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13206000000021

第21章 美国第一任总统(1)

在任何一个国家,知识都是公共幸福最可靠的基础。

——华盛顿

(一)

回到弗农山庄的华盛顿潜心田园农事,享受着恬静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不过,华盛顿也并没有完全消极遁世或沉湎于个人享乐,虽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仍然让他不能超然物外,他不能不常常思考着国家事务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

他渐渐发现,《邦联条例》下建立起来的新的国家体制并没有实现人民预期的理想。由于中央权力极小而州的权利很大,各州如同一个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使整个邦联俨然成为一个由13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松散的联盟。在这种体制下的美国,也出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国家不能建立稳定的财政秩序,无法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尤其是战争中欠下的大量国债无法偿还;国家不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以保护美国年轻的民族工商业;美国在国际上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国家无法保护美国人的海外权益;国家无法保证国内社会秩序的稳定;等等。

面对邦联统治几年后的美国,华盛顿感到一阵隐痛和不安。这种局面如果长久地持续下去,必然会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就在华盛顿担忧不已的时候,1786年秋,为了能存下去,马萨诸塞州西部的广大贫苦农民终于在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之下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很快就扩展到1.5万人,人数最多时甚至超过当年华盛顿统帅的大陆军。

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弗农山庄。邦联政府派去监视起义者的陆军部长诺克斯在给华盛顿的信中写道:

“他们的信条是:全部财产都是全国人民一起从英国统治下夺回来的,因此,它应该属于全体美国人民。”

华盛顿听到这个消息后,绝望至极。当初退伍时,他如果听人说“在今天你将看到反对我们自己制定的法律与规章的可怕的叛乱……”,他会毫不犹豫地斥之为“神经病”;而现在,他看到了“这个国家里第一次出现的最光彩夺目的晨曦之上笼罩乌云”,他无比气愤地喊道:

“仁慈的上帝啊!人类的行为怎么能如此反复无常,背信弃义?前几年我们还在为建立今天的制度,为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在流血;可是现在,我们又要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种制度!”

谢斯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但邦联政府体制表现出来的极度的软弱性让华盛顿强烈地感到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紧迫性。华盛顿在给时任外交部长的詹姆斯·杰伊的信中指出:

我认为,我们想要作为一个国家长久地存在下去,就必须把权利交给某个机构,让它雷厉风行地在整个联邦中运用自己的权利,就像每个州的州政府可以在本州内雷厉风行地运用自己的权利一样。

为了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关心,华盛顿在信中还强调:虽然他已退职回乡,但他无法将自己完全置于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地位。

在华盛顿的呼吁下,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提出的关于1787年夏在费城召开全国代表会议的建议得到广泛响应。1787年2月,邦联会议决定召开全国代表会议,修改《邦联条例》。

此时,弗吉尼亚、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特拉华和北卡罗莱纳州已指定出席会议的代表,议会要求其他各州也派代表参加。后来,马萨诸塞、纽约、乔治亚、马里兰和康涅狄格州也先后派出出席会议的代表,只有罗德岛州拒派代表参加。

弗吉尼亚议会一致推举华盛顿担任州代表出席费城会议,但华盛顿却有些犹豫不决。他认为,自己既然已经公开宣布退出政坛,现在再重新出现在政坛上,别人会觉得他出尔反尔;而且,如果他出席会议,而会议还未召开就失败了,那对他的名声影响也会十分不好。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华盛顿又很担心,如果自己闭门不出,会有人认为他不肯为国家出力,让美国建立共和国的试验失败。

种种顾虑,让华盛顿陷入迟疑不决之中。

后来,亲友们都劝华盛顿出席非常会议,以便利用他的威望和影响促使这次会议成功举行。华盛顿本人也考虑到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维护共和主义的必要性,终于决定再度出山。

(二)

1787年3月28日,华盛顿致函弗吉尼亚州州长伦道夫,表示自己的健康允许的话,他愿意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参加费城全国代表会议。帷幕既然已经拉开,华盛顿只有希望这次会议“不要接受妥协的权宜之策,而是要彻底找出宪法的弊端,并要制定出根治方法”。

在对弗农山庄进行一番安排后,5月13日,华盛顿到达费城。这位声名显赫的前大陆军总司令的到来,在整个费城都引起了轰动。宾夕法尼亚一家报纸对此做过这样的报道:

“入城时,礼炮轰鸣,钟声响亮,人们高声欢呼,表达他们对这位伟人到来的热烈欢迎。”

5月14日原定是费城会议开幕的日子。可当华盛顿和弗吉尼亚代表们一起到达会场时,却惊讶地发现只有弗吉尼亚和东道主宾夕法尼亚的代表到达了,整个会议厅显得空空荡荡。这些难道都是不祥之兆吗?

但华盛顿的处事态度是:要么不干,只要决定干,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于是,他利用开会前的间隙时间一面与本州代表讨论磋商,尽可能统一意见;一面与陆续到达的各州代表广泛交流。因此到开会前,华盛顿等人的观点已经为相当一部分代表所了解并初步认可了。

5月25日,7个州的代表先后抵达费城,勉强凑够了法定人数,制宪会议才正式召开。后来,又有5个州的代表陆续来到费城。这样,13个州中除了罗德岛州外,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在出席会议的55名代表当中,最具有影响和权威的人物要数富兰克林和华盛顿。但富兰克林此时已是81岁的高龄,年老体衰,精神不济,因此主持领导这次会议的重任不可避免地就落在华盛顿身上。大会代表通过议程,选举会议领导人员,华盛顿被一致推举为会议主席。

会议开始不久,华盛顿就提议通过两个决议:各州不论大小,在表决时只有一票;会议期间严加保密,不得将内容外泄。对于后者,华盛顿尤其重视。他认为,如果会议议事记录外泄,就会使大会不成熟的思想扰乱公众的平静,从而可能在国内激起对抗浪潮。

制宪会议每天正式开会4-7个小时,会期一直延续了4个多月。其间,华盛顿恪于主席身份,不便参加辩论,但他那众所周知的意见对大家都产生了影响。

在会议进入正题后,弗吉尼亚代表团麦迪逊起草了一份建立新政府的方案。这个方案被称为“弗吉尼亚方案”,其基本要点是:

一,按各州认可比例设立一个两院制立法机构。下院由人民选举产生,上院由下院选举产生。

二,由立法机关选择一种行政机构。

三,建立一个由立法机关选举的司法机关,包括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

经过激烈的辩论,9月17日,会议以7票对3票的优势通过了以弗吉尼亚方案为蓝本建立新政府的决定。历时4个多月的制宪会议正式降下帷幕,接下来就是要各州议会逐一批准了。

这部宪法规定了一整套符合美国国情的治国原则,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共和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上有两个重要特点:从中央政权和州政权的关系上,它是联邦制国家;从国家最高权力的结构看,它是个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国家。这种体制也奠定了美国的立国基础,至今已执行200多年。

在18世纪,美国宪法规定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总统由选举产生并规定了任职年限,这同终身制和世袭制的封建君主制相比,是一种伟大的历史进步。它否定了君权神授的合法性,否定了国家最高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转让性。正如列宁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