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新读
13231900000011

第11章 谨(1)

【原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①至② 惜③此时④

【译文】

为人子应早起,晚上晚些睡,岁月不待人,把握光阴及时努力。

【注释】

①易:容易。

②至:到达。

③惜:爱惜。

④时:时间。

【评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很多,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还要抛除睡觉、吃饭的时间,还有多少时间是在学习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小的时候就要养成珍惜时间,晚睡早起努力读书的好习惯,给自己立个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去奋斗努力,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得起老师的培育之情。

不要为自己不想学习不想做事找理由,从前有懒惰之人为不想读书找借口:“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日蚊虫冬日冷,收拾收拾待来年”,每一年都是这四个季节,那什么时候才是读书的时节呢?如果转换一下思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那么何时何处都是读书的好时节。

时间不会因为一人的虚度而停滞不前,因此一定要珍惜时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国学小百科】

古代记时的方法

1.地支纪时。古人将一昼夜分成十二时辰,这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相对应。

子时:子夜23~次日1时

丑时:1~3时

寅时:3~5时

卯时:5~7时

辰时:7~9时

巳时:9~~11时

午时:11~13时

未时:13~~15时

申时:15~~17时

酉时:17~~19时

戌时:19~~21时

亥时:21~~23时

2.更鼓纪时

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漏壶也是古代计时的工具。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相关链接】

司马光的警枕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从小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从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用功。当老师讲完一节课后,司马光会关上门,聚精会神地背诵老师教的文章,直到滚瓜烂熟为止。正因为这样,司马光对所读过的书才能够终生不忘,这对他的事业起了很大的帮助。

司马光做了官后,仍然从繁忙中抽时间读书。司马光奉旨编写《资治通鉴》,为了能很好的完成这部书的编写,他就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责任在身。他枕着这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一动弹,“警枕”就会翻滚,于是立刻坐起来,继续发奋著述,不敢耽误。就这样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夜以继日,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三百多万字的巨著。为后人做出巨大贡献,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一生精力,一生心血,《资治通鉴》记载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上起战国、下止五代,历代兴亡,善可为法,恶可为鉴,可为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起到了巨大的借鉴应用。

【延伸阅读】

珍惜时间 爱惜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和生命是相依相存的。鲁迅先生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保尔?柯察金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如果不懂得珍惜时间,就如同不爱惜生命。这就说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它却是有限的,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要珍惜时间,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流年似水,稍纵即逝。

珍惜时间,要从今天做起。因为昨天已经过去,惋惜也无法追回;明天尚未到来,与其坐待,不如奋起;而今天就在眼前,抓住了今天,既可以弥补昨天的不足,又可以提前迎接明天的晨光。如果用一条链环把昨天、今天、明天连接起来,那么,今天就是其中心环节。我们要珍惜每一个“今天”,尽量压缩生活中每一分的“时间开支”,每当翻开日历的时候,要意识到不能让崭新的这一页成为空白。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吝啬的,也是慷慨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钟,也不少给谁一分钟。勤劳者能让时间留给自己是一串串丰收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只有一头白发,两手空空。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财富。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珍惜时间,时间会把你的生活打扮的分外美丽,浪费时间,时间会将你的的人生变得暗然失色。

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它不因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拉长,却可以因浪费而缩短。时间犹如一位公正的匠人,对于珍惜它的人,它会在你生命的碑石上镂刻下辉煌业绩;而对于那些胸无大志的懦夫懒汉,时间却像一个可憎的魔鬼,难以打发。总之,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人生的旅程中,最宝贵的却又是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好好地珍惜时间,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明天还没到,昨天早过了,我们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了,我们只有把只争朝夕的精神利用到每分每秒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到无限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去努力拼博,这样才不愧对此生。

[15漏壶]

【原文】

晨必盥① 兼漱口 便溺回 辄②净手

【译文】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一天之计在于晨,这便会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才能确保健康。

【注释】

①盥:音guàn,洗漱。

②辄:音zhé,立即,就。

【评解】

俗话说“病从口入”,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清晨起床后,一定要养成先洗脸刷牙的好习惯,不要牙不刷脸不洗就去吃饭,这不但不卫生的,还为疾病的侵入埋下了隐患。

个人的卫生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形象问题,早晨是一天中良好的开端,若起床后蓬头垢面,没有个好的精神,那这一天就会无精打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个健康的身体,不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国学小百科】

古代的厕所

在《说文字释》中诠释“厕“字时说,”厕,言人杂在上,非一也……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可见古人对大小便很讲究。厕所的设置完全是为人所方便,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春秋末期《墨子.备城门》等篇中有“溷则城下积不洁之处”。“溷”字在古汉字中就是猪在圈中的意思,所以说在春秋时期及以前的厕所,连高官贵人的厕所也是设在猪圈内的。汉代《说文》一书中称“猪圈为厕也”,就是说猪圈和厕所并无什么区别,可以混为一谈。

考古学家从众多汉墓出土的陪葬品中,就发现多件猪圈、厕所一体式的陶器模型,厕所与猪圈为邻,可以想象,这种落后的布局必然是臭气熏天、蝇虫肆虐的世界。即使是达官贵人也不得例外。

在南宋的《齐东野语》中,就罗列了历史上许多王侯显贵在厕所遭受不测的事例。如秦朝著名宰相李斯,在厕所遇到一大群老鼠的围攻,汉代皇妃贾氏在宫内厕所也与猪遭遇过,更有甚者晋景公姬獳感觉肚子发胀,去厕所方便,结果却不慎跌进粪坑而死,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殉难于厕所的君主。由此可见先秦厕所的简陋。

