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13206100000021

第21章 功成身死千古憾(1)

破赵降燕汉业成,兔亡良犬日图烹。家僮上变安知实,史笔加诬贵有名。

——(北宋)韩琦

(一)

项羽死了,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之争终于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不过,这场胜利最大的功臣并非刘邦本人,而是汉丞相、上将军、齐王韩信。毫不夸张地说,大半个天下都是韩信打下来的。正如蒯彻所说的那样,韩信“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

进入和平时期,这种“震主之威”和“不赏之功”正在一步步地将韩信引向死亡的深渊。不过,韩信当时还未意识到这一点。他想:只要我安心做我的齐王,汉王不会对我怎么样的韩信的想法实在太幼稚了。项羽死后,刘邦绝不允许再出现一个项羽,他要削弱韩信等有功之臣的实力,将胜利果实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

因此,垓下之役刚刚结束,刘邦便飞马进入韩信的中军大帐,解除了他的兵权。对此,韩信并没有什么怨言。战争已经结束了,兵权理应归属最高统治者。然而,被解除了兵权的韩信就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一样,再也没什么威慑力了。

汉高祖五年正月,韩信、彭越、韩王信、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及张良、萧何等人上书刘邦,请求他加皇帝号。

刘邦假装推辞说:

“我听说有贤德的人才能做皇帝,涂有虚名是保不住皇帝称号的。所以,寡人不敢即皇帝位。”

韩信等人坚持道:

“大王虽然出身寒微,但却能诛伐暴逆,平定四海。如今,有功之人都得到了封赏,如果大王不即皇帝位,群臣怎能安心呢?臣等愿以死捍卫大王的皇帝位。”

刘邦假装再三推辞,但终于在群臣第三次请求他即皇帝位时说:

“既然诸位认为寡人即皇帝位有利于国家和群臣,那寡人就登上这个皇位吧!”

于是,刘邦便在定陶兴高采烈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定都洛阳(不久就迁往长安)。登基仪式刚刚结束,刘邦便宣布:齐王韩信本是楚国人,比较熟悉楚地的风俗,加封为楚王,都下邳;彭越加封为梁王,都定陶;韩王信仍为韩王,都阳翟;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汉高祖五年十月谋反,被刘邦领兵打败,改立卢绾为燕王)、赵王敖(张耳此时已经亡故,其子张敖袭赵王爵)等爵位如故。在众诸侯中,唯有临江王共尉(共敖已故,其子共尉袭临江王之爵)不愿归顺汉王朝。刘邦便令卢绾、刘贾等人领兵击之。后来,共尉投降,被高祖皇帝杀害于洛阳。

众人得到了封赏,都十分高兴,唯有韩信心中产生了疑虑。按照刘邦曾许下的诺言,他应该将楚国之地加封给齐王韩信,而不是将韩信领有的三齐之地换成楚地。也就是说,韩信在垓下之战中彻底打败了项羽,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实际权力反而被削弱了。韩信有些不解,不知刘邦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

不过,韩信也不是一个贪心之人。虽然刘邦没有将楚地和齐地一起封给他,但他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功成名就地当上了楚王。能够衣锦还乡,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啊!于是,韩信高高兴兴地踏上归途,往下邳而去。

在就国途中,韩信特地绕道来到故乡淮阴。看着熟悉的故乡,儿时的往事顿时一件件、一桩桩地浮现他的脑海中。他不能忘记慈祥的母亲,不能忘记孤苦的童年,更不能忘记他曾经受过的屈辱和冷遇。当然,他也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刚到淮阴,韩信就派人四处寻找曾在淮阴城边漂洗衣物的老妇、南昌亭长夫妇和那位曾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屠户。很快,老妇人、南昌亭长夫妇和已年届中年的屠户便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韩信面前。

老妇见眼前的楚王竟是多年前在淮阴城边忍饥挨饿的少年,不禁感慨万千,俯身下拜。韩信急忙上前扶起她,深情地说:

“老妈妈还认得韩信吗?多年来,韩信始终不敢忘记老妈妈的活命之恩。如今,寡人已经贵为楚王,定要好好谢谢老妈妈。”

说罢,韩信将老妈妈扶到座位上,向上深施一礼,说道:

“请老妈妈受韩信一拜。”

老妇急忙还礼。随即,韩信宣布,赐给老妇黄金千金,以感谢她当年的活命之恩。

南昌亭长夫妇见韩信当上了楚王,又想起自己当年所做的事情,尴尬至极。不料韩信并没有责罚他们,而是赐给他们100钱,并说:

“你们只能算是不通人情大义的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那位曾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屠户见到韩信后,吓得浑身颤抖不已,连忙跪在地上,哀求道:

“当年都怪小人有眼无珠,冒犯大王,求大王饶命!”

