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电力高等教育
13169100000027

第27章 电力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1985—1991年)(4)

沈阳电专当届的领导班子组建后,经历了1985年至1987年三次学潮和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在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他们不断地加强领导班子自身的思想、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三个不变”,一是不管社会大气候怎样变化,治理小环境,调节小气候的决心不变;二是不管社会上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思潮,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不变;三是不论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变。领导班子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排除了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他们有较完善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并能落到实处。在班子内部讲团结、讲正气,做到“干部选拔不许愿,荣誉面前不伸手,遇到难题不推诿,出现失误敢揽过”。

班子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多作贡献、不计权限,以诚相待、亲密无间。建立起新型的工作关系和同志关系,较好地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他们务实、求是,自觉坚持群众路线,接受群众监督,谦虚谨慎,敢作敢为,清正廉洁,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沈阳电专的办学经验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辽宁日报》等报刊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沈阳电专的办学经验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全国各大中专院校陆续到沈阳电专学习,前往参观学习的院校达600多所7000余人次。沈阳电专的办学经验在全国电力专科学校推广以后,极大地推动了各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各校的建设。

(第五节)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电力高校是我国电力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主动密切与电力部门等社会各方面的联合与合作,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努力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积极进行高科技开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改革科研管理,进一步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各电力高校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在总结以往科研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经验,加大了科研管理改革的力度,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1)建立科技进步奖励制度。各校普遍建立科研奖励基金,用于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有的学校是每年评选一次校一级的科技进步奖,有的学校是两年评选一次。

(2)建立青年科学基金。为了鼓励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考虑到青年教师在申请科研项目和争取科研经费上的困难,各校先后建立青年科学基金。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从1989年起,每年从学校划拨的科研经费中拨出10万元作为学校的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

(3)实行科研工作量制度。将教师承担课题经费数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科研工作量,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同等对待,在职称评定、聘任、评奖等方面一视同仁。

(4)建立教师科研工作综合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的难易,成果的优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小及学术水平的高低,其考核结果归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5)实行科研任务目标管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从1991年起,将学校每年科技计划任务分解下达到系,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6)加强制度建设。各电力高校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包括《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开展学术交流管理办法》、《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

二、进一步密切和生产单位的联系,积极承担重点课题

各电力高校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密切和生产单位的联系。不少院校由学校领导带队,由老、中、青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参加,到有关领导部门和生产单位争取科研课题,或参加科研项目的投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院校组织跨系、跨学科的科研攻关小组,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七五”期间,学校组织力量承担了“500kV高压合成绝缘子研制”等41个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均按期完成任务。学校为了承担“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从1990年起组织了20多个跨系、所,跨学科的攻关协调小组,集中力量申报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取得良好效果。仅从能源部负责的“200米及以上高坝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这一课题中,学校就获得子课题25项,经费达130万元。学校积极参加葛洲坝水电工程、贵州东风水电站工程和三峡工程建设。在葛洲坝工程建设中,该院先后有20个教研室264人参加研究工作,承担科研项目32项,提出科研成果报告100多篇。1989年,该院通过投标承包了东风水电站大坝原形观测任务,总经费达1500万元。1986年以来,该院承担三峡工程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由于各电力高校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领导,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电力高校的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5年至1993年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共申请专利95项,获准授权70项。

1988年在首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新设备展览会上,学校参展的6个项目中,“高电压合成绝缘子”获“1988年首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新设备展览金奖”,其余4项获优秀奖,为部属获奖最多的单位。1989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国际专利讨论会上,“高电压合成绝缘子”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各国专利局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发明创造优秀奖。在1993年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新型液气射流混合装置获优秀奖,半导体消雷器、普通材料试验机辅助吸能装置、弧形闸门预应力闸墩颈部新型结构获入选项目。高电压合成绝缘子、半导体消雷器、新型液气射流混合装置、双流式弱酸树氢离子交换器等一批专利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5年至1993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共承接各类科研项目1500多项。1991年起,学校的纵、横向科研课题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元,学校已与13个科学基金委员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七五”期间共获各类基金项目161项,经费354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万元)。“八五”期间,学校的基金工作又有较大的发展,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仅“八五”前三年(1991—1993年)就获资助24项(其中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点项目3项),总经费达1751万元。1985年至1993年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有465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其中“八五”前三年为190篇。据美国一权威刊物统计,这是我国1979年至1986年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最多的50所高校之一,名列第42位。近9年,学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632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465篇,出版科技专著236本。

华北电力学院“七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项,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项目12项,电力部项目240余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占学院同期科技成果总数的70%。“八五”期间获河北省“技术市场金桥奖”。1989年,北京国际博览会,学院科技产品获金奖1项。1992年,国际电力、香港中国对外电力第三届电力行业实用新技术展示会上,学校获金奖2项,银奖6项。1994年,首届中国电力新技术、新成果展览会上,获金奖4项。“大型火电机组仿真技术”于1992年荣获“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微机保护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八五”期间,科研编制人员获得科研经费达人均5万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116篇,出版科技著作158部,被国际著名科技检索文献SCI等“四大检索”收录166篇而获好评。外经贸部授予学院具有“科技产品进出口经营权”单位,其中STAR90仿真机批准向国外出口。

长沙电力学院从1984年到1994年,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1个,争取电力系统和社会横向科研项目16个,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460多篇,编撰专著65部,其中获部省级奖11项。

上海电力学院“八五”期间承担科研项目357项,共获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获国家批准的实用新型专利6项。

(第六节)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