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13206200000009

第9章 平定嫪毐之乱(1)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近代)吕思勉

(一)

就在嫪毐专权乱政之时,成蛟也加快了夺权的步伐。他知道,秦国由赵太后、嫪毐和吕不韦掌政,利用和平手段将秦王政赶下王位的可能性不大。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联合东方诸国,武装暴动。武装暴动需要兵权,但当时只有秦王政和赵太后联合下谕方能调动部队。也就是说,他只有从秦王政和赵太后的手中骗得兵权后,才有可能实施他的夺权计划。

公元前239年,赵孝成王之子赵悼襄王(?-前236年,公元前244-前236年在位)派人策反上党郡,并诛杀秦国派去的官吏。消息传到咸阳后,秦国上下一片震怒,严惩赵国之声不绝于耳。吕不韦向秦王政建议,立即派兵伐赵,并荡平太原郡的叛军。

秦王政略一思考,便说道:

“寡人也有伐赵之心。那么仲父以为派谁为将最合适呢?寡人暂时还没有找出合适的人选。”

当时,秦昭襄王时期的大将白起、王陵、王龁等人已经去世多年,庄襄王之时的大将蒙骜也已病逝。放眼望去,整个朝堂之上已经找不出可领兵出征的将领了。吕不韦沉思片晌,也没有找出合适人选。

在这种情况下,成蛟突然来到咸阳拜见秦王政和赵太后。出发之前,他已与近臣秘密商议了骗得兵权的计划。所以在朝堂之上,成蛟向秦王政深深一躬,朗声说道:

“自从王兄即位以来,四海升平,然而赵国却多次趁父王驾崩、王兄年幼之际挑拨太原郡谋反,损我大秦天威。如今距王兄亲政之日已经不远了,臣弟愿亲率一支大军前往伐赵,以震我大秦天威。”

秦王政看了看成蛟,说道:

“长安君所言极是,寡人也有伐赵之心。只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寡人还需再思量思量。”

成蛟请兵伐赵自然是符合秦王政心愿的,但他为什么没有马上答应呢?一方面,秦王政还没有亲政,这么重要的事情他还无法单独做出决定;其次,他必须时时防范弟弟们,尤其是长安君成蛟拥兵自重。成蛟既然有推翻秦王政的野心,自然不会是一个平庸之人。

当晚,秦王政便单独召见吕不韦,问他是否可以委成蛟以大任。吕不韦思量半晌,说道:

“如今朝中无将可用,与其任命那些平庸之辈为将,倒不如派长安君领兵伐赵,他确是王室之中最有能力的公子了。”

秦王政冷冷地盯着吕不韦,问道:

“为何这样说?”

吕不韦回答说:

“任命无能之将不但不能成就大事,反而易生祸患。长安君虽然年幼,但却有大将之才。”

秦王政转身面向秦国的地形图,沉默不语。吕不韦立即猜到了他的心思,低声说道:

“赵国疲弱,无需太多兵力。我大秦有精兵百万,拨给长安君10万士卒对大局不会有碍。”

“既然仲父决定了,那就这么办吧。明日我就禀明太后,任命成蛟为将,率部伐赵。”秦王政应允道。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秦王政便在咸阳城外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和拜将仪式。在大校场上,10万精兵整齐地排列着,连一丝声息都没有,只有各色旗帜随风翻转时发出的“烈烈”之声。成蛟头戴铜盔,全身甲胄,站在秦王政的身边。

秦王政从仆从手中接过宝剑,向空中一指,士卒们齐声高呼:

“万岁!万岁!万岁!”

宝剑落下,“万岁”之声骤然而停。秦王政微笑着转向成蛟,把宝剑插入剑鞘,将其解下,递给成蛟。成蛟拜倒在地,双手接过宝剑,高高举在头顶。

随后,秦王政又转向大校场,大声宣布:

“将军此去,责任重大,特赐此剑,以示托付,国内自有寡人治之,国外之事皆凭将军定夺!”

