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身份犯研究
13018100000042

第42章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同名博士论文《身份犯研究》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书中可能存在许多疏漏之处,诚望学界各位师长及同仁批评指正。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向恩师李希慧教授表达最诚挚的崇敬与感激之情。在武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恩师在学业上给我以悉心的指导,论文从选题立旨到布局谋篇,从观点的论证到文字的表述,从注释的规范到标点符号的修改,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在生活上,李老师更是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说,没有恩师对我的无私教诲和热诚帮助,很难想象我能够顺利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业。导师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笔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使我终生受益,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昌教授、林亚刚教授、许发民教授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了我热心的指导,开启了我的思路。赵廷光教授、莫洪宪教授、刘明祥教授、康均心副教授、皮勇副教授也都在本文开题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使我在写作时能把握文章的主线,未至于出现过多的偏漏。在论文的评阅和答辩过程中,陈忠林教授、李洁教授和张绍谦教授都对论文进行了悉心评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同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鼓励。法学院资料室的各位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是她们默默无闻的工作保证了我们毕业论文的按时完成。在此谨向以上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在武大3年的学习生活中,刑法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各位同学给了我诸多帮助。在此感谢师兄徐振华博士和师弟陈家林、王明星、童伟华、赵慧等为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也感谢让我再次体会到深深同学之情的逄锦温、臧冬斌、聂立泽、郭立新、黄明儒、李朝晖、刘凌梅、童德华、张平、贾济东、安翱、陈正沓、李兰英、赵文胜、彭泽君、王安异、蒋小燕、张勇、黄嵩、陈旭文、张卫兵、廖梅、张中彬、董邦俊、杨彩霞、于改之、胡隽、江国华、涂文等诸位学友。

感谢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叶高峰教授、刘德法教授、鲁嵩岳教授和我的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张绍谦教授将我引入刑法学这一神圣的科学殿堂,是他们对我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辛勤培养,使我开始领略到刑法理论的神奇和奥妙。在我硕士毕业之后,叶高峰教授和张绍谦教授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不断给我注入新的动力。如今叶先生已退隐故里,衷心祝老人家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我还要感谢在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期间,院处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他们为我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使我得以顺利修改论文并交付出版。此外,本书的出版得到“马克昌教授刑法学研究基金会”的资助,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江溯编辑也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我的父母、妻子和女儿。多年来,他们忍受孤寂与清贫,竭力支持我求学上进,给了我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无穷的精神力量,对此,我无以言说,也无法回报,只有将太多的希望留待未来。

杜国强

2004年5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