到汉朝宫廷就开始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卫生用具,就是人们俗称“马桶”和“尿盆”。在我国宋代吴百枚的《梦梁录》中也提到过马桶:“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粪人担去。”马桶最初的形状是便于骑坐,后来才改成了圆桶状,另外,还有筒形和鼓形两种,高度都基本适宜于人坐着大小便。清朝时,皇帝都不去屋外上厕所,要“如厕”时,就由太监把马桶送进屋来,马桶用银或锡制成,四面是木架坐凳式,桶内盛有香碳灰.以便掩盖“天子”的排泄物,其舒适和卫生水平则提高多了。

【相关链接】

王安石的衣着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洗换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一起商议国家大事。谈话的时候,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服领子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后来这件事成为人们的笑谈。

还有一次,他与众人去洗澡,这时候其他人对与他的邋遢也早有所闻,但是不知是真是假,为了试探他。便将他的衣裤偷偷藏起,这时他的衣裤已经是十多天没有换过了。而洗澡之后,王安石拿起便穿,一点也不知道被人换过!可见他是多么不在意自己的着装以及形象。

【延伸阅读】

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

任何时候,生活没规律,疾病就会走近你,干扰你的正常生活,给你的身体带来伤害,严重的甚至夺走你的生命。那怎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让不疾病有机可乘呢?

1.养成吃早餐的习惯。早餐是激活一天脑力的燃料,不能不吃。许多研究都指出,吃一顿优质的早餐可以让人在早晨思考敏锐,反应灵活,并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吃早餐习惯的人不容易发胖,记忆力也比较好。

2.多吃果蔬。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可以减轻癌症与心脏病的风险。把蔬果放在最容易看到、随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也可以把蔬果切丁,提醒自己多吃蔬果,当做点心,代替那些会令自己发胖的饼干、零食。

3.每日运动30分钟

研究表明,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从中得到诸多的好处,包括:预防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忧郁症等,甚至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增强自信心。

4.戒烟

戒除吸烟的习惯,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利,对全家人都有好处,因为吸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吸烟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头号健康杀手。而孩子往往是二手烟最大的受害者,超过四分之一的婴儿猝死是因为吸入父母二手烟吸烟引起的。

5.吃饭时把电视关掉

研究儿童肥胖和收视习惯的学者发现,儿童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通常会容易导致肥胖,且会延长收看电视的时间高达70分钟。所以不管大人或小孩,吃饭时,最好关掉电视,专心地吃饭,好好享受桌上的食物。

6.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最好的消灭病菌的方法就是通风,在阳光和空气流动的作用下,病毒甚至在几分钟内就会被杀灭。因此建议大家要保持室内通风,尽管天气冷,室内也要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7.多沟通。美国心脏病权威欧宁胥历经数十年研究发现,拥有亲密关系可以预防与减缓心脏病,甚至可以提供生命坚强的抵抗力。不管外在生活多么多采多姿,每个人都需要拥有可以打开心扉,分享心事的亲密关系。所以不管多忙,每天也要和家人聊聊天,滋养彼此的亲密关系。

8.保证好的睡眠。好的睡眠品质比睡眠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睡眠好才会有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若躺在床上还想着工作的事情,那就很难入睡。不防可以用用数息法,想象自己呼吸时,把负面的情绪吐出去,然后把正面的能量吸进来,这样反复几次,直到心情平静,全身心放松,渐渐入睡。

[16王安石]

【原文】

冠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②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③ 致污秽

【译文】

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出门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系好,袜子要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能乱扔乱放,否则会造成脏乱,使用的时候不方便找。

【注释】

①冠:帽子。

②履:鞋。

③顿:放置。

【评解】

一个人的仪容衣着代表一个人的形象,不怕自己有不好的容貌,但一定要有个整齐的穿着。出门前一定要先对着镜子从头到脚照一下,看看哪里不合适,这样做不仅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

衣服的选择也要慎重,尤其在公共场合,要穿得大方得体,避免穿奇装异服和过于裸露的衣服,不方便且不说,同时给人以轻浮之感,也容易招致人的非分之想和骚扰。

物品的摆放要有固定的位置,一个人若从小就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东西随便乱扔乱放,不知道干净整洁,等到急用时却找不到,到处乱翻,那他日后不论是生活或工作也会很邋遢,很混乱,从而影响到生活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

【国学小百科】

古代的冠服

冠服制度初步确立于夏商时期,至周趋于完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冠服制度进一步纳入礼治范畴,成为礼仪的表现形式,充分反映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在战国时期,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深衣和胡服的岀現。始皇帝建制百端,衣冠即其一,也是在原制度上有所强化尊卑而已。汉初承秦制,大体沿袭,直至东汉明帝时,始参照三代与秦的服制,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别等级主要标志的冠服制度。服饰整体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深刻影响,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渐趋融合,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第二次大变革。当时一些少数民族开始穿着汉族服饰;广大汉人也逐渐穿着少数民族服饰。从此,原有的深衣形制在民间日益消亡,胡服开始盛行。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与常服同时并行。法服即传统的礼服,冠、冕、衣、裳之类的;常服又称公服,即一般性的正式场合所穿着的衣服。由于唐代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文化交流中采取广采博收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服饰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南北交流)不同,这次是东西交流。

宋朝服饰大体沿袭隋唐旧制,但因宋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之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

明立国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恢复了唐朝衣冠制度,法服与常服又得以并行了。法服大体同于唐朝,只是进贤冠改成了梁冠,并增加了忠静冠、保和冠等冠式。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大小,官员的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而在质地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