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1300400000074

第74章 十一月防病治病,打造强壮身体(1)

冬季天气寒冷,会使许多疾病比平常更容易侵袭人体,因此这个季节更应该注重疾病的预防。只有在疾病到来之前就阻止它的侵袭,才能少受病痛的折磨。我们还要有常见病急救和用药的基本常识,这对维护健康、保护生命都很有帮助。

寒冬应防旧病复发

有的人平时身体还好,可是每当秋去冬来,这些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是这病,就是那病。特别是每当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之日,更是旧病复发,就似一位“天气预报员”。

发生在这种人身上的这种疾病现象,医疗气象学上称之为气象病或季节病。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病即为此类。这些患者往往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

有关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夏季很少。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在7~8月发病率最低,而11月则显著增高。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3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较为敏感。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俗谚“菜花黄,痴子忙”,说的是每年春末夏初的季节转换时节,精神病容易发作。

为何季节交替时容易旧病复发?这与气象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影响有关。以深秋初冬为例,由于北方寒流同南方的暖空气展开了“拉锯战”,天气阴晴无常,忽冷忽热。即使是在晴天,也是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凌晨4点~5点,气温降至最低值,比中午时分要低10℃以上,所谓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正是指这种情况。温度、湿度变化幅度过大,常常会诱发和加重一些慢性病症,如气管炎、冠心病等。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温、热、凉、寒的变化,改变着人体腑脏、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功能,这就使一些慢性病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不过,这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如果能掌握这些疾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预先知道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容易发生什么疾病,就对及早预防十分有利。目前,国内许多气象台在编发天气预报时,大多都开展了这种和气象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预报内容,被称之为“健康预报服务”,以此提醒患者注意防病。

细节提醒:

寒冬保健要注意三件事。

一、护好脚。俗话说:“寒从脚起。”由于冬天地面温度低,加之双脚离心脏远,供血困难,因而容易受凉,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感冒,脚上冻疮。所以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同时,还要常用热水洗脚,多在温水中泡一泡,这样对脚部活血舒筋大有好处。

二、不憋尿。冬季汗水少而尿多,有些人夜间怕冷,不愿起床,采取憋尿的方法睡觉。殊不知,常憋尿会使膀胱内括肌和逼尿肌处于紧张状态,内压升高,造成排尿困难,容易引发膀胱炎、尿结石、尿路感染等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肾脏功能。

三、多喝水。冬季要多喝水,清晨饮水对身体健康有益。由于冬天室内比较温暖,血液有一定的收缩,使心脏负担加重。清晨最好是饮用凉开水可以增加血溶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冬季冻疮病的防治

一提起冻疮,大家都很熟悉,冻疮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开始,局部皮肤发红或发紫有肿块,触之冰凉、发痒或刺痛,随后可出现水泡,最后破皮、糜烂或结痂。冻疮好像不能去“根”,往往会复发,年复一年。专家指出,对付冻疮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是越早越好。

尽管许多人明知道自己容易长冻疮,但还是不注意预防。每当寒冷季节到来,冻疮发作以后,才想起保暖防寒或上医院治疗,而那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众所周知,冻疮是人体的暴露部位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生的。不过在人们的想像中,发生冻疮的高峰,应该出现在冬季的严寒期内,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专家指出,手、脚受到冻伤,特别是脚的冻伤病人则多发生在秋末冬初天气还不太冷的时段。故此时被称为全年中第一冻伤高峰期。

如果属于抗寒能力较差或寒冷过敏型体质者,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血液要比一般人以更快的速度集中于内脏器官,以保证机体正常工作,但手、脚、耳等边缘部位的血液却因急剧减少,供血不足,致使手、脚、耳等部位的皮肤和表层肌肉温度下降,这样就极容易导致冻疮的发生。因此,有人提出预防冻疮的最佳时机是秋末冬初。

预防冻疮的具体方法是从秋末冬初开始就用冷水浸泡往年常长冻疮的部位,如手和脚。开始每天浸泡半小时,以后浸泡一小时,其次是注意局部保暖,如天气寒冷时外出要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围巾等。鞋子也应穿得暖暖的,但不宜过紧。另外,到了秋末冬初的季节,可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等温补食品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如果是中医诊断为阳虚内寒的人,可及早内服六味地黄丸之类的中成药物以做预防。

细节提醒:

若已发生冻疮者,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用按摩法。因为按摩能促进手脚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使血不淤滞,从而加速痊愈。具体做法是:a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这样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一左一右为一次)。b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c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回大腿根,一下一上为一次,共擦15~20次,然后右腿同样做15~20次。

二是用食物外敷法。生姜15克,辣椒15克,白萝卜30克,水煎洗患处;鲜山药捣烂,涂擦于患处,干即更换,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烂外敷更好;用醋煮热,趁热湿敷患处,每日三次。

以上办法是用于冻疮初起时。若是冻疮溃烂;可用鸡蛋、黄油外涂,每日2~3次;蜂蜜60克,加入猪油15克,调匀成膏,涂敷患处,每日2~3次。

三是热洗患处。把一钱黑胡椒研成粉末后,加水适量煎煮,然后趁热洗患处。

冬季防皮肤瘙痒症

每逢冬季,很多人的皮肤都会发生瘙痒、脱皮屑等现象,双腿和双臂最为常见。而中老年人和皮肤干燥型的人就更加严重,有的人经常把皮肤抓破了。这就是冬季皮肤瘙痒症。

为什么冬季特别容易发生皮肤瘙痒呢?在冬天的时候,气候寒冷,以刮来自内陆的北风为主,即使在南方也主要刮北风,空气就特别干燥。而天气寒冷又使人体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收缩,处于不活跃状态,分泌的汗腺和皮脂腺大大减少,也使皮肤干燥脱屑。中医学认为,这种病是血虚不足,阴津亏损,因而生风发痒。现代医学则认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也变得干涩粗糙,甚至表皮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皮肤分泌机能减退,所以一到冬季就容易发病。

