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13174600000044

第44章 让孩子融入社会(13)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嫉妒其实是属于人的本性之一。人在婴儿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产生嫉妒心理。如今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每个孩子都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有,别的父母能给孩子的,自己也能给孩子。而正因为如此,更滋长了孩子的嫉妒心。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嫉妒是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待遇、财富及各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产生一种失落、惭愧、愤怒及怨恨等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孩子一旦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或所拥有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得不到控制,就会严重扭曲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在生活中得不到快乐,不能友好地与人相处,甚至酿成一些恶性事件。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嫉妒心理,让孩子不再受到这种心理的困扰。家长对于孩子,可以为他提供一切物质需求,但绝不能与别的孩子比。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因此,看到孩子的小伙伴拥有会爬坡的玩具赛车,就会给孩子买一个会奔跑的玩具飞机;看到孩子的小伙伴去吃了肯德基,就会带孩子去吃麦当劳;听孩子说小伙伴穿新鞋了,就给孩子买一双更漂亮的鞋子。父母永远也不舍得让孩子在物质上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但是,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东西,当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发现身边的人拥有的东西比自己更多更好时,就会产生一种嫉妒心理。也就是为什么物质生活越优越的孩子就越容易嫉妒别人的原因。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在物质上吃一点亏,更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家长还要在家庭教育中慎用一些“激将法”。

“激将法”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很多父母,尤其是上了学的孩子的父母,往往喜欢用“激将法”来刺激孩子,希望以此激发孩子上进的决心。比如,父母经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邻居的XX,他比你还要小一岁,可是他比你懂事多了。”“你看你们班的那个XX,他的成绩多好!你比他差得远啦!”“那个XX同学的舞跳得真好,可是你学了这么久,什么都不会跳。”对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这种“激将法”,不但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在这种自卑心理下,孩子通常会误认为父母爱的不是自己,而是XX,进而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

另外,还要注意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对于孩子,只能要求其尽力而为,做得更好,而不能要求其做得最好,否则,便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如果孩子没能做到最好,便会嫉妒那个最好的,甚至怨恨对方抢走自己的风头,认为如果不是对方,最好的应该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