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13302900000002

第2章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2)

顽固坚持手中的金币,就会损失更多的金币,因为心中没有金币,就会失去做人的一切。

一天,一个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小包,里面装着3枚金币。正当他为得到这笔意外之财而兴高采烈时,一位散步的人走来,说这包是他掉在这里的,要求归还。商人不以为然,声称:“谁捡到的,就是谁的。”

两人都据理力争,吵个没完,但在不知不觉中两人都自动调换了位置。金币原来的主人说:“既然我已经丢了就丢了吧。”商人则回答:“我是偶然捡到的,这钱不属于我。”这样他们的意见仍完全相反,就又争吵起来,不过彼此却互换了角色。

他们不知如何解决,于是到了法官那儿。法官仔细听取了两人的申诉,作出裁决:“你们谁都愿意让给另一人的金币,那么就由官方没收吧。”法官走了,两人却愣在那儿,仿佛有点后悔。

这时,法官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个小包,说:“你们是这样固执,所以都失去了这笔钱。这给你们一个很好的教训:顽固坚持自己一成不变的想法而不试图理解对方,那就会受到损失。我也同样得到一次教训,那就是你们的慷慨和谦虚所给予我的教育。因此,我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份礼物。”

他递给每人一个小包,每个包里装着两枚金币。原来,法官为他们添了一枚金币。

每人失去一枚金币,却得到了更多……

自信平和才能应对一切

人际交往要拿得起——有充足的自信心,这样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才能心态平和,放得下——正确应对一切。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访问美国。当月31日,他在白宫和卡特总统签署了多个双边协定。签字仪式结束后,邓小平说:“我们刚才办了件大事,这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我们曾经预期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两国的友好合作将在广泛的领域里迅速地展开,今天所签订的协定就是我们的第一批成果。”

有存心不良的记者,用挑衅的口吻问邓小平:

“你们当初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时,你在国内有没有遇到政治上的反对势力?”

卡特听出来了记者是在故意刁难客人,便有些着急,瞪着大眼睛看着邓小平的反应。只见邓小平笑容可掬,不紧不慢地说:

“有!”

在场的人听到邓小平的回答,个个瞠目结舌,竖耳侧听他怎么回答。

邓小平不慌不忙地说:“在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遇

到了激烈的反对。”

邓小平语惊四座,全场顿时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

面对着如此难缠的记者,面对着记者突然提出的问题,要作出如此精妙的回答,心中不能拿得起放得下是无法做到的。

邓小平之所以能够作出精妙的回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着极强的自信心,拿得起,放得下,同时,面对对方的刁难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我们所说的自信,就是指要有充分相信自己、并能够根据预定的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的心理素质。所谓的平和心态,是指在遇到紧急情况或突发情况时情绪稳定平静,坦然从容,有极强的定力,能沉得住气;同时还能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感情,约束自己的言行。只有具有坚定的自信和平和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才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焕发,才能思路清晰地与对手较量,即使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下,也能镇定自若,努力创造机会,抓住战机,化被动为主动,使局势峰回路转,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反之,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心,缺少一种平和的心态,在心理上自甘认输,只能导致失败。

有些人说,既然你有求于人,言语怎么能自信呢?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虽然我们有求于人,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低三下四。如果是一个形象猥琐、说话吞吞吐吐、哀求着你借钱给他的人,你会将钱借给他吗?人际交往时,有求于人也是相同的道理,要敢于看得起自己。所以,当我们有求于对方时,为了要使我们所说的话具有说服力,应该满心欢喜地盼望,替自己找解脱的台阶,也就是说,一定要拿得起,充满自信,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言语偏见。

气势是做人的力量

拿起做人的气势,你可以压倒一切刁难。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办公室接待一位美国记者。这位记者在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周恩来使用的是一枝美国产的派克金笔,就带着讥讽的口气问道:

“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何使用我国生产的钢笔呢?”

