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13174600000023

第23章 健康的人格比一切都重要(17)

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呢?一对家长对我谈过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对孩子的训练主要是借助于一些日常的小事情来进行的,比如说,孩子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就餐,上课几分钟之前一定要到校,放学要按时回家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在这些规定的约束下,孩子会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惰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提高自己的约束能力,然后,又能把这种约束力推及到社会道德方面,自觉遵守纪律,遵守文明规则和社会规范。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母亲每天都会按时接送孩子。在住址不远处,有一小片草莓园,是母子俩每天的必经之地,草莓成熟的季节,只要弯下腰,就可以采摘到路边的草莓。面对俯身可摘的草莓,孩子很想摘一个,但母亲告诉孩子,那是别人的草莓,不能摘,一旦摘了,就和小偷没有什么区别。孩子每天都在母亲的劝阻下,放弃了摘草莓的念头。渐渐地,孩子不再在经过草莓园时动这种念头了。有一天,母亲让孩子先走,她故意隐蔽在孩子看不到的位置,留意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结果,她看到孩子经过草莓园时,对那些鲜艳欲滴的草莓丝毫不为所动,目不斜视,大步走了过去。

母亲对孩子进行这种抵抗诱惑的心理训练,实质上就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训练,孩子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说明他的心理素质已经足够抵抗这种诱惑,可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约束自己不去做违反道德、违反纪律的事,反之,则需要继续加强训练。

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还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及情绪。有一次,一个孩子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弄丢了,父亲见他眼圈发红,马上对他说:“如果你是男子汉的话,就不要哭,把眼泪收回去。只要你做到了,不久你就能得到一个同样的玩具,如果你做不到,那你不但永远得不到它,还将会被人笑话。”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吸了吸鼻子,皱着眉头,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不久后,他果然得到了一个同样的玩具,那是爸爸妈妈奖励给他的。

这对家长对孩子的训练无疑是成功的,孩子甚至在面对小朋友的寻衅时,也能够冷静地走开。如果换了别的孩子,非和对方打起来不可。

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精神,除了借助于一些日常的小事情来进行,还需要家长的表率力量。

家长应该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能在关键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我那位朋友的孩子之所以任性放纵,为所欲为,表面上看,是孩子缺乏自我约束的精神,但从更深的层面来分析,则要归咎于他的父亲。朋友说过,孩子做错了事,他会因为恼怒而打骂孩子,可是,一位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怒气,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父亲,能把孩子教育好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