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13302900000018

第18章 快乐生活源于你拿得起放得下(4)

O先生保持着“以水为基础,制作从未有过的空间”的想法独立创业。刚开始完全赚不到钱。在当时,采取喷水池等的空间设计极少,最多只是富户会设置在庭院而已,当然管理公共空间的施工所也不会采用这种设备。所谓空间设计、空间制作这样的职业,在经济处于高度成长期来说,是会被社会所接受的。

O先生虽然日复一日地开拓顾客源,专心致力于对外联系工作,但是营业额完全没有好转的现象。开始出现好转预兆是在博览会时,水舞演出的空间制作才受到重视。后来,随着人们逐渐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生活于喧嚣之中的都市人,也变得希望有个能找回平日快要忘记的“情趣”和“自然”的场所。这样,除了以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公共团体的施工所之外,民间团体也开始注意喷水池等的水舞演出空间,于是需求一下子提升了许多。

如果潜意识朝你实现愿望的有利方向前进,社会上给你的资源也会改变。

如果自己不知不觉地开始记忧不记喜,成了消极思考的受害者,这时候就该开始调整自己的注意方式,千万别再厚此薄彼,一股脑儿地加重不如意事项的感觉比重。

实际的做法,可以从记录生活成就开始。

你觉得有些事太琐碎,不值一提?其实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生活中的各种成就,不论大小,一律重要。

心理学家们发现,愈能肯定自己的人,就愈容易快乐。因此,如果能够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生活中也造就了许多的小成就,而不总是盯着挫折失败,就一定能快乐无忧。学会在挫折中找机会也是相当重要的。当你被命运击倒躺下时,别忘了它让你能向上看。

这样的乐观者就有了一定的功力。

其实,凡事有缺点面,就一定有相对的优点面。一位在职进修的学员告诉别人他自己的故事。

作为资深公务员的他原本是单位主管,手下管辖的人员数多达七八百位,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不料在选举后,最高行政主管换了人,新官上任的一把火把他扫到了一个小单位,管辖的人数变成了七八十位。

这改变太大了,一向工作认真、谨守本分的他对这突来的调职很不适应,心中波涛汹涌,甚感委屈,病了一个月。病好回到工作岗位时,他下定决心要申请提前退休。他认为“士可杀、不可辱”,他真的咽不下这口气。此时旁边一位同事的话,却开启了他另一个思考角度:“干吗这么生气呢?我倒觉得你应该谢谢这位新长官。你想想,拿一样的薪水,原本工作忙得没日没夜,现在却可以每天下午四点去打球,这真是正式退休前最好的过渡安排,让你慢慢适应退休生活,生活品质岂不是好多了?这么好的事,很多人求都求不来,你当然该谢谢他呀!”一下子,天地豁然开朗!他不但打消辞意,而且开开心心地开始接受现在的工作,也终于享受到难得的轻松与惬意。

任何的挫折一定有不如意之处,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失意的状况也一定有其有益之处。

例如没升上官,的确有些损失,钱少权也少,无法更上一层楼伸展抱负,想着想着就不免郁闷起来了。然而这个状况有没有什么好处呢?有啊,压力少些,时间自由些,因此也更能有心力与家人相处、培养其他嗜好,生活品质不就大增了吗?此外,原本打算要结婚的对象决定离开自己,当然很令人失望,不过仔细想想,这总比结婚后再大吵大闹地离婚好多了吧。

吃自己种的瓜会感到分外甜

没有付出的回报往往得不到人们的珍惜,我们也无法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记住:吃自己种出的西瓜,你会感到分外地甜。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首先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都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了,这地方虽然现在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后来他终于找到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十八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生活不好不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于是他决定去拜望老友。

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老友已因劳累、困顿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当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这是我的岛屿。”

那个曾经错过这个小岛的人感到十分惭愧。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自己种出的西瓜,你会感觉到分外地甜。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说:“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苦再累,再困顿,但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再快乐、再舒适、再富足的人,但他始终自豪不起来,因为在生活之河里,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拼搏。”

柯维在论断“收获必须付出时”,常讲下面这个故事:

