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13175600000007

第7章 皇子命运

刘邦死后,吕后掌握了朝政大权后,疯狂迫害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尽管惠帝刘盈亲自出面保护赵王刘如意,吕后还是伺机毒死了刘如意。吕后既然如此凶残,刘邦其他几位皇子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

齐王遇险

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庶长子刘肥,被封为齐王。次子即嫡长子刘盈,继位为皇帝(汉惠帝)。再次为庶子刘如意,戚夫人生,被封为赵王。再次为庶子刘恒,薄夫人生,被封为代王(汉文帝)。再次为刘恢,初封梁王,后改封为膽王。再次是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为赵王。再次为淮南王刘长(chang,常),最小的是燕王刘建。

无论刘邦有几个儿子,有一点是肯定的:嫡长子刘盈是法定继承人。按说,自己的儿子稳稳当当地在刘邦去世后当了皇帝,吕后应当非常高兴了。依照常理,在废立之争中获得胜利的吕后,会因为幸福而变得分外宽容。

她有幸福感吗?她会怎样对待赵王刘如意之外的其他皇子呢?

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刘邦即位的第二年(汉六年,前202)被封为齐王。这是刘邦即位之后第一次分封同姓王。刘邦此次封了三位刘姓王,只有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此时,刘邦其余诸子尚年幼,无法加封。

这次大封同姓王是在剥夺了韩信的楚王之后进行的,刘邦此次将齐地七十二城分给了刘肥(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史记·高祖本纪》)。

惠帝二年(前193)十月,齐王刘肥来朝。惠帝为齐王刘肥举行了兄弟之间的家宴。惠帝因为刘肥是兄长,就让刘肥坐了上座;刘肥也未加多想,就在上座下坐(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史记·吕太后本纪》)。

惠帝请长兄齐王上座,完全是出于真心、真情,显示了他为人的平和。

刘肥为什么敢于在皇帝面前坐上座呢?

一是感到惠帝确实是真心;

二是觉得自己确为长兄;

三是认为宫中家宴可以不拘君臣之礼;

四是没有细想此事会触犯吕后。

但是,吕后可没有这么想。她看见刘肥竟然坐了上座,自己的儿子惠帝竟然下座陪侍,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准备两杯毒酒,送给齐王,让齐王用这两杯酒为自己敬酒。

刘肥不知道这两杯酒的厉害,端起酒来就准备给吕后敬酒。对刘肥来说,吕后是他的嫡母,又是皇太后。太后让自己敬酒,他赶紧端起了酒杯。惠帝不知道这里面的奥妙,因看见自己的兄长齐王起身敬酒,他也端起了其中一杯酒一块儿敬吕后。吕后看见惠帝也端起了其中的一杯毒酒,脸色大变,立即动手打翻了惠帝的那杯酒。齐王刘肥看到太后亲自打翻惠帝手中的酒杯,感到非常奇怪,便装出喝醉的样子,酒也不敬了,摇摇晃晃、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皇宫。

回到自己的官邸一打昕,才知道自己端起来的那杯酒和太后打翻的那杯酒,都是毒酒。

齐王顿时吓呆了!知道自己冒犯了太后。

吕后为什么会因为一个家宴的座次动了杀机呢?

第一,齐王违背君臣之礼。

齐王虽为兄长,但是,惠帝是君,齐王为臣;只有臣子侍奉君王,岂有君王侍奉臣下?齐王刘肥此事的处理确实有误。但是,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惠帝要求执兄弟之礼。齐王的失误在于他没有坚持执君臣之礼,但是,毕竟惠帝与齐王为同父异母的亲弟兄;齐王纵然失礼,但是,罪不至诛啊!

第二,吕后认为齐王未将当今皇上放在眼里。

吕后为什么会因为齐王失礼而要当场毒杀刘肥呢?

吕后认为刘肥自恃长兄而没有将已经当了皇帝的弟弟放在眼里,有非分之想!

刘肥在高祖八男中排行第一,但是因为他是庶出,非嫡长子,因此,他虽为兄长,却不能继承帝位。刘肥完全承认自己的庶出身份,从来没有想当太子的念头;但是,吕后却认为刘肥失礼的举动是有非分之想。

吕后的想法不能说全无道理,只是过于敏感。

和吕后这种过于敏感的人打交道非常累,每句话、每个动作都要前思后想,稍有不慎,即会立即被处死;古人常云:伴君如伴虎,当指此而言。

吕后年轻时为什么不是这样?

