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他们一样敬业·爱岗·奉献
1299500000018

第18章 无私奉献,让你走进荣誉的殿堂 (1)

【章前小语】

典格范·斯坦说:你希望成为伟人吗?那么从小事开始做起吧!你希望建构一撞巨型高层建筑物吗?那么,首先学会献身吧!无论你日后建造的大厦有多高,都应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根基越深,基础就越牢。献身是一顶美丽的王冠。

我们无法选择幸福或不幸,富有或贫穷,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选择履行自己的责任,履行责任就需要有自我献身精神。

方永刚把三尺讲台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为党的理论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李长明就像星星一样,无论严寒酷暑,无论这个城市的居民们是在取暖还是在避暑,李长明都一样在绕着轨道不停息地运行着。

我们要服从职责的召唤,直至生命的结束。责任就是要有自我奉献的精神,一个最平凡的普通人如果拥有了对普通职责的献身精神,他的形象会变得无比高大。

方永刚:用生命托起三尺讲台

【事迹回放】

方永刚从一名农村青年、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军队优秀政治理论教员。他二十二年如一日,把三尺讲台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全身心投入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科研和传播工作。他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不管癌症是中期还是晚期,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把每堂课都讲成精品,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他穿行白山黑水之间,向群众宣讲科学理论千余场。他忍受病痛,夜以继日,撰写研究文章千万字,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位政治理论课教授,他对党的基本理论生动、活泼而又富于解释力的讲演,构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也成就了他传播真理的生命乐章。“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很多人眼里严肃、抽象的政治理论,在方永刚那里变成了鞭辟入里的“知心话”。这个独树一帜的演讲艺术和理论风格,得益于他的生活历练,也得益于他精深的理论修养。几十年如一日,他爱理论、钻理论,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在常人视为枯燥、难解的理论天地,他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心领神会,以苦为乐。多年的努力,使他在理论的学习、研究上富于创造性,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他对国内外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追踪,对党的重要理论的归纳、总结,对理论内涵的创造性传播,都显现出他在理论研究和宣传方面的非凡造诣。对于理论,唯有烂熟于胸,方能信手拈来。面对听众,方永刚侃侃而谈,每一次掌声里都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

【职场感言】

方永刚遵从职责的召唤,为一生的事业奉献出生命,他的精神长存,他的思想闪光。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有这样一种奉献精神,为工作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始终全力以赴,让完美成为你的标准。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不是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每个员工最完美的表现应该是在工作上力求完美,而不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在工作中留有遗憾。这才是在工作中无私的态度。

每个员工的思想里都存在“竭尽全力做到完美”的想法时,他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以及更多的回报。

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你应该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能完成100%,就绝不只做99%。

当今社会发展之迅猛,竞争之激烈都是前所未有,已由原来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到“逆水行舟,慢进则退”。如果你比别人前进得慢,别人就会赶上你,替代你,超过你,淘汰你。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罗素·H·康威尔说,“成功的秘诀无他,不过是凡事都自我要求达到极致的表现而已。”成功的人绝对不会以做完为目标,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会全力以赴、追求完美。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先使每个员工具有凡事“做到最好”的思想,没有这一思想的员工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所以,即使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员工也要全力以赴,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完美的产品,提供完美的服务。

做到最好、全力以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态度,职场中拥有这样的工作态度,你会不断超越自己,最终获得更多的荣誉。

【劳动者语录】

我经常对别人讲,我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我是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受益者,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方永刚

叶欣:牺牲在抗击“非典”战场上的护士

【事迹回放】

急诊科的工作性质,要求反应快速、及时、有效,因为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对护士长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弥漫这痛苦、无助、哀嚎的工作氛围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更是对身心的一种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几十年。

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

2003春节前后,抗击非典,这场艰难的阻击战从广州开始打响,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叶欣当然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了医疗小组,但是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叶欣还是在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叶欣不求闻达,只讲奉献,22年,只在结婚那年和丈夫过了一个春节,其余的全在医院里度过。作为领导,她的宽容、正直、忍让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

在叶欣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

【职场感言】

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作为员工,我们要像叶欣学习,把她当做榜样,她做人低调,不求闻达,只讲奉献。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尽管每天的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是临睡之前她仍不忘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用来提高抵抗力。当时她做事高调,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最终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她的事迹,她的精神却永远感召着我们。

身在职场的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做事情要积极主动,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与才干。每当有工作当前时,不要总是推托,能不做就不做,总以为自己多做了就会吃亏。其实,只要你认真努力工作,公司的同事会看到眼里,上级主管会看在眼里,公司的老总也会看在眼里。最重要的是高调的工作让你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让你可以在工作中学到更多东西,可以成长得更快。所以,千万不要等你的领导来催促你。不要做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不要害怕犯错,勇敢一点吧!领导没让你做的事你也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成功地完成任务。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是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人。成功人士把精力放在做事情上,但从不喜欢在别人面前显露自己。而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恰恰相反,他们总喜欢把自己夸耀得什么都能做,而实际上却什么都不想做。他们是说话的将军,行动的败兵。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身在职场就要投身于奉献的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茏、繁茂。

【劳动者语录】

不要靠近我,给我递一支体温计,然后准备一间病房,我要住进去。

——叶欣

丛飞:“义工”歌手

【事迹回放】

在“义演”舞台,他是“歌手丛飞”,8年间,“义演”300多场次,义务服务时间超过3600多个小时;在178个孩子嘴上,他是“爸爸丛飞”, 他仅在贵州山区就捐助了100多名贫困、失学的山区娃; 在深爱他的妻子心中,他是“男人丛飞”; 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好人丛飞”。 丛飞说,他是歌手,是“义工”……唱响爱之歌

1994年,丛飞到四川参加失学儿童募捐“义演”,他捐出了身上仅有的2400元。主持人告诉他,这些钱可以使20多个孩子重返校园。这场“义演”,是歌手丛飞资助失学儿童的起点。10年间,他“帮困助弱”,捐款累计达300多万元;在被确诊胃癌后,竟无钱支付住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