多年以前一个炎热的八月,伯纳德·哈古德和杰米·格伦驾车行驶在南亚拉巴马山区里。他们又累又渴,伯纳德把车停在一所废弃的农舍后面,这所农舍的院里有一台抽水机。他跳下车子,向抽水机跑去,抓住搬柄就开始压水。压了一两下后,伯纳德指着一个旧桶,让杰米拿上去附近的泉边打一些水来,好倒人抽水机中,使它产生吸力开始抽水。如同所有的抽水者所知道的,你必须在抽水机顶部放一些水让抽水机产生吸力,然后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在人生的赛场上,在你想得到什么之前,你必须得先有所付出。可惜,许多人在生活的火炉前站着说,“火炉啊,给我一些热量吧,我会给你增加木柴的。”很多时间,秘书找到老板说:“给我加薪,我会更好地工作,更加尽职尽责。”

而售货员找到老板说:“让我做销售部经理吧,我会真正让你看到我的能力。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尽力干过工作,但我需要一份管理别人的工作才能尽力发挥才干。所以请你让我做老板,然后看看我是如何表现的吧。”

学生则对他们的老师说,“如果这学期我的分数很糟糕的话,我的家人会责怪我的。所以老师,如果你在这半学期给我高分,我发誓下半学期会真的刻苦学习。”

这样干一点儿用都没有。如果有用,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农夫在祈祷,“主啊,如果今年你给我一粒粮食,我保证明年会播下种子,辛苦耕耘。”实际上他们所说的是:“给我报酬,我会去创造生产的。”但是生活并不遵循这样的规律。如果你想生活赐予你什么,首先你必须得先付出。这个关系得倒过来看,不能老是期盼别人先给你什么,你才能做什么,而要靠自己去设法求取。现在,如果你在剩下的人生之路上牢牢遵循这个规律的话,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要享受生活的快乐果实,就必须先为生活施肥、浇水。那样,你们获得的快乐才能从里到外一甜到底。试想,如果你是一个农夫,当你把丰硕饱满的果实搬进粮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当你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走向成功的学业时是什么感想?如果你是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子女结婚生子,并与之共享天伦之时,又是何等的惬意……

摒弃生活中的“可是”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坚决摒弃,不要为自己找理由,找出一堆的“可是”还不如现在就去行动。

当一个人只会埋怨,只会说出一堆“可是……”的理由而不是立马去做的话,他们担心的一切,只会继续而不会得以解决。

汤姆和杰克逊是邻居。他们的家座落在离小村二里远的山坡上,那里空气清新,景色怡人,而且每到春夏交替的那段日子,山花与松叶所散发的清香就会弥漫整个山谷,惬意极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通往他们两家的路上,有一棵胡杨树挡在路中,每次开车路过时,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过它。

一天汤姆和杰克逊在路上相遇了,他们商量要把这棵树砍掉,以免麻烦的蔓延,最好明天就动手。“可是……可是我明天要到明尼苏达去,我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工务!”汤姆说。

“那么就过几天好了,我想我们会干得很好的!”杰克逊耸了耸肩说。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杰克逊所预想的那样。几乎每次谈及此事,他们都会有一些意外的事情要去处理,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当他们已是须发斑白的时候,一天,两个老人再次在树旁相遇了。

“老伙计,我们真的应该把它砍掉了,要不然琳达和凯森他们会在这出事儿的。看,这家伙的体形越来越大了,占据了半条路的空间。”杰克逊望着已经长得粗壮如柱的胡杨树说。

“是啊,这么久了,我们还是没有砍掉它,这回我们该用锯子锯喽!”汤姆边说边蹒跚着向家里走去,他决心用那把小钢锯锯断它。

可是,由于他们已老迈,根本再也拉不动那把小钢锯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一点点小理由而放弃今天的工作的事比比皆是,要知道,那些由“可是”而找出来的理由,只会让我们失去处理问题最佳时机,除此以外,不会给我们带来其他任何好处。

“我很想辞职,这份工作不适合我,可是……”

一位朋友苦恼的告诉我,她的工作令她如何筋疲力尽。

我细心地听着她的苦恼,忍不住打断她,问她:“既然这个工作令你这样痛苦,那你想改变它吗?”“改变?你是什么意思?”朋友迷惘地问着。

“辞了这份工作,去做令自己能发挥的工作;”我肯定地说着。

朋友咽了一下唾沫,吞吞吐吐地说:“可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且工作那么难找,我还得养家。”

“可是?问题是你不喜欢这个工作,那何必令自己痛苦?生命不该是这样的!”我说。

“可是我得生活啊,生活是很无奈的,为了生活总得做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牺牲。”朋友愁苦地说着。“我倒认为做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才能发挥所长。”我告诉朋友,有关于我的意见。