(二)

阅兵式结束后,成蛟便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秦王政亲自将成蛟送到灞桥长亭,以示重视。

但回到宫中之后,秦王政开始日日惴惴不安。半月之后,前线传来消息,说成蛟所部在屯留(今山西省屯留县)被赵军所围,形势十分危急。秦王政立即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众臣刚到朝堂之上,秦王政便先发制人地问吕不韦:

“仲父,长安君在屯留被围,你可知道?”

“老臣正在谋划,准备营救长安君。”

“谋划?”秦王政大怒道,“你是怎样谋划的?”

近来,吕不韦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秦王政在向他施压,准备亲政了。不久前便有大臣向吕不韦提及,按照虚岁计算,秦王政已经年满20岁,该举行弱冠礼了。这让吕不韦深感不安,急忙召集门客商议对策。按照西周的礼制,男子20岁就要举行弱冠礼,即成人礼。这就意味着:在举行弱冠礼之后,秦王政就可以亲政了;这也意味着:吕不韦专权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吕不韦的门客中不乏聪明之人,他们向吕不韦建议说:

“相国可以说,周礼男子二十而冠,乃是按照实足年龄计算的。按照实足年龄算,秦王只有19岁,尚不可行弱冠之礼。”

虽然秦王政举行弱冠之礼是迟早的事,但吕不韦也想能拖一年就拖一年,于是授意那些门客们引经据典力争,决议将秦王政的成人礼推迟一年。

事情最后闹到了秦王政那里,这让秦王政的内心充满了愤怒,但他却仍然微笑着说:

“先前多少年来,也许大家都错了,现在就照相国所议好了。”

大臣们以为秦王政软弱,都纷纷摇头叹息。实际上,秦王政并不是软弱,而是在等待良机。当时,他的手中的力量还不足以和吕不韦相抗衡。

如今,秦王政抓住吕不韦救援不力的事实,准备向他发起进攻了。吕不韦沉思半晌,回答说:

“老臣也是最近才接到报告,正要和太后商量,取得军符以便发兵。”

秦王政大声道:

“不必了!救兵如救火,岂能一拖再拖!寡人现在就宣布,马上集结大军,准备营救长安君。”

吕不韦力争道:

“大王,按我朝惯例,没有兵符不得集结大军。”

秦王政大喝道:

“相国暂时住口!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况且,军符本来就是由国君制定,交由将军使用的。寡人身为一国之君,亲自调动军队难道还需要军符吗?”

秦王政那尖锐的声音在朝堂之上久久回旋,像锥子一样直刺众人的耳膜。吕不韦还想说什么,张了张嘴,但终于什么也没说出来。

不久,秦王政便集结了数十万大军直奔屯留而去。大军行至半路,前线便传来消息说,长安君成蛟已经率部降赵,准备组成所谓的秦赵联军攻打咸阳,诸杀“吕不韦父子”。赵悼襄王甚至将饶(今河北省饶阳县)分封给长安君。

消息传到咸阳之后,秦王政大吃一惊,喃喃地说:

“寡人担心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

第二天,秦王政便在朝堂之上宣布:

“相国救援不力,致使王弟长安君被迫归降赵国,本应闭门思过。寡人念及相国年老体衰,且是朝中肱骨之臣,暂且免去责罚。”

吕不韦听罢,忙上前谢恩。

这时,秦王政又说道:

“王弟长安君成蛟不顾手足之情和君臣之义,公然叛秦降赵,必须予以责罚。大军之中凡是跟随王弟降赵者,一律杀无赦!迷途知返者,则既往不咎!”

秦王政公然训斥吕不韦,又口口声声称成蛟为王弟,旨在向众人宣告他是庄襄王的嫡子,手中的王权具有无可争辩的合法性。随后,秦王政又宣布,原先派去支援成蛟的大军立即改为讨逆之师,前去攻打成蛟所部。

成蛟手中只有10万军队,又与赵军周旋多日,再加上士卒的父母兄弟大多在秦国,根本不愿与秦王政为敌。所以,成蛟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了,成蛟也兵败自杀,其部下大多被斩首示众。

事件平息之后,秦王政为了向国人展示自己血统的纯正性,公开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