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穷爸爸富爸爸全集
1299000000053

第53章 富爸爸:用个性魅力装扮财商 (3)

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后,蔡继有便开始支援渔民。他借钱给渔民造船,渔民收获后则以1/10的收成予以偿还。这样,蔡继有就别开生面地培养了一个可以说是属于自己的作业队,保证了货源和进价的稳定,和渔民也更加亲似一家。这种商业行为,可以说也是掺杂有蔡继有个人感情色彩的——他幼年生活困苦,三餐难继,非常同情贫苦大众的生活际遇,因此他对于渔民往往毫不犹豫地倾心相助。

蔡继有的口碑在渔民中越传越广,更多的渔民为了买船来向他借钱,他只要调查清楚,在能力所及范围内从未拒绝过,这就使得“蔡氏船队”的规模越来越大,支持着蔡氏的渔档在市场上一枝独秀。蔡继有本人也成了港澳渔民最崇敬的人,在海产业内一呼百应。不难想见,靠着这样的人气和背景,事业是不难成功的。

随着生意的扩大,蔡继有的雄心也在日益增大。

1965年,蔡继有租用田湾一个370平方米的加工厂,把贝壳类的海产进行速冻加工,售给贸易商远销日本,扩展自己的事业。但是不久,蔡继有便十分不满中间商的盘剥——由于一直将销售任务托付给贸易公司,而贸易公司却以较低的价格买进,到了日本后再转手以高价卖出,大大降低了蔡继有的利润空间。由此,蔡继有开始想在日本建立属于自己的销售渠道,省略中间商,直接进入日本市场。但以他当时的财力而言,要创立这样一条销售渠道并使之完善还很难办到,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决定直接参与中间商的竞争。中间商要获取利润,把货物运到日本后的卖价高于出厂价,而蔡继有因此便拥有直接的价格优势,更容易和日本商家建立合作关系。

1967年的某一天,蔡继有拿了一袋虾样品径自去拜访三菱株式会社驻港负责人,希望能不经第三者将速冻海产运往日本,并答应只先收八折货价,直至对方收到货,验收之后再收余款。蔡氏那时无论人力还是财力都还说不上是个大商家,但他的低调作风和谦恭的经商态度,却与日本商界作风不谋而合,因此取得了三菱株式会社负责人的好感,三菱株式会社决定与蔡继有合作。蔡氏就这样成功地打开了通往日本的渠道。商界的人都知道,对于日本这种封闭式的市场,一般人是很难打人进去的,因而蔡继有这一成功顿使商界震动,成为1967年香港商界的“黑马”。

1967年的迅速壮大,巩固了蔡继有的事业基础,使他得以抢先一步建立了从采购、加工到销售一整条初步完善的产业链,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智慧,尽可能地节省了支出,增加了利润。

20世纪80年代中期,蔡继有拥有主要股权的新华集团又开始进军地产,其产业遍及加拿大、美国、澳洲、中国内地及澳门地区。至90年代,其财产总值已超过30亿港元。但在他的生活上,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并没有因为自己钱多而奢侈浪费,对于生活上非常的节约正因为他拥有这些优秀的品质,才造就蔡继有的今天。

中国的富人是这样成就的,美国的富人也不例外。美国的市场调查专家斯坦雷在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采访时,就美国的富翁的成功的管理支出所发表了精彩的言论。

百万富豪是怎样走上致富之道的呢?其实收入与财富之间并不能必然地画等号。当今的富豪们一般都有较为丰厚的收入,但是比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注意积敛财富而不随意挥霍。他们多半生活在他们所能够承受的生活水平之下。调查过的百万富豪的年平均收入为13万多美元,可是绝大多数每年没有花费到10万美元。在美国,百万富豪的年均花费是在6万至10万美元之间。