周恩来从他的神情和话语中觉察出他动机和用心不良,坦然地对他一笑说:

“谈起这枝钢笔话就多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战争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枝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羞红了脸。

周恩来反击之中又很含蓄地保留了这位记者的脸面,虽压下了他的气焰,而又没撕破脸皮,避免了谈话陷入尴尬境地。即使这样,这位记者在听了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羞愧难言,不知所措,心中十分悔恨,悔恨自己不该藐视这位世界外交巨擘。

这就是气势的力量。

所谓气势,原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力量和威势。这里的“气势”,则指主体的气概、气量、气派、气魄和声势。我国古代兵家历来强调:战以气为主,气勇则胜,气衰则败。就是说,打仗要以气势为主,气势强,就能赢得战争,气势衰弱,必然会导致失败。

在人际交往的做人中,当与对方有着原则性的分歧,或遭到对方的攻击,特别是遭到对方无理诡辩或令人无法忍受的诬陷时,不妨采用以气势夺人的战术,以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和气贯长虹的气势,运用尖锐泼辣的言语,理直气壮地与对手争辩,威慑对方,乘势取胜。

不要抬杠,不要逞强好胜

做人不要忘记舍车保帅的大策略,不要忘记大目标,树立好的自我形象,不要因小失大,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讲述了这样一次经历:

“二战刚结束后,我担任罗斯福先生的私人经纪人。有一天晚上我参加了一次为推崇他而举行的宴会。宴席中,坐在我右面的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个成语,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征的这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我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自我,我多事地纠正了他。他立即予以回击,反唇相讥道:‘什么?出自《莎土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

“此时,我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在我左边。他拜读莎翁的作品已多年了。于是我们都同意向他请教。葛孟听了问题后,突然在桌下踢了我一下,然后对我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在回家的路上,我气哼哼地对法兰克说:‘法兰克,你明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的!’

“‘是的,当然’,他回答道,《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呢?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点面子呢?他并没有征询你的意见嘛。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抬杠。”

在回去的路上,葛孟说卡耐基因小失大,争一个成语,丢下了人际交往的主题,破坏了气氛,这是得不偿失。他又说:“真正赢得优势、取得胜利的方法决不是这种争论,这样的驳论有时能获得优越感,但是却永远得不到好感。”

卡耐基通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了人际交往的主题,在大与小、主要与次要的问题上,一定不能弃大保小,而应该舍车保帅,只有你拿得起,放得下,你才能够获得好的人缘。

《聪明推销术》一书介绍了一位西方小伙子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推销员的故事。这个爱尔兰小伙子叫欧哈瑞,年轻时酷爱跟别人抬杠,当过汽车司机,后来改行推销卡车。其实推销员这个职业根本不适合他这个爱抬杠的。客户挑剔他的车子,他就会涨红脸大声强辩。

欧哈瑞承认,那时候他在嘴上赢得不少辩论,但这对他自己的工作却毫无用处,他一辆卡车也推销不出去。渐渐地,他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就从各个方面反省自己,改变自己。他开始懂得克制自己,避免跟客户发生口角。

现在,欧哈瑞是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欧哈瑞这样说:“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怀德的卡车送给我都不要。’

“我会说:‘老兄,何赛的卡车确实好!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卡车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口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上一下午‘何赛的车子最好’吧!当我们不再谈何赛的车子后,我便开始介绍怀德卡车了。

“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会开始挑何赛卡车的毛病,我批评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说好,愈辩之下对方就愈喜欢我对手的货物。”

就这样,欧哈瑞成功地运用了舍车保帅的策略,尽管对方在口舌上占了上风,但是,他却在推销卡车上取得了胜利。

不管是卡耐基的尴尬,还是欧哈瑞的好胜,最终都应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那句话:“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要想做人成功,你自己应该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那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呢,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呢?在人际交往的激烈角逐中,你争论得可能有理,但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错得使你一切都徒劳了,靠辩论是不可能让无知的人服气的,而这无知的人在我们身边却有很多很多。

所以让我们的顾客们和交际对象在琐碎的争论上赢过我们,他们就会感到高兴,就会愿意和我们打交道。

《拿破仑私生活拾遗》一书中记述道,拿破仑和约瑟芬打桌球时,曾说:“虽然我的技术不错,但我总是让她赢,这样她就非常高兴。”当然,拿破仑之所以这样做,也饱含着对爱人的深情厚意,但即使我们对自己的对手毫无感情或素不相识,也最好能做到勿逞一时口舌之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林肯的一段话中得到正确结论。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却包括了发脾气、失却了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先让它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被咬的伤。”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两个伙伴意见总是相同的时候,其中之一就已没有价值了。”而如果有些地方你没有想到,而你在交际中的伙伴却能帮你提出来,你就应该衷心感谢。

