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13206100000013

第13章 暗渡陈仓定三秦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唐)刘禹锡

(一)

汉中对策制定完毕后,刘邦将韩信、萧何、夏侯婴、灌婴、樊哙、曹参、周勃、郦食其、陆贾等心腹叫到内室,开始商议还定三秦的军事计划。刘邦展开汉中和关中的地形图,说道:

“汉中与三秦隔着秦岭,而栈道已经烧绝,我们怎么过去呢?”

诸将看着地形图,默然不语。韩信走到地形图前,提笔在上面画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点分别是南郑、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和咸阳。众人看着这个三角形,不知韩信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脸茫然。

这时韩信说道:

“如果要从南郑直取咸阳的话,走子午栈道是最佳选择。这东面的一条线就代表子午栈道。不过,子午栈道异常艰险,不适合大规模的行军作战。更何况,章邯并非平庸之辈。只要他派数千士卒守住栈道的出口,任我数十万大军也无法通过。”

刘邦看着韩信,默默点了点头,问道:

“如果子午栈道无法通行,我们又怎么能还定三秦呢?”

韩信胸有成竹地回答说:

“大王不必忧虑。虽然子午栈道无法通行,但我们却可以取道陈仓古道,先占据陈仓,然后再直取咸阳。”

陈仓是秦王朝屯积官粮的地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秦王朝灭亡之后,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在关中称王,只顾防守栈道,放松了对陈仓的防守。当然,这主要是张良的功劳。他曾建议刘邦烧毁栈道,以示无北上之心,遂让章邯等人放松了警惕。

刘邦这才恍然大悟道:

“真是妙计啊!兵出陈仓虽然绕了些路,但却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诸将沉思片刻,突然质疑道:

“如果章邯得知我军要绕道陈仓,加强那里的防守怎么办?再说了,如果章邯向项王求助,项王从彭城杀来,我们不都死无葬身之地了吗?”

韩信笑道:

“诸公不必忧虑。项王虽然势力强大,但距关中尚有千里之遥。等他的援军到来之时,我们已经平定了三秦。到那时,只要派兵守住函谷关,料他也无可奈何!更何况,齐王田荣和梁地的彭越正在起兵反楚,项羽一时之间还抽不开身来。”

诸将认为韩信说得有理,但依然不放心,又问:

“如果项王不打田荣和彭越,而是直扑关中,我们该怎么办?”

韩信看了看刘邦,意味深长地说道:

“这就需要大王给张良写一封信了。”

诸将有些莫名其妙,反问道:

“张良能挡住项王吗?”

“若论武力,张良自然是挡不住项王的;但若论智慧,恐怕十个项王也不是张良的对手。臣听说,项王已将韩王成贬为侯,且有诛杀韩王之意。因此,张良定然会怨恨项王。而大王又素与张良交好,让他说服项王北伐齐国,想必不是什么难事。项王北伐齐国,田荣必然会领倾国之兵迎战。到那时,项王就是想援助章邯,恐怕也是心有余而不足了!”

诸将听到这里,才不由得连声赞道:

“妙,妙,妙啊!”

韩信又用手指了指地形图,沿着子午栈道划了一条线,说道:

“至于章邯,我们可以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法击败他。”

看到刘邦疑惑的表情,韩信接着说:

“我们可以大张旗鼓地修复子午栈道,让章邯以为我军必沿此路直扑咸阳。到时候,章邯定会派重兵把守栈道的出口。但我们待其兵马齐聚栈道出口时,再迅速绕道陈仓,从西面攻取咸阳。这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刘邦听罢,连声赞道:

“真是妙计啊!如果早拜先生为上将,三秦可能早已是寡人的囊中之物了。”

(二)

诸将计议已定,刘邦立即命韩信全权指挥还定三秦的军事行动。韩信得令,立即选派精明强干的士卒前往秦岭,大张旗鼓地修复子午栈道。

子午栈道长达600多里,而且山道艰险,修复工程浩大,进度缓慢。但韩信的真实用意并不是要修复栈道,他只是虚张声势而已。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把章邯的注意力吸引到栈道出口的这一地段上来,然后再从陈仓出击,打章邯一个措手不及。

按理说,作为秦王朝的最后一位名将,章邯应该会想到韩信的“明修栈道”只不过是调虎离山之计。但他听说韩信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是在突然之间被刘邦拜为上将的,便不屑地想:

“韩信也无非就是好大喜功,没什么真本领。刚刚当上汉军的上将军就想直取咸阳,简直就是不自量力!料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于是,章邯立即派兵守住子午栈道出口,并派细作前往汉军中打探消息。细作打扮成汉中百姓的样子,来到韩信修复栈道的工地。普通的汉军士卒根本不知道韩信“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的计谋,只当韩信真的要从子午栈道出兵,情绪逐渐低落下来。因此他们一边伐木修筑栈道,一边议论说:

“本来以为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想不到竟是草包一个!他这样大张旗鼓地修筑栈道,不是等于告诉章邯,我们要从这里出击咸阳吗?”

一个士卒反唇相讥道:

“别发牢骚了,快点干吧!不从这里出击,从哪里出击啊?子午栈道是南郑到咸阳最近的道路。汉中粮草匮乏,岂是久居之地?不早早攻下关中,我们都要活活饿死在汉中。”

另一名士卒也大声说道:

“如果让你当上将军,你打算从哪里出击?”

