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13313600000004

第4章 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很遗憾,春秋时也没有照相机,我们只能参考古代文献来揣摩了。孔子的弟子们为老师讳,不可能描述老师的相貌。但孔子的相貌在《史记》中有记载。《史记·孔子世家》说他“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所谓的“圩(wéi)顶”,就是中间低而四周高,根据《索引》的解释,就是“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这样看来,孔子的头顶骨是中间低而四边高,就向“尼丘山”一样,因此才起名字叫做“丘”。所以孔子名丘,是以相貌特征取名,而不是因为他的父亲热爱家乡的“尼丘山”。

这是孔子相貌的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孔子身材比较高。《史记·孔子世家》说他“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9尺6寸”是多高?根据吴承洛先生《中国古代度量衡史》的推定,周代的一尺相当于今天的19.91厘米,那么孔子的身高就当于今天的1.91米还要多一点,可见孔子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高的人,大家对他的身高都感到很惊异,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他“长人”。

荀子比孔子晚220多年,他是孔子的学生的学生,一脉相承,他的记载应该比较准确吧,不会刻意丑化他的祖师爷,那荀子笔下的孔子是什么样子呢?《荀子》上则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蒙倛”是上古时代人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既然都可以用来吓唬鬼魅,那孔子的样子肯定是狰狞可怖,而不会慈眉善目的。

此外,可以证明孔子的相貌并不好看的,还有一幅连环画,这幅连环画不在别的地方,就在孔子的老家——孔庙里。孔庙有个圣迹殿,这幅连环画就保存在圣迹殿,叫做《圣迹图》,共120幅,是明代万历年间刻制的,主要是反映孔子一生的行迹,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这些已经模糊的连环画上看,孔子的相貌并不俊美,头凹脸阔,豁牙露鼻。

有趣的是孔子本人也对自己的相貌发表过见解。《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有一次孔子到郑国去,不巧和他的弟子们走散了,谁也找不着谁了。孔子在城池东门外,等他的学生。他的学生里有一个叫子贡的,就到处打听,你们看到我老师没有?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就问他,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这个人是不是你老师啊?

那么这个郑国人眼中的孔子是什么样子呢?“其颡似尧”,说他额头啊和尧一个样子。那么尧的额头是什么样子呢?“河目隆颡”,就是说他额头很高,比较凸出,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奔头”。又说孔子“其项类皋陶”,那皋陶是什么样子呢?“皋陶之状,色如削瓜”,皮肤泛着青色,象瓜的颜色,反正不大好看的一种颜色。又说孔子“其肩类子产”,不知道这个子产的肩膀有什么毛病,“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禹的身高据史载是9尺2寸,比孔子要矮一点,但他却说孔子自腰以下,也就是说他的腿比禹还矮3寸,大概是说孔子上身长、下身短,身体不大成比例。

那个郑国人把孔子的相貌描述完了以后,还加上了一句自己的评论,说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就是看上去很疲劳的样子,疲劳到什么程度呢?就像一只“丧家之狗”,找不到家的狗。这话是够损的。

子贡按照那人的指点,果然就找到了孔子,找到以后很高兴啊,就把那个郑国人的话当笑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老师,孔子听后不但没生气,反而高兴地笑着说:“他说我的外貌倒还在其次,倒是说我像‘丧家之狗’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太对了!”

这就是孔子对自己相貌的态度。孔子的豁达宽容真不愧一代宗师风范,我以为尤其值得他的后人学习。一个人是不是可以标榜史册,不是以相貌的俊丑作为标准的。孔子相貌的缺陷并无损于他思想的伟大,两千多年都过去了,我们又何必执著于这些呢?

老夫少妻生出天才几率大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根据早前一项由丹麦科研机构所做的研究发现,老夫少妻后代大多数都比较聪明,孕育出天才的几率更大。最佳的例子,东方有至圣先师孔子父母相差五十多岁,西方天才爱因斯坦的父母相差11岁,两人缔造的成就,迄今无人能出其右。除此之外,在艺术方面才华洋溢的知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贝多芬,以及在科学上有卓越成就的居里夫人,都是老夫少妻生的小孩。

为什么老夫少妻的后代大多数都比较聪明呢?科学证明,子女的智力大部分都遗传自父亲,如果父亲年纪较大,智力发展方面当然要比年轻的成熟;另一方面,年纪轻的母亲给胎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孕育环境。两个因素加起来,就可以增加天才诞生的几率了。