不同的意见是避免重大错误的最好方法,这也正好体现出交际中你与同伴各取所长、扬长避短的原则。

在交际过程中,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卫。对此,你必须慎重,小心斟酌对方的意见,并将它与你的想法作一个理智的比较。此时,一定要小心你的直觉。因为直觉大多都是错的,况且这涉及一个外来意见与你自身想法的冲突,你必须控制住你的脾气,用理智来衡量不同意见的正确与否。

此外,我们还应该做到其他一些方面,比如先听为上,寻找不同中的相同点,诚实对待不同意见,仔细考虑反对者的意见,反对者关心你的事情而真心感谢他们,延缓采取行动,让双方都有时间把问题考虑清楚,等等。

拿起比喻法来化解矛盾

做人会遇上难以回答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拿起比喻的方法,把抽象的、复杂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就能化解复杂的矛盾。

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夺得天下之后,大封群臣。在他给萧何、张良封侯之后,下边一些立过战功的人不服,说:“我等所立战功都是在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中拼杀出来的,萧何并没有冲锋陷阵,反而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他不就是凭着一张嘴、一枝笔吗?”

此话汉高祖闻知后,便把他们召集到一起,问道:“诸位见过打猎吗?”

大家忙回答说:“见过。”

汉高祖说:“撒腿猛追,逮住野兽的是猎犬,而指挥猎犬的是猎人。说一句玩笑话,诸位只能逮住野兽,这只不过是猎犬的功劳;萧丞相善于指挥你们去追逐野兽,这才是猎人的功劳呢!请大家想一想,是猎犬的功劳大呢,还是猎人的功劳大?”

于是,大家不再作声,虽然被比作猎犬,但还是心服口服。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在当杂志编辑时,收到一封信,信上说:

“你退回我的小说,我知道你并没有把它读完,因为我故意把其中的几面稿纸粘在一起,您并没有把它拆开,您这样做是很不好的。”

柯南道尔回信说:“如果你吃鸡蛋时,咬了一口,知道它变味了,那你大可不必把它吃完。”

柯南道尔在这里运用了比喻推理的方法,将一个复杂而又难于说清的道理,作了形象、生动、简明而又深刻的阐述,这正是比喻推理的优越性所在。

又如:

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在一次宴会上,有人挑衅般地对哥伦布说:“你发现了新大陆,但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任何人都可以发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哥伦布听后没有吭声,伸手从盘中取出一个鸡蛋,对众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哪一位可以把这个鸡蛋竖立起来?”

在座的人迷惑不解,轮流尝试,无一人成功。于是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哥伦布接过鸡蛋,小心地将一头的蛋壳敲破,便把鸡蛋立了起来,他扫视了一眼,平静地说:“先生们,还有什么比这更容易的呢?可你们却说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在有人做过了以后。”

哥伦布对于别人的非难并没有进行直接答辩,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一个竖鸡蛋的比喻进行驳斥,说明新发现与新发明的先导作用,致使满座为之倾倒。化深奥为浅显,这也是比喻推理的一大特点。

所以,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不妨采用比喻的方法,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友善之心待人

拿起友善的心去待人,放下不好的态度去对人,就能在尊重别人的时候获得别人的尊重。

一对夫妇新搬到一个小镇上,几个月后妻子向邻居埋怨镇上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态度不好,希望邻居能把她的话转告图书管理员。几天后,当这对夫妇再次来到小镇图书馆时,那位管理员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不但语气和蔼,还客客气气地向他们介绍新近的畅销书。于是,妻子兴奋地把这个转变告诉了她的邻居:“您大概已把我埋怨他服务态度不好的话转告给了他?”

“不,”邻居坦然地回答,“希望您不要见怪,我没有跟他说您告诉我的那些话,相反,我对他说,您的丈夫称赞他管理得法,而您也夸奖他选购的新书很有水准。”

这真要感谢那位理智的邻居,如果她原原本本地转告,结果将会怎样?中国有句古话叫“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就是友善力量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