为什么因为受刘邦牵连被关进狱中受到狱卒虐待她没有大怒?

为什么刘邦封刘肥为齐王时她没有大怒?

此一时,彼一时!

彼时的吕后尚无那么大的权力!

权力异化了吕后,使她成为疑神疑鬼之人!同时,手中毫无节制的权力又使她可以为所欲为。

齐王非常害怕,认为自己这次是出不了长安了。他的内史(西汉诸侯国中主管民政的官员)对他说:太后只有惠帝和鲁元公主两个亲生孩子。如今大王的齐国有七十多座城,鲁元公主只有几个城的食邑。如果大王能拿出一个郡奉献给太后,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指皇帝、太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太后一定很高兴(齐内史士说王日: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史记·吕太后本纪》)。

齐王刘肥是汉初分封同姓王时受封时间最早、受封面积最大、国力最强、人丁最旺的皇子。因为刘邦诸子年幼,汉初分封同姓王时皆无法主持国政。刘肥年长,因此,刘邦便把最大的齐国封给了刘肥。当时,吕后心中肯定不满,但是,由于刘邦在世,吕后不便表现出来罢了。

刘邦去世,惠帝即位,齐王刘肥的广袤国土便成了吕后下手的主要对象。

齐王听了内史的话,主动提出把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并且主动提出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自己做吕后女儿的“儿子”——这是一个丧尽人格尊严的马屁!

这是让哥哥做妹妹的“儿子”。这种丧尽人格的主意吕后会同意吗?

吕后的反应竟然是三个字:“喜,许之”,“喜”,高兴啊;自己的女儿增加了汤沐邑,当然高兴啊;“许之”,答应了。

接受汤沐邑,还只是贪婪。

更让人齿寒的是作为兄长的刘肥被逼无奈,竟然尊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妹妹鲁元公主为“母亲”!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刘肥的无奈,吕后的霸道、贪婪、无耻,暴露无遗!

吕后欣喜之余,还叫自己的儿子、女儿亲自到齐王刘肥在京城的官邸,为自己的女儿举行了隆重的认“儿”仪式。极尽欢娱之后,才放齐王刘肥回国。

吕后与戚夫人有情敌兼政敌的双重关系,因此,吕后残害戚夫人、杀害刘如意尚有可以让人理解之处;但是,嫡长子刘盈与庶长子刘肥在嫡庶界线分明的汉代,毫无竞争。仅仅因为惠帝尊刘肥为兄而让刘肥坐了上座,吕后竟然备下两杯毒酒,企图加害刘肥,太过分了。因为,刘肥也是刘邦之子啊!对待同父异母的儿子竟然如此下手,让人齿寒。如果不是惠帝不知内情,端起了一杯毒酒,齐王刘肥恐怕早就撒手人寰了。

吕后的这种霸道行径为后来皇族派消灭诸吕埋下了祸根,吕后死后,发动诛杀诸吕行动的正是刘肥的两个儿子刘襄和刘章。刘章在京城,刘襄在齐地,一个内应,一个外合。刘章发难,刘襄举兵。一场诛除诸吕的风暴响彻大地。

刘肥因为献邑、认母示忠得到吕后大大欣赏!所以,最终刘肥一生,吕后都没有再为难他。但是,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最后疯狂

从惠帝二年齐王刘肥事件之后,到吕后去世前一年的高后七年(前181),这十二年之中刘邦诸皇子还相当平静。除了惠帝元年被杀的刘如意,惠帝七年病卒的刘盈,其他诸皇子都平安无事。

吕后是高后八年(前180)去世。她去世的前一年(高后七年,前181),突然出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

惠帝元年十二月赵王刘如意被杀后,吕后选派了刘邦的第六子淮阳王刘友继任赵王。

刘友的王后是吕后的娘家人,刘友偏偏不喜欢吕后给她指定的这门亲事,而喜欢其他女人。

吕后将吕姓诸女许给刘邦诸子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刘、吕两姓的联系。刘邦诸子都是皇子,不需要任何人捧他们,他们就是天生的皇族。吕姓诸女则不同,她们需要和刘邦诸子联姻之后才能进入皇族圈。