一旦发病,可以试服养血滋阴的中药:何首乌、生地黄、胡麻仁各15克,当归、白芍、玉竹、白鲜皮、地肤子、秦艽、苦参各10克煎水,分3次服。另外分配合针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在服药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室内可给空气加湿,可买空气加湿机,也可用土办法,譬如,在地面上洒水,在室内种植物等,这在北方采用的相当普遍。

2最好穿着柔软宽松的棉织品内衣内裤,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经常在皮肤上搽一些甘油、冷霜之类,以滋润皮肤。

4洗澡水温度不要太高,别用碱性强的肥皂和烫水擦洗,以免刺激皮肤而更加瘙痒。

5冬季可适当多吃些富含油脂的食物,以植物脂肪为好。如果是肥胖或血脂高的人就更不适宜食用动物脂肪了。

细节提醒:

皮肤瘙痒的误区:

皮肤瘙痒是太干燥。

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干燥,也可能是激素障碍、糖尿病、肝病或肾衰竭,其元凶还有可能是肿瘤。

1皮肤发痒而同时发红或出现湿疹,就可能是丘疹性湿疹和过敏反应。

2如果除了皮肤发痒而没有其他特别的病症,可能是激素障碍、糖尿病、肝病或肾衰竭。其元凶甚至是肿瘤。

3血癌如淋巴结癌,也会引起皮肤的剧烈瘙痒。

雪盲症、青光眼的防治

所谓雪盲,是指“雪光性眼炎”,或“雪照性眼炎”。其形成的原因是:雪光本身明亮,而当晴日阳光普照到茫茫白雪上,其折射或反射出的光亮度则更强烈。据测定:当阳光中280~320纳米的中波度紫外线照射到白雪上,由其反射的光波照射到人的肉眼后,眼睛的角膜、结膜极易招致损伤,诱发奇痒、刺疼、羞明(怕光)、流泪、眼睛充血、水肿,以致短暂视物模糊不清,这一系列症状及体征表现称为“雪盲症”。

预防的办法是:当你雪后去滑雪、拍照、狩猎、远足时,宜佩戴太阳镜或有色防护眼镜,以减少雪光及阳光中紫外线对眼睛的强烈刺激。此外,雪后外出前后应服用维生素A胶丸或鱼肝油、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族药片;在食品的选择上可多吃些动物肝脏、猪眼、胡萝卜、番茄、洋葱、莲子心、木耳等。

若已患有“雪盲症”,可用2%的普鲁卡因滴眼,以缓解眼疼;用考地松眼药水点眼可消除羞明、奇痒;用01%肾上腺素滴眼能减轻眼部充血及水肿。

冬季还要加强对青光眼的预防。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眼病,因其致盲的人数约占盲人的20%。因为严冬和酷暑是青光眼高发季节,尤以最冷月份发病率最高,故在严寒的冬天要注意对青光眼的预防。办法是:

一是保持稳定的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分兴奋,这是因为患者长期忧虑、惊恐、愤怒等情绪波动乃是青光眼发作的诱因。

二是起居有常、生活有节、保证充足睡眠,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张,引起眼压升高。

三是适度参加户外的文体活动,因为这样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气的供应,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堆积,避免眼压升高。

四是禁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防止眼部淤血。

五是保持大便通畅,忌食刺激性食物,多吃富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不喝浓茶与咖啡等使人兴奋的饮料。

细节提醒:

使用电脑时怎样保护眼睛

1菊花茶是保护眼睛的好饮料!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除,如果每天喝3~4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

菊花茶中加入枸杞,两种都是中药护眼的药材,泡出来的茶就是有名的菊杞茶,尤其是学生常在彻夜温习功课之后,都会出现眼睛疲劳的毛病,近视的人更是经常感到眼睛干涩,常喝菊花茶能改善眼睛的不舒服。

还有一种像黑色米粒的决明子,煮成茶汁来喝,也是很好的护眼饮料。

2在电脑旁放一杯热水。

经常使用电脑者,最好把银幕调整到眼睛平视低10~20,可降低眼睑上提的机会,除了要让眼睛多休息外,还要经常眨眼来湿润眼睛以防止干眼症恶化。在电脑旁放一杯热水,增加周边湿度,以减轻眼睛不适的情形。

3电脑辐射的克星——仙人掌。在电脑桌前放置一盆仙人掌,有助于减少辐射。

4打电脑光线愈亮愈伤眼,打电脑的环境不是愈亮愈好。

冬季要注意防流脑

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任何年龄于全年都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以14岁以下,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在空气中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感染流脑后初为低热、咽痛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体温升高、畏寒、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皮疹等。病情严重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怕光、狂躁、颈后疼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以在24小时内死亡,婴幼儿病情更为凶险。

流脑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注意通风,在流脑的高发期,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2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多晒太阳,饭前便后勤洗手。

3饮食要合理,进餐时可吃上几瓣生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