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13174600000028

第28章 健康的人格比一切都重要(22)

孩子从那以后,开始学会悲天悯人,他在街上看到残疾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能不能帮上一点忙。而他的母亲,会经常教他把自己多余的文具和衣物“贡献”出来,送给那些聋哑学校那些残疾的孩子们。她还教他写信,鼓励那些因为身体缺陷而情绪消极的孩子。渐渐地,孩子把这种善举当成了一种习惯。他关心弱小,尊老爱幼,在大巴上,即使把座位让给别人自己要站很长一段路程,但他会为此而感到开心。他小小年纪,便养成温和淳厚的性子,处处与人为善,也是因为他的父母从没有在他面前说过他人的坏话,更没有在他面前用伤人的语气骂过人。

这样的孩子,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贵人相助,而这些贵人,其实就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

和这个孩子的家庭相反的是,那些缺乏仁慈心,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大部分都生长在“无德之家”,父母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比如说,孩子和别人打架,不但不责备孩子,还护着他,认为别人伤了他而把别人骂得狗血淋头。带孩子上街,看到残疾艺人,只看热门不给钱,等人家来讨钱时,拉起孩子便走。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和邻居大动干戈……这些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心灵变得麻木不仁,冷酷无情。这样的孩子,一不小心也许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说,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待人接物怀着一颗仁慈之心,那么,父母就应该先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再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和感化孩子。

孩子拥有一颗仁慈之心的同时,还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是自私狭隘的,他们不懂得珍惜食物、珍惜亲友和情感,他们只知道不断地向他人索取,却不懂得回报。这样的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令人谴责的事情。

不久前,我听到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怡君在向她的母亲提出要求而得不到满足之后,怒气冲天地在街头对母亲破口大骂,甚至扇了母亲一个耳光。我于是多方努力联系到怡君的母亲做访。她很伤心地告诉我,怡君是独生女,他们从小就很疼爱她,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却从没有对她提过母亲是如何十月怀胎,痛苦分娩,艰难养育,才把她抚养成人。他们也很少告诉她,她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衣服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人为她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我又到学校找到怡君,问了她几个问题:你妈妈养育你这么多年,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她?你认为你平时吃的穿的都是从哪里来的?你觉得你幸福吗?

怡君回答说,她是妈妈生的,既然妈妈要生下她,当然就要养她,供她吃穿和上学,之所以会打骂妈妈,是因为她不答应给她买一辆新的山地车。她认为平时吃的穿的都是用钱买来的,有钱就能吃好的穿好的。她觉得她不幸福,因为经常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说,她经常觉得零花钱不够用,因此而报怨父母给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