但是,嫁给刘姓皇族的吕姓诸女大都依仗吕后的势力,根本没有把刘姓诸王放在眼里。刘友的这位王后更是厉害。诸侯王多嫔妃是习见之事,但是,这位吕姓王后非常恼怒,竟然跑到吕后那儿告黑状,诬陷刘友说过:姓吕的怎么能称王?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要灭了这些姓吕的。

此话刘友肯定没有讲,但是,赵王王后的告状吕后肯定相信。因为吕后认为:自己对诸吕的宠爱,刘姓诸王一定会对此不满。所以,刘友说这种话一点不奇怪。果然,吕后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下令召赵王刘友进京。

高后七年一月,赵王刘友进京以后,吕后并不见他,而是将他安置在赵王的驻京办,让士兵们围起来,不给他食物。随同刘友进京的官员偷偷地给他送点吃的,吕后将送东西的臣子都抓起来处死。饿极了的赵王,临死前唱了一首楚歌:

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炻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史记·吕太后本纪》)

这首歌讲什么呢?

吕氏掌权啊刘氏危险,强迫我啊娶了吕姓的王妃。我的王妃既妒啊又会诬陷,女人进谗乱国啊嫡母竟然受骗。我不是没有忠臣啊怎么会失国?中途自尽荒野啊只有苍天可鉴。可惜悔之已晚啊宁愿早人黄泉,身为赵王被饿死啊有谁可怜!吕氏灭绝天理啊只有祈盼苍天报此仇冤。

几天之后,刘友饿死。

一位皇子活活饿死,吕后将会怎样处理后事呢?

吕后却以普通百姓的礼仪把赵王刘友埋葬在京城百姓的墓地中。

刘友是第一任赵王刘如意被杀之后被害的第二任赵王,已经是无独有偶了,这种悲剧还会重演吗?

高后七年二月,在刘友死后十几天,吕后又把刘友的哥哥梁王刘恢改封为赵王。

已经有两任赵王死在了赵王的王位之上,新封的赵王刘恢能否避免重蹈前两任赵王的覆辙呢?

刘恢的妻子也是吕后指派的,而且这位吕氏王后地位更高,她是吕产的女儿。吕产是吕后的侄子,也是吕后在朝中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官拜相国,非常得势。吕产的女儿仗着其父的权势,在刘恢的宫中到处安排吕氏宗族,掌握了宫中的大权,而且还监视赵王刘恢,使刘恢没有一点点行动自由。

刘恢宠幸一位宫女,王后派人把她毒死。刘恢非常痴情,对这位宫女非常喜爱。自己最宠爱的宫女被杀,刘恢悲愤欲绝。但是,他对专横跋扈的妻子什么都不能做,也不敢做。

高后七年六月,第三任赵王刘恢自杀。

身为赵王的刘恢为什么要自杀呢?

一是没有爱情。

二是没有自由。

匈牙利诗人裴多非曾以一首“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都皆可抛”之诗名闻中华大地。两千年前的刘恢恰恰是既无爱情,又无自由,他的自杀当属必然。

吕后知道第三任赵王自杀,她会反省自己的作为吗?

恰恰相反,吕后认为刘恢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他作为诸侯王的职责,于是下令废掉刘恢儿子的王位继承权。

三任赵王悉数遇难,吕后的屠刀会放下吗?

在赵王刘恢死后的当年秋天,吕后派人告诉代王刘恒,让他继任赵王。

吕后的这个主意是对代王示好吗?

大限将尽的吕后正处在最后的疯狂期。高后七年一月至六月这半年之中她连续迫害致死了两位刘姓皇子刘友、刘恢,紧接着她让代王刘恒做第四任赵王。

刘恒是高祖十一年八岁时被立为代王的。代地非常偏远,代王的力量也非常弱小。但是,代王刘恒接到吕后的诏令后,立刻上书表示自己愿意为嫡母守护边陲。

吕后对代王刘恒的小心谨慎较为放心,刘恒的母亲又是最不受刘邦宠爱的后妃。仅仅是刘邦与刘恒母亲的一夜之情,生下了刘恒。从此,刘邦再也没有召幸过其母。因此,吕后在刘邦去世之后在所有刘邦的嫔妃之中只放走了刘恒的母亲到代地和儿子同住,其他嫔妃一概扣押不准出宫。

身居边疆的代王刘恒为什么不愿做中原的赵王,非要在边陲一隅当个代王呢?

