人有没有钱不重要、收入高低也不重要,影响一个人未来的财富多寡,在于有没有学会把握财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项工作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不过无论如何,都绝对值得你去做。
财富就像一颗种子,你越快播下种子,越认真培育小树苗,就会越快让“钱”树长大,你就越快能在树阴下乘凉,越快采摘到丰硕的果实。
视赚钱为游戏
有许多大亨,他们手中掌握着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亿万的财富的时候,他们感觉手里拿的不过就是一堆纸张而已,并不觉得这就是可以时刻给人带来祸福安危的东西。如果他们把金钱看得很重,就不敢再那样心不跳、气不喘地赚钱了,也不敢那样拼命地赚取财富了。
要想赚钱,就绝对不能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而是应该从容地、冷静地对待。对金钱不感兴趣自然赚不到钱,然而倘若把金钱看得太重也就给自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
富爸爸注重金钱,认为金钱是现实中万能的上帝。金钱在他眼中显得无比的神圣,但是在赚取金钱的时候,他已经把金钱当作是一种十分普通的东西,就和纸张、石头一样,丝毫不觉得金钱有烫手的感觉。
富人只把金钱当作是一种很好玩的物品。它在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去高度地投入它,人们投入资金的时候就是投入了一次次危险的但是有趣的游戏。如果不是把赚钱当作游戏,而是看作一项沉重的工作,甚至是在拿命运做赌注的时候,心理的压力会十分强大,以至于人们不敢去冒风险。
富人这样形容自己:在赚钱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游戏的世界。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你要不停地和对手进行较量和角逐。你要采用一切办法和手段来胜过其他的人,你要超越所有的人才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是这样的赚钱观念,即决不让赚钱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新鲜刺激的游戏。他认为只有以这样游戏的心态去赚取金钱,才是最佳的赚钱心态。
摩根赚钱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一直有一个习惯,每当黄昏的时候,他就到小报摊上买一份载有股市收盘的当地晚报回家阅读。当他的朋友都在忙着怎样娱乐的时候,他则说:“有些人热衷于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时候,我却喜欢研究怎么赚钱。”
在谈到投资的时候,他总是说:“玩扑克的时候,你应当认真观察每一位玩者,你会看出一位冤大头。如果看不出,那这个冤大头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