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1300400000092

第92章 附篇更年期的健康细节(1)

女人如花,她的一生就是缤纷多彩的花,只不过到了更年期,她从玫瑰的艳丽争宠演变到百合的清香和淡雅,艳丽是一种诱惑,它实实在在地存在,而淡雅和清香也是一种享受,它让人品味到独有的成熟典雅。所以,更年女人不用担心,你虽不是那朵最艳丽的花,但却是人世间开得最从容、最淡定的花。

怎样界定更年期

更年期,是人生命周期中一个特定时期,在女性即是指妇女在中年时期卵巢功能从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卵巢,作为女性的一个重要脏器,在生殖内分泌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生育年龄时具有周期性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功能,因此,它是人类完成生育后代,维持女性特征的重要器官。根据生理变化的测定,更年期开始于绝经前的10年,就是40岁左右,而卵巢功能明显衰退的临床标志就是绝经。绝经后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当卵巢功能完全消失,妇女就进入了老年,因此,60岁以后妇女就进入了老年期。对于从40岁到60岁这20年左右的更年期过程,根据其生理变化的情况还可以划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因为是围绕绝经前后的时间,又可称为围绝经期。

由于更年期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不少妇女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更年期症状,对许多家庭的生活质量可能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引起社会和每个家庭的重视和关注,做好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女性进入更年期要谨防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一般在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更年期综合征常有如下症状:

a月经逐渐减少,周期也就是间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出血时间缩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停止,生殖能力丧失,生殖器官萎缩。

b精神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常感到头颈部一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痛,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易集中,而且紧张激动,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失眠健忘,皮肤发麻发痒,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在身上爬动的感觉等,甚至歇斯底里样发作等。

c心悸、血压增高、肥胖、下肢浮肿、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凡45~50岁的妇女,如有上述症状,经医生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后,使可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细节提醒:

误区之一:更年期开始于绝经时。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些人将更年期和绝经期相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太相同的概念。更年期标志着妇女生殖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医学上将其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三者之和为更年期。而绝经则仅代表妇女生殖功能的终止。由此可见,更年期应开始于绝经前期而非绝经期。

误区之二:更年期必然产生更年期综合征。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的确有不少人会出现心烦、潮热、盗汗、全身不适等症状,但并非所有女性都这样。根据临床统计,约60~85%的妇女在更年期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但大多数患者通过自我调节都能得到康复,只有少数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用药才能减轻症状。

更年期要预防疾病

女性45岁后进入更年期,50岁后进入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减少,会出现一系统症状。

1心血管疾病: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明显增加,妇女40岁前心梗极少,而65岁时发病为高峰。

2血脂升高:女性55~64岁间血脂逐渐上升,绝经后2年内上升最快。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肪蛋白降低。

3骨质疏松加速:骨强度减弱,骨折易感性增加,有统计妇女脊椎和前臂骨折发生率为男子6~10倍。骨代谢负平衡,平均每日丢失50毫克钙,常有腰腿痛、背痛、身高减低等,稍有用力即骨折,股骨颈骨折多。

4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潮热、潮红、畏冷、眩晕、耳鸣、眼花、疲倦、思睡、心悸等。

5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指无器质性疾病发生子宫出血,50%发生在更年期,出血可少量淋漓不尽,也可大量出血。

6新陈代谢障碍。肥胖、关节痛、肌肉痛,尤其肩、颈、腰、骶骼关节等处。

7精神神经症状。失眠、焦虑、神经过敏、易激动、抑郁、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疾病都可有效的防治,在医生指导下用激素替代疗法,加之合理营养调配,妥善补充钙剂,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广大妇女对这一病变的发生应有所准备,及早预防,才能保持健康。

细节提醒:

下面提出一些应该引起注意的疾病早期信号,如果在您身上存在的话,要引起足够重视。

a发热:正常体温362℃~372℃,超过正常则为发热。高热常是体内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长期低烧是结核、肿瘤等疾病的表现。

b疲劳:疲劳是人体的一种警戒信号。如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现持续而原因不明的疲劳,并有发展严重的趋势则应提高警惕,表示体内“消耗”大于“补偿”,兴奋和抑制的平衡遭受破坏,要及时去医院作全面的检查。