因为,三任赵王的悲剧结局已经使刘邦八子中的幸存者心惊胆战了。

吕后答应了刘恒的要求。在吕后最后疯狂的高后七年,只有代王刘恒一人是靠自己的政治智慧保全了性命。

高后七年九月,燕灵王刘建死。刘建是刘邦最小的儿子,他没有等到吕后动手就病死了。刘建没有嫡子,但有后宫美人(古代嫔妃的封号)生的一个儿子。依照惯例,刘建的这个儿子应当继承刘建的燕王之位。但是,吕后另有想法。她没有让刘邦的这个孙子继承燕王之位,而是派人杀了刘建的这个儿子,以刘建无后为名,撤销了燕国。

高后八年吕后就去世了,这一年出现的一连串事件是不是吕后对大限将至的预感呢?

皇子奇迹

疯狂的高后七年,吕后逼死了两位赵王,燕王病死,儿子被杀。加上早已经去世的惠帝刘盈,被毒死的刘如意和惠帝年间病死的齐王刘肥。这疯狂的一年中,刘邦八子中存世的皇子只剩下了两位:一位是依靠政治智慧而幸存下来的代王刘恒,那么,另一位皇子是谁?他为什么能够活了下来?

事情还得从高祖三年说起。

汉三年,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攻打赵国时,张耳也奉命与韩信一同参战。攻下赵国后,张耳被封为赵王。汉五年,张耳病死,他的儿子张敖继位为赵王,刘邦、吕后还把自己惟一的亲生女儿嫁给了赵王张敖(子敖嗣立为赵王,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由于刘邦非常信任张耳,刘邦把自己和吕后的女儿嫁给张耳的儿子张敖。张敖的父亲张耳曾经在刘邦起兵反秦之前就和刘邦是亲密旧交,当时刘邦毫无名气,但是,张耳已经是名士,刘邦慕名拜访张耳,受到张耳的礼遇。所以,张耳和刘邦的关系非同一般。

高祖七年,刘邦从平城与匈奴作战返京,路过赵国。因为张敖与刘邦,谊属君臣,情兼翁婿,所以,赵王张敖对刘邦照顾得非常热情、周到,他亲自脱去外衣,戴上皮套袖,自己动手为刘邦端饭上菜,但是,刘邦却表现得非常傲慢,“箕踞詈”(《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箕踞,伸长双腿而坐,状如箕。这是古代一种非常放肆、无礼的样子。“詈”,是骂。所以,刘邦伸着双腿骂张敖,非常傲慢。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史记·田叔列传》)

贯高是赵王张敖的国相,他实在看不惯刘邦对张敖的傲慢无礼,便劝张敖,您对皇帝非常恭敬,而皇帝对您太傲慢,请您同意我们杀了他。

张敖啮其指出血,日: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毫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张敖会同意谋反吗?

张敖听了贯高的话,咬破指头,出血盟誓说,你说得不对,我们是靠了高皇帝才恢复了故国,今天所有的恩泽都源于皇上,希望你再不要说这样的话。但是,贯高诸人的心中愤愤不平,决心要谋杀刘邦。并决定:事成功归赵王张敖,事败独自承担罪名,决不连累赵王。 汉八年,刘邦再次经过赵地。贯高等人便在柏(bai,百)人县(今河北隆尧县)刘邦下榻宾馆的夹墙中埋伏了刺客。

刘邦住下以后,心中突然感到不安,便问:这是什么地方?随从告诉他是柏人县。刘邦说:“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原来,“柏(bai)”字还可以读成“柏(bo)”,而“柏(b6)”与“迫”古音相同,所以,刘邦便认为“迫人”不吉利,连夜起身走了。贯高谋杀刘邦的计划因此流产。刘邦这次躲过一劫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他为什么会感到心中不安?为什么破例连夜赶路?

贯高行刺失败,他会不会受到惩罚呢?