百万富豪的一般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说起来让人难以相信,许多百万富豪的生活方式非常俭朴。有一个富豪,其家产在2500万美元以上,他从来没有买过一辆新车。他们有四个孩子,但他却只有一套3居室的住房。他的两个儿子睡的是上下铺,而他自己则驾驶着一辆有了5年历史的沃尔夫车,这对一般的美国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在他们所认识的另一位富豪是一个自雇自的50岁开外的医生。自从医学院毕业以来,他总共才驾驶过两辆车。当然这两辆车都是奔驰。他的第一辆车行驶了近30万公里,然后才在6年前买了他的第二辆二手旧车。还有一位富豪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饭。他的妻子为他准备午餐,他自己用一个牛皮纸袋将其带到公司里去吃。30年过去了,他的节俭的生活为他省下了不少金钱。

你要想知道怎么已经走在致富的道路上呢?很简单!将你的年龄数乘以你除开遗产之外的所有税前年收入,然后除以10,再翻一倍。这样,在排除了任何你继承的财产之后,你所得到的数字就是你的净资产数。当然前提是你正在致富的正确道路上。如果你一年挣5万美元,那么在你50岁的时候,你就应该有了3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了。

妨碍财富积累的最大天敌是什么?在无实用价值的东西上花费过多,比如衣物、外出就餐等。如果你是一位医生、律师、会计师或工商管理硕士获得者,你总会觉得自己应该生活在一定水平之上——有一个与你身份相符的居住环境,有一辆价值不一般的轿车等。有这样的一位人物,他有多套价值在2000美元以上的西装。他们都在想,在他走出服装店之后这些每套2000美元的西装还值多少钱呢?他们还认识一个年轻的股票经纪人,他每年可以挣到8万美元的收入,他想买一幢豪华的别墅。看过他的账单,他要购买的东西的价值正好是在银行能够贷款给他的最大限额边沿。

当他谈起了认识的另一对职业夫妇,他们的年收入也在8万美元之上,但是,他们却乘巴士去单位,加班工作视为家常便饭。是不是有了一个经纪人的职业和一个工商管理硕士的学历,就意味着必须过上奢华的生活呢?其实不是的。“美国半数以上的百万富豪住在中产阶级、蓝领阶层集中的地方或乡村地区,就像他们曾经采访过的一个富豪那样。当他们走进他家时,他们没能从他的衣橱里找到一套西装,这简直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惊讶。他穿着一条破旧的牛仔裤,驾驶着一辆10年以上的二手旧车,与他高中同学的一些人,现在却住着豪宅、驾着豪华车、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但是,这位先生告诉他们,他的这些同学并没有积存什么财富,其实也只是有名无实的。

节俭的生活方式真的就那么有意义吗?他们研究过的那些富豪们可以在不挣1美元的情况下平均维持其生活16年,而且富豪中的许多人都是白手起家的,没有从其父辈那儿继承到任何财产。有一个售卖和租赁建筑设备的富豪告诉他,当富豪看到那些与自己谈生意的主管们时,自己想要是这些主管们的孩子被人绑架,富豪甚至拿不出1万美元去赎回自己的孩子,可见其财务状况是何等的糟糕。这儿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告诉他们财务计划具有何等的重要性。曾经与一个并非百万富豪的人交谈过。50岁上下的年纪,一个大型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圣诞节前的一个星期被告知,这位先生要在圣诞节的头一天到丹佛市的分公司报到。如果有足够的积蓄,本可以拒绝这种安排,因为这位先生有三个孩子,现在都在同一所学校读书,而且都爱好体育,这位先生的太太更是喜爱他们所生活的社区,但是因为存款中仅仅只有三个月的工资,最后不得不倾家去了这位先生一家都不愿意去的地方。而真正的百万富翁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富翁大多都还是非常节约的,我们可想而知大手大脚花钱的人怎么积累财富、怎么才能投资、怎么才能成为今天赫赫有名的富人呢。如果是这样,就与那些没有什么钱还大把大把花钱的人形成了一种比较,类似于这种人是不可能成为富翁的,即使这种人侥幸的成为了有钱人,他们也不会维持很久的。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忘记像成功人士一样管理自己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忘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让这种美德在每个人身上都得到体现。