先前的那名士卒挠挠头,沉思片晌,回答说:

“我也会从子午栈道出击,毕竟这里是直击咸阳的最短路线。”

……

章邯的细作返回废丘后,将这些汉军士卒的议论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章邯。章邯大笑道:

“看来韩信这小子真的是个平庸之辈,居然会采用这么愚蠢的部署。现在,不管汉军有多少兵力,我只要守住栈道出口,韩信就别想打进关中来。等着看吧,我不但要在出口处消灭汉军的主力,还要沿着韩信修筑的栈道打到汉中去。”

于是,骄傲自大的章邯马上派重兵守住子午栈道的出口,并严令道:

“任何人不得擅离职守,一旦发现汉军的踪迹,杀无赦!”

潜伏在关中的汉中细作发现章邯向子午栈道方向调兵后,立即向韩信汇报。韩信闻讯大喜,马上派人到南郑向刘邦汇报:

“启禀大王,章邯已经中计。请大王调动三军,准备杀向陈仓古道。”

刘邦不敢怠慢,立即按照韩信的部署调动所有兵力,昼伏夜行,向陈仓古道方向集结。韩信则不断催促士卒加速修复栈道,以迷惑章邯。

汉高祖元年八月的一天黄昏,韩信突然集结大部分修复栈道的士卒,悄悄向西而去,准备与刘邦的大军会合。在子午栈道方面,韩信只留下一些老弱士卒和百姓,假装继续修复栈道。

由于章邯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到了子午栈道方向和咸阳方向,致使包括陈仓在内的大部分地区防守空虚。结果,刘邦和韩信率汉军主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陈仓。直到这时,章邯才如梦初醒,大惊道:

“不好!陈仓一失,咸阳就不保了。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让刘邦在陈仓站住脚跟。来人,立即集结三军,驰援陈仓!”

(三)

久经沙场的章邯临危不乱,立即从咸阳、子午栈道方向调兵,亲自统帅,驰援陈仓。但一切都已经晚了。汉军在韩信的部署下大获全胜,士气正盛,且正在陈仓以逸待劳,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而章邯新败,丢失了囤积粮草的重地,士气低落;再加上章邯在仓皇之间集结的兵力有限,根本无法跟兵锋正盛的汉军相抗衡。结果,章邯在陈仓一役中被韩信打得落花流水,仓皇向东遁逃。

章邯在好畤(今陕西省乾县东)暂时站稳脚跟后,准备重整旗鼓,与汉军再战。但韩信根本不给章邯喘息之机,立即命樊哙、曹参等人领兵追击。樊哙、曹参等人勇猛善战,打得章邯毫无还手之力,只得继续逃亡废丘,缩在都城里不敢出来。

废丘位于陈仓和咸阳的中间位置,是咸阳的西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章邯一面在废丘补充兵力,一边向司马欣、董翳等人求援。司马欣和董翳不敢怠慢,立即发兵废丘,援助雍兵。

司马欣和董翳的援军一到,章邯兵力大振,立即命他的弟弟章平率一部分兵力绕到汉军背后,占据好畤。好畤位于咸阳的西北方向,与废丘、咸阳成掎角之势,可以互为支援。从这一军事部署来看,章邯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他是想把汉军吸引到废丘方向,与其展开决战。

章邯虽然神机妙算,但他忘了自己面对的对手是韩信。韩信一见章邯的部署,马上就明白了他的用意。随后,韩信派曹参和樊哙日夜兼程,回师包围了好畤。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缓慢向废丘方向移动,以诱使章邯率三秦军向他发起反攻。

面对韩信的军事部署,章邯却有些糊涂了。所谓“兵贵神速”,韩信的行军速度为什么会如此缓慢呢?章邯不明白。但自恃兵强,章邯也没将韩信当回事。

几天后,曹参、樊哙击溃了章平,再次占领了好畤。章平领着败军向陇西方向逃去。韩信接到曹参、樊哙的战报后,立即催促大军加快速度,全力进攻废丘。章邯大惊,立即率倾国之兵出城迎敌。

正当两军混战之际,曹参、樊哙突然从好畤方向杀向章邯的侧后,切断了他的退路。三秦军见状,不敢力战,纷纷溃逃。

章邯再次吃了败仗,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废丘,紧闭城门,等待项羽来援。

章邯一败,废丘便成了一座孤城。韩信留下一部分士兵围住废丘,自己率军全速向咸阳方向赶去。此时,三秦军主力已经损失殆尽,咸阳方向防守空虚,因此韩信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咸阳。

随后,韩信又令汉军兵分三路,一路固守所得之地,一路北上,一路东进,以锐不可当之势迫降了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至此,整个关中之地基本上都掌握在汉军的手中了。虽然当时的废丘、陇西、北地等少数几座孤城仍在雍军残余势力的控制之下,但他们已经无法对汉军构成威胁,韩信只派出少量兵力围而不攻。韩信知道,三秦王在关中不得民心,没有政治基础,绝对没办法固守。等到城内的粮草消耗尽,他们自然会出城投降的。

自汉军从汉中出兵之日起,还定三秦所用的时间不过一个月左右。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汉军不但未遭受什么损失,反而尽并三秦王之兵,实力大增。不论从所花时间方面来看,还是从所费兵力方面来看,韩信还定三秦的效果基本上可以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睿智的韩信指挥得得心应手,犹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他对整个战势的把握非常清晰明了,在上一个战役之初就已考虑好下一个战役的行动步骤。这一点不但赢得了刘邦的赞誉,也使韩信本人在诸将之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

还定三秦为刘邦东向争夺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前以黄河为屏,侧有渭河、秦岭为障,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战略根据地。占据关中之地之后,刘邦才真正具有了东向争夺天下的条件,也才取得了与项羽一较高下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