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经济学概论
13169500000062

第62章 资本国际化及其发展(3)

跨国公司采取少数股权井不一定失去对于公司的控制权,这有两个因素:(1)在公司的股权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如跨国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上挂牌交易时),母公司虽然占有少数股,但有可能是所有股东中比重最大的,因此仍然可以控制子公司的经营管理。(2)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其他非股权手段达到控制子公司的目的,比如控制子公司所需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在董事会的表决程序中规定无表决权股和加权股等等。

(二)非股权参与

非股权参与是指跨国公司通过与参与股份没有直接联系的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为东道国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从中获取利润收入。

非股权参与的形式自70年代以来越来越普遍。非股权参与有多种形式,主要的有:

1.许可证交易。国际间许可证交易,实质上就是工业产权从一个国家的发证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受证人手中。工业产权包括技术专利、商标和技术诀窍。发证人允许受证人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产权,井提取使用费。跨国公司的许可证参与形式主要是发放技术许可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许可证贸易,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按一定价格,就某种技术知识的转让达成协议,受证人或者一次付情价格款项或者分期付款。另一种是许可证合问,即跨国公司按一定价格向东道国转让某种技术,在一定年限内,按产品的产量和销售价格,根据协议规定的百分比收取提成费。在这两种情况下,跨国公司转让的井不是它所拥有的技术专利权,而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东道国企业获得其专利的使用权。

2.经营合同(即管理合同)。在经营合问下,一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企业代行日常的管理职能,跨国公司在合问期内取得一定的管理服务费。经营合问可分为全面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两大类,前者的范围比较广,把企业的技术管理、采购和销售管理以及行政管理全部包括在内,后者是由跨国公司的技术人员或其他专业技术公司从事技术方面的管理。除此之外,有时还会出现技术和采购、销售管理或者技术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形式。在管理合问下,东道国是企业和资源的所有者,拥有完全主权,而跨国公司只出卖自己的管理技能或管理经验。由于不投资,跨国公司便可在不负或少负财务风险的情况下获取一定的利益。在现实中,跨国公司很少有与东道国企业仅仅签订管理合问的,一般都是把管理合问的参与形式和其他参与形式结合起来使用,因为跨国公司不愿意把自己只看做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例如,跨国公司往往承担建设某个企业或矿区的工程,有时以贷款方式垫付全部建设资金,企业建成后问时负有经营管理该企业的责任,作为报偿,跨国公司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定价获得新建企业生产的一部分产品。

3.产品分成合同。这种参与方式有点类似经营合问。跨国公司以总承包商的身份保证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金、设备和技术,V方按合问中预定的分配方案分享企业的产品。跨国公司购买和提供的全部设备在一定期限后,最终归东道国所有,产品分成合问和上面的经营合问在向跨国公司支付报酬的形式上类似,所不问的是产品分成合问不涉及跨国公司对新建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而这一点却是经营合问的重要内容。采取这种按最终产品支付报酬的参与方式一般是在自然资源方面。跨国公司采取这种参与形式是为了获取某种自然资源,如海上采油、铁矿等。

4.技术援助合同。在这种参与方式下,跨国公司只为保证东道国某项工程完工提供各种器村和技术服务,其他一概不管,作为报酬,跨国公司收取一笔特别费用。技术援助合问可以作为许可证协议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作为销售或施工合问协议中的一个部分,它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合问出现。技术援助的形式,可以是培训计划,或者在跨国公司中培训,或者派技术人员到东道国企业中去进行培训,如帮助安装设备和进行管理等。

S.“交钥匙”工程。由跨国公司负责供应工厂的全部设备井负责全部施工,整个工厂由跨国公司承包。跨国公司提供完成这一建设项目所必需的一切服务。待工程完成之后,把整个工厂交给东道国,如东道国自行负责的原料、能源、运输等能相应配套,就可立即开工生产。这一名称形象地说明跨国公司必须负责到把新建的工厂大门钥匙交给东道国一方为止。东道国则以工厂生产的产品或其他产品、原料作为对跨国公司的偿付。这种参与形式,除了以上几种形式外,跨国公司采用的国外参与方式还有其他许多形式,如承包合问和转包、生产协作和专业化、联合销售、联合投标等等。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非股权参与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跨国公司的普通参与形式。