韩信笑着扶起他,对他周围的将士们说:

“这是一位壮士啊!当初他羞辱我时,我真的就杀不了他吗?不过,杀了他也没什么意义。我就是因为忍下了那口气,才一步步走到今天啊!”

说罢,韩信又宣布道:任命屠户为中尉,专职负责捕捉盗贼的工作。

(二)

处理完当年的恩恩怨怨之后,韩信便开始履行楚王的职责了。他学习古代诸侯的做法,先在领地上巡视一番,安抚百姓,劝课农桑,以便发展生产。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能把楚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富民强。

然而尽职尽责的韩信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全心全力地治理楚国时,一场灾难已经悄悄降临了。

韩信在项羽帐下当郎中之时,与楚军大将钟离昧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项羽战败后,钟离昧便前来楚国,投奔韩信。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听说钟离昧在楚国,立即诏令韩信缉捕他。韩信心想:一个小小的钟离昧能对大汉王朝产生什么威胁呢?不如表面先答应皇上,暗地里让钟离昧得享天年算了。

于是,韩信表面上大张旗鼓地缉捕钟离昧,暗地里却将他藏了起来。忙活了一段时间后,韩信便上表说:

“钟离昧逃到民间,一时间无法抓获。等臣抓到他时,一定将其押解到洛阳,听候皇上处罚。”

狡猾的刘邦自然知道,这不过是韩信的托词而已,心中对他更加不满。

就在这时,韩信组建了一支军队,出入皆陈兵。在天下初定之时,地方上治安混乱,韩信组建军队维护自身的安全也在情理之中。但刘邦却抓住这一机会,硬说韩信要谋反。

一天,刘邦突然对陈平等人说:

“现在有人上书举报韩信想要谋反,你看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聪明的陈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刘邦道:

“皇上打算怎么办?”

刘邦略一沉思,回答说:

“朕想发兵讨伐他。”

陈平笑了笑,又故意问道:

“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有别的人知道这件事吗?”

“没有。”

“那么,韩信他本人知道吗?”陈平又问。

“不知。”

陈平心里已经明白,所谓有人举报韩信谋反不过是刘邦的诡计罢了,这说明刘邦是想除掉韩信了。于是,陈平又问:

“陛下之兵与楚军相比如何?”

刘邦叹息一声,说道:

“朕之士卒不如楚兵勇猛啊!”

“陛下之将与韩信相比如何?”陈平又问。

“没人能比得过韩信。”

陈平这才缓缓说道:

“既然陛下之兵不如楚兵精良,陛下之将又都比不上韩信,这时出兵攻打楚国不是很危险的事吗?”

刘邦听罢,诡秘一笑,低声说道:

“所以朕才问你该怎么办啊!”

陈平略一沉思,附在刘邦耳边,低声说道:

“古代天子巡视诸侯之国,诸侯必须前来拜见。南方有个叫云梦(今湖北省云梦县)的地方,非常适合狩猎。陛下何不假装到云梦狩猎,同时昭告天下诸侯,让他们到陈相会呢?陈刚好位于楚国边境之上,韩信听说陛下要去云梦游猎,定会前来拜见陛下。到那时,陛下想要抓他,只需要一名武士就够了。”

刘邦听了陈平的计策后,连声赞道:

“妙计,妙计!”

于是,刘邦决定伪游云梦,捉拿韩信。由此可见,韩信谋反是假,刘邦要除掉他才是真。如果韩信真准备谋反,刘邦又怎么能以身犯险,到楚国的边境去呢?

(三)

韩信听说刘邦要到云梦游猎,立即召见群臣商议对策。有人说:

“陛下游猎云梦,召集天下诸侯在陈相会,大王应该前往拜见。”

另一些人则持反对意见,对韩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