花钱也是个性魅力的展现

富爸爸说过惟有懂得金钱真正意义的人,才能致富。在现代社会里,许多人虽然能够很快致富,却不能很好的使用金钱。对于金钱,我们不仅仅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度,科学合理的使用金钱,才能够让金钱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其实,金钱本身没有力量,但是使用得当,就会产生无尽的力量。同时,花钱也是一门学问,展示出你花钱的水平,必定会享受有赚更多钱的畅快。

中国的温州人不仅极会挣钱,而且最会花钱。但对于温州人来说,不该花的钱误花一分都痛悔不已,难以自我原谅,因而绝不会与人比试着喝“人头马”、用钞票点烟吸;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大把大把如流水,花干花净不顾惜,花干花净了也敢去借贷。

在成都,有一家由温州人开设的专门批发皮货的商店。他有一批比较固定的成都私营制鞋厂老板为客户。刚来成都那阵子,这个温州人的店铺规模很小。有个成都老板每次都是骑着自行车来,进几千元的皮货。一年后,这个温州人的店面扩大了。而那个成都老板也换了摩托车,但每次还是进几千元的货。又过了两年,这个温州人将小店铺扩大为皮货批发商场。而那个成都老板又来进货,却开了部小汽车,所进的货量仍然没有增加。

这个温州人很奇怪,便问那个成都老板:“几年过去了,你怎么总是进几千块钱的货?”那个成都老板十分无奈地说:“我的厂只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这个温州人有些不解:“这些年你赚的钱都哪里去啦?”成都老板笑了:“你没见我换了摩托,又换了汽车吗?老实给你讲,我上月刚换了套新房,花了20多万呢……你倒是生意越做越红火,大把大把的钱怎样花呀?”这个温州人笑而不答。

又过了两年,那个成都老板生产的低档鞋没了销路,只好转行卖皮鞋。有一次,他去温州进一批名牌高档鞋,却认出那家装备有意大利生产线的鞋厂厂长就是当年在成都卖皮货的温州人。两人见了面,老客户、老熟识,亲热高兴劲自然甭提了。这个温州人一时兴至,便领着那个成都老板参观自己的工厂,说:“老弟,当年你不是问我把钱花到哪里吗?今天我可以告诉你,就花到这些设备上了。”那个成都老板非常吃惊。他自叹弗如,从心里敬佩这个温州人。

对于温州人来说,把赚来的钱投资到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上,再去赚取更多的钱。这就是温州人的花钱观念,也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温州人做事都有既有目标,既已确定目标,钱就用在了正路上,这正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钱再多,他们也不嫌烫手,也有地方花。

然而,从下面的一些事例强化我们对于善于花钱的认识,顺达制衣公司的董事长唐磊,20多岁从西华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回老家温州当了机关干部,捧上了“铁饭碗”,坐上了“铁交椅”,但他上班没几天就辞职下了海。他重返四川,用了两年时间在成都华阳镇建起了颇具规模的顺达制衣公司。现在,他所生产的“金蛙”西服已获四川省政府授予的4项殊荣,并在四川设立了90多家专营店。当自己独创事业辉煌之际,香港登仕国际集团又找上门来,要唐磊担任“登仕”西服公司的四川销售经理,年薪20万元。这样一来,唐磊就多种销售一起抓,生意做得非常红火。有趣的是,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唐磊年薪数十万,他却日常只吃盒饭,挤大巴,如同普普通通的打工仔一个样。这种做派其实是温州人的共性,很多温州人和唐磊一样,在个人生活开销上花钱很小气,但他们投资事业再多也舍得。他们把资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在上海,温州人大气魄、大手笔的投资让商业同行无不咋舌和叹服。温州的均瑶集团、天正集团、德力西集团纷纷进沪。这也是一年当中的几个分镜头:在最繁华的南京路,温州日月集团斥资1.2亿元建造了上海名牌银楼,温州奥康集团南京路大型鞋店开了业,温州“珍珠王”丁美富在南京路上创建了“珍珠城”,温州华东电器集团斥巨资购进了上海新世界麾下的一幢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