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3231000000007

第7章 告诉孩子,你能行(3)

观众的交谈声忽然停止下来,数百双不悦的眼睛一起看过去,被激怒的观众开始叫嚷:“把那男孩子弄走!谁把他带进来的?他母亲在哪里?快制止他!”

在后台,钢琴大师听见台前的声音,立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赶忙抓起外衣,跑到台前,一言不发地站到男孩身后,伸出双手,即兴地弹出配合《筷子》的一些和谐音符。两人同时弹奏时,大师在男孩耳边低声说:“继续弹,不要停止。继续弹……不要停止……不要停!”

渐渐的,钢琴发出优美的乐声,观众发出雷鸣的掌声,以表达对这位男孩的赞赏。

教子点滴

当孩子尝试做某一件事,遇到了困难,就在他快要放弃时,忽然“大师”出现了,他弯腰低声对孩子说:“现在继续弹下去,不要停止。继续……不要停止……不要停止!”他可以为孩子即兴演奏,在恰当的时候,奏出恰当的旋律。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有无数的声音冲他喊:“快制止他!”但只要孩子的父母低声鼓励,说:“不要停下来!继续!”,让孩子有勇气走下去,就会成功。

很多时候,“放弃”这两个字不要轻易对孩子说出口。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是做不到的”

乔伊出生的时候,他的脚是向上扭曲的,看起来就是脚掌在上的样子。也就是说,乔伊是一个天生特厚畸形足的孩子。医生向他父母保证说,只要经过合适的治疗,他肯定能够正常地走路,但很可能永远跑不快。

在他生命中的最初3年,乔伊一直在手术、各种金属模型和绷带中度过。他的双腿经历着按摩、运动、练习等一系列过程。然而,当他七八岁的时候,如果你看见他走路的话,你甚至不知道他是有残疾的人。

如果他走了很长的路,比如说在游乐场里玩或者是从他家走到动物园,他就会抱怨说他的腿很累很累,像受了伤一样。然而,他的父母却从来没有告诉他这本来是他天生就有的缺陷,于是乔伊一直认为他是正常的,并且能够干任何事情。

在乔伊七年级那年,他决定参加环城赛跑小组。每天他都跟着那支队伍一起训练。他看起来比队里其他成员练得更努力,跑得也更多。很可能他已经感觉到了,有些看起来很自然地就被其他人拥有的能力,并没有被他所拥有。

没有人告诉他,尽管他能够跑步,他很可能永远都只能在队伍的最后,也没有人告诉他,他本来就不应该去试图参加这样一个队伍。这个队伍的成员都是学校里跑前7名的选手,即使是整个队伍都去跑了,也只是那7个人才可能有潜力为学校争得分数。

然而,乔伊并不知道他不能做这些事情。为此,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他继续一天跑四五千米,每天都是,就连他发着高烧也从未间断过。两个星期以后,这个赛季倒数第三场比赛的前一天,宣布了正式参加比赛的成员名单,乔伊列在了名单上的第6位。乔伊成功地加入了这支队伍。他那时候上七年级,队伍里其他6个全部都上八年级。

正因为乔伊的父母从来没有把他当过残疾人对待,告诉他你做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所以乔伊才会如此充满信心,做着他自己想做的事。

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如此,大多数事并不是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很多人都喜欢看NBA的夏洛特黄蜂队打球,尤其是博格斯上场打球。

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东方人里也算矮子,更不用说即使身高两米都嫌矮的NBA了。据说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有史以来破记录的矮子。但这个矮子可不简单,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队员面前带球上篮也毫无所惧。

每次看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都不得不令人赞叹。

他不仅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内在的意志。

博格斯是不是天生的好手呢?当然不是,他的成功是信念与毅力的结果。

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热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斗牛”。当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每次博格斯告诉他的同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所有听到他这番话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因为他们“认定”一个身高1.6米的矮子是绝不可能打NBA的。

他们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斯的志向,他用比一般高个子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了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投球后卫。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追球的重心最低但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

教子点滴

父母越不在意子女的缺陷,则子女对自己就越自信,因而会更加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若父母以及朋友经常宣布他们的缺陷,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追求成功的动机也就越小。

当孩子在困难面前要退缩时,一定要告诉他: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不要因为别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要因为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信心。父母坚定不移的支持,是孩子前进最有力的后盾。

请记住,既然我们将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应当赏识自己的孩子,不管他出生时是否残缺或者病痛,就像他不嫌弃父母是否贫穷与富有。

我的继母造就了我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对他的朋友说:“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关于这一点,他有亲身的体验,他曾经这样说过:

“当我是一个小孩时,我被认为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事,诸如将母牛从牧场上放跑了,或堤坝破裂了,或者一棵树被神秘地吹倒了,人人都会怀疑:这是拿破仑·希尔干的。”

“而且,所有的怀疑竟然还有各种绘声绘色的证明!我母亲死了,我父亲和兄弟们都认为我是恶劣的,所以我便真正是颇为恶劣的了。如果人们竟是这样看待我,我也不致使他们失望。”

“有一天,我的父亲宣布,他即将再婚。大家都很担心我们的新母亲不能与孩子们融洽相处。我本人断然认为即将来我们家的新母亲是不会给我一点同情心的。这位陌生的妇女进入我们家的那一天,我父亲站在她的后面,让她自行应付这个场面。她走遍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说直到她走到我面前为止。我直立着,双手交叉着叠在胸前,凝视着她,我的眼中没有丝毫欢迎的表露。”

“我的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

“我绝不会忘记我的继母是怎样对待他这句话的。她把她的双手放在我的两肩上,两眼闪耀着光辉,直盯着我的眼睛,使我意识到我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她说:“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无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

“我的继母总是鼓励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订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我事业的支柱。我决不会忘怀她对我的教导与鼓励。”

“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努力成为她相信我能成为的那种孩子。”

教子点滴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这样会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当这个孩子感觉到他是完全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他就会干得很出色。他不会费尽心机地去保护自己免遭失败的伤害,相反,他将全力地探索成功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畅的,信任已经大大地影响了他——使得他把自己内在的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出来了。

从人格上尊重你的孩子,信任他。如果父母不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即使你是捧着一颗爱心奉献给孩子,孩子也会感到痛苦。因为这份“爱的奉献”不是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

父母能用信任的方法去激励孩子,但是要正确地理解信任。它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消极的信任没有力量,正如同不能观察的眼睛注视没有力量一样。积极的信任,必须说明你的信心,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是会成功的,我们都在这儿,等待着你……”

母亲的回答

有一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是比他落后?”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千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学习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的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儿子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母亲和他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孩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现在这个儿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也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的成绩排第几名了,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教子点滴

作为父母,要善于安慰孩子,照顾孩子的自尊心,鼓励孩子。与我们一同身处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孩子稚嫩的心不可避免会被挫折所伤害,这时,父母的包容与认可是抚慰他们创伤最好的止痛药。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性格的养成是从小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使用带有惩罚性质的话语,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或者产生对立情绪。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者只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不见他们的优势。“哀莫大于心死”,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孩子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不同的“良言”抚慰他、温暖他、鼓励他。当孩子受窘时,不妨说几句话解围;当孩子沮丧时,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这样,孩子的理想之花就会渐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