朋友恨恨地说:“你不同啊!你当然可以这样说,说得这样轻松,有几个人能像你这样幸运,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能赚钱!我也想啊,可是……”

我没有再和她说下去,因为她给自己太多“可是”,而忘了别人也同样有许多的“可是”。

我并没有她说的那样幸运,在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前,我也做了许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在努力的过程中都是辛苦的,这些辛苦她没看见,却把自己的不努力,怪罪在别人太幸运里,这样的人,活在自我设限的生活中太久,也太习惯了。她要的不是改变,她要的只是一些认同,要别人去认同她自己也无法认同自己的事,来安慰软弱的自己。当一个人只会埋怨,只会说出一堆“可是……”的话时,就是他自己也难以接受任何改变,他所担心的一切,只会继续而不会解决。

这种人很可怜,但这种可怜是自找的。试着走出“可是”的理由和借口,改变现状,而不是活在现状中!

放下生活中的奢华

放下生活中的奢华,才能在工作中得到超越。

卡文迪许出身贵族,封号“爵士”,他有大批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终生不娶,不理衣着,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多是旧式的,扣子掉了也不管,有时褶皱遍身。

一次,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认为是个流浪汉,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待他通报了姓名,学会的职员才连连道歉,请他进去。

平时,他吃的也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笑着提醒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那就准备两只吧!”

人们问他:“你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呢?”

他自信而无愧地说:“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

著名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说过:“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戏、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在做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从事的一些反自然的思想,使它们仍然居优越地位,使他们在我们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看看那些成大事者,他们对生活敢于放得下,从来不追求奢华,同时对于他们的工作,总是拿得起,敢于奋力去拼搏。

赚了钱不能代表生活好

一个人如果纯粹是为了满足某种物欲而想要去挣钱,宁可放弃那个他想要的东西而过平凡生活。

拍卖会上,有10栋面积相同、结构一样的别墅竟拍出18种价格,最高的98万元,最低的48万元。那栋卖到98万元的,是因为窗前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湖……一个窗景值到50万!

花50万买下一个窗景,这个举动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是望尘莫及的。所以人们把有钱人称为“成功”人士。或者说,有钱是构成“成功”这个概念的要素。

于是,市面上大大小小的以“帮你挣到钱”为幌子的“培训公司”应运而生,他们通过赚取穷苦人的钱而使自己变成了“成功”人士——有钱人。受训者愁眉苦脸但又兴致勃勃地交了钱进去,出来的时候还是愁眉苦脸着,可能还多了一份疑惑和自卑。原因在哪里呢?我曾经调查过一个培训公司,其中有一个课程是,让每位受训者在白纸(必须是白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要求是,越具体越不着边际越好,这样将越有利于“成功”。举例说,如果写:“我想要一套房子”,“我要周游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想像出这套房子的具体模样,比如,是一栋白色的私家别墅,透过落地墙幕向外眺望,碧蓝的海水舔着金黄色的沙滩……“周游世界”的说法也是笼统的,应交代具体的去向,第一站是哪里。比如英国,英国哪个城市?伦敦还是爱丁堡……据说几乎没有人可以顺利通过这种“激发梦想”的测试。因为之前他们从未想过这些,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具体”法。于是培训人员又换了一种方式,出了一道题供大家讨论:“假如现在给你1万块钱,规定必须在1天里花完,你将怎样打算?”

甲说,这很简单,而且根本就不需要一天这么长时间。我每天路过一家皮草行,有件貂皮大衣令我非常着迷,我甚至试穿过,效果好极了。

乙说,花上万块钱买件貂皮大衣有什么好,一年里能穿几回?就算整个冬天下着雪,你总不至于穿着它天天挤公车吧!这1万块钱可以买几十套四季服装呢,天天翻花样多好!

丙一直沉默不语着。在培训者的不断启发下,丙终于说,打算去锦江乐园玩一天。话刚出口,便引起哄堂大笑,1万块钱可以坐上千回过山车呢!

最后,培训人员总结说,你们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人士,症结就在缺乏梦想,或者是想要实现梦想的愿望不够强烈,因为梦想是挣钱的动力。这时候有人提出:“我梦想拥有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天天都想,想得都快要发疯了。你能不能教我接下来如何去挣钱吗?”培训人员笑眯眯地看着这个人说:“恭喜你,现在你已经有了挣钱的动力,去干吧!”

这个人还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