c疼痛:身体任何部位发生剧烈或反复发作的疼痛,应该予以重视,不要先用止痛药来减轻症状以免掩盖病情,首先应查明原因。

d失眠:长期失眠会影响精神和食欲,削弱抗病能力,促使体内隐患复萌,有损于健康,因此必须查明原因,认真对待。

e消瘦: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这句话不够全面,老来应瘦而精干,动作敏捷,给人以一种坚实之感。若在短时间内明显消瘦,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心慌、咳嗽等症状时,应仔细检查,一般的,结核、甲亢、严重贫血、肿瘤等消耗性疾病常使体重出现严重的下降。

f咳嗽或声音嘶哑:最近一个时期持续出现刺激性的干咳或声音嘶哑,应请胸内科或耳鼻喉科医师进行详细检查。

g喉痛:持续一个时期没有好转的喉痛,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h吞咽困难:只能进水或流汁饮食,进软、硬食即有一种堵塞感或食入即吐,应到医院去进行食道钡餐透视。

i腰背酸痛:特别是伴有尿频或尿痛的腰背酸痛,常提示泌尿系统发生了异常。

警惕更年期抑郁症

抑郁症占女性所有疾病的首位,多发于青春期、经前期、产后及更年期。更年期妇女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女性具有敏感、容易情绪化的特点,更年期的妇女更是承受着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的压力,而且她们处于更年期激素水平波动的阶段,身体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加之精神压力大,很容易出现抑郁症。

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莫名其妙的乏力,休息后仍不能缓解,走路稍多一些即感觉累,腿都抬不起来,在家里连家务都懒得干,甚至电视都懒得看。其次是兴趣减退,什么都不愿意干,什么都懒得干,甚至连过去喜欢的事情现在都懒得干。再次是情绪低落,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甚至觉得活在世上一点意思都没有,严重的甚至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如果具有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就可以诊断是抑郁症,就该到医院就诊,接受治疗。

然而患者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因为抑郁症还可以伴发很多躯体症状,如:失眠早醒、食欲减退、便秘腹泻、全身疼痛等,大多数患者都是以躯体不舒服来综合医院看病的,病人往往感觉各种各样的疼痛和不舒服。更年期的患者,还往往有潮热、多汗以及脾气急躁等症状,来医院就诊通常都是为了这些问题,很少谈到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这样容易掩盖抑郁症。

对于轻度的抑郁情绪,自我心理调节是治疗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好,或较严重的抑郁症还是应该遵照医生的指示服药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跟许多其他慢性疾病一样,首次发作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足量用药,尽可能完全治好,否则如果以后复发,就可能需要终身服药了。

处于更年期的妇女除了要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外,更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出现各种生理或心理的问题,应该到医院去,除了向医生谈自己身体不适外,也要向医生谈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听从医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

细节提醒:

促发抑郁症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a生理因素:妇女进入更年期后,生理发生很大变化,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反复下去就易发生抑郁症。

b家庭因素:绝经后妇女性欲减退甚至无性要求,若丈夫不理解妻子,双方原先亲密无间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痕,势必会增加妻子的心理负担,长期下去就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c生活事件:更年期妇女多临近退休或受到下岗的威胁,使患者心理存在多种顾虑。这些因素每时每刻都困扰着她们,使她们由危机感逐渐产生抑郁症。

d自我封闭:有些妇女进入更年期后,不能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又不去开拓美好的生活,享受生活乐趣,而是整天闭门自思、闷闷不乐,自讨苦吃,久而久之便产生精神忧郁。

e环境因素: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变化,如迁居离开久居的老地方,到陌生的新环境;随儿女新家庭一起生活或丧偶独自生活等等。

更年期要当心肥胖

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妇女,三十几岁时还是一个身材修长、苗条漂亮的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却体态臃肿。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有办法挽回吗?

有的妇女一生当中发胖有三个时期,即青春期、孕产期及更年期。但更年期后比较明显。这是与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a新陈代谢障碍,热量需要减少。进入更年期后的妇女,人体组织细胞逐渐减少,但脂肪组织逐渐增加,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体力下降的原因,活动量也相对减少,热量需要的少了,基础代谢也降低,体内储存的蛋白质、脂肪相对增多而引起肥胖。

b饮食不节、营养过剩。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饮食不够节制,食量摄入过多,尤其是食用高脂肪类食物过多,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

c遗传性肥胖。如果父母是肥胖体质,随基因不同而呈显性和隐性遗传,也容易发生肥胖。

此外,还有不少其他原因引起的肥胖,如内分泌方面的原因,甲状腺机能低下、水潴留、皮质醇增多以及痛性肥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