汉九年,贯高的仇家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向刘邦举报。刘邦听说后,非常震惊,于是把赵王、贯高及赵王宫中之人一块儿抓捕。

贯高等参与此事的人争着自杀,贯高大骂他们:谁让你们这样做?如今大王无罪而被捕,你们要是都死了,谁还大王一个清白?于是,囚车押着张敖、贯高送往京城。

刘邦下令:谁敢跟着赵王张敖进京,一律灭族。除了被逮捕的张敖、贯高之外,其他参与此事的十几个人都剃光了头发,戴上铁圈,以家奴的身份随同赵王张敖进京。

进京之后,贯高在受审时说:只有我一个人设谋,赵王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狱卒严刑逼供,打了上千板子,又用锥子刺遍全身。贯高皮开肉绽,全身找不到一处未受伤而可以下锥的地方。但是,贯高始终不改口供。

主审的廷尉(九卿之一,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将贯高受审的详情报告了刘邦。

高祖听完贯高遭受酷刑绝不出卖张敖的汇报之后,长叹一声:壮士啊!谁和他是朋友,让他以个人的身份找他谈谈。

中大夫(皇帝的侍从官,掌管谏纳)泄公是贯高的好友,他说:贯高是我的老乡,他是赵国最讲义气、重诺言的义士。于是,刘邦派泄公去监狱中见贯高。

贯高被人用担架抬过来,看了看来人说:你是泄公吧?泄公赶快安慰贯高,像平常老朋友见面那样,寒喧了好一阵儿,泄公问:赵王真的没有参与此事吗?贯高回答: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如今我的父母妻子都要因为我犯法而被处死,我怎么会拿自己的父母妻子去换赵王的命呢?赵王确实没有反,就是我们几个人做的。贯高详细地说明了赵王不知内情的经过,泄公将情况向刘邦做了详细汇报。

得到真实情况的刘邦会怎么处理张敖、贯高呢?

刘邦立即赦免了赵王张敖,但是,张敖的赵王已经不能再当了,但是,张敖还是自己的女婿,于是,刘邦改封张敖为宣平侯。

这件事让刘邦非常欣赏贯高的为人,他派泄公告诉他赵王张敖已被释放,并说自己很欣赏贯高,因此赦免贯高。

贯高会接受刘邦的赦免吗?

贯高很高兴地说: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证明赵王张敖未谋反。如今赵王已经释放,我的责任已经完成了,死无遗憾了。作为人臣,犯了谋逆之罪,有何颜面见皇上呢?即使皇上赦免了我,我难道心中就不惭愧吗?于是,他在狱中割断自己的颈动脉而死。

贯高自杀的消息立即传遍了天下。

另外,贯高谋反与刘邦之子有何关系呢?

原来刘邦于高祖八年第二次路经赵国时,赵王张敖将自己的一位后宫美人献给刘邦,刘邦因为感觉柏人县的县名不吉利,未住下来就离开了。但是,这位美人却因和刘邦的一夜情而怀了孕。张敖听说美人怀了孕,立即把她安置在王宫外单独居住。

第二年(高祖九年),贯高事件暴露时,这位怀着龙子的美人随同赵王王宫的人一起被关押。于是,她将自己怀了刘邦孩子的事报告了狱吏。

狱吏听说,不敢怠慢,立即上报高祖刘邦。

此时,刘邦正因为自己的女婿谋杀自己的事非常生气,便没有理会这件事。这位怀孕的女人想通过吕后做工作,没想到吕后因为嫉妒她怀孕,根本不愿帮忙。这位女人又想通过吕后的宠臣审食其做工作,审食其虽然做了工作,但并未下大力气。所以,这位怀了龙子的女人一直被关押着,等到孩子一生下来,这个女人便因为恼怒而自杀了。

等接到这位女子生子的消息,刘邦此时气也消了,听说生了个儿子,刘邦心中很后悔,就赶快派人把儿子领回来,并亲自交代让吕后抚养,并安葬了孩子的生母。

这个命大的儿子,就是刘邦的第八子刘长。

刘长两岁(高祖十一年),刘邦平定黥布叛乱之后,便将黥布的封地转封刘长。这就是历史上的淮南王刘长。

淮南王刘长一直随吕后长大,因此,和惠帝刘盈、吕后的关系非常亲密。吕后称制其间,淮南王刘长是惟一没有受到吕后迫害的皇子。在刘邦诸皇子中,刘长的命运是最为独特的。

此事说明吕后并非全无人性,俗称虎毒不食子。吕后残忍地杀害了高祖刘邦的三个皇子,还杀了燕王的儿子;但是,她没有杀害由她抚养成人的淮南王刘长。同为刘邦的皇子,但是,命远却迥然不同!

吕后在“最后的疯狂”中残杀了两位皇子、一位皇孙,其实,吕后在此时大开杀戒,心中还深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么,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请看:大封诸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