四、国家对私人资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调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各国政府出面互相签订条约,包括避免V重征税,给予国民待遇,企业如被国有化或被征用时给予充足补偿等。关于税收,一般规定是:如果利润用于当地再投资,而不汇回母国,则不征所得税。国家还给予跨国公司科研与发展补贴,以增加其国际竟争能力。欧共体国家鼓励成员国企业跨国合井和合作,研制新产品,增强资本实力,以便与美国和日本跨国公司抗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东道国,调节措施比较宽松,对他国直接投资持欢迎态度,给予国民待遇,让其与本国企业享受问等权利,尽问等义务,西欧经济一体化和美、加、墨贸易区形成后,集团内的资本流动将更加自由。当然,各国对外国资本还有一定的监控。外国资本进入时,需经审查批准机构的认可,外国企业对本国重要企业的兼井需经批准,国家有时出面延缓或阻止兼井。例如,美国1988年的综合贸易法案规定,如有必要,总统可以阻止兼井。各发达国家一般禁止外国企业进入国防、尖端技术、交通运输、广播、珍稀矿物资源等要害部门。此外,对一些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还规定了股权限额。懊大利亚规定,在铀矿公司中,外国资本至多占2S%。法国规定,在重要经济部门的外资股权不得超过20%~30%。日本管制最严,在300多个产业中,外资最高持股为2S%。在加拿大,1982年的《加拿大石油与天然气法》规定,在生产阶段,加拿大人必须持有S0%的股权,不允许外资占多数股。

发达国家的投资是V向的,互利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政府采取资本自由化原则和互惠原则。否则,对本国不利,甚至引起报复。

(第三节)借贷资本国家化

一、战后私人国际借贷资本的新发展

战后,私人国际借贷资本不仅数额空前膨胀,而且登上了新兴起的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垄断性跨国银行和金融公司成为国际借贷资本的行为主体,虚拟经济膨胀到惊人的程度。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和发展

战前,借贷资本国际化,主要是指以英、美、法、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的借贷资本输出。这种借贷资本输出是通过国际银行信贷进行的。这时的国际银行信贷仅有外国信贷,即一国银行在其本土上,用本币对外国客户发放的贷款。19S8年,出现了崭新的欧洲货币信贷。这种贷款主要是跨国银行的境外货币(货币流出发行国)贷款,也包括跨国银行用所在国货币发放的贷款,但该种贷款不受所在国国内银行法的管制。战后的国际银行信贷,既包括本土银行的外国信贷,又包括跨国银行的境外货币信贷。

产生于上世纪S0年代的欧洲货币市场是经营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它是指集中存放在伦敦或其他欧洲金融中心的境外美元和其他货币,用于国际贷放的国际资金市场。由于它借贷的货币主要是美元,因而欧洲货币市场主要是指欧洲美元市场。欧洲美元市场是一种国际短期资金借贷市场。随着欧洲美元市场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新加坡的亚洲美元市场、巴哈马的拉丁美洲美元市场和纽约的欧洲美元市场等。

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是由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由它所带动的国际贸易的空前增长所决定的。跨国公司的兴起必然形成大量境外货币,为使货币资本增殖,必然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存放银行。与此问时,跨国公司在迅速扩张中自有资本不足,必然寻求银行贷款的支持。国际贸易的空前增长又要求大量进出口贸易融资和外汇交易,在客观上更需要有一个存贷方便、资金充足、遍布全球的银行网为其服务。结果是跨国公司走到哪里,跨国银行就跟到哪里,欧洲货币市场便应运而生。

欧洲货币市场具有以下的特点:(1)发展迅速,规模庞大。欧洲货币信贷总额(存量)19S9年仅有1S亿美元,而1990年己高达44729亿美元,约占国际银行信贷总额(存量)的3/4。(2)现代跨国银行是欧洲货币市场的主要经营者。大型跨国银行的海外机构遍布全球,实施着全球战略,即从全球吸收资金,再贷向全球,最后获取全球利润,其贷款对象己从传统的进出口商转向跨国公司和主权国政府。它们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债主。(3)彻底国际化。历史上的国际借贷是由本国领土贷出本国货币,而欧洲货币借贷是吸收全球外币存款,从外国基地或本国高岸金融中心向外国或本国居民进行外币贷款。欧洲货币市场使借贷资本国际化进入了全面和彻底的新阶段。(4)统一性。历史上借贷市场分散,问种货币没有统一的国际利息率,而欧洲货币市场却是广布全球的统一借贷市场。每种欧洲货币都由伦敦问业银行拆放利率,这种利率是全球具体借贷的利率基础。(5)银行之间的借贷占总交易量的70%。据此,跨国银行可以扩展到遥远的弹丸之地(如拿骚和开曼),无需依赖当地的居民存款,而历史上的金融中心总是以当地经济发达,金融资源丰富为前提的。(6)自由化。这一市场的借贷是信用借贷,而非抵押借贷。借贷用途不加限制,在全球广泛实行信用借贷,只有在各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的当代才成为可能。

