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13232000000026

第26章 世界著名文学家(2)

1848年,小说《茶花女》的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于1852年首次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这部作品兼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色,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时期的优秀作品。小仲马从此后专门从事话剧创作,其他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私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半上流社会》、《阿尔丰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

小知识

《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根据他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力作。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俗。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被小仲马看见,小仲马甚是心痛。玛丽也非常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交往。后来小仲马和玛丽的感情出现问题。一次小仲马回到巴黎时,听说玛丽已经离去,异常后悔,于是写出了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茶花女》是第一本流传到我国的外国小说,由著名的翻译家林琴南先生用文言译就。

安徒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年),丹麦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产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却并不顺利。

1822年,安徒生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进入大学后,他的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安徒生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

安徒生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他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改变了现代童话的面貌,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他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中期现实成分相对增强,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作品基调低沉。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年),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21年12月17日,福楼拜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青年时,曾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辍学,陪寡母住在鲁昂远郊克鲁瓦塞的时候,他专心埋头于文学创作,还常在各地旅行,考察社会,了解农村生活。

1852年起,福楼拜花了四年多时间写成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小说以简洁、细腻的笔触,再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的外省生活。小说一问世便轰动文坛,福楼拜也获得盛誉,但却遭到当局控告。此后,福楼拜开始转向古代题材,五年后发表了第两部长篇小说《萨朗宝》,描述公元前在迦太基发生的雇佣兵和民众的起义。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时,福楼拜正潜心修改旧稿《圣安东的诱惑》。1875~1876年,福楼拜与乔治·桑发生文学论争,后者的责备促使福楼拜写出了《三故事》。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布法与白居谢》是《情感教育》的姐妹篇,但却差一章而未完成。

福楼拜的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

福楼拜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包法利夫人》更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19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也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有人说他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童年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1834年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4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第一部作品《穷人》。小说一出版即轰动文坛,受到了普遍赞扬。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称之为“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流放西伯利亚。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主要的转折期,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1861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这本书可视作近代世界推理小说鼻祖。1868年,他完成了《白痴》,1872年完成了《群魔》。1873年,他创办“作家日记”期刊,很受欢迎。1880年,他发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次年他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却于2月9日为了捡笔筒而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血管破裂,当天去世,被葬于圣彼得堡。其代表作有《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年)、《少年》(1857年)。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1873~1877年经他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1882年)。80年代创作了《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889~1899年,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离家出走,11月20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的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而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迷惘、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中纵然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仍不失为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小知识

《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