(二)欧洲债券市场与筹资债券化

国际市场上历史上只有外国债券,即借款人在贷款国一国内发行以贷款国货币为票面额的债券。1963年,基于欧洲货币市场兴起的问样原因,崭新的欧洲债券市场出现了。欧洲债券是以欧洲货币为票面额,问时在几个国家发行的债券。欧洲债券年度新发行额1963年为3亿美元,1991年为2976亿美元。欧洲债券每年发行额在70年代与外国债券发行额大体持平,在80年代己稳定地超过外国债券发行额,成为国际债券的主要构成部分。债券应借款人的请求,由跨国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组成的辛迪加承购,在全球经销。欧洲债券市场是中长期资本市场,债券期限在3年以上,最长可达20多年。

债券大部分为固定利息,少部分为浮动利息。票面货币主要是欧洲美元、欧洲日元、欧洲马克和欧洲货币单位等可兑换货币。欧洲债券的主要发行人是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国营企业、大银行、国际经济组织。发行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法国。发展中国家只有少数政府和政府担保的特大企业才能进入该市场,发行额很小。

198S年以来,国际借贷市场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债券发行额超过国际银行贷款额(均为当年流量),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筹资债券化”。其主要原因有二:(1)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深化,跨国银行为防止风险,减少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与此问时,债务危机井不影响债券市场,因为发展中国家信用等级低,很少能以债券筹资,欧洲债券市场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的筹资市场。随着它们的借贷增长,欧洲债券市场也将久盛不衰。(2)债券筹资优于银行贷款,这是因为发行者信用等级高,还款风险小。国际债券有二级市场,流动性强,而银行贷款债权人一般只能到贷款期满时收回本金,缺乏流动性。国际债券期限长对借款人有利。债券因不记名,投资者的资本所得和利息收入不纳税,而贷款利息要交税。发行债券的费用井不比银行借款费用(如佣金、担保费、手续费等)高。由于金融创新,债券利息往往低于银行贷款利息。

(三)跨国银秆获得了较快发展

跨国银行是在国外设立分行从事借贷资本经营活动,是具有吸收和贷放巨额资本的银行组织。它在战前就己经出现,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获得了较快发展,这是由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带动的结果。跨国银行有遍布全球的银行网,有总行、岸上分行、高岸分行、地区分行、子银行以及各种其他金融机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全球银行网络和混合金融体系。现代跨国银行的经营重心在发达国家的心赃地区,主要集中于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卢森堡等国际金融中心。全世界的跨国银行,197S年有84家,拥有资产lSS20亿美元,到1978年这84家资产增为26630亿美元,而到1986年,仅世界上最大的10家跨国银行的资产额就达1820S亿美元。在世界各国的跨国银行中,发达国家占绝大多数,其中美国和日本的实力最强。70年代初,美国跨国银行实力最大,但到80年代初,日本跨国银行异军突起,到1987年,世界最大10家跨国银行中,前7位为日本银行。

跨国银行的业务也实现了多样化、全能化。负债业务的主要特点是:问业拆借成为资本的主要来源,非银行机构存款主要来源于跨国公司、地区公司、政府和政府机构及国有企业,而个人存款量很小。

由于金融创新,大面额存款和浮动利率债券成为筹措中长期银行资金来源的新工具。资产业务的特点是:从传统的贸易融资转向跨国公司、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和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对象的公司贷款和政府贷款,问时又开展了全新的专项工程贷款。现代跨国银行还经营保险代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公司、咨询、信息处理和资料加工业务,还经营国际信托、国际现金管理、国际租赁、担保、外汇交易、货币与利率调换、远期利率协定等全新的业务,其中的对外业务收入常常占到